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docx
-
资源ID:44008586
资源大小:354.07KB
全文页数:16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docx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64页 共164页一、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共30个)1 浙江嘉兴: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 上海浦东:十年磨一剑浦东“阳光驿站”的十年探索与实践3 北京朝阳:创新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4 福建福州:“查述问评”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责任考评机制5 天津静海:以“五建五强”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6 广东湛江:努力实施“失联党员归队工程”,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管理水平7 浙江诸暨:“群众档案”新时期拓展群众工作机制的新举措8 湖南吉首:“红色股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9 陕西凤县:实施村干部队伍建设“六化”工程的有益探索10 内蒙古林西:推行“1+3”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共进11 贵州仁怀:走出一条“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支部创业带富新路子12 山东章丘:实施支部“一加三”,固本强基惠民生13 国家电网丽水供电公司:电力阳光服务便民图的创新与实践14 贵州贵阳: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 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15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培树“北疆红色堡垒户”,打造祖国北部边疆草原亮丽风景线16 江西丰城:在基层党组织建立矛盾纠纷“金牌调解”的免费“社会法庭”17 山东青岛:依托干部网络学院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18 湖北英山:打造“智慧党建·英山红网”,以党建信息化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9 江苏镇江京口区: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体系20 西藏南木林:“五项工程”构建流动党员“五化”管理新格局21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挥三级“四个作用”,提高司法公正水平22 新疆克拉玛依:强化社区“红细胞”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3 四川凉山:创新设置乡镇(街道园区)“优秀青年人才”党支部,破解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难题24 江苏如东:开展“114”惠民行动 打造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25 河北景县:建立农村支部书记“三定三评一落实”目标考评机制26 武钢金资公司:以“党建工作创先争优管理系统”为平台,探索“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途径27 河南洛阳老城区:“负面清单”管理催生正能量28 胜利石油:以党员服务社为载体,创建非在职党员服务教育管理新模式29 江苏海安:“事务代理”构建服务下沉型基层党建新模式30 江西农大农学院:“立交桥”党建模式创新与实践一、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共30个)1、嘉兴市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的诞生地嘉兴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秉承“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着眼于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组织和引导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群众路线,让“群众所需有人帮、党员奉献有其岗”,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96345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背景及发展情况为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需求,提升社区服务信息化工作水平,2003年9月,嘉兴市组建了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开通了“96345”服务热线。2004年9月,以“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主题,依托求助热线成立了嘉兴市96345党员志愿者总站,是由热心公益事业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从事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2010年12月,总站升格为嘉兴市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统筹推进全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志愿服务中心已有5.3万名注册党员志愿者,平均参加志愿服务超过50小时,累计服务群众126万人次。96345社区求助服务中心(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得到了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的批示肯定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大品牌”等80项荣誉。二、运作模式及实际成效中心从搭建组织架构、创新活动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1.搭建“网络化”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构架。一是纵向同步建站。按照区域和行业划分,在市本级和5个县(市)建立6个党员志愿服务总站,下设73个镇(街道)分站,村(社区)根据区域划分责任网格,实现了纵向到底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架构。二是横向专业组队。打破党员组织关系和服务区域的局限,按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以市县两级职能部门牵头组建医疗安康、法律咨询、节能环保、治污治水、金融保险等212支专业服务队。如嘉兴电力“红船服务队”采取“永不落幕”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以一技之长的“明星”党员个人命名,领衔建立318个专业服务工作室。三是面上按需布点。对接需求和供给,在景区、火车站等人流聚集地和规模较大的社区建立了40个“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由所在地的党员志愿服务分站安排党员志愿者进行轮值,提供志愿者招募、民生诉求登记及各类便民服务。