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际集团投资公司战略规划报告.docx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6页 共36页滦河国际集团投资公司战略规划报告目 录第一章发展战略可行性分析31.1 发展历程31.1.1 核心竞争力分析31.2 愿景描述41.2.1 愿景内容41.2.2 达到目标所需条件与现有状况的比较41.2.3 发展步骤建议51.3 国际国内环境分析51.3.1 国际环境分析51.3.2 国内环境分析61.4 各个业务模块的战略定位61.4.1 钢铁生产行业91.4.2 铁矿采掘行业131.4.3 煤炭采掘行业151.4.4 焦煤采掘行业171.4.5 石油行业181.4.6 电力行业211.4.7 物流运输行业241.4.8 有色金属开采行业261.4.9 国际贸易行业28第二章滦河国际投资公司战略规划301.5 战略愿景与定位301.6 战略发展步骤301.7 未来五年目标311.8 主要措施321.9 进行有效战略管理的准则33第一章 发展战略可行性分析1.1 发展历程经过10几年的发展,滦河集团已经从一个小型个体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团公司,目前正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的关键阶段。在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滦河集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敏锐的洞察力/预见能力。滦河集团的发展已经充分论证了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性。1.1.1 核心竞争力分析分析滦河集团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滦河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实际是构建在高层决策者优秀的分析和推断能力基础之上的,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充分的将这种分析和推断在工作中实现。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否能够保证公司的正确前进呢?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首先,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否真的很优秀?滦河集团的发展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答案:滦河集团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排名全国优秀民企的前100名,不容辩驳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种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其次,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否能够持续?目前的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决策者个人或某几个人才能的基础之上的,为了保证这种能力的提升和持续,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机制保证这种能力的延续和发展。第三,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否与公司管理方式为一体?增强目前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是缩短决策链条、加快决策速度,这要求公司实行扁平状的组织结构,各个下属机构得到较大的授权。这种要求与滦河国际投资公司的整体管理模式是相吻合的。1.2 愿景描述1.2.1 愿景内容滦河国际投资公司战略愿景:5年成为国内500强企业,10年进入国内200强,20年步入国内百强企业。滦河国际的战略定位是:成为一家资本运营型投资公司1.2.2 达到目标所需条件与现有状况的比较要成为一家资本运营型投资公司,要具备融资能力、人力资源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企业运作与管理能力等,下面我们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融资能力。从融资渠道上看,目前滦河集团的融资渠道集中在销售预收款、银行贷款等有限方面,融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换言之即是融资风险相对较大;但是滦河国际目前已经开始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数额的工作。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滦河集团目前的融资能力相对较低。第二,人力资源能力。目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拥有投资工作经验的几乎没有,包含公司目前其他人员,有投资工作经验的人员几乎没有。由于人才的开发 与储备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工作,所以,目前的人力资源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会相对较低。第三,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目前公司尚没有自己的ERP系统,不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管理与控制,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到投资机会的捕捉与把握,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第四,企业运作与管理能力。资本运营型投资公司与生产型集团公司需要完全不同的管理人员,目前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并不具备这样的管理能力。