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基础心理学知识咨询师.docx

    • 资源ID:44017205       资源大小:931.07K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础心理学知识咨询师.docx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83页 共83页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将二者区分开来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二者除研究的目的不同之外,在其他方面,如研究的领域、研究的对象,乃至运用的概念和研究的方法等都是相互交叉的。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服务于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一章所谓的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所以这一章所讲的内容是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本章是学习本教程基本知识和其他各章学习的开端,也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好这一章,掌握好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无论对于基本知识的学习,或是心理咨询技能的掌握,都至关重要。第一节 绪 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但是,心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心理现象是怎么发生,它又是在什么条件下得以发展和完善,最后达到意识的水平的;心理活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怎样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学研究所要解决的。因此,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可以从它的发生、发展上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两个分支;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上进行研究,构成了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构成了生理心理学;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以服务于提高人的工作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这又构成了应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例如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服务于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以及心理测验学等心理学分支。基础心理学或叫普通心理学的任务,则是把上述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最一般规律的。因为正常成人已经发展成熟,在他们身上能够表现出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所以,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二)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像环节动物(蚯蚓)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链(图1-1),它们只具有某种感觉器官,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它们身上只有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图1-2),它们有了各种感觉器官,能够认识到整个事物而不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图1-3),像猩猩、猴子,大脑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它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但是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只有到了人类(图1-3),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所以,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图1-1 蚯蚓的链状神经系统图1-2 脊椎动物脑的进化图1-3 灵长类动物和人的脑进化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们获得这一正确的认识经历了几千年。现在,这一论断得到了人们生活的经验,临床的事实,以及从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大量资料的证明。以致今天“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对大家来说已经是一种常识性的知识了。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有反映外界事物产生心理的机能,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人来说,客观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即让狼刁走养大的孩子。他们有健全的人的大脑,但是,他们脱离了人类社会,是在狼群里长大的。他们只具有狼的本性,而不具备人的心理。所以,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把心理和物质对立起来,不能混淆,否则便会犯唯心主义或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这种映象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所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是自然科学的任务,研究社会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又是社会科学的任务。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如果他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心理现象,他就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如果他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心理现象,他就是一个社会科学家。但就心理学而言,它是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H.)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这句话正确地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心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古代中外哲学家、思想家在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时候,都阐述过他们对心理现象的观点。也有学者通过观察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这些思想观点和发现,有些至今仍有参考的价值,甚至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例如,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认为人生而俱有的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生活才造成人之间很大的差别。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孟子是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善的;荀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恶的;世硕主张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告子则主张人性都是无善无恶的。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争论上,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西方,两千多年之前,古希腊哲学家、医生,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并解释说,这四种类型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所占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后来,古希腊的盖伦(Galen,C.)提出了气质这个概念,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由于他们对气质类型的划分比较符合实际,所以至今还沿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古代的心理学思想还可以举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是,那时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用的是思辨和总结自己经验的方法,所以对心理现象的看法,只能说是一种心理学思想,而没有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这一时期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有很多成果,例如,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E.H.)