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
资源ID:4397767
资源大小:187.9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共17题)1.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B.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从平流层顶部到5000千米的高空是高层大气,该层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降落过程中( )A.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越来越高B.由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对流层降落地面C.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D.在平流层要穿过电离层3.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B.内地核C.软流层D.上地幔4.印度尼西亚特尔纳特岛上的瓜马拉马火山于2012年9月16日喷发,大量火山灰喷涌而出。此次火山活动的岩浆最有可能的是来自( )A.地壳B.上地幔上部C.下地幔上部D.外核5.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变化正确的是( ) A.纵波横波速度都下降B.纵波横波速度都加快C.纵波突然下降,横波消失D.横波突然下降,纵波消失6.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A.太平洋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7.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8.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B.横波只能通过液体C.传播速度随物质性质而变化D.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地壳和地核10.岩石圈是指(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11.古登堡界面是()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12.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13.生物圈占有的范围为( )A.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B.大气圈全部、水圈底部和岩石圈上部C.大气圈底部、水圈上部和岩石圈全部D.大气圈全部、水圈上部和岩石圈全部14.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15.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16.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A.地质钻探 B.理论建模 C.地层和化石 D.研究地震波17.大气层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水汽C.水汽和固体尘埃D.氮气和氧气二、综合题(共3题)18.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11月22日凌晨日本福岛附近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材料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_) A.外地核 B.岩石圈 C.下地幔 D.软流层(2)图中A,B所表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_、_。它们之间的圈层叫做_。 (3)地震波F为_波(填横波或纵波),根据地震波向地球内部波速变化可判断D层和H层的物质状态分别为_、_。 (4)岩石圈是指_层以上(或由_和_组成)的圈层。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1波,B表示2波。 (2).C表示1界面,该面以下代表2 , 该面以上代表3。 (3).图中D处,地震波A完全1 , 地震波B的速度2。 20.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问题。 (1)A 为_界面,B 为_界面。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学元素是_,地球上地壳最厚的的高原是_。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为_,D 为_,G 为_,F 圈层的物质呈 _状态。(4)近年,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 10 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_波, 原因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C 【解析】【分析】高层大气是指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的高空,而不是5000千米。高层大气的密度非常小,与星际空间相当接近,且能反射无线电波,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点评】此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关知识,电离层的高度考查较细。2.【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大气,高空大气又细分为中间层、热层、外逸层,由下而上温度变化依次为先降再升再降再升。大气分层中,对流层和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中臭氧的存在,使得该层成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电离层存在于高空大气中。【点评】本题结合实际案例考查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层的基本知识。3.【答案】 C 【解析】【分析】一般认为岩浆的喷发地为软流层,而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顶部,所以排除错误答案A、B。但软流层只是上地幔的一部分,而非整个上地幔全部为软流层,所以最准确的答案是C项。【点评】此题考查了软流层的位置。注意软流层与上地幔的区别。4.【答案】 B 【解析】【分析】火山活动的岩浆最有可能的是来自上地幔的上部,此题不难,书上有现成结论,岩浆活动是发生在地壳以下的上地幔上部。5.【答案】 B 【解析】【分析】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由于介质发生改变,无论是纵波还是横波,速度都突然增加,所以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地震波在地球各圈层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6.【答案】 D 【解析】【分析】在地球大范围的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故青藏高原的海拔最高,地壳最厚。【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壳厚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规律即可分析。7.【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且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地震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所以推断外核物质为液态。【点评】此题是对地震波传播介质的考查。8.【答案】 B 【解析】【分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基础题。9.【答案】 C 【解析】【分析】地震波范围横波和纵波其传播速度随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纵波能通过三相物质,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地球内部圈层有一个软流层,故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到达地核,综上,本题选C。10.【答案】 D 【解析】【分析】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注意比较地壳和岩石圈的差异。11.【答案】 B 【解析】【分析】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处,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而地壳和地幔的界线是莫霍界面;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基本划分界面的分布等基础知识即可,注意区别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位置的差异。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12.【答案】 B 【解析】【分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13.【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包含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14.【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关键是掌握对流层在不同纬度的厚度。随着纬度的增高,地面的热量会逐渐递减,对流层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会随之降低,在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一架飞机保持万米高度,在极地应处于平流层中,到了低纬度则进入对流层,所以正确选项应为B。【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层中对流层厚度的考查。15.【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为2800千米,地核的厚度约3400千米。所以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地核。所以选择D选择。16.【答案】 D 【解析】【分析】由于地震波横波与纵波的传播特征的差异,科学家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区内部圈层划分的基本依据即可判断。17.【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气层中除了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外,固体尘埃物质可以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点评】此题考查了雨的形成条件,注意尘埃所起的作用。二、综合题18.【答案】 (1)B(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幔(3)纵;液态;固态(4)软流;地壳;上地幔顶部 【解析】【分析】解:(1)由材料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4公里,位于岩石圈,B正确。(2)图中A处横波、纵波均增加,A为莫霍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它们之间的圈层叫地幔。(3)图中F波速度快为纵波,D层中横波消失,物质状态为液态可熔状态;H层纵波速度加快,可能为固态。(4)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故岩石圈包括地球和部分上地幔。 【点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19.【答案】 (1)横;纵(2)莫霍;地幔;地壳(3)消失;下降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传播速度横波慢,纵波快,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2)地下平均33千米处是莫霍界面,C表示莫霍界面,该面以下代表地幔,该面以上代表地壳。 (3)图中D处位于地下2900km,表示的是古登堡界面,地震波A横波完全消失,地震波B纵波的速度变慢。 故答案为:(1)横;纵;(2)莫霍;地幔;地壳;(3)消失;下降。 【点评】横波(A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纵波(B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较快。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20.【答案】 (1)莫霍;古登堡(2)氧和硅;青藏高原(3)地壳;上地幔;内核;液态或熔融状态(4)横;横波在液体中不传播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B界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2)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地壳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学元素是氧和铝,根据地壳均衡原则,地球上地壳厚度与地表的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海拔越高,地壳的厚度越厚,因此地球上地壳最厚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3)根据地球的圈层结构可知,图中C圈层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的最外层地壳,D为上地幔,E为下地幔,G为内核,F为外核,外核横波不能通过,说明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4)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因此可以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横波。由此可以勘探石油。 【点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17 2 900 陆地33 km处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 900 km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液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