总的说来,滦河国际投资公司目前尚不具备直接成为一家投资公司的条件。1.2.3 发展步骤建议根据滦河集团现状,北大纵横项目小组认为滦河集团应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才能最终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投资公司。首先,滦河集团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成为以矿产开发和钢铁生产为核心的实业集团公司;其次,围绕自由产业加大投资力度,使自有产业成为资本运作的对象,使公司成为一家以产业为核心的投资公司;第三,在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投资公司运作经验之后,开始逐步进行多元化投资,最终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投资公司。总的来说,滦河集团应加强现有产业的延伸分别在原材料开采和国际贸易两个方面进行扩展,以投资促进产业的发展,以产业扩张带动投资业务发展。那么要成为一家以产业为核心的投资公司,我们应当对目前已有和已介入的产业如何定位呢?1.3 国际国内环境分析1.3.1 国际环境分析从国际范围来看,虽然地区性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威胁时刻存在,但居有关权威机构预测,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增长即将到来。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由3上升为4,美国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欧盟经济以有望实现温和增长,日本经济踏上复苏之路,亚洲经济将继续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美国的调查研究机构认为,此次增长为中长期增长,至少将持续68年。从世界范围内的矛盾冲突来看,目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原有的种族矛盾、民族矛盾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以印尼为代表的亲伊斯兰国家的投资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此类国家或地区与西方国家的冲突明显增强,国民普遍对西方投资呈现拒绝态度,这是我们进入此类国家和地区的最佳机会。从投资方向上来看,印尼、越南、蒙古等欠发达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正积极引进资金对其资源进行开发。滦河国际作为钢铁生产性企业集团,其原燃料瓶颈将最终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被打破。而且,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不但能为滦河国际带来成本的降低,而且国际贸易行为能够顺利开展,并在世界范围内收集整理信息,将为滦河国际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1.3.2 国内环境分析虽然有各种问题出现,但国内经济总体上在持续快速发展,GDP增长率将维持在7以上,完贸进出口总额增长将在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2以上。这种良好的增长态势将为包括滦河国际在内的所有企业提供飞速发展的机遇与舞台。目前国家发展战略中,“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两大主题构成了国内投资的主旋律。西部和东北作为国内经济较部发达地区,市场规则尚在建立之中,此时进入将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其次,西部和东北蕴藏着大量能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即将(已经)到来之际,这些能源的开采将会成为焦点之一;第三,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建设相对比较薄弱,钢铁等基础材料的使用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对滦河国际而言,这显示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从国家经济结构来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一轮以重化工业和城市化为主导的增长时期,并形成了以汽车、房地产、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高增长的产业群;国外制造业正加快向我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钢铁建材产品的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为滦河国际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1.4 各个业务模块的战略定位去年宏观经济中表现最突出的指标是投资和工业增加值,而这些指标的快速增长伴随的是钢铁、石化、电力、汽车、有色金属等几大基础行业的迅猛增长,2004年这些行业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或者是否会出现投资过热而回落,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钢铁,准确把握行业周期钢铁价格2003年的大幅上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这些投资会在今明两年逐渐开始产出,竞争格局的改变究竟会使钢铁业走向何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认为,判断钢铁业的发展态势的前提是经济周期的运行阶段。据介绍说,去年1-11月份冶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1%,是全国各工业行业投资增幅最高的行业,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要做出全面深入地分析。