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44058912
资源大小:855.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答案D2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数量增加,旅鼠和旅鼠的天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可推知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项正确;分析已知条件,此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知这些生物的数量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均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项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受食物及天敌数量的影响,C项正确;旅鼠的天敌增多,使旅鼠数量减少,又影响其天敌数量并导致天敌数量减少,这种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3如图所示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以得出A、B之间是捕食关系,即B捕食A。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是可以相互传递信息的。4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ABCD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5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A10条 B15条 C20条 D25条答案D解析由于A含有五个种群,则AD变为五条食物链,AB为五条途径,BE变为两条途径,BC变为两条途径,则变为5×2×220条食物链,共有25条。6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代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b代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c代表动物同化的有机物,e代表绿色植物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在夏季,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上述去路外,还应有一部分留在植物体内即未被利用的有机物中。故a>bce。7(2014·海南,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动植物残骸(包括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这些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后,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重新回到生物群落,因此土壤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硝化细菌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8.如图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B、C,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要使B获得能量最多,下列正确的是()A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20%BAB的传递效率为10%,AC的传递效率为10%C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10%DAB的传递效率为10%,AC的传递效率为20%答案A9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一个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间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A甲丙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答案C10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有关选项正确的是()A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B图中仅有5条食物链C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细菌在食物链中占据了若干个营养级答案C解析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环节,因此不能算是营养级。图中的食物链只有一条,所有生物组成生物群落而不是生态系统。11(2014·海南,17)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答案B解析由于一棵栎树可以为较大数量的昆虫提供食物,而第三营养级的每个个体都以大量昆虫为食,一只蛇也需要以较多第三营养级个体为食,故数量金字塔中第二营养级大于第一、三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大于第四营养级,B符合。1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C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 250 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13关于生态成分中的生物部分的不正确叙述是()A生产者属自养型真核生物B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C分解者不仅限于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答案A14若甲、乙、丙三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固定一样多的太阳能,甲中有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乙比甲多一个次级消费者,丙比乙多一个三级消费者。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比较三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含有的总能量,下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答案A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消耗和散失的能量越多,因此甲生态系统的生物含有的总能量最高。15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种甲虫与落叶林之间为捕食关系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答案C解析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说明甲虫是分解者,故A、B、D均错误。16下面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7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答案C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撤尿标记自己的领地答案C解析孔雀开屏进行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19研究人员在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B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C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D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故无论哪种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根据题中信息,无法比较甲和乙中消费者的总能量。 2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A甲乙丁丙B丁甲乙丙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答案A解析图中甲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85%,乙占7%,丙占6%,丁占2%,由此推知甲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丁为第三营养级。21下表是对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结果: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g·m2)2.5013.309.800.28220.00下图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ABCD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看出乙与丙为同一营养级(其能量不符合10%20%的传递效率),故其食物链为:戊乙甲丁丙,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图中两曲线为捕食关系,而从食物链中看出乙与丙不是捕食关系,而具有竞争关系(二者有共同的食物戊)。当除去甲与丁后,乙、丙大量繁殖,竞争加剧,可能有一个种群在竞争中被淘汰,如图,综上所述,不能与表中数据符合的是。22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植树造林,大大提高了植被的覆盖率,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绝大多数的人工林,远看一片绿,近看一片黄(地表植被极少)。有些专家指出:大面积的人工林,树多了但森林生态功能却衰退了,是表面绿化,是“绿色沙漠”。下列对“绿色沙漠”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结构单一,垂直分层现象不明显B该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林强C动植物种类稀少,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易遭病虫害D单一树种因树龄、高矮接近,生长密集,导致地表植被缺乏,易发生水土流失答案B解析人工林由于其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故自我调节能力差,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林弱。23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信息者发出信息以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不属于“沟通”的是()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对动物“沟通”的定义,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并不是用来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24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的特殊性表现在()A不输入能量B应封闭而不开放C缺少分解者D不进行物质循环答案B解析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该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能否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要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则必须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成分,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是阳光,都要输入太阳能。故制作的小生态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的特殊性表现在密闭而不开放,避免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25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A白蚁B蚯蚓C蜘蛛D蛇答案A解析蜘蛛、蛇都是捕食昆虫生活,肯定不是初级消费者;白蚁是啃食木材,由其体内的鞭毛虫分解消化纤维素,再吸收利用,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来维持白蚁的生存,故白蚁属于初级消费者。蚯蚓是以土壤中的落叶烂根为食,经其初步消化分解为简单的有机质后进入土壤。