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Fechner,G.T.)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等等。但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要数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W.)了。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相继创办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心理学著作,培养了大批学生,这些人后来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对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专栏1-1 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冯特1832年8月26日生于德国的曼海姆。从1851年起攻读医学,185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任海德堡大学生理学讲师,1858年受聘作H.von.赫尔姆霍兹的助手,得以受赫尔姆霍兹的指导,从此转入精神科学领域。1874年应聘担任苏黎世大学,1875年又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84年创办哲学研究;1905年又出版了心理学研究。1889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在莱比锡大学共任教45年,直到1920年8月31日逝世。 冯特说他的心理学是内容心理学,他的某些观点由他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发展成为构造心理学。冯特以前的心理学实验大都在生理学实验室中进行,由于冯特的努力,才使心理学既脱离了哲学,又不附属于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学者们都把他看作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它和以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同,应该用能够测定直接经验方法,即内省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冯特用内省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认为统觉就像是意识域的注视点)和情感三维说(认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兴奋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三个维度)。他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冯特一生著作非常多,有代表性的著作有1874年出版的实验心理学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生理心理学纲要;1889年出版的代表冯特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精华的哲学的体系;1896年出版的心理学大纲。从1900年起,他用了十年时间出版了有4000多页的代表他社会心理学思想的10卷民族心理学。1920年写成自传经历与认识一书。 二、学派的纷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学发展的初期,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现象,人们在这个时期很难对它做出全面的解释,往往会从一个侧面去认识心理现象,并把自己这种片面的认识当作对心理现象正确的、全面的解释。发现这种片面性的人,为了批评这种片面性,又从另一个侧面去说明心理现象。这样,各种不同的观点之间的争论便形成了各种心理学的派别,使心理学处在一个学派林立,相互纷争的时代。这种现象在科学发展的初期是难于避免的,而且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个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一)构造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Titchener,E.B.)。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也就是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由于构造心理学派把心理学的内容规定的太狭窄,太脱离生活实际,又把实验的内省方法,即由被试者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自我观察的方法,当作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二)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J.B.)反对构造学派的观点,创立了行为主义。这一学派认为,构造主义研究人的意识,而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意识很难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例如,思维不过是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情绪不过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这一学派的观点也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三)格式塔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Wertheimer,M.)、克勒(KÖhler,W.)和科夫卡(Koffka,K.)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四)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派始创于杜威(Dewey,J.),它是在C.达尔文(Darwin,C.)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士(James,W.)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詹姆士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这一学派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S.)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它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由于弗洛伊德的强调和重视,才为心理学界认识,对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对心理学来说,由于它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人们开始自觉地去认识它的时候,想要用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式概括出心理现象的本质,难免具有局限性,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争论中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渐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规律的探讨上,学派之争自然就结束了。学派之争的结束反而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它们以新的思潮或发展方向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从而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其中最具影响的有新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研究的迅猛发展。现分别介绍如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在社会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加之冷战的影响,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以罗杰斯(Rogers,C.R.)和马斯洛(Maslow,A.H.)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因此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也就是说,它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只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由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是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又与他们有明显的分歧,因此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二)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同时,计算机科学也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改进计算机的设计。