统计资料显示,钢铁新一轮投资高潮是从2000年开始的。但从1995年到2003年平均增长率为10%左右,略高于同期我国GDP增长2个百分点,然而,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长速度。因此,本轮钢铁投资快速增长,既带有恢复性增长的因素,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拉动的结果。从投资状况分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是投资主体。在内资企业投资中,民营企业完成的投资只占8.5%。从项目性质分析,扩建和改建项目成为投资主体。从资金来源分析,企业自筹资金成为主体。专家认为,2004年钢铁市场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推动力量大于制约力量,发展预期向好。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钢铁市场需求强劲;产能与消费均提高;由于铁矿石、电力、运输紧张的局面不会明显好转,钢铁生产所需原燃材料仍会高价位运行,钢铁生产成本继续上升,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制约,使得总体价格水平将高位运行。石油石化,仍将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长2001年年底走出谷底的石化行业在2003年达到上升周期中的增长高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有预测认为2005年将达到石化业这一周期的顶峰,那么石化业今年增长会更快还是放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孙伟善认为,今年石化业仍将保持高增长,增长幅度将达到15。据介绍说,2003年石化行业全行业取得高增长并创历史最好水平,原因主要是,国内经济的发展形成旺盛的市场需求;投资力度加大,产品结构改善;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市场增加了有效供给,等等。专家认为,2004年石化行业仍将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长,对原油和大部分油品的需求仍将增长,原油加工量将继续提高,国际原油价格将同比下降,并直接影响国内市场价格。预计化肥价格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汽车 利润仍将高速增长非典期间汽车销量势头依然强劲的现象使投资者至今记忆犹新,而2005年完全兑现入世承诺也使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势头变得难以捉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提供了汽车业发展的概况。据介绍说,目前汽车业已经形成了大家众所周知的一汽、东风和上汽等大型企业集团,国有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5以上。目前按照入市的承诺,汽车关税在逐年下调,2004年到2006年将下调到25。专家预测,2004年汽车的产量保守地说是肯定能突破500万辆。从1995年到2000年汽车增长相对比较缓慢,而2002年进入300万规模,2003年达到400万规模。2004年的轿车产量将突破260万辆,近3年轿车的增长比汽车总量的增长更为迅速。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已经降低了20到30。预测2004年全行业总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0亿元,利润达将达到850亿到900亿元。从整个同行业来看,2004年将延续2003年的增长轨迹,利润的增长高于销售额增长的趋势仍然明显。电力,缺电情况仍将持续2003年19个省市都曾经出现电荒,以电力为首的能源紧缺成为经济走势中的不确定因素。电力紧缺的情况今年会不会有所缓解,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认为,缺点现象会有所缓解,但对电力的需求仍将快速增长。据介绍,中国2003年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189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总体来说全国缺电情况比2002年更为严重。专家认为,预计2004年的钢铁等黑金对电力需求同比增长22.2。有色金属对电力的需求今年的增长将回落到10以上。预计2004年石化行业消费的电量将同比增长9.8。预计今年建材用电量将有望增长10以上。基于此,估计今年全国用电增长在11至13。有色金属 仍有投资潜力有色行业上市公司可以说是2003年末证券市场最耀眼的明星,这颗明星能否在今年仍然闪亮耀眼,中色建设股份公司总经理王宏前阐述了他的观点。据说,有色金属行业在经历了8至9年的低谷后,已经进入明显的复苏周期,目前处于向波峰上升的阶段。有色金属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和资源型行业。目前,中国有色企业开始强调对资源的控制,个别有前瞻性的企业已经开始形成了对海外资源的控制优势。专家认为,200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国内外有色金属产品价格的回升,但是有色金属工业制约瓶颈的影响因素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凸现。原料、电力交通运输等制约因素,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协调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对于2004年有色金属行业的走势,专家预测,有色金属行业增速应为15。如果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可能会更高。其中电解铝产量增加15左右,电解铝总产值提高17和18。电解铝产量有多大,要看市场的需求,目前并没有过热。此轮全球有色金属价格的全面上涨,是美元下跌、美日经济复苏、中国基建投资大幅增长的三重因素同时影响造成的,能够持续多久还没有定论。