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
-
资源ID:44049065
资源大小:21.3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陈 阳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规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1。新标准的颁布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既是历史机遇又是现实挑战。在实施新标准的过程中如何全面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所有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所在的直辖市从2007年9月开始实施教育部的高中课程改革计划。目前,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及不同的学科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关这些学生的学习问题也是教育界有识之士长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一年来笔者围绕新标准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在分组研究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同学包办代替、水平低的同学滥竽充数的现象普遍存在。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等主观原因之外,家庭环境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和学习经历不同等客观因素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就如何高效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这一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调整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调整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认识和思考。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至今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源于计算机学科。然而我们从标准规定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中不难看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已经超越了计算机学科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的要求。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总结了适用的教学规律。尽管如此,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讲授的内容别的学科教师也能讲新标准实施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讲授的内容主要有:1.信息技术基础:包括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和应用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等;2.办公软件应用: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软件的使用;3.大型多媒体软件应用:包括Flash和Photoshop等大型软件的使用;4.网络技术基础:包括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应用、网络安全和网站设计等;5.程序设计。新标准制定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讲授的内容主要有:1.必修部分:信息技术基础;2.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从新标准实施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讲授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讲授的大多数内容别的学科教师也能讲。从新标准制定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讲授的内容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必修模块部分讲授的内容别的学科教师基本上也能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了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应该说在全社会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普及的情况下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还是适宜的,然而现在全社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已经整体大幅度提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再去讲授一些连小学生都已经知道的信息技术知识肯定是不能让高中的学生满意的,这是现在的必修模块部分的教学教师教着没劲、学生学着没劲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现有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缺乏自己的知识内涵和技术内涵无论是新标准实施前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还是新标准实施后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必修模块部分,应用软件的使用在教学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应用软件的作用是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然而受生活阅历、学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处于一个比较窄的层面上。如果我们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地讲授一些过深、过难和过偏的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能摆脱对应用软件使用技巧的过度纠缠,适当地给学生讲授一些基础性和原理性的知识,则可以从深层次上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三)普高和职高的信息技术学科没有本质区别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为更高一级的学校即大学输送合格的中等人才,因此普通高中的教育更应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为社会造就急需的实用型的中等人才,因此职业高中的教育更应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和独特性。然而如果我们对比一下现行的普高教材和职高教材就不难发现,二者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应用软件的教学内容在两类教材中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培养目标的区别上我们不难看出,职高教材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普高教材的做法却很值得商榷。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片面理解和迎合所谓的学习兴趣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能从技术的深层次上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也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能长期健康发展的最大思想障碍。(四)现有的作业评价标准过分追求学生作业的成果化受教学内容实用性思想的影响,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学生作业时的成果化倾向十分严重。由于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的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然而我们的评价却忽视了学生的种种差异。评价标准越来越细化,表面上是越来越客观地对待学生,实际上是越来越苛刻地要求学生。评价标准越来越繁琐的理想化和完美主义倾向使学生越来越关注作业的外化成果,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内在之美的深刻体验和追求。(五)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功利化导向较强什么都想教、什么都没教和什么都没教好是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教材的最形象、最生动、最贴切和最深刻的描述。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什么软件流行就教什么的现象十分严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之间互相攀比、盲目跟风,生怕别人说自己教的东西没用。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当时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的很多所谓很实用的知识和很艰深的技巧要么因为技术的进步很快就过时了,要么就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甚至娱乐中很少用得到。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的急功近利化导向较强,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更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什么。(六)现有的教材内容设置呈现出严重的学科泛化倾向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泛化的问题十分严重,这点突出表现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综观最近几年的各种版本的高中甚至是初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Flash、Photoshop和Dreamweaver等大型软件的内容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为了讲清这些大型软件的一些复杂的功能和技巧,教师不得不在讲课时大量引用甚至是讲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案例。一会是语文、数学和外语,一会是物理、化学和生物,一会又是历史、地理和政治。表面上信息技术教师非常风光地对各学科的知识进行了充分整合,实质上哪科知识都没有讲明白,信息技术教师仍然没有逃脱那种为讲软件功能而讲软件的窠臼。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即使学习了几年的信息技术课,恐怕最后连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计算机的基本原理都不清楚。(七)对必修模块部分的内容把握不清必修模块部分的教学应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在较为广泛地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然而,在当前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教学中,大、中型应用软件的内容仍然占了很大的比重。有些学校使用的教材中虽然应用软件的内容占的篇幅比重不大,但由于综合任务的难度较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所占课时比例还是很大的。相反,一些对于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处理过程非常有益处的硬件基础知识和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信息技术应用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中、小型工具软件的使用知识在教材和课时中所占比例过小,造成学生面对一些非常基本的实际应用小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二、为什么要调整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最近两个学年度笔者依据新标准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尝试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教学的开展。为了彻底摸清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在近两个学年度的开学初笔者都在所教的高一年级新生中进行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问卷调查。