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诊断理论与方法分析.docx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06页 共106页企业财务诊断与分析 第一部分 教学大纲目标: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而企业财务诊断,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状况的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发现并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实施。国际资料表明,财务诊断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辅佐和催化作用。授课对象:企业经营管理者、财会人员、投资者、银行及相关债权人、中介服务机构等。课程内容:一、企业疾病发展规律及诊治原理 1 研究企业疾病的意义2 企业疾病的诱因3 企业疾病的类型4 企业疾病发展规律5 企业疾病诊治特点6 企业疾病诊治原则二、企业财务诊断的性质和必要性7 企业财务诊断的性质8 企业财务诊断的意义9 企业财务诊断的分类10。企业财务诊断的准则三、企业财务诊断的方法1 企业财务诊断的一般方法2 企业财务诊断的技术方法四、企业财务诊断的程序诊断准备、预备诊断、正式诊断、实施指导五、企业财务常见病诊断1 企业财务常见诊断要点2 企业财务常见病的种类3 财务组织无力症的诊治4 财务结构不佳症的诊治5 资产结构失衡症的诊治6 经营资源消化不良症的诊治第二部分 课程识别会计事务所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分类以及收费标准单位:元企业规模业务内容收费金额备注小规模空表200/月包括总账、明细账、报表。不包括仓库材料账、固定资产台账发生业务260/月如发生其它财务方面的业务经双方协商后再确定价格一般纳税人正常会计业务300500/月建立财务制度5005000/次根据单位的要求按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分别收费财务、税务顾问根据注册资金定价(见备注)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下2000元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下3000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下5000元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注册资金的0.05收取劳务费申请减免、退税款项实际退还的5-10申请后未退回税款,只收取100元涉税制作费整理账务、查账及内部审计1000/次按资产的万分之五或十收取,最低收取1000元企业财务诊断200050000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价格,最少费用为2000元。诊断具体内容见备注。1.财务财务基础工作诊断 2.财务状况综合诊断 3.筹资管理诊断 4.投资管理诊断 5.营运资金管理诊断 6.成本管理诊断 咨 询投资咨询:3000-10000/次协助企业拟定投资协议、合同、章程及其他经济文件;进行投资环境评价;投资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剪辑分析管理咨询:2000-8000/次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决策、生产决策、存货管理以上费用仅指代理服务费不包括由委托方承担的一切费用和其它应发生的费用。 第三部分 基础知识企业财务诊断,西方也称之为“企业财务咨询”。他们一般将其定义为:由财务诊断人员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状况的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发现并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实施改善活动的一种服务性事业。作为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衍生物,二战后财务诊断在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如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专门建立了“诊断士”制度,并成立了全国性的诊断机构。财务诊断已实现从工业社会早期主要凭借企业家个人经验向科学管理的飞跃,并且组织分工更加细化、目的性更加明确。 从组织分工上看,财务诊断可分为由企业经营者和出资人自查式的内部诊断以及由专业诊断机构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外部诊断。从目的性上看,可分为主要着眼于纠错防弊的舞弊诊断和以分析企业管理病因、促进挖潜增效为主要目的的建设性诊断。国际资料表明,财务诊断在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辅佐和催化作用。我国自八十年代初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诊断咨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98年仅注册会计师进行的财务会计诊断咨询就达78万余户。但是,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都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企业财务诊断特点:1.相对独立性,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企业财务诊断机构的人员,与企业财务部门处于平等地位,行政上不受企业的制约和干预,以保证财务诊断结论客观公正。即使是企业自我诊断人员,也必须摆脱行政干预和传统习惯势力的约束,处于超然地位,独立地行使诊断职能。财务诊断人员的独立性是确保客观公正和有效的前提。财务诊断人员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和执行权,所提出的诊断结论和措施须经企业批准后方能实施。2.自主性与自愿性,企业是否进行财务诊断,如何进行财务诊断,聘请何人进行财务诊断,这是企业的自主权,任何单位不得强制企业进行。同时,财务诊断机构和人员是否接受诊断课题,也有其自主权而不受其它单位干预。也就是说财务诊断能否进行,取决于诊断者和被诊断者双方自愿。财务诊断结论和措施方案,不是指令性提案,企业是否采纳实施,取决于企业对措施方案的评价,因而财务诊断结论和措施方案对双方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承担责任的义务。3.