国内具有实力的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联合,形成统一对外的格局,争取原材料进口的有利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滦河集团目前是以钢铁生产产业为核心产业进行发展,但是,伴随着原材料开采产业的进入和国际贸易的应运而生,我们面临着这三大产业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定位及其他投资方向的问题。1.4.1 钢铁生产行业钢铁产业是滦河集团目前的业务主体,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滦河集团已经拥有了××个钢铁生产企业,成为一家年产钢材200万吨的以上、营业收入21.7亿元以上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下面,我们将从钢铁行业的发展变化前景和滦河集团SWOT分析两个方面来阐述钢铁产业在滦河集团的战略定位。首先,从整个钢铁行业来看,2003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年我国钢产量达到了亿吨,钢材产量达到亿吨。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全年达到了亿元,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另外,全国的钢铁产业在建项目超过亿吨,如果没有大的波动,我国钢产量将在年超过亿吨。年我国钢铁消费量达到了亿吨,使得国内钢铁产量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却依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当年进口钢材达到万吨,同样达到历史新高。从钢材结构看,钢材品种结构的瓶颈仍未缓解,还有加剧之势。小钢厂仍在大规模扩张,而随着下游家电、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等品种明显供不应求,进口持续增加。初级产品生产投资过度,加剧了钢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其原因则是小规模、冷轧前端钢铁生产进入的投资和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从供求总量看,过度竞争作为成为必然。据专家估计,目前在建的项目大约有1.2亿吨,预计到2005年,全国钢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33亿吨,也就是说,中国钢产量从2亿吨到3亿吨只需3年时间,而同期的钢材需求只有2.52.6亿吨。投资过快导致的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如果没有国际市场的吸纳,要么有20的生产能力闲置,要么有6700万吨钢成为过剩钢材进入市场,过度竞争引致资源浪费、价格下降、利润下滑。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部分钢材品种的社会库存已经对市场形成一定压力,部分品种出现价格回调。在2008年左右,将有一批企业陆续被淘汰,或被兼并重组、或破产,2010年以后,中国建筑钢材生产行业将逐渐走向供需平衡,产能略有过剩。下图是钢铁行业增长率的变化图钢铁行业增长率2010年2008年2005年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对于钢铁行业的投资风险做了分析和判断如下:风险程度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进入/推出壁垒极大较大大小较小极小无总的来说,钢铁行业将在不久的将来步入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钢铁行业作为投资大、见效慢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获得规模效益。在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必将面临着行业调整与企业兼并,没有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淘汰和收购的危险。其次,我们将从滦河集团内部的优势、劣势和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内部优势(S)决策速度快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行业经验丰富地方性品牌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地方政府支持优势“拥有自己的原材料基地”劣势(W)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线狭窄生产设备相对É高级技术人才缺乏原材料供应受限生产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差外部机会(O)市场处于供不应求地区人才储备较好与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氐厦威胁(T)国内竞争对手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对手不断进入国家保护政策取消市场需求增长在本公司非优势产品上原材料竞争的加剧通过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滦河集团的钢铁生产业务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市场开拓将继续保持较好的态势。但是,随着国内竞争对手不断重组和兼并和国际竞争对手的迅速进入,在一段时间以后,滦河国际必将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受钢铁行业的规模效益特点、市场变化因素和滦河集团本身的条件所限,北大纵横项目小组认为滦河集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生产规模依靠自身获得明显的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因此最终的战略选择应为:抓紧有力时机提高产能,但不能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选择适当的时机对河北事业部进行股份制改造,使河北事业部成为股份制集团企业,进而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吸收外部资金,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使其最终成为滦河国际投资公司的资本运作的对象。