每个“红立方”还结合实际需求推出了特色服务,如外籍人士较多的穆河社区推出了翻译服务,极大方便了在此居住的外国友人。2.创新“立体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模式。一是热线求助常态服务。把96345社区服务求助热线作为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24小时为群众提供市民生活类、咨询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和企业服务五大类120多项服务。如,市本级总站工作人员及420家加盟企业和210名社区一技之长服务者已累计受理市民各类求助226万多件次。二是上门入户结对服务。建立残障人士、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信息库,由党员志愿者就近结对帮扶。如市第一医院分站的党员志愿者王宏智16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上门为社区患风湿性心脏病的老人李玉英义诊,成了老人的“自家人”。实施“一键通”为老服务工程,为1600多名空巢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系统,由就近志愿者提供应急服务,已经成为空巢老人的“生命线”。三是上街下乡集中服务。将每月的25日定为“党员志愿者服务日”,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联动开展电器维修、健康诊疗、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集中性便民服务。今年以来,已经累计服务群众11.7万多次。四是点亮心愿个性服务。广泛动员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活动,依托媒体、“红立方”、网络等平台向社会广泛征集“微心愿”,活动开展以来,在职党员已认领“微心愿”12974个。3.健全“规范化”党员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公开服务承诺。推行服务承诺,党员志愿者接到派单后,统一佩戴“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证,使用志愿服务logo,承诺在15分钟内到达,服务过程不接受求助者的吃请和赠礼,仅收取材料成本费用,服务完成后请被服务对象填写服务意见反馈单,由总站进行电话回访,全程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出台96345党员志愿者培训制度,整合各类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专业社工组织等资源,强化志愿者岗前培训、专业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环节,递进式提高志愿者素质。如,以中心主任命名的“骆叶青志愿者工作室”,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沙龙”,为志愿者搭建了交友聚会、交流互动、学习借鉴、共同提升的平台,已累计培训志愿者1万多人次。三是注重激励保障。创建“时间银行”,实施“服务积分卡”制度,将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记录在册,可兑现生活用品、家政服务或者将积分转赠给结对帮扶对象,有效形成了“奉献-积分-激励-奉献”良性循环机制。同时,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注册党员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成功经验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是我市党员志愿服务不断向前发展的成功经验。1.把握好集中推进与长期坚持的关系。针对“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实际,嘉兴市推行了以“勤奋工作敬业岗”和“服务社会奉献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一员双岗”制度。十余年来,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服务社会奉献岗”的主要途径,嘉兴市始终秉承集中推进、长期坚持的原则,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使志愿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并吸引着更多党员、群众加入到志愿服务队列,依靠的是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的建立巩固,志愿者队伍的丰富拓展和各项工作制度、服务机制的不断健全。平台与机制的相互作用,让志愿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2.把握好组织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心整合24小时电话服务热线,开发网络求助、短信求助等方式,丰富完善服务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在服务群众中赢得好口碑,树立品牌影响力。同时,采取严把准入与竞争择优、低偿服务与无偿奉献相结合的加盟企业制度,为居民“量身打造”优质的服务,推动了中心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3.把握好帮助群众与教育党员的关系。党员志愿服务将“助人”和“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志愿者意愿,针对不同受助对象开展不同的服务。不仅让党员在“助人”的过程中,体验社会、履行宗旨、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空间,建立党员柔性教育管理机制,实现了单位和社会党组织对党员的“双重”管理。4.把握好普遍服务与专业提升的关系。针对许多服务项目专业化要求高的现实,中心特别培育和吸纳了一部分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同时,为防止把志愿服务做成少数技术精英参与的事业,通过采取“专业社工+党员志愿者”的模式,加强对普通志愿者进行技能的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逐步培育孵化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四、有益启示1.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契合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把不同层级和不同领域的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了联系服务群众“规模效应”。针对社会阶层分化、党员队伍结构复杂化和党员流动加快等新变化,打破党员党组织隶属关系和身份限制,依托建立中心、总站、分站以及专业服务队等组织,整合原归属于不同“条”、“块”,分散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员,使其担当了“单位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角色。2.