客观性和科学性,财务诊断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程序与方法,诊断过程中必须始终按科学程序和方法进行。财务诊断的客观性是科学性的前提,而财务诊断的科学性则是诊断措施有效性的保证。财务诊断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就不可能接受,因而也就谈不上诊断成果。4.保密性,企业财务诊断过程中,涉及到企业大量的财务信息和资料,财务诊断人员对企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因此,保密性是财务诊断的重要特征,也是财务诊断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商品经济中,如果财务诊断人员不讲职业道德,随意透露企业财务秘密,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财务诊断是一项保密性极强的工作。5.重要性和艰巨性,企业财务诊断不同于一般的诊断,因为企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会在财务资料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症状”与原因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而是呈现多元的复杂关系。同时,企业财务诊断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供参照,同样的病症但治疗措施和方案却可以不同,必须因地因时因行业而异。因此,财务诊断十分复杂,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予以正确诊断和治疗。6.服务性,企业财务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企业财务系统和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当好顾问和参谋。由于财务诊断人员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和执行权,因而,从本质上说,财务诊断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工作。作为服务性工作,财务诊断人员自然应取得报酬,这在企业外来诊断活动中就表现得十分明显。二、企业财务诊断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的区别1.财务诊断与财务咨询。财务咨询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注册会计师业务之一。人们一般认为,财务诊断与财务咨询在含义上并无明显差别,都包含对企业财务的评价和建议,只是词语不同,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在我国财务咨询显然包含“财务”与会计,而财务诊断则仅限于财务状况,它一般不在会计活动上下过多功夫。其次,财务诊断多用于诊断者亲临企业现场收集资料,提出诊断结论、措施和方案,所用资料既有直接资料,又有间接资料,而会计咨询多指接受企业资料,提出改善的建议、措施,所用资料大都是间接的。再次,财务诊断既可由企业自我进行,也可聘请外来诊断人员进行,而财务咨询往往局限于企业外来人员。最后,财务诊断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推理,将诊断结论和措施形成书面诊断报告,并指导企业实施。而会计咨询往往不必深入企业调查,咨询建议也不一定形成书面报告,更不会指导企业实施,往往仅限于口头咨询。2.财务诊断与财务分析。财务诊断离不开财务分析,没有财务分析便无所谓财务诊断。但财务诊断与财务分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财务分析只是财务诊断的工具,且不是唯一的工具。财务诊断除使用财务分析方法之外,还要使用财务诊断特有的方法。其次,财务分析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查明企业财务存在问题的原因,而财力诊断必须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并指导企业实施改善方案。再次,财务分析的内容一般限于企业财务活动,即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消耗、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而财务诊断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活动,还包括财务目标、财务体制等各个方面。最后,财务分析一般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而财务诊断较多是由企业外部诊断人员进行的工作。3.财务诊断与财务检查。财务检查是指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的评价,它包括调查和检验两重含义;财务诊断则是在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意见,两者不完全相同。首先,财务检查是由企业外部的经济监督机构进行的,而财务诊断是由财务诊断人员进行的,不包含财力监督的含义。其次,财务检查的主要任务是评价企业计划完成情况,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和企业经营的合法性,而财务诊断一般不涉及财经纪律和合法性问题。再次,财务检查运用的方法与财务诊断方法截然不同,财务诊断不使用详查法、顺查法或逆查法等。最后,财务检查的结果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公证作用,而财务诊断的结果是提出诊断结论和改善的措施方案,其结论无法律的约束力。