滦河集团对于钢铁业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市场环境相对较好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自身拥有原材料的优势,积极提高产能,改善产品结构,从产品上提高竞争力,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更多的利润;其次,从组织上进行改造,在滦河国际投资公司理顺各种管理关系和业务关系之后,选择将钢铁生产业务模块独立化,继而进行股份制改造,以股份制集团公司的形式加入到行业资源整合之中,总公司以投资公司的形式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使其最终成为滦河国际投资公司资本运作的对象;第三,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对滦河集团进行再造。1.4.2 铁矿采掘行业2003年的钢铁行业经过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原材料供应的瓶颈已经成为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滦河集团应如何对原材料开采行业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呢?下面我们将从原材料行业和滦河集团本身进行分析。首先,从铁矿资源来看,目前国内铁矿石的资源储量有400多亿吨,可供开采的只有200多亿吨,而达到经济开采规模的只有80多亿吨,如按照年产铁矿石3亿吨计算,可供开采的时间不足30年。预计今年的总产量可达3.2亿吨,比2003年增加6000万吨,折合铁精矿可增加2857多万吨,从今年铁矿石(精矿)进口资源来看,印度今年可增产600万吨,力拓铁矿可增产1200万吨,BHP可增加600万吨,CVRD增加1400万吨,全球海运贸易共增加4500万吨,再随着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扩大铁矿生产能力,预计2005年第四季度,铁矿石供应紧张的情况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到2010年,我国原铁矿产量将达到3.3亿吨,可支撑生铁产量1.054亿吨。这与届时我国钢铁产能达到3亿多吨后产生的需求极不匹配。而国际铁矿每年的自由贸易量约2.4亿吨,如果我国钢铁工业以目前速度发展,即使全世界每年销售的铁矿都提供给中国,也无法满足其巨大需求。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目前国内各大型钢铁生产企业也同时正在积极拓展铁矿资源,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江苏钢铁集团公司和唐山钢铁集团公司联合以合资方式获得必和必拓转租的JIMBLOR铁矿石矿40的股份,总价值90亿美金,为期25年;再如包钢集团已经在蒙古境内对铁矿进行大力投资,所有这些国内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的铁矿石投资都会在近期对铁矿石的市场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伴随着钢铁行业资源整合的开始,大量的小型生产企业必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这也将很大的影响到铁矿石的实际需求量。综合上述,我们认为铁矿石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在2年左右的时间趋于平衡,但长久来看,还是急剧投资价值的领域所在。其次,从滦河集团本身来看,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选择,已经在印尼投资了铁矿开采企业,我们将从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成本对企业的这样战略选择进行分析(SWOT分析)。内部优势(S)决策者敏锐的洞察力决策速度快信息采集渠道顺畅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相关行业经验劣势(W)原材料行业管理运作经验少固有的区域性经营思路的局限性(国际)物流的控制能力较弱相关人才短缺外部机会(O)长期的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式欠发达且资源丰富国家或地区的政策优势国际形式有利原材料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国际人才流动机制保证人才流入在印尼的铁矿垄断性占有带来其他方面机会威胁(T)国际化资源竞争加快加剧矿产资源的稀缺相关地区政治形式动荡SWOT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滦河集团具备的优势正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其劣势则可以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扭转的。外部的机会保证了滦河集团进入原材料行业的成功性,而由于原材料行业应尽早尽快占有的特点又使外部的威胁在相当程度上恰恰是滦河集团的机会所在。但滦河国际对铁矿的投资不应盲目扩大,在近期应以满足自我需求为主,并应伴随着滦河国际对国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战略合作伙伴的不断延伸而扩大铁矿产量,这个阶段应该持续到2010年左右,到2010年之后,由于国内钢铁产量的飞速提高,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原材料危机,到时滦河国际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铁矿开采经验、技术和人员,2010年将成为滦河国际铁矿投资的回报高峰。在着眼于国内生产的同时,滦河国际应努力开展国际贸易,为铁矿的销售寻找新的渠道。