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创新了基层治理的方式方法,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模式体现了党委政府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依托各类平台,广泛吸纳社会公共机构、个私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体等参与其中,既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又直接承担了政府部分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有效缓解了社会治理压力,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3.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顺应了信息化迅猛发展背景,符合党员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更加简便灵活的方式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心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党员志愿者管理信息系统,先后开通了短信求助、网络服务、空巢老人“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等高效便捷的渠道,构建一个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管理方、供给方、需求方三者间的对接,推动了服务到点到事到人。4.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资源,紧扣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功能定位,体现了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党员志愿服务坚持服务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具体事务,将公共服务平台融入其中,拓展了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从城市、居民延伸至农村、农户,最大限度地对接群众需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健全关心关爱党员的工作机制,并注重把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5.96345党员志愿服务模式,搭建了党员长期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打破了志愿服务的阶段性限制,有利于党员以多种角色、在多个舞台上长期展现先进性。党员具有先进性因子,相对于岗位服务而言,志愿服务有效彰显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价值追求,是党员融入基层、群众的重要切入点。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党员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岗位服务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十年磨一剑”浦东新区阳光驿站十年的探索与实践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浦东开发开放重大决策,浦东的经济和社会形态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面对经济大发展、市场大开放、社会大转型、人员大流动的新的区域化特征,浦东新区组织部门始终秉持“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党建工作理念,以阳光驿站的创立和建设为有效抓手,精心打造区域性、服务型、开发式、专业化的党建工作平台。经过10年的努力和积累,浦东新区阳光驿站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反响。一、背景与动因十年来,全区阳光驿站在区委组织部和各街、镇、开发全区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党员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下,按照打造区域性、开放式、双建制、专业化的党建工作载体的总体思路,新区阳光大胆探索,不断完善,以全面适用的功能定位、齐全完备的设施场馆和便捷温馨的接待服务吸引了全区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到此活动。十年来,累计接转党员组织关系10多万人次,服务党员活动30多万人次,得到了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浦东新区阳光驿站及其服务网络的创设和建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探索新形势下适新应变、深化“三服务”理念的载体创新浦东开发开放的全面启动,吸引了大量从商、从业人员,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数量随之急剧增长,党员的流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面前,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如“两新”组织党组织未同步及时建立,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存在盲点,不少的“两新”组织和大量流动党员存在活动无场地开展,组织无地方归属,党员身份无地方挂靠,党费无地方缴纳,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无法正常履行的现象。这就要求基层党建的理念和方式不断创新,特别是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内关爱和服务工作机制,将浦东“三服务”理念(党的上级组织为党的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落到实处,探索建设多功能、开放式的公共管服务平台,为“两新”组织和党员提供服务。(二)探索社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党员服务平台的现实途径阳光驿站的创设,本职还在于服务。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常快速发展,部分党员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中成为弱势群体,需要组织给予更多关心和服务;另一方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起步后,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为“两新”组织党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而且从实际来看,这个平台必须是开放式的,因为要面向社区范围内所有各类型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是社会化的,必须走志愿服务、互助服务的路子,去除行政化的倾向;必须以阳光驿站为主体,为新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打造适应新区特点、满足党组织和党员群众需求的服务品牌。(三)探索加强党员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客观需要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在社区和“两新”组织的党员,流动性较强,“口袋党员”甚至是隐形党员都占有一定比例,这部分党员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都存在一定问题。