综上所述,企业财务诊断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加强对企业财务诊断的研究,促进企业财务诊断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财务诊断的作用,对促使企业改进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三、企业财务诊断的内容:、财务基础工作诊断对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定额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计量等一系列财务基础工作进行调查分析,作出合理评估,提出改进建议;、财务状况综合诊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的综合诊断与分析,包括:变现能力分析、资产管理效率分析、资本结构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及综合性财务指标分析等;、筹资管理诊断对企业筹资的结构、效果、工作过程等的分析,包括:筹资环境诊断、筹资原则及执行情况诊断、资本结构诊断等;、投资管理诊断通过对企业投资方向和投资效果的分析,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的投资项目做出评估;、营运资金管理诊断通过对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诊断,增强企业抗拒财务风险的实力,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成本管理诊断通过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工作,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损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包括:成本管理制度诊断;执行成本管理诊断及期间费用管理诊断等;、财务人员的培训(方案实施的人员准备)针对财务诊断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使诊断后的改善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所以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是从企业财务诊断的舞弊诊断和建设性诊断两个功能入手,学习这几方面的内容。四、财务诊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如何评价一个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不管是对审计人员,还是对被审计组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所指的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的机构或部门。在此,笔者介绍英国的一种财务管理能力模型,可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工具,供审计人员和被审计组织在评价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时使用。1、财务管理活动框架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财务管理方式因组织而异。因此,该模型的第一步就是正确定义财务管理的关键活动,以构成财务管理活动的框架。此框架分为三个部分:(1)财务信息,即需要组织去收集和保存、确保它的公正性和及时提供性、可用来支持业务正常运行的财务信息。(2)财务控制,即需要组织去适当关注或执行的财务事务。(3)财务分析,即需要组织使用系统的方法分析财务和经营信息,用以支持决策制订过程的能力。另外,该框架也包括一些对整个管理框架来说是不正规的控制或惯例,但对特定组织的财务管理却有关键性影响的控制或惯例。 由于财务管理是一个组织的财务管理者在传达组织程序时所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财务管理应该扮演以下角色:(1)确认和管理财务风险;(2)能及时获取相关的、准确的和可靠的信息,以便决策时理解它潜在的财务含意;(3)提供有关财务和经营报告;(4)防止舞弊、过失、违反财务规章制度及公款丢失等行为的发生;(5)帮助组织管理好财务风险的同时,完成计量核算任务;(6)支持战略目标和经营决策的制订。2、具体内容 使用新的财务管理能力模型时,应体现四个原则:(1)财务管理是与组织整个有效管理框架的其它组成部门一起工作的,它应该用来支持组织完成它的目标及完成目标所费成本的计算;(2)管理当局应对财务管理能力的建立与保持负责;(3)并不是每一组织都要求同样的财务管理能力,某一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应当与组织的业务性质、复杂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相适应;(4)财务管理活动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根据逐步加强财务管理能力的需要建立模型图,将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划分为五个渐近能力阶段,每一个能力阶段由一系列相关行为组成,某一行为又由许多目标构成,只有这些行为被全部掌握和执行时,才可以认为达到了该阶段的财务管理能力。此模型中每一阶段的能力标准,就是那些将要评估的决定一个组织是否要达到的能力水平。达到某一特定阶段的能力,组织必须符合每一阶段上的所有要求。即使我们认为一个组织可能或非常可能达到与某一阶段相联系的能力,也不能认定它达到这一能力,除非所有的标准都符合。该模型的五个能力阶段为:开始、控制、整合、管理、优化。 (1)开始(阶段1)。在这一阶段,一个组织的财务管理特征表现为:还没有制定它的关键政策、实务或控制框架。由于所需实务的减少,组织目标的完成,经常依靠特殊个人的独立作用,决定了他所取得的成绩具有不确定性。相应地,这个阶段具有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一个组织或一种模式所希望维持的环境是不稳定的。 (2)控制(阶段2)。该阶段组织的重点在于:制定一个控制框架,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确保控制活动是重复的和持续的。控制框架包括财务、经营和管理控制。当这些基本内控如预想的那样运行时,他们将会降低风险,产生完整的、准确的财务和经营数据。通过适当的会计和经营系统,组织能实施它的基本保管责任和完成它的出具报告义务;有公正的财务和经营数据支持计划的监督活动,确保有足够的款项来满足预算和现金流量的要求;满足法定报告和内部经营报告的要求。 在这个阶段,组织的财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财务系统有足够的控制,能提供准确的、完整的和及时的财务数据,且对非财务部门提供有效的指导。所以,经营管理者要扮演这样一个角色:达到基本财务管理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在预期结果的基础上制定有现实意义的财务计划;二是估计与经营要求相联系时达到这个结果所花费的成本。 因此,这一阶段的能力标准具有以下特征:组织应当围绕财务系统管理控制;准备经营财务计划;监督或控制经营财务计划;准备预算报告;筹集款项;根据法定要求出具报告;保证活动如预期那样运行。 (3)整合(阶段3)。该阶段的重点在于财务的角色转换。财务的角色从传统的记分员转化为支持经营管理者,并与经营管理者一起的财务工作任务是发展一种既能提供数据又能提供成本效益控制,以满足对经营管理者有用需求的财务结构,如产品成本信息。在这一阶段,经营管理者必须对他们的财务管理责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即该阶段的财务管理应是由组织所有成员共同分担的一种责任。 