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卷 阅读题(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B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C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D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进士、明经二科的区别,以及后来参考进士科成为选拔人才、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B文章第二段举例说明何为唐人常说的“举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进士”为后文提到的“前进士”。C文章第三段唐代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探花”等称谓可能与唐代有关。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介绍了宋代明经、进士科的发展变化,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保留进士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B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C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D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柴达木的诗意(节选)徐迅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驱车去昆仑山口,从车窗向外瞭望昆仑山,昆仑山在我们面前逶迤而来,又逶迤而去。仿佛天边,又恍惚眼前,显得神圣而高邈。时近时远,雪之皑皑,或冰之消融,昆仑山幽峭的峰影,就这样总在我的眼里叠印着。诗人们坐在车上,一路看,一路兴奋不已。昆仑山有着无数的经典神话和故事。在我接受的教育里,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白娘子盗仙草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这些神话和故事,不仅赋予我童年和少年岁月一种浪漫、丰富的遐想,还使我成年后的记忆常常发生错觉。比如,因为白娘子为许仙盗仙草,我以为昆仑山是一座灵山在我开始有“山”的印象后,昆仑山似乎就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山,一个斑驳陆离的梦。洋溢无限诗意的昆仑山,首先是一座诗歌的高峰。从屈原的“登昆仑今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九歌河伯),到岑参的“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武威送刘单)古代的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奇怪的是,他们却一直把昆仑山当成他们歌之咏之的对象。走在昆仑山,车上的诗人七嘴八舌,各自搜索各自的记忆,或摇头晃脑,吟诵出古人写昆仑的一首首诗;或故作惊叹,诧异古代诗人未到昆仑,竟给昆仑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说着说着,他们便有些自豪,觉得古人还没有他们幸运,不像他们双脚能踩上昆仑坚实的土地。在他们的心里,昆仑山是诗歌的山,是中国诗歌的圣地,是他们要崇拜的圣山。仿佛是一种印证与神示,海拔的高度让诗人们就有异样的感觉,心里很快也有了朝圣者不敢怠慢与轻侮的一种意识觉得朝拜昆仑,一定得有某种庄严的仪式。从柴达木到昆仑山口海拔3700米的昆仑河的北岸,就有一座名叫纳赤台的神泉。这里,“纳赤台”系藏语译名,有“沼泽中的平台”的意思,当地人称“佛台”。这里的泉水即便在隆冬时节也奔涌若流,从不封冻。这里也是昆仑山的一大奇观。据说,前来洗涤及朝拜可福运绵长。到了这里,诗人们便下车,纷纷围着神泉,虔诚地捧起神泉水或饮,或净着手仿佛在洗涤某种“不洁”,一如当地前来此地洗涤及朝拜的藏民,一脸郑重其事与真诚。我们终于抵达昆仑山口。一下车,站在昆仑山口,我心里忽然就隐隐地出现了一丝失望这里,既没有昆仑六月飞雪的奇观,也没有想象中昆仑山的巍峨与雄浑。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山脉的狭口。狭口的浅山坡上,尽管也有哈达与写满梵文的彩幡在风中舞蹈,但更多的是标示海拔,或位置,或地理指示的各式各样的石碑。有那么一刻,我脑海里多年积攒的关于昆仑山浩浩荡荡、苍苍茫茫、挺拔高峻、雄奇壮美、磅礴奇峭等词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一种头疼欲裂的激烈的高原反应。伫立在山口,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把头缓缓抬起,我巡视着面前矗立的一块块石碑,目光最后投向嵌着索南达杰的照片的那一座白色的石碑上,心里更有说不出的苍凉。我知道,索南达杰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为了保护藏羚羊,被偷猎者残忍地杀害,但直到死,他还保持着端枪的英雄的姿势。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风过耳,天地间顿时有一种巨大的、神秘的静谧。这下,我突然明白,我一时无语。面对巍巍昆仑,人的所有尘世的想法陡然就失去了力量,都被消融得一干二净。这自是另一种词语抵达的诗意,也是柴达木最为深刻的地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段紧扣标题,突出了昆仑山在柴达木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B. 古代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却把它作为歌咏对象,写出了不朽诗篇,这说明昆仑山在诗人们心中的分量很重。C. 虽然见到的昆仑山与作者想象中的不同,但索南达杰的石碑使其眼睛有些湿润,其中有感动,更有敬佩之情。D. “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渺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写出了“我”为昆仑山所震撼而失语的心理。5. 文中写了许多与昆仑山相关的传说、诗歌,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 分)6. 作者为什么说“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高铁的这五年迎来诸多世界第一。2012年12月26日,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正式全线通车;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全线贯通;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京沪高铁“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已基本建成。同时,中国高铁以先进的技术、完善的设备及全球互利共赢的理念被世界所认可,代表着今天的中国产业从“制造”到“创造”的升级。高铁不仅改变了城市间的距离,也悄悄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异地置业,跨省上班,双城生活未来,高铁对社会的深刻变革还将进一步扩大。