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5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pptx
,梦游天姥吟留别,录,目,壹,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其人,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写作背景,(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2)特点: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诗句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为“杂言古诗”。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给人一种奔放自如的感觉。,诗体简介,贰,内容研读,题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2)结合注释翻译全诗,体味情感。,诵读体味,(1)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清思路,试用几个词语概括诗歌的脉络。梦因梦境梦悟,理清思路,第一段,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第一段中,哪几句直接写天姥山?采取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对比、衬托神奇、高大、雄伟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第一段,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景神奇巍峨 情景仰向往,第一段 小结,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1)诗人是如何进入梦境的? 飞度 湖月送 谢公屐 青云梯“飞”:写出了急切心情和飘逸似仙的姿态。 “谢公屐”: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穿上谢公之木屐,实是追慕先贤。 小结: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第二段,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朗读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各画面的景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以参照地点和时间的变换),第二段,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思考:梦游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各画面的景有什么特点?,提示: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月夜渡湖,山之日景著履登山,山之夜景,仙人登场,凄清幽静,壮观雄奇,神奇迷离,富丽堂皇,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向往自由,追求乐土,魂归枕席,痛苦惆怅,梦幻破灭,(4)如何理解作者描绘的梦境?这里的“梦”具有怎样的内涵? 自由、快乐的神仙世界现实的丑恶理想现实、光明黑暗【对比】作者在现实中不愿对权贵卑躬屈膝,而受排挤,对现实感到失望。于是诗人借“梦游”,倾泄心中情感,表现了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第二段,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醒悟,第三段,(1)第三段中哪两个字照应了题目?这一段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这一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不过,这也是作者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第三段,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主题探究,多维探究,1.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看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讨论探究,消极。梦境空虚,人生也像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像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了。而且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所以说是消极的。,积极。诗中说“东流水”,我们可以看作是写其建功立业思想的紧迫感。有人生几多失意的消极慨叹,也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一如孔子面对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不消极。“且放”只是暂时放一下,只要有机会,我还会争取,因为李白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物,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观点1,观点2,观点3,多维探究,讨论探究,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62岁 病逝当涂,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我们来看看他离开朝廷后的人生经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