从原材料行业本身特点和滦河集团自身情况来看,北大纵横项目组认为滦河国际在铁矿采掘产业的战略选择应为:抓紧一切机会,尽早尽快开采铁矿资源,并利用地域分布特点,采集各种信息,促进国际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铁矿产业的发展步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在印尼已占有的铁矿尽快投产,积极提高产能,抓住市场时机,争取最大利润;第二,在国内生产规模扩大、产能提高的前提性爱,积极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在包括蒙古、越南、非洲、南美、新疆、内蒙、东北等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内加大矿产开发投资;第三,利用地域优势,积极采集信息,发展国际贸易;第四,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成为滦河国际投资公司资本运作对象。1.4.3 煤炭采掘行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煤炭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今后20年,全球煤炭消费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20年,国内煤炭需求在20亿吨以上。因此,今后几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煤炭工业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北大纵横项目组对煤炭采掘行业和与滦河国际紧密相关的焦煤采掘作出了自己的分析与判断。首先,从原煤产量来看,最近几年原煤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近几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煤炭生产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原煤产量不断扩大。2000年,我国原煤产量9.98亿吨;2001年为11.61亿吨,比上年增产1.63亿吨,增长16.3%;2002年产量进一步增加到13.8亿吨,比上年增产2.19亿吨,增长18.9%;2003年全年产量将接近16亿吨,比上年增产2.2亿吨左右,增产16%。其次,从供求关系上来看,供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内将保持一种均衡态势。2003年全年煤炭消费量达到15.1亿吨,比2002年增加1.4亿吨煤的需求量。针对目前工业生产对煤炭的较高需求,国家、地方和乡镇煤矿都扩大了生产规模。2003年全年原煤产量近16亿吨,扣除近9500万吨的出口,加上1000多万吨进口,可供国内消费的原煤总量为15.2亿吨,与全年15.1亿吨的煤炭消费量基本平衡,而且这种供需平衡状况在2004年将继续保持。由于油品和煤炭两种商品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有条件或大型的能源消费企业必然对油品和煤炭的消费进行综合价格比较,如果油价持续大幅上涨,超过了其与煤炭的“合理比价”,就会抑制用户对油品的消费,向可替代的煤炭消费转移。每桶油价与每吨煤的价格比为11.5,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下降到每桶18美元之下,才会抑制对煤炭的需求。而通过近两年调控经验,国家通过宏观配额控制及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重组及产能的提升,有望实现煤炭产业在未来几年内的基本供需平衡。第三,从市场竞争环境上来看,今后煤炭市场将出现一种激烈竞争态势。首先,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等因素,国家还会继续对一些开采水平低、危及国有大矿生产安全的小煤矿进行限制,提升行业进入门槛,加大煤矿开发难易程度,从而保护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及宏观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避免煤炭资源的浪费。同时,大中型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已经开始了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国家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产权联结改造小煤矿,培育810个生产规模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构建45个跨地区、跨行业,亿吨级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由此可以判断,今后煤炭行业的竞争将更多集中在大型企业集团之间,民营企业在这种竞争中势必处于一种绝对的劣势。因此,对于煤炭开采方面的投资呈现出相对较大的难度第四,国内出现的某些地方特别是东南沿海煤炭供应不足主要是因为运力不足所致。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等中西部地区,而煤炭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因此煤炭运输量很大。2002年全国铁路运输承担了煤炭总运量的77.4%;全年煤炭铁路运量完成8.2亿吨,占铁路总运量的43.8%;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完成2.4亿吨。且由于2002年以来的经济高增长,货物运输量增长很快,目前已出现了部分地区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预计一些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煤炭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突出。综合以上因素,北大纵横项目组认为,煤炭开采行业目前不适宜大投资进入,但是国内运力不足的情况可以是滦河国际关注的方向之一。1.4.4 焦煤采掘行业对于滦河国际的主营业务钢铁生产而言,焦煤的供应是关系其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北大纵横项目小组对焦煤采掘行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判断。