通过阳光驿站的党员服务窗口,指导和动员社区各类党组织的党员到阳光驿站开展活动,工作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党员到阳光驿站办理组织关系转接等相关手续,使党员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尽到的义务,从而激发和调动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党性观念。有的“两新”党员说,之前在企业里一直忙经营、忙生产、忙科研,只有到阳光驿站支部党员一起组织活动、开展交流,见到阳光驿站的党员墙、先锋榜,才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自己身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阳光驿站是真正的“两新党员之家”、“流动党员之家”。二、做法和措施阳光驿站从创建伊始到不断成熟,从点上探索到面上推广,从硬件设施齐备再到功能品牌提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试点探索阶段。最早在浦东新区成立阳光驿站并进入实质性运作的,是2003年9月成立的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阳光驿站之所以最早起源于陆家嘴,跟社区所处位置有必然的联系。陆家嘴社区处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心区域,这里的“两新”组织驻区单位达到6500多家。陆家嘴社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较其他社区比较早地遇到了一些新问题。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在市委和区委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三服务”理念,按照建设区域性、开放式、双建制、专业化的党建工作载体的思路,开始了建立阳光驿站的探索。在创立之初,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以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为目标定位,以“居民区党员服务站”和“楼宇综合服务站”为功能延伸,推行“以居带楼、以站连片”的工作模式,在建立初期孵化了6家“两新”党支部、挂靠90余名“两新”组织党员和流动党员。同时根据党员群众需求,利用陆家嘴社区现有的师资、场地等资源,陆续创设了阳光讲坛、阳光驿站青年联谊会、党员业主创业者联谊会、阳光志愿者服务、党建研究会等结构队伍和基本服务项目。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的创设,开了浦东新区党建工作风气之先,为后续全区面上普遍推开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肯定,成立10年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员2917批10万多人次。2004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在视察陆家嘴阳光驿站后,批示指出:“阳光驿站是新形势下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应该继续实践、完善、提高,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陆家嘴阳光驿站已经成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上海市委党校教学基地,上海市党员服务中心示范点。第二阶段:扩面强基阶段。在陆家嘴等社区探索基础上,区委组织部对全区面上阳光驿站的建设和运作进行统一推广、分类指导。针对各基层阳光驿站基本条件参差不齐,存在组织归属不一、硬件设施不一、经费保障不一、人员配备不一、工作职能和服务要求不一的情况,区委组织部按照有接待窗口、有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场所、有分管领导和部门、有专职工作人员、有流动党员党支部、有党建阅览室、有基本设备、有运作经费等8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大力推进阳光驿站建设工作的全面建设。同时,将组织工作中部分党建工作职能下移到阳光驿站,切实赋以阳光驿站一定的职能和事权,提升其参与基层党建工作的程度。另外,市和区两级党员服务中心成立验收工作组,对各街镇阳光驿站的建设、运行进行专题指导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阳光驿站,由市委组织部从全市党建经费中一次性拨付五万元,支持阳光驿站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验收组深入各街镇,一对一认真指导,有效推进了全区面上阳光驿站标准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全区阳光驿站的全面推广和基础夯实。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推进,目前在全区38个街镇、开发区已实现了阳光驿站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很好地顺应了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由区属向区域、党的管理体系由垂直向网络转变的要求,很好地顺应了党建工作引领社会、发动党员、服务群众的时代要求。第三阶段:品牌创建阶段。从2006年开始,区委组织部在全区范围内,开始持续开展“阳光驿站特色工作创新活动”,特色创新工作评选以召开特色工作发布会的形式进行,侧重考查工作内容的创新性、影响力、认可度和实效性。每次发布会由基层阳光驿站负责人进行概述,经过基层互评、专家点评和综合评审,每次产生10个创新奖,对获奖的基层阳光驿站,由新区颁发“浦东新区阳光驿站特色工作创新奖”,通过创新活动评选促品质提升,以品质提升促品牌建设,力求一站一景、一站一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效。在推进阳光驿站品牌化建设过程中,始终着眼于将阳光驿站打造成为区域化党建工作重要平台,区域内党建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党建工作指导和保障中心、形象展示中心、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中心的目标,做实、打响阳光驿站品牌。全区38个阳光驿站涌现出了一大批本区域内富有特色、优势突出、成效显著的工作品牌。阳光驿站品牌化培育工作,不仅为基层阳光驿站提供了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取长补短、提效增能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各级党组织以品牌创建、工作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和不断实践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使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展示出异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多样化特质,丰富了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涵。三、成效与反响经过1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建设和完善,阳光驿站的功能不断强化,内容不断扩展,机制不断完善,在队伍建设、平台搭建、长效管理、深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一)抓组建,强队伍,强化组织优势,壮大了基层党务工作力量新区阳光驿站的主要负责人由所在街镇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党务工作者担任,配备专职骨干,加大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力量。