(摘编自徐崇德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成就盘点)材料二:据报道称,庞大的高铁路网和相对较低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一直是中国高铁引以为傲的优势之一,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7月发表了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指出,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是: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项目是0.87亿元/公里。而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多为每公里3亿元以上。世界银行在2014年7月4日发表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报告中指出,中国在筑路成本、运营经验、运营速度、技术整合方面具备优势,庞大的高铁路网、相对较低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一直是中国高铁引以为傲的优势之一,这些优势也获得了外界的一致认可。报告对2013年末27条运行中的高铁建设成本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各条线路的单位成本差异较大。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单位成本为每公里9400万至1.83亿元。设计时速250公里的客运专线(个别除外)的单位成本为每公里7000万至1.69亿元。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包括工程筹备、土场、土建工程、轨道工程、车站工程(但只含部分大车站)、四电工程、机车车辆、维修场站,以及建设期利息等成本: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项目为0.87亿元/公里。相比之下,欧洲高铁(设计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建设成本高达每公里1.5至2.4亿元人民币。加利福尼亚州高铁建设成本(不包括土地、机车车辆和建设期利息)甚至高达每公里52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 世界银行支持的中国铁路项目工程最大时速(km)/类型长度公里总估计成本(亿元人民币)单位成本人民币(亿元/公里)石家庄一郑州350客专3554391.23贵阳一广州250客专8579461.10吉林一珲春250客专3603961.10张家口一呼和浩特250客专2863461.21南宁一广州250客运+货运4634100.89哈尔滨一佳木斯250客运+货运3433390.99材料三:近日,首钢股份公司收到来自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发来的感谢信首钢薄规格高性能取向硅钢材料应用于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大型超低损耗、节能环保卷铁心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并顺利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检验,成功应用在中国高铁首套智能化变电站。智能牵引变压器是铁路总公司为我国高铁装备制造业持续领先全球而立项开发的重大科研课题之一。该产品与传统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降低50%,噪声降低20分贝,同时具备在线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功能,可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运行模式,是铁路行业对传统变电站运行、检修模式的重大变革,对中国智能高铁样板工程的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常州太平洋公司在信中称首钢薄规格高性能取向硅钢电磁性能优异、表面质量均匀、板形良好,首钢先期介入产品设计,使用过程全程指导参与。智能牵引变压器充分利用首钢取向硅钢高性能特点,在更高磁密工况下,表现出比进口产品更优异的电磁性能,变压器各项性能均优于设计标准。(摘编自宋玉征首钢高磁感取向硅钢助力中国高铁发展)材料四:中泰铁路有望在10月正式开工建设,首期工程全长253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往返票价约700元人民。中泰铁路建成后,早上在昆明坐上高铁,7 小时后就可以在曼谷悠闲地喝咖啡了。泰国驻华大使毕力亚·针蓬此前表示,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将成为“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这个地区带来包括投资、商业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铁路还将不断“走出去”。加快铁路旅游业发展,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在国内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愈加完善的铁路服务体系和更加频繁的城际铁路联通,加速了城市经济圈的形成。铁路正在全力拥抱大众旅游新时代,铁路旅游的“朋友圈”将会越来越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多条国际铁路的都署和开通,进一步加速了中国铁路“走向世界”的进程。(摘编自吴君婷中国高铁已“红”到海外)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中国高铁五年发展取得诸多世界第一基本建成“四纵四横”铁路网节省时间、改变国人生活、思维方式成就影响A.中国高铁建设庞大的高铁路网、相对较低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筑路成本,运营经验、运营速度、技术整合等方面引以为傲的优势优势B.中国高铁科技的突破各项性能优于设计标准助力中国高铁发展智能牵引变压器薄规格高性能取向硅钢C.中泰高铁建设是“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加速中国铁路“走向世界”的进程地位作用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是( )( )(5分)A.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在单线建设里程、一次性建成单线里程、总运营里程、商业运营速度等四个方面位列世界第一。B.据材料二可知,中国高铁时速350 公里项目的建设成本为1.29亿元人民币/公里,这一成本低于国际高铁建设成本。C.首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降低了智能牵引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噪声分贝两项指标,并实现了对其在线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D.智能牵引变压器可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运行模式,有重大意义。E.中泰铁路建成后,从昆明到曼谷将实现朝发夕至,给这一地区带来包括投资、商业和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中国高铁怎样才能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注,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象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象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深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注】敦晓:敦促开导。