在此阶段能帮助组织的关键财务管理活动是:制订活动和行为的组织标准,在同类组织或单位之间进行评价和比较,且能在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之间建立联系;连接和整合财务、经营、人力资源和信息系统等;对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提供培训;在生产的不同阶段收集评价数据;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活动,以支持经营的需要。而在此阶段组织应做的工作有:整合财务、经营系统和数据;分担和管理风险;提供关于成本、进度及传达的可靠执行报告;评价产品或服务质量。 (4)管理(阶段4)。该阶段的能力水平由组织管理财务行为的能力决定,这种能力能使组织根据拥有和使用的数量化信息去确定财务和经营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获取这些信息的所需知识来自于评价和管理组织行为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定义影响成本、质量和传达行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详细评价组织执行情况;评价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如成本、进度和质量等),并利用这些数量化信息管理有关活动和产品;管理组织的信息资源,利用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制订正式决策。 在此阶段,能帮助组织的关键财务管理活动有:确定投入与产出质量之间的关系和运用数量化方法表达组织行为的平均水平;运用数量化信息管理和控制经营过程;管理信息资源支持决策制定者。提供技术分析支持。监督与预期的决策和行为相反的结果;提供足够信息支持决策,以便预先理解潜在的财务含意。 (5)优化(阶段5)。该阶段组织的重点在于不断地改进。管理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对历史经验的学习上,且对未来要改进提高的领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里涉及的活动有:利用技术更新和程序改进,找到使成本最小化、产出或收入最大化的方法;寻找最好的实务,向别的组织学习;放眼外界,确定改进的时机;针对其他同类组织评价组织执行情况并制定战略性的目标;利用技术创新和程序改进提高效率并巩固产出质量;发展可以影响组织行为的内外部参与性变化的预期信息,且为管理这些因素制订战略性的对策。在此阶段,帮助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有:制订战略性的改进目标;提供战略性的预期信息;分析和预防质量问题;通过程序改进和技术创新优化财务管理。 3、模型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对该模型的运用可分以下三步进行:首先,制定组织所需要的财务管理能力;然后,评估它的适当能力水平;最后,为解决要求的财务管理能力与实际的财务管理能力之间的差异提供指导。 为了与管理者应对财务管理负责这一原则保持一致,对该模型的运用可进一步发展丰富,具体分为以下三大步:第一步,组织应分析如何制定财务管理要求,这些要求应与组织的中层管理者相联系,因为中层管理者对确定组织的目的和方向,以及评估组织的财务及非财务风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分析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下3个问题:(1)组织面临的哪些财务风险,哪一种必须被控制?(2)组织需要的哪些财务信息满足内控核算要求?(3)所需要的哪些财务信息支持它的经营政策?第二步,为组织制定一个完整的管理控制框架,其中包括决定组织所需要的且与财务部门的责任相称的财务管理能力。 一旦已制定的财务管理要求在整个管理控制框架内,组织的管理将明确可能存在的剩余风险且评估这些风险的可接受性。当认为这些风险不能接受时,应重新考虑它的财务管理要求和能力。第三步,制定组织执行财务管理的框架。这一步涉及到监督活动和行为,这些活动须确保已制定的财务管理要求和财务管理能力处于平衡状态,适应组织的风险控制需要。关键在于:任何从监督中明确的差异必须得到解决。如根据组织的要求修正风险分析或财务管理框架等。 4、启示 虽然财务管理能力模型建立在西方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但是,笔者认为,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组织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而言,对我国审计人员和被审计组织有以下启示: 对审计人员。(1)从重视机械性的收集证据,到重视运用综合判断能力对证据进行评价的转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偏重于对审计证据的机械性收集,而运用该模型的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降低审计风险。(2)重视自身的知识更新。现代的财务管理从单纯的数量化管理发展成为战略管理的一个财务支持系统。在此系统中,它需要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建立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联系。这些转变需建立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作为评价这些活动的审计人员来说,不仅要看到表面现象,更要深入地揭示出这些现象的实质,才能达到审计目标。 对被审计组织。(1)正确定位组织的财务管理要求。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达到阶段5的标准,但应把它作为远期目标,只有定位适当,才能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有适当的评价。(2)明确管理当局的财务管理责任。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是,现代企业更强调财务管理责任的主体,不仅仅只是财务管理者,更重要的是经营管理者,即管理者的最高层次。在此基础上,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和评价办法。