各阳光驿站还普遍建立了阳光法律咨询服务队、阳光医疗服务队、阳光教室服务队、地铁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等一大批阳光驿站的专门队伍和服务部门,在具体的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这支队伍经受了锻炼、提升了能力、积累了经验,成为全区基层党务工作者当中一只十分重要的力量。阳光驿站还结合党的生日、党员活动、为民服务工作的开展,从街镇既有的在册、在职党员中培养了党员巡讲团、阳光讲师团等主题活动队伍,有效地扩充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壮大了阳光驿站的服务力量。如陆家嘴阳光驿站有效整合陆家嘴社区党员志愿者资源,组建了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吸引楼宇中500多名青年党员(团员)参加,服务党员群众3000多批近2万人次;花木街道阳光驿站从2005年以阳光网络服务平台为载体,吸引了区域内近200家企业的中青年骨干,为困难群体、党员、劳模提供帮助;上钢社区阳光驿站将社区居住的6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80多位“两弹一星”老功臣、60多位全国和上海市劳模进行有效整合,作为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宣传、红色主题宣讲的重要资源和力量,使阳光驿站的工作更加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抓载体,搭平台,突出服务优势,拓展了党员服务管理内涵全区各基层阳光驿站结合工作职能和党员群众需求,进一步明确阳光驿站的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文明创建、组团服务、扶贫帮困、医疗服务、社区建设、法律援助等公益事业志愿服务活动为主,并在拓展阳光驿站服务内涵和方式的过程中,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服务内容的全面覆盖。截至目前,开发的阳光服务项目达20几项。一是以阳光驿站为基地,积极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党组织,加快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孵化,积极探索在市场、社团组织、农村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在全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中发挥积极作用;陆家嘴阳光驿站从建立初期的6家“两新”党支部、90余名党员,发展到目前53家“两新”党组织、1200余名党员,切实体现了党建全覆盖的孵化功能。二是阳光驿站充分发挥了各类党组织资源交换和平台协同作用,努力搭建党组织和党员为社区、为群众双向服务的平台,使阳光驿站真正成为区域内驻区单位和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枢纽,成为区域内党员践行宗旨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桥梁和窗口;浦兴社区阳光驿站聚焦党员争做志愿者,将区域内的驻区单位、在职党员整合起来,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在地铁车站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2012年5月巨峰路站的党员志愿者队伍正式命名为“大爱先锋队”,阳光驿站的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三是精心打造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为区域内的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为“两新”组织党员提供个性化、有效管用的服务,有力加强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潍坊社区阳光驿站紧紧围绕社区党工委“布点划片”实现楼宇党建工作全覆盖的要求,推进阳光服务进楼宇,在各个楼宇设立以楼宇物业为依托的党员服务点,将党的组织建设、党建实务知识、区域活动信息、社区各类活动资源摆放到党员服务点,便于“两新”党员了解和掌握,并定期在楼宇片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增强了“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三)抓规范,强管理,彰显品牌优势,健全了基层党建长效机制全区阳光驿站建设一直按照区域化着力、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培育、规范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党员服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作为长效机制,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实现了党员服务管理工作的全覆盖,打造了一批阳光驿站服务项目品牌,进一步夯实了全区党建工作基层基础。一是以开展阳光驿站十佳窗口创评活动为抓手,抓规范服务和质量提升。创评活动严格按照硬件设施佳、功能拓展佳、工作创新佳、常规工作佳、窗口形象佳、支部建设佳、队伍建设佳、团结协作佳、制度建设佳、保障支撑佳等十佳标准,每年在全区所有阳光驿站中开展自评、互评、综评,产生10个示范窗口,有力促进了各阳光驿站水平提升和自身建设。二是以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为载体,抓运维管理和示范建设。加强对全区1000多个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运行维护,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从2009年开始,在全区开展主题为“创先进教学平台、创示范终端站点,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正当学用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双争活动。采取年初申报、年中预审、年末评选的方式,每年评选产生示范站点10个,先进站点20个,十佳指导员10名,学用标兵20名,对推动阳光驿站远程教育功能的提升和完善,起到了较好效果。三是以工作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为重点,抓长效管理和制度建设。根据阳光驿站的工作特点,先后制定了阳光驿站窗口接待规范化实施意见、首问责任制、阳光驿站工作例会制度、党员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坚持阳光驿站站长的工作例会制度,按照功能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每季度分片区举行阳光驿站工作例会,及时明确要求,反馈情况,加强沟通;建立“党务专门家”培训平台和工作机制,将党务专门知识和实际操作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对基层的专职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作为基层党务干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长效培训工作制度;建立“阳光讲坛”党建工作学习长效制度,论坛以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宗旨,交流各阳光驿站好的经验做法,使论坛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帮手,从2007年开设至今,已经举办了24期,这对于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交流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起到了明显作用。