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当前,认知心理学又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三)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它的研究包括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对心理活动生理基础的研究由来已久,从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大脑机能定位,到心理活动的脑物质变化的生化研究,再到脑电波、脑成像技术的应用,历经一百多年,但其迅速发展还是近几十年。当前它已发展为一个交叉和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有人类也有动物;研究方法有实验的也有非实验的;研究的性质既有基础的也有应用的。生理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必定会成为推动心理学发展的新的动力。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科学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来说明,来解释事物。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现象,认识它,解释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科学家致力于心理现象的探索,取得过辉煌的成果,也走过许多的弯路,甚至犯过不少错误。关键在于,一要有科学的手段,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心理学靠思辨和总结个人经验的方法,所以心理学只能孕育在哲学的襁褓中。19世纪中叶,心理学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0世纪中叶,心理学和先进科学技术,例如和计算机科学结合,使心理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有了更多的手段。脑外科手术的进步,脑化学、电子技术,脑电波、脑成像、记录单细胞活动的微电极技术的应用,为了解和人的行为相联系的脑结构、脑的生物化学活动,以及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过程提供了基础,也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途。有了科学的研究手段,还要有科学的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人们往往从某一理论假设出发,对调查或实验资料有好恶之分,喜欢支持自己假设的资料,轻视和自己的假设不一致的资料,因而会歪曲事实;人们也往往对心理现象进行主观的猜测,而不去找它的证据,因而以臆想代替事实,像对动物心理或儿童心理进行研究的时候经常发生的那样。(二)辩证发展原则心理现象和其他现象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动物从没有心理到有心理,心理再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直至出现人的意识,这是心理现象的种族发展;人从出生,历经幼儿期、学龄期、青年期,中年期,最后到老年期,人的心理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成熟、衰老的过程。就是同一心理现象,例如人的需要,也是发展变化的。婴儿时期,人的生理需要是主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需要越来越提高;在不同的场合,人的需要也不一样。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的心理。心理现象也和其他现象一样,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又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个性一旦形成,又会对心理过程产生制约的作用。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同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它,思维又影响着人的感性认识。所以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我们必须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不能割断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有其理论目的,这就是探索心理发生、发展和活动的规律,为解答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提供科学的依据。心理学还有其实践的任务,这就是运用心理学的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解答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育运动、司法、交通、文化艺术、航空航天等领域提出来的各种实际问题,以提高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解决社会实践提出来的问题,这是推动心理学发展的动力。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也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特点。经过一百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探索,心理学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归为以下四种类型,即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和实验法。它们在运用的时候又有更为具体的方法。在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中都会有适合自己独特研究对象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将在以后各分支学科的教材中加以介绍,这里只就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加以说明。(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或叫自然观察法。例如,观察儿童的游戏,记录儿童每天所说的话,了解儿童的注意力和儿童的思维活动,比较儿童语言的发展等。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观察者不应干预活动的进行,应该客观地进行观察,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因此,观察法不能控制条件,只能听任活动的自然进行;用观察法获得的资料,也不能按事件发生的先后,简单地作因果联系的解释。但是,用观察法所得到的资料比较客观、真实。通过对观察资料的分析,也可提供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为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打下基础。(二)调查法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用口头提问进行的调查叫访谈法;用问卷的方式提问,让被调查者回答进行的调查叫问卷法,例如民意测验。在进行口头调查的时候,事先要列好提问的问题或提问的提纲;在用问卷进行调查的时候,要按科学的程序制定好问卷,即问卷要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具体,而且不能有暗示的作用,不能让被调查的对象难于理解,或者产生歧义,或者暗示出问题的答案;在选择调查对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随机的原则,否则调查的结果具有片面性,不能代表调查的总体。(三)个案法个案法是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个案法又叫个案历史技术,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例如,对超常儿童的跟踪研究就是运用的个案方法。通过对超常儿童的个案研究,可以了解超常儿童的个性特点,影响他们创造性发挥的主客观条件等。此外,像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问题儿童所受到的影响等等也都可以运用个案的方法进行研究。个案法是对一个人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能否加以扩展,应该慎重分析。现实生活中给我们提供的个案,有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这样的机会如果不是现实生活提供的话,我们是无法用人为的方法制造出来的。例如,一个先天盲的儿童得到治疗见到了光明,他是如何看世界的,生命早期失明对他的视力的发展有无影响,我们只有在这个个案中获得资料。上边我们举的狼孩的例子,给我们提供了早期脱离社会生活的儿童心理发展会受到何种影响的资料,这也是没法人为制造的事实。对于个案所提供的这样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而不应该忽视。(四)实验法实验研究的方法就是主试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自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叫因变量。我们所要寻找的就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为了研究的成功,实验者还要控制除自变量之外的一切能够对被试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叫做无关的额外变量。