(3)重视财务风险与战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决定了组织的生死前途,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盈利性企业组织,务必要重视这两方面的内控及自我评价财务管理诊断依据财务及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在逻辑展开,其基本思路是从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经济指标的分析入手,寻找薄弱环节,深入分析影响这些指标的资金业务因素和管理因素,并从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企业战略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企业所具备的可能条件,提出改革方案,并帮助企业实施改革方案。可见,财务诊断的主要步骤可以归纳为:根据诊断要求查报表;对照设定标准找问题;依据内在联系找原因;按照战略目标提改进方案。在这些步骤中,对企业现有的各种财务报表、统计报表进行核算和数据比较是主要的方法。财务诊断中的计算不是以帐面平衡为目的,而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的手段。由三部分组成。1.战略性分析。侧重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展开,目的是掌握以下情况:(1)企业所处行业的特征;(2)企业的特征;(3)企业所从事和可能从事的各战略经营领域的成功关键是什么,发展速度如何,资金利润率是多少,为建立战略优势所需要的最佳经济规模是多少,平均投资额是多少;(4)企业所从事和可能从事的各战略经营领域中,成本居于何战略地位,行业的平均和先进水平是什么;(5)企业的筹资环境特征,包括供求形势、筹资条件、行业与融资机构的一般关系以及同行业竞争者的筹资能力和财政实力;(6)同行业竞争者资金筹措与运用效果,包括资金效益性、资金流动性、资金安全性。战略性分析的任务是把握企业一般环境、行业环境和金融环境的风险度,成功关键因素,机遇和威胁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提供筹资、投资和成本管理方面客观的参照标准。2.执行性分析。它侧重对企业财务系统展开,目的是掌握以下情况:(1)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2)企业资金流动运行及其功能现状(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3)企业筹资和投资工作及其管理的现状;(4)企业成本及成本管理的现状;(5)改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条件。执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把握企业财务系统的特点、成熟程度、优势和劣势、在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并把握改善财务系统功能的可行因素。3.设计改善方案。这里所述的改善方案是对企业整个财务系统提出的综合改善方案。改善方案包括两部分:财务的战略方针和财务的战术管理体系。企业的财务方针属于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它要明确以下问题:(1)战略期内,对企业资金流的总功能要求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2)各战略经营领域内,资金流的功能要求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3)企业的筹资方针是什么,即筹资的主要来源、筹资的基本条件,以及改善筹资关系和位势的基本对策。(4)企业的投资方针是什么,即战略投资的重点、强度、速度;投资效益的最低限和投资风险的最高限。(5)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经营领域、重点成本项目、重点产品,以及大致的成本目标。财务的管理体系则要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与企业经营领域复杂程度、经营和金融风险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2)从关键的问题入手、强化资金筹措与使用的业务能力和计划控制能力的具体改进建议。(3)从关键问题入手,强化成本管理能力的具体改进建议。财务管理诊断的程序与方法财务诊断在预备诊断阶段、正式诊断阶段和方案实施阶段需要做的工作不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1.预备诊断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1)进行初步的战略性分析和执行性分析,从主要财务报表入手分析反映资金流运行状况和功能状态的各类指标,了解财务工作的基本状况,以便判断关键问题所在,为确定财务诊断课题提供依据。(2)了解财务人员对企业经济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体制的看法和对财务诊断的态度,以便在正式诊断时能采取相应的办法,争取客户的理解、支持与合作。(3)了解企业财务资料的完备程度,以便在正式诊断时能充分利用原有资料,补充缺少的资料。(4)设计调查表。调查表主要列举在正式诊断前所需要了解清楚的问题。如客户的人员、产品、流通渠道、协作厂家等基本情况;客户所属行业的状况,特别是同行业中竞争厂家的经营状况,财政实力和成本水平;有关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指标情况,各类资金的筹集与占用情况等。在这个调查表中,还应提出如何弄清这些问题的办法,其中特别是关于如何深入掌握企业外部情况的途径。2.正式诊断阶段。正式诊断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已经确定的课题,深入调查企业在财务课题范围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改革的措施并形成诊断方案。这个阶段的调查,不应限于狭义的财务(会计业务)部门,因为财务问题涉及到经营分析、利润和计划等全面经营的问题。为了使调查卓有成效,可以先设计出一份比较详细的调查单,列出要调查的方面及每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在调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加以增减。在这一阶段,为了确定在的问题,往往需要把企业财务方面的实际数据与各种标准进行比较。这些标准有的是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有些是国家规定的水平,有些是企业的目标水平。究竟采用哪种标准,应当根据分析评价的目的来决定。改革方案(诊断报告)的形成是这一阶段结束的标志。在方案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和企业财务部门及经营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磋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应当与其他的诊断课题组交换意见,使诊断报告与其他诊断组提出的改革方案相协调。