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B. 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C. 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D. 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B. 三公: 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C.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D. 皇天: 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B. 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C. 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D. 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1)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2)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1415题。 石 湖文征明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注 石湖:苏州一带最有味道的风景区,旁有茶磨岭,越来溪流入湖中。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着落之感。14.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颔两联,动静结合,虚实相济,视角转换间,颇能呈现诗人流连春日山水,一副沉醉其中之态。B此诗中没有浓重的色彩,也未具体描摹声音,这也正是此诗的“清丽”所在。C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失,诗人在观景之中也不由得想起悠悠往事。 D凉风起,日西斜,江波秋月,尽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所遇,内心始终宁静如一。E诗人自赏石湖秀美的景致,望见湖面月影便也想起此月与去年秋月一般无二,其中也流露出对时光转瞬即逝的感慨。15.请简要分析首联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 , , ”表现了他外出求学时饮食的粗陋。(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新年贺词中说:“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关于空想与学习的问题,劝学中这样说道:“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他初出茅庐的时候,常常被对手的奚落及小动作激怒,但现在他对此已经敬谢不敏,在足球场上从容不迫,一次次将足球送入对方的球门。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以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如何让作文语言出彩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借花献佛,即巧妙地引用诗词,用诗词“亮化”文章的语言,丰富文章的内容。正常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布帛菽粟一样不可缺少: 一个人从上学到就业、退休,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刘秀在位时,西域诸国主动要求“内附”,希望东汉政权出兵西域,否则他们只能被迫投靠匈奴了,但刘秀面对左支右绌开疆拓土的机会不为所动。许教授把金钱看得很淡,安于清贫,生活极其俭朴,可精神上却十分富有,他专心治学,孜孜砣砣,成为闻名中外的学术大家。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进程中,一批地方高校经过探索与实践,找准了自身定位,突显了办学特色,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B.有专家指出,清洗白衬衫时,切忌不要使用漂白剂,因为漂白剂虽能使衣物变白,但也会让衣物纤维变硬变脆,从而损伤衣物。C.为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决定采取跟岗学习、外出培训,让每位员工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D.物理学家在观察与研究不同星系时发现,旋涡星系“死亡”进程比较缓慢,椭圆星系则相对加速,但两者进程均长达数十亿。19.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 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力争一流。C.“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要趁着大好年华倍加努力去实现人生理想,等功成名就了, 再回到原点看一看,回想过往的点点滴滴。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感动着无数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赞誉。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应付枯燥的考试, 。红楼梦要读,但不能单纯的为考试而读。我们可以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去南京,就可以带上红楼梦, 。除此之外, ,我们可以出这样一个题目,如果红楼梦中的人物,他遇到了现在AI机器人,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21. 归谬法是指为了反驳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下面文段存在推断问题,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要求: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洁明了。(5分)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想、也不能完成的奇迹。示例: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那么赶时髦的人都是伟大的成功者。 。 。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桓宛真诚铁论·地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颧雀楼) 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届石嘴山三中第四次模拟语文学科测试卷 出题人: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卷 阅读题(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B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C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D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进士、明经二科的区别,以及后来参考进士科成为选拔人才、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B文章第二段举例说明何为唐人常说的“举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进士”为后文提到的“前进士”。