例如,在研究不同的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的时候,记忆的方法是自变量,被试者的记忆效果是因变量。但是,除了记忆方法之外,记忆的材料、被试者的性别、年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以及环境条件等等,都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影响。我们的目的是确定记忆方法的优劣,在研究中我们只能让记忆方法这一个因素起作用,其他条件都要加以控制,不能让它们影响记忆的成绩。控制的办法很多,主要是要保持这些条件的恒定,让它们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所起的作用相等。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也就是在实验中不该起作用的因素起了作用,那么,就会造成自变量和没有控制好的额外因素共同引起了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实验就失去了它的效用。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系统和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把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如图1-4所示,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所谓接受刺激就是把刺激的物理、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即神经冲动;传递信息就是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或从感觉器官传至神经中枢, 图1-4 神经元 或从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官;整合信息就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许多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组成神经纤维,构成一根神经。神经系统就是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的。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图1-5是脑正中处的矢状切面示意图,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枢神经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一)脊髓脊髓呈柱状,自上而下越来越细,中间是个管;其横切面接近于圆;管周围呈H形的灰质部分叫脊髓灰质,其前端主要由大型的运动神经元构成;后端主要由感觉神经元构成;脊髓中段前后端之间集中了自主神经元。 灰质的外边是脊髓的白质,由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构成,负责向脑传送神经冲动,或者把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官。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除传递信息外,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等。专栏1-2 外周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其中有感觉的,如主管嗅觉、视觉的嗅神经、视神经;主管听觉与身体平衡感觉的位听神经。有运动的,如主管眼球运动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主管咽部和肩部运动的副神经;主管舌肌运动的舌下神经。也有兼有感觉、运动机能的混合神经,如主管面部、牙齿、鼻腔、角膜、头皮、口唇和咀嚼肌感觉和运动的三叉神经;主管面部肌肉运动和部分味觉,并支配眼泪和唾液分泌的面神经;主管味觉、咽头肌肉运动和唾液腺分泌的舌咽神经,以及调节内脏、血管及腺体等机能的迷走神经等。31对脊神经均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发出,分为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脊神经从脊髓发出后总是向下行的,所以任何一节脊髓受到损伤,这节以下的神经所引起的感觉和所支配的运动将受到损伤。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两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人在情绪状态下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因此,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图1-5 中枢神经系统(二)脑干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延脑紧接脊髓,是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但是,从身体两侧来的神经纤维,经延脑的椎体交叉向对侧传导,使大脑两半球与身体两侧成为对侧传导和对侧支配的状况。此外,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桥脑在延脑之上,小脑之前,是神经纤维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大脑与小脑之间神经纤维的通道。中脑在脑桥之上,是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中脑里还有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由许多散在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三)间脑间脑位于脑干之上,被大脑两半球覆盖着,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构成。除嗅觉器官以外,其他感觉器官来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因此,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同时,间脑还有网状结构的延续部分。 (四)小脑小脑位于延脑和桥脑的后方,通过三对小脑脚与桥脑和延脑相连;小脑两侧半球又通过其间的环状部位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小脑的结构与脊髓相反: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其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端脑,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它中间的裂缝叫纵裂,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纵裂的底上有一个大的横行纤维束叫胼胝体,它把大脑两半球连接了起来。大脑的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叫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大脑的内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称为大脑白质;白质内有灰质核团,叫基底核。大脑皮质的总重量约为600克,占全脑重量约1400克的40%,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每一侧的大脑半球都可分为三个面:宽广隆起的外侧面,平坦的内侧面和不大规则的下面。大脑半球的外侧面(见图1-6),除明显可见的外侧裂外,还布满了深浅不等的沟。自图1-6 大脑左外侧面示意图半球上缘中点斜跨外侧面的一条沟叫中央沟,它的前边和后边都有一条几乎和它平行的沟,一条叫中央前沟,一条叫中央后沟。相邻两个沟之间隆起的部分叫大脑的回,中央沟前后的两个回分别叫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这些沟回是由于各部分皮质发生的速度不同造成的。发展缓慢的部分陷在深部成为沟;发育快的部分隆起成为回。大脑沟回的形成使得有限的颅腔内容纳了更多的神经细胞。 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线可以分为四个叶:外侧裂以上中央沟之前为额叶,中央沟之后枕顶沟之前为顶叶,枕顶沟之后为枕叶,外侧裂之下为颞叶。枕顶沟是一条人为划定的界线,大约距枕叶后端的枕极4厘米处。额叶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的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以及皮层下的一些脑结构共同构成边缘系统,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图1-7是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不论感觉和运动,身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都是倒置的,即脚在上,头在下。而且身体敏感的部位和灵敏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比较大;迟钝的、活动少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比较小。由于延脑的椎体交叉,大脑两半球和身体两侧是对侧传导的关系。图1-7 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区示意图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

    注意事项

    本文(基础心理学知识咨询师.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