从焦炭生产分析来看,由于2005年中国钢铁生产较大增长,焦炭消费将有较大增加。据目前已掌握情况统计,当前全国在建焦炉生产能力至少在5000万吨以上,加上现有生产能力,届时焦炭生产能力已超过焦炭市场需求2006-2010年计划新建焦炉还有约5000万吨,有盲目重复建设倾向。但总的说来,焦炭市场的必将伴随着钢铁产业的不断扩张而扩张,对焦煤的需求必将持续增长。从洗精煤的角度分析,由于钢铁行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增长,增加了焦炭的消费量,进而对炼焦所需洗精煤的需求扩大。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洗精煤产量达到1.3亿吨,比2001年增长9.7%;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产量8905万吨,增长15%;但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冶金行业需求。2002年底冶金重点钢厂炼焦用洗精煤库存128万吨,比年初下降3万吨,低于其合理水平。2003年以来由于洗精煤产量进一步提高,库存有所增加,9月底达到140万吨,比上年底增加12万吨,但库存仍属于较低水平。由于洗精煤所需煤种资源有限,以及我国煤炭洗选水平较低(仅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相对于今后冶金行业的高增长,洗精煤供需形势依然严峻。从主要炼焦配煤的储量来看,焦煤、肥煤、瘦煤等主要炼焦配煤稀缺,全国肥煤373亿吨,焦煤695亿吨,瘦煤445亿吨,三者仅占查明煤炭资源量的14%,而优质炼焦用煤则更少。相对于日益增长的洗精煤需求而言,原煤开采量明显不足。从焦炭市场分析来看,2005年中国钢铁生产较大增长,焦炭消费将有较大增加。据目前已掌握情况统计,当前全国在建焦炉生产能力至少在5000万吨以上,加上现有生产能力,届时焦炭生产能力已超过焦炭市场需求2006-2010年计划新建焦炉还有约5000万吨,有盲目重复建设倾向。中国炼焦煤资源为52%以上在山西,铁路运输单向流动大,能力有限,山西又在大上焦炉,有山西焦煤就地消化的可能。 综合以上分析,北大纵横项目组认为,滦河国际应该在焦煤采掘行业进行投资,但应首先以满足自身需求为主,与铁矿相比,焦炭的国际贸易可能会更多集中在日本、巴西、韩国等国家。焦炭生产规模不宜过大,应着力提高产能,以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从而争取资源的利用最大化。1.4.5 石油行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极可能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引发的问题迅速成为焦点。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资源短缺可能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石油、铁矿砂,甚至粮食等能源的获取能力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考验。2003年,中国石油市场活跃,消费需求增势强劲,价格在上年一路攀升的基础上保持高位坚挺,从而促进石油资源加速增长。2003年,中国原油生产可完成16910万吨,比上年大约增长13,受资源制约,增速有所回落;原油加工量完成24140万吨,增长10,增速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为历史最高水平;主要成品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等)产量共完成16468万吨,增长93,增速比上年加快61个百分点。在生产加快增长的同时,石油进口量大幅上升,全年原油进口量将达到8898万吨,增长高达282,而出口仅略高于上年,为740万吨,增长3左右;成品油进口2875万吨,比上年多进口842万吨,增幅将超过四成。从石油行业的产业链条来看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大类业务,上游主要包括油田勘查勘探、油井建设和开采等石油采掘相关业务,中游主要是指对原油和其他相关产品的炼化业务,下游主要是指对石油产品的销售业务。首先,从上游来看,目前国内的油田基本被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所垄断控制,近年来,勘探工作虽然年年都有发现,年年储量都是净增长,但总体而言,现有的资源远不能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开发技术上还没实现根本性突破;油田的开发成本也将会大幅上升。据国际能源机构(1EA)市场调查报告称,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张,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促使能源消费量不断扩大。IEA预测,2004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升至日均570万桶、比上年升幅达到近6个百分点,并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该机构认为,2003年和2004年中国石油的净增长数占全球石油消费净增长量的13,其中2003年每天增加44万桶,占35,2004年每天增加31万桶,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也达到30。根据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与石油需求增长的弹性系数等因素粗略测算,本年中国原油需求将达到275亿吨,增长在6以上。据中国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年对于石油的总需求将达到亿吨以上,而国内供给仅为亿吨左右,这中间的缺口完全需要进口来弥补。中国年共进口原油亿吨。年月,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达万吨。如果以每桶原油上涨美元计算,中国今后每天将多支出万美元。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的数字,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而且由于本身石油生产量的不断下降,预计到年,每天将需要进口原油万桶,占全球石油需求量的以上。