一般把蚯蚓归入分解者。因此,本题答案为A。26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答案D解析“生态平衡”的概念是当前我国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该题的前三项准确地表达了“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而D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27假设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类获得的能量()A等于102NB少于102NC少于101ND多于101N答案C解析由题中食物网可找出三条食物链:水稻人;水稻奶牛人;水稻鸭子人。由能量传递效率分别计算三条食物链中人获得能量理论上最大为:101N、102N、102N。那么通过三条食物链人所获得的能量值应在102N101N之间。28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代表一定的能量值。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每个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随呼吸作用散失B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含碳有机物中C次级消费者无捕食者,因此同化的能量较多D图中代表初级消费者的尸体、残落物、粪便等中的能量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散失了,因此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应包含在由生产者指向分解者的箭头中。29以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或实例中,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作用的是()当蜜蜂散失时,雌蜂(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最后把所有的蜜蜂聚集在它的周围蜜蜂采花酿蜜,当少数蜜蜂发现蜜源后,就能很快把几里路外的蜂群都引来采集花蜜,到蜜囊装满仍返回原地,而不迷失方向,就是因为蜜蜂分泌的“追踪激素”当个别兵蚁发现敌害时,立即向体外释放一种“告警激素”向同伴告警,从而保护种群养鸡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用一定频率的声波、磁场、光辐射处理谷物、蔬菜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提高其发芽率,获得高产利用装有性激素的诱捕器来捕获害虫,预测、预报短期害虫发生的时间和范围,以预防害虫大面积发生ABCD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动物通过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之间传递信息,这种行为特征称为行为信息。例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等。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叫做化学信息,如有机酸、生物碱、性外激素等。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这些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和属于物理信息;其余的都属于化学信息。30.如图为某食物网,则下列正确的叙述有()A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B图中成分加上细菌、真菌即为生物群落C若能量传递效率为20%,D每增重1 g,则A被消耗25 gD当E减少时,短期内H的数量将保持稳定答案D解析数一个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要从第一营养级数起,到最高营养级为止,且从一侧顺次数起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根据上述原则,本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6条;群落是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图中即使加上细菌、真菌也不能代表该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图示食物网相对比较复杂,当E减少时,其他营养级上的生物可以相互补充,因而短期内H的数量仍将保持稳定。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共55分)31(9分)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_(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2)图2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_(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分别属于_和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3)图2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_。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答案(1)A(2)兔狼草兔(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负反馈32(9分)低碳经济是以“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新型经济。请依据碳循环模式图分析低碳经济的生态学原理。(1)地球上最活跃的碳循环主要以_形式发生于_碳库和_碳库之间。(2)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大气圈碳库长期处于稳态,主要原因是_。(3)现代工业生产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4)人类要给正在“发烧”的地球“退烧”,除了发展低碳经济外,还应积极采取_等措施。答案(1)CO2大气圈生物(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碳(CO2)的速率与通过动植物的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碳(CO2)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体相等(3)化学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CO2的浓度增大(4)植树造林33.(10分)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能力较差,其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kJ和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答案(1)自我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900偏高解析(1)图示食物网较简单,营养结构较简单,所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也相应较低。图中食物网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而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生产者同时存在才能保证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能量值应选最长食物链且按传递效率为10%计算,即草鼠蛇鹰,10 000×10%×10%×10%10 kJ,最高能量值应选最短食物链且按传递效率为20%计算,即草鼠(兔)鹰,10 000×20%×20%400 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那么鼠传递给鹰的能量将增多,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多。(3)从种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捕食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相当于100只兔子,所以兔种群的K值变为900只。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标记数/重捕个体数,所以种群数量重捕个体数×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数,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导致重捕标记数比实际值小,将导致调查结果偏高。34(9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原则和_原则。(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实验时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B处理的目的是_。(3)第(2)问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无关变量是_(至少写出两点)。(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B组的落叶_。(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上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答案(1)单一变量对照(2)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3)土壤微生物(作用)的有无落叶的腐烂程度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写出两点即可) (4)腐烂程度小于A组(5)如图35.(9分)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cal(m2·a)。图2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请回答问题:(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保留一位小数)。(2)图1数据反映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判断依据是能量输入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能量输出。(3)图2所示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5)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答案(1)11.3(2)大于(3)4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竞争与捕食寄生(4)大于增强(5)不能解析(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380/337011.3%。(2)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输入能量为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20810,输出能量为46001198018903161318799,所以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其中生物群落会变得更复杂。(3)植物中的能量传递给鹰的食物链有:植物鼠鼬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兔鹰,共4条。鼠疫杆菌寄生在人体内。(4)鼬为鼠的天敌,其影响大于跳蚤。大量捕杀鼬后,会导致鼠的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增强。(5)蘑菇属于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6(10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_。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_(填字母)。(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某些个体的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 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_kJ。答案(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含碳有机物b、c、d、e、f(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直接(4)次生演替mm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