3.方案实施阶段。如企业提出帮助实施的要求,诊断人员要给予帮助、指导。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和企业财务部门的人员一起,分析落实改善财务状况措施的主要障碍和难点,研究排除障碍落实方案的对策。特别是有关需要横向协作才能落实下去的措施,要对财务部门作更多的指导,使他们能依靠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落实改革方案。下面列示日本中小企业厅用的财务诊断调查单,以供参考。日本中小企业厅财务诊断调查单1.会计组织、帐簿组织、事务处理:(1)会计组织符合会计原理吗(2)帐簿组织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吗?(3)每月都做试算表吗?及时性和适用性如何?2.资本结构:(1)资本结构(相对于经营资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比例)合适吗?(2)与自有资本相比,借入资本是否过多?(3)从流动资产来看,短期负债是否过多?(4)与销售额相比,应收货款是否过多?(5)固定资产是否超过自有资本和长期负债的总和?(6)应收货款、库存(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是否对筹措资金和经济核算带来不良影响?3.资本运用:(1)应收货款总额的限度及库存量是否确定得合理?资本运用是否有效率?(2)应收货款的回收、管理做得是否适当?(3)资金的固定投资状况,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资本运用状况是否有问题?(4)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是否过大?(5)经营资本的内部运用效率是否恶化?(6)是否按要求进行库存物资管理?(7)安全性和资本运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有无问题?(8)材料、在制品、成品各自的周转时间能否保持平衡?4.利润及费用收益管理:(1)能达到目标资金利润率吗?(包括总资金利润率、经营资金利润率和自有资金利润率)。(2)销售利润率能保持一般的水平吗?(包括总利润率、营业利润率)。(3)销售费用每年都在提高吗?(4)管理费用率是否有增长的趋势?管理费和销售费用的构成比例是否适当?(5)把实际和预算作过对比了吗?(6)搞过成本核算了吗?(7)是否采用标准成本?(8)是否采用以部门划分的计算方式?5.会计资料的利用:(1)资金筹措表制作了吗?(2)是否掌握固定费用、变动费用?更重要的是是否了解盈亏平衡点,是否进行核算管理?(3)进行财务分析吗?第四部分 预备知识一:会计基础与报表编制第五部分 预备知识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与四大板块分析一、财务管理总论1、 财务管理两大观念之一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以及财务管理的对象2、 财务管理的内容3、 财务管理的目标4、 财务管理的环境二、财务预测与计划1、 财务预测2、 增长率与资金需求3、 财务预算三、筹资管理1、 普通股筹资2、 长期负债筹资3、 短期筹资与营运资金政策四、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1、 资本成本2、 财务杠杆3、 资本机构五、财务估价1、 财务管理两大观念之二投资的风险价值观念2、 风险和报酬3、 债券估价4、 股票估价六、投资管理1、 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2、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3、 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投资报酬分析是获利能力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投资者和债权人,尤其是长期债权人,比较关注企业基本的获利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是与其直接相关的、影响其投资决策的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投资报酬分析的最主要分析主体是企业所有者。财务杠杆及其计算当企业资金总额和资本结构既定,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总额也不变时,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单位利润所分担的利息费用相应减少,从而导致权益资金利润率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息税前利润的增长速度,亦即给投资者收益带来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借入资金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财务杠杆程度的计算财务杠杆程度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所谓财务杠杆系数就是指息税前利润增长所引起的每股盈余增长的幅度。其计算公式为:DFL=(EPS÷EPS)/(EBIT÷EBIT)=EBIT/(EBIT-I)其中:DFL-财务杠杆系数EPS-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盈余EPS-普通股每股盈余变动额EBIT-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额I-企业的债务利息财务杠杆系数反映了企业的负债经营能否提高企业的普通股的每股盈余。总地说来,在企业资本总额、息税前利润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比例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财务杠杆的作用越强,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同时企业的预期每股盈余(投资者收益)也越高。反之,则表明财务杠杆的作用弱,财务风险也就越小。财务杠杆对净收益的影响财务杠杆对投资者净收益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当借入资金所获得的收入高于借入资金所支付的成本,财务杠杆将发挥正效益;反之,当借入资金所获得的收入低于借入资金所支付的成本,财务杠杆将发挥负效益。由于财务杠杆的双面性,决定了其风险性。通常,财务杠杆作用程度越强,其风险性也越大。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亦称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企业利润净额与平均所有者权益之比。