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 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4403218
资源大小:17.5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5课《诫子书》 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七 年级 语文 教案授课时间 课题:诫子书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过程与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关于成长所提出的几个条件,懂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2、3【教学难点】2、3【课前预习】一、查资料,了解诸葛亮;二、反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三、读课文注释。四、解题:诫,告诫、劝勉。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预习交流 检查反馈】1、小组学科组长检查导学稿完成情况。2、展示课前预习内容。【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忠诚和智慧的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参与、指导预习交流。四、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词句停顿。五、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再读注释;2、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互译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词句,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二、全班交流:小组代表译文,师点评。三、难点预见,老师强调:1、词语:夫、静、修身、淡泊、明志、致远、广才、淫慢、励精、险躁、治性、枯落、接世。朗读。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朗读句子及其译文。四、研读课文,赏析文章1、合作探究:(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厚望。(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观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A、观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见上,略)3、本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找出一些例子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节奏感。五、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自背。互背。齐背。【总结拓展 测试检验】1、问题引申:联系现实,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警句推荐: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3、总结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