C文章第三段唐代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探花”等称谓可能与唐代有关。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介绍了宋代明经、进士科的发展变化,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保留进士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B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C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D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1 A(B “先后成为取士科目”中“先后”二字于文无据。C “进士一科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错误。隋代无介绍,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以后,才“最为社会所重”,宋至王安石才独留进士科。D 隋代无介绍,宋代除经义外常考的还有论策。) 2B(送孟秀才序中所称进士,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而非及第的“前进士”3C(“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错。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内容、时间、内容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明清科举文中未论及,但作为文化常识,学生应有基本了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柴达木的诗意(节选)徐迅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驱车去昆仑山口,从车窗向外瞭望昆仑山,昆仑山在我们面前逶迤而来,又逶迤而去。仿佛天边,又恍惚眼前,显得神圣而高邈。时近时远,雪之皑皑,或冰之消融,昆仑山幽峭的峰影,就这样总在我的眼里叠印着。诗人们坐在车上,一路看,一路兴奋不已。昆仑山有着无数的经典神话和故事。在我接受的教育里,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白娘子盗仙草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这些神话和故事,不仅赋予我童年和少年岁月一种浪漫、丰富的遐想,还使我成年后的记忆常常发生错觉。比如,因为白娘子为许仙盗仙草,我以为昆仑山是一座灵山在我开始有“山”的印象后,昆仑山似乎就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山,一个斑驳陆离的梦。洋溢无限诗意的昆仑山,首先是一座诗歌的高峰。从屈原的“登昆仑今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九歌河伯),到岑参的“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武威送刘单)古代的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奇怪的是,他们却一直把昆仑山当成他们歌之咏之的对象。走在昆仑山,车上的诗人七嘴八舌,各自搜索各自的记忆,或摇头晃脑,吟诵出古人写昆仑的一首首诗;或故作惊叹,诧异古代诗人未到昆仑,竟给昆仑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说着说着,他们便有些自豪,觉得古人还没有他们幸运,不像他们双脚能踩上昆仑坚实的土地。在他们的心里,昆仑山是诗歌的山,是中国诗歌的圣地,是他们要崇拜的圣山。仿佛是一种印证与神示,海拔的高度让诗人们就有异样的感觉,心里很快也有了朝圣者不敢怠慢与轻侮的一种意识觉得朝拜昆仑,一定得有某种庄严的仪式。从柴达木到昆仑山口海拔3700米的昆仑河的北岸,就有一座名叫纳赤台的神泉。这里,“纳赤台”系藏语译名,有“沼泽中的平台”的意思,当地人称“佛台”。这里的泉水即便在隆冬时节也奔涌若流,从不封冻。这里也是昆仑山的一大奇观。据说,前来洗涤及朝拜可福运绵长。到了这里,诗人们便下车,纷纷围着神泉,虔诚地捧起神泉水或饮,或净着手仿佛在洗涤某种“不洁”,一如当地前来此地洗涤及朝拜的藏民,一脸郑重其事与真诚。我们终于抵达昆仑山口。一下车,站在昆仑山口,我心里忽然就隐隐地出现了一丝失望这里,既没有昆仑六月飞雪的奇观,也没有想象中昆仑山的巍峨与雄浑。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山脉的狭口。狭口的浅山坡上,尽管也有哈达与写满梵文的彩幡在风中舞蹈,但更多的是标示海拔,或位置,或地理指示的各式各样的石碑。有那么一刻,我脑海里多年积攒的关于昆仑山浩浩荡荡、苍苍茫茫、挺拔高峻、雄奇壮美、磅礴奇峭等词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一种头疼欲裂的激烈的高原反应。伫立在山口,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把头缓缓抬起,我巡视着面前矗立的一块块石碑,目光最后投向嵌着索南达杰的照片的那一座白色的石碑上,心里更有说不出的苍凉。我知道,索南达杰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为了保护藏羚羊,被偷猎者残忍地杀害,但直到死,他还保持着端枪的英雄的姿势。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风过耳,天地间顿时有一种巨大的、神秘的静谧。这下,我突然明白,我一时无语。面对巍巍昆仑,人的所有尘世的想法陡然就失去了力量,都被消融得一干二净。这自是另一种词语抵达的诗意,也是柴达木最为深刻的地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段紧扣标题,突出了昆仑山在柴达木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B. 古代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却把它作为歌咏对象,写出了不朽诗篇,这说明昆仑山在诗人们心中的分量很重。C. 虽然见到的昆仑山与作者想象中的不同,但索南达杰的石碑使其眼睛有些湿润,其中有感动,更有敬佩之情。D. “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渺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写出了“我”为昆仑山所震撼而失语的心理。5. 文中写了许多与昆仑山相关的传说、诗歌,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 分)6. 作者为什么说“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6 分)【答案】4. D D项,结合文本内容“我心里忽然就隐隐地出现了一丝失望”分析可知,是失望,再加上高原反应,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而不是为昆仑山所震撼而失语的心理。 5. 文中引用了女蜗炼石补天等传说及古人所写的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昆仑山充满了神秘感,突出了昆仑山在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