该指标是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所获得收益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式中,净利润应为税后净利,因为它才反映了净资产的所得额。所有者权益也就是企业的净资产,在数量上关系是: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净资产收益率是立足于所有者总权益的角度来考核其获利能力的,因而它是最被所有者关注的、对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指标。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一方面可以判定企业的投资效益;另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尤其是直接反映了所有者投资的效益好坏,是所有者考核其投入企业的资本的保值增值程度的基本方式。(一)按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解(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因其最初由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应用,所以得名。杜邦分析法中的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为: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而: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即: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运用杜邦分析法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投资报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高低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即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资产净利率又可进一步分解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2、资产净利率是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关键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资产净利率的高低。而资产净利率又受两个指标的影响,一是销售净利率,二是资产周转率。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方面要扩大销售收入,另一方面要降低成本费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占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影响资产周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产总额,由杜邦分解式和杜邦结构图均可见:销售净利率越大,资产净利率越大;资产周转率越大,资产净利率越大;而资产净利率越大,则净资产收益率越大。3、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倍率影响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影响。在资产总额不变的条件下,适度开展负债经营,可以减少所有者权益所占的份额,从而达到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目的。显然,净资产收益率按权益乘数分解展现了资产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三者的关系可表述为: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净利率/(1-资产负债率)利用这个公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资产获利能力和资本结构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而且可在已知其中任何两个指标的条件下,求出另一个指标的数值。(二)按财务杠杆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解按财务杠杆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可表现为如下公式: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负债利息率)×负债/净资产×(1-所得税率)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财务杠杆系数由第二个分解式可见:当资产收益率一定时,财务杠杆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具有倍率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产收益率向有利方向变动时,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正杠杆效益也越大,但当资产收益率向不利方向变动时,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负影响也越大。每股收益的计算分析每股收益是企业净收益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它反映了某会计年度内企业平均每股普通股获得的收益,用于评价普通股持有者获得报酬的程度。因此只有普通股才计算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基本和核心指标,该指标具有引导投资、增加市场评价功能、简化财务指标体系的作用: 每股收益指标具有联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功能 每股收益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决定了股东的收益数量。 每股收益还是确定企业股票价格的主要参考指标。(一)简单资本结构的每股收益如果企业发行的产权证券只有普通股一种,或虽有其他证券,但无稀释作用或稀释作用不明显,则该企业是简单资本结构。简单资本结构的每股收益计算较为简单,其计算公式如下: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