四、探索和启示2013年9月,在阳光驿站正式成立10周年之际,浦东新区隆重举办了阳光驿站成立10周年“播撒阳光路”图文巡展、“阳光广场惠民服务”大型志愿者服务、“阳光牵手”、“阳光书屋、阳光关爱”、编印阳光驿站十年集萃、阳光驿站成立十周年专题研讨会等系列活动,系统总结阳光驿站十年来的工作和成果,谋划和展望阳光驿站的未来和前景。回顾阳光驿站成立十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深深感到,阳光驿站的成立和发展,跳出了“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思维和既有模式,开辟了一条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这对于创新和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完善和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提升和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一)转换工作思路、更新思维方式,是阳光驿站工作扎实推进的前提条件。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群众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效实现党的领导,靠传统的居高临下、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式以及完全不可行,单靠开开会、发发文、读读报那一套工作方法和组织生活已根本行不通。对于基层党员,特别是对社区在职党员、“两新”党员和流动党员而言,如果党组织的服务职能缺失就不可能凝聚到人心,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也无活力可言。只有彻底地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的思维定势并抛弃传统的工作模式,以阳光驿站为平台,以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把党的领导寓于阳光驿站为社区、为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之中,基层党建工作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阳光驿站也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是阳光驿站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基础。全区各街镇、园区党组织和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阳光驿站的工作,建立了各基层党(工)委统一领导,新区党员服务工作业务指导,各相关委办局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工)委高度重视,把阳光驿站的建设、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区域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抓组建、建队伍、选项目、树品牌,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形成了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良性工作态势,使阳光驿站的工作开展起来有抓手、有资源、有载体,从根本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凝聚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是阳光驿站工作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阳光驿站的工作,最主要的取决于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各类党员队伍。阳光驿站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通过组织和发动在职党员、群众一起参与、共同开展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精通的党务知识做基础,而且需要有凝聚党员群众的人格力量,把党员骨干、积极分子、群众代表发动起来,共同做好管理服务。同时,更要求我们的党务干部要有视党建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一支好的阳光驿站的工作队伍,不仅能够将本站的工作做好,还能带动周边的阳光驿站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十分重视党务工作者的发现、培养、锻炼,通过抓源头、强培训、促成长,在阳光驿站中培育建立一支有信仰、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使阳光驿站的各项工作有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3、北京市朝阳区“红芍社”: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红芍社,是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芍药居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名称。本着“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理念,红芍社不断创新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紧密结合,丰富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内涵,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使社区成为了气氛祥和、秩序良好的文明模范单位,“红芍社”也成为北京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一、案例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党组织要“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芍药居二社区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14.3公顷, 现共有居民4834户,常住人口约10500人。社区居民包括军干属、教师、城市改造异地安置人员、回迁上楼的农转居人员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等等,人员结构比较复杂。社区刚成立时,因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失、“新居民”与“老市民”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农民转居后就业困难等,导致了“新居民”对社区生活不适应、农转居人员与老城镇居民之间的邻里矛盾不断升级、社区秩序混乱等问题比较突出,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2003年6月,芍药居二社区党委、居委员会正式成立。