在这种情况之下,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在保证各自原油基地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早已经开始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建国50余年以来,在国内的石油勘探工作几乎没有停顿,而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或勘探也已经在10几年前开始,相对而言积累的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原油的开采资格上,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原先的一些私人油井已经开始进行整顿,资源逐步将全部控制在国家手中。总的来说,石油的上游业务由于其成本大与偶然因素大和国家垄断的局面,民营企业进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北大纵横项目组认为,滦河国际不应在石油上游业务中进行投资。当然,滦河国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在国际市场上适时介入原油开采业务,但不应进行大力投资。其次,从中游来看,由于各种石油产品需求量相对较大,所以炼厂市场相对较好。第一,炼厂必须加大开工率才能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成品油的需求;第二,中国政府想尽力在柴油方面做到自给,使进口的依赖减至最低,因此将鼓励炼厂多生产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第三,目前国内汽、柴油仍实行政府定价的方式,虽然定价机制上与国际市场接轨,但在价格调整上仍有滞后或保护,因此对炼厂的炼油利润仍有一定支持,使炼油利润得到了保证,并促进炼厂加大炼量;第四,炼厂规模经营性的提高从技术上也使炼厂大幅提高炼量成为可能:第五,炼油业的结构调整,这包括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关闭其属下的小炼厂与小装置以及国内对土炼油的清理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综上所述,2004年对石油加工行业来说将继续面临一个较好的环境和发展机会,行业的销售收入还会大幅提高,利润也将保持增长态势。从长期来看,石油市场将在2006年完全放开,届时国内炼厂将面临着国际竞争对手的强烈冲击,只有相对的大型炼厂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生存、获利。由于国家已经开始对中小炼厂进行整合,提高了炼厂的进入壁垒,所以致使炼厂的投资较大,而且几年之后此行业将面临着重大的竞争危机与考验,行业调整势在必行。所以,北大纵横项目组认为,从风险程度上来看,石油产业的中游业务不适宜滦河国际介入。第三,从下游来看,石油产品已经进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方面,对于石油产品的需求与依赖正在日益加强。目前的石油市场主要包括原油市场和石油产品市场。从原油市场来看,主要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目前国内的原油期货市场的缺失已经造成相当大的损失。自欧佩克日前做出决定:从4月1日起将其产量上限削减4%后,国际石油价格高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由于进口原油的激增,日损失额高达100多万美元。客观现实再一次敲响了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缺失的警钟。 形势不利,石油期货交易迫在眉睫。事实上,国际油价的巨大波动一直是中国油企的要害。1993年至今,为了规避价格风险,在国内石油期货市场被无限期叫停的情况下,国内油企都是通过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而拥有这样“特权”的企业也仅仅局限于国有大型石油公司。即便这样,进行国际期货交易也无法“畅快淋漓”,受到“止损额度”等颇多限制。 对于根本没有国际期货市场“入场券”的众多国内原油和成品油消费商,只能在颠簸不平的国际原油价格市场上“随行就市”。在中国去年近1亿吨的石油进口中,90%以上是现货采购,而面对2006年底即将全面放开的成品油市场,建立石油期货,已是迫在眉睫。但由于中国石油目前风险控制机制仍不健全,贸然推出石油期货难免发生过度投机的现象,这在10多年前国内首开石油期货市场时,曾有前车之鉴据中国期货协会介绍,将争取在今年内重开石油远期交易市场。该协会的人士认为,这将为中国企业回避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提供有力的武器。从现货市场上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式,是十分明智的。但目前这个石油远期交易业务还不能发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的作用,同时由于没有国外石油巨头的参与,其影响力只能在中国境内发挥。综合上述,北大纵横项目组认为,滦河国际在原油交易市场上应密切关注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在有关规定、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择机进入。从其他石油产品的市场情况来看,2003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走过了由春节前后的大幅攀升,到45月份的回调,而后进入高位坚挺,到11月份,受国内资源紧缺和国际行情高位攀升的影响,市场价格又见上扬。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价格监测统计调查,2003年111月份,石油及制品累计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22,其中汽油和柴油的升幅均超过13。进入12月份,根据国内需求增加、资源紧缺及国际行情持续坚挺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