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这两次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表一 高一年级新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问卷调查反馈表(部分)2006年总人数:310 2007年总人数:347编号问题内容回答选项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20062007200620071家里是否有电脑有29233494.296.3无18135.83.72小学和初中是否开过课只有小学开过551.61.4只有初中开过502516.17.2小学初中均开过25030180.686.7小学初中均未开5161.64.63小学和初中的开课总年限没有591.62.61年16145.24.02年493315.89.53年827226.520.74年15821951.063.14会使用的大型应用软件WPS9832631.693.9Word29494.8Excel18322159.063.7PowerPoint24927680.379.5FrontPage806725.819.3Dreamweaver3210.3Photoshop11812738.136.6Flash10910335.229.73D Max-9-2.6Visual Basic-16-4.6Delphi-0-0.0Access-5-1.45课堂教学以谁为主教师讲授374511.913.0学生自学417813.222.5师生一起研讨23222474.864.66在课堂上展示特长愿意7913525.538.9不愿意23121274.561.17会使用的小型工具软件ACDSee1186438.118.4HyperSnap-DX511.60.3Ulead GIF Animator651.91.48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非常高551.61.4一般19420962.660.2比较低8511727.433.7几乎不懂26168.44.6表一问题1的反馈结果表明: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拥有了电脑,但仍有一些学生的家庭没有电脑。表一问题2的反馈结果表明:虽然绝大多数学生上过信息技术课,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经历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表一问题3的反馈结果表明:虽然大约80%的学生学习了3年或4年的信息技术课,但仍有约20%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时间不足3年。表一问题4的反馈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现场型的信息展示,但相当多的学生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表格处理,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图片处理、动画处理以及网络型的信息展示。表一问题2、问题3和问题4的反馈结果同时表明:虽然大多数的小学和初中为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表一问题5的反馈结果表明:少数学生喜欢依赖教师的讲授或以自我学习为主,而大多数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表一问题6的反馈结果表明:少数学生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特长,而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与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表一问题7的反馈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图片浏览,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图片素材的加工和创作。表一问题8的反馈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般,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下。表一问题7和问题8的反馈结果同时表明:很多常规的实用工具软件大多数学生仍然不会使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确实比较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问卷调查的总体结果表明,虽然新标准规定了必修模块部分的教学内容,但各个学校真正执行的时候还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调整。这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整体水平不一致。现在的普通高中招生以择优录取为主,择校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从不同层次的学校录取来的高一新生在学习的整体水平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以及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差距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会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如果所有的学校都按照同样的教学内容开设高中信息技术课,势必会出现有的学校吃不了、有的学校吃不饱的状况,而这种状况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由于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录取来的高一新生在信息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表一问题1和问题3的反馈结果表明,家里没有电脑、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时间较短的学生不是少数。这些学生所在的家庭多数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学校是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公共物品,保证适龄学生接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是维护社会公平的起码保证。高中信息技术课是省和直辖市级的会考科目,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起着相当于初中义务教育的作用。从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上来说,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生和基础薄弱生的发展是每一所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能否尽到这种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所学校乃至这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讲不讲师德、是否具备高层次师德的重要表现。三、如何调整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部分的教学内容新标准的颁布为大家理清课程发展的思路提供了一个可以很好借鉴的框架。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将必修模块部分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调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各个学校在调整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优化必修模块部分的教学内容现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蜻蜓点水,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没讲透。大、中型应用软件的内容在教材和课时中占的比例过重,而且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教材的总体难度偏大。必修模块教材的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了一些厌烦的情绪。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现行的教材规定了很多并非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安排带有教材编写者的强烈的主观色彩,没有充分考虑和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愿望的差异,更没有解决学生在日常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删减一些大、中型应用软件的复杂操作知识,加入一些中、小型工具软件的使用知识,讲解一些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学生在日常信息技术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才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部分真正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差异的一种客观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实质上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鉴于这种认识,笔者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课教学计划(见表二):表二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课教学计划课次理论内容实践内容1开场白问卷调查,CuteFTP Pro的使用2信息的定义、作用与特征3Word的使用:以“我与电脑”为主题作文4作业讲评,Word排版技巧交流5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6获取信息7HyperSnap-DX的使用8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9二进制与十进制整数的互换10Excel的使用:完成“成绩表”11作业讲评,Excel表格处理技巧交流12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13Excel的使用:完成“食品销售表”14作业讲评,Excel图表编辑技巧交流(一)15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16Excel的使用:完成“广告收入表”和“网站投资表”17作业讲评,Excel图表编辑技巧交流(二)18初识人工智能19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20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二)21静态网页制作技术(一)22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23静态网页制作技术(二)24数据库基础知识25静态网页制作技巧交流(一)26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知识27静态网页制作技术(三)28静态网页制作技术(四)29静态网页制作技术(五)30静态网页制作技术(六)31网页的规划静态网页制作技巧交流(二)32学生制作静态网页(一):主题自选33学生制作静态网页(二):主题自选34学生制作静态网页(三):主题自选35学生制作静态网页(四):主题自选36模块考试(二)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标准新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为实施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而颁布的重要文件,对新标准能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此,笔者提出三点与同仁们共勉:1.学习新标准。新标准是指南性的文件,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每一位从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反复、认真地学习;2.质疑新标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即便是专家制定的新标准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何况现行的新标准还是实验稿的新标准。因此,每一位从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针对新标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专家们在修改和定稿时参考;3.超越新标准。新标准是纲领性的文件,它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和所有的学生。因此,每一位从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化地尊重新标准、最优化地理解和使用新标准和相关的教材,为学生奉献一堂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四、结束语新标准的颁布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契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的有机调整是关系到每一位从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教师如何结合学校、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笔者近两年的教学情况仅从个人角度谈了一些体会、认识和思考。受学识水平的限制,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经验的教师不吝指正。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