经过6年的辛苦努力,到2009年,社区基本上解决了老大难的环境设施问题,农转居住户与城镇老居民的关系得到了融合,社区基层党的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显著进步。2009年7月,根据区委“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的要求,经上级批准,“红芍社”正式成立,它是芍药居二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阵地,更是全体党员为社区群众服务的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红芍社”现已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共享资源的平台、“两新”组织构建基层党组织的孵化器和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二、主要做法(一)创新组织架构:从“找党员”到建立“金字塔”网络化管理体系社区党委成立之后,经过半年多走家串户的艰苦工作,摸清了社区人员结构,了解了社区党员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在太阳宫地区工委的指导下,社区党委按照“分级负责、密切联系、有机互动、包干到人”的思路,创造性地构建了“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五级“金字塔”式网络组织体系。社区党委联系6个党支部,6个党支部联系22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联系若干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两层楼群众。这一体系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基本上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居民情况信息全掌握、社区党员群众全联系”。“金字塔”网络化组织体系运行以来,在组织党员活动、反映社情民意、帮扶党员、服务居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在2008年奥运期间,社区开展应急演练,在10钟内就紧急集合起100多名党员。借助这一体系的运行,社区党委动员党员、服务居民的能力大大增强,党员同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居民的心逐渐凝聚到社区党委周围。(二)注重制度建设:制订以“四个一”、“六个代办”和“八个必访”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以党委为核心,凝聚社区党员的力量为群众服务,是红芍社成立的初衷。为此,红芍社制定了党员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明确首问负责制、服务责任制,规定了为民服务的详细内容和质量标准。同时,为了让社区党员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红芍社制定了党员议事、党内听证等制度,健全评议监督机制,坚持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此外,为实现服务群众规范化,社区党委制订了以“四个一”、“六个代办”和“八个必访”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四个一”,即确定一批重点服务对象、发放一个便民联系贴、开辟一条服务热线和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六个代办”,即对重点对象提供组织关系接转、身份证办理、老年证办理、公园年票办理、水电气费缴纳、医疗费报销等六项入户代办服务。“八个必访”,即生病住院时必访、生活发生困难时必访、家庭发生意外时必访、家庭发生矛盾时必访、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必访、房子乔迁时必访、有思想顾虑时必访和原单位生活待遇不落实时必访。通过上述制度,红芍社初步构建起了服务对象明确、联系渠道畅通、社会参与广泛的为民服务体系,满足了党员和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三)拓展党员服务领域:开展全天候、全覆盖的服务为了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社区党委重点抓好“五个面向”服务:一是面向全体居民的学习培训服务,定期聘请专家、教授、老党员讲课。二是面向党员、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设立党员志愿接待岗、谈心室、志愿帮扶队等,并与驻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开展医疗、理发、购物等义务上门服务。三是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如一对一结对帮扶、成立残疾人康复俱乐部、开通爱心电话等。四是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如通过劳动保障康复站,为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开发岗位、提供资金等一条龙服务。五是面向辖区单位的社区化服务。近年,红芍社又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区“10910”为民服务体系,内容包括:办理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为新生儿办理入户手续证明等“10”项服务;代办党组织关系接转、最低保障金初审、法律援助及法律事务咨询等“9”项服务;为残疾人、空巢老人提供购物、取邮件、整理室内卫生、精神抚慰等“10”项专门服务,总共包括210个服务细目。为了发挥党员在服务居民中的主体作用,红芍社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关爱、“帮扶结对”等活动,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户”、“党员示范岗”,开展“争当模范党员”等党性实践活动,在社区内倡导“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有困难找党员”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9年,红芍社设立了党员志愿服务接待站,共有近两百名党员参与,每天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截至2013年,党员志愿服务接待站共提供服务6000余人次。同时,由社区党员带头发起,红芍社还成立了“七彩袖标”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活动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社区百姓提供志愿服务。如今,社区居民在家中打一个电话,“红芍社”就可以提供家政、维修、送货等服务。居民有择业需求,可以参加红芍社一年365天不间断开展的就业培训。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可以到红芍社申请领取“爱心卡”。目前,社区居委会已经向600多名居民发放了“爱心卡”,领卡人每周都可以到服务中心的“爱心超市”领取生活必需品,真正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四)创新党员教育管理:以“天天课堂”为教育平台开设“天天课堂”,是芍药居二社区党委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和途径的新尝试,也是基层单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生动实践。“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