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doc
-
资源ID:44066639
资源大小:2.36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doc
课时作业5“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中,从根本上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普遍推行县制C废除“世卿世禄制” D重农抑商2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表明商鞅实行()A农商皆本政策 B奖励耕战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 D中央集权政策3商鞅变法中推行如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统一局面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4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A世袭 B多生产粮食布帛C经营工商 D取得军功5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制固定化,主要是为了()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B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C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D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秦国面临的政治环境,商鞅提出怎样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措施对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结果如何?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课时作业5“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这就为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答案:A2解析:材料中提到“本业”“末利”,在封建社会,“本业”指农业,“末”指的是商业,材料中对于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人要进行奖励,对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人进行惩罚,就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答案:C3解析:此器具是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产物,从变法的措施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4解析:商鞅变法推行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并获得相应地位财富,故选D项;在当时秦国,一个农民不可能依靠A、B、C三个途径晋爵,排除此三项。答案:D5解析: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制固定化,实际上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答案:B6解析:第(1)问,“政治环境”从时代背景、自身实力和所处地理位置来分析;“改革措施”结合商鞅变法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举措回答即可;“突出表现”从对旧势力和新兴力量的影响上分析。第(2)问,“原因”从发展行业和目的上分析;“结果”依据所学从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分析;“措施”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概括。答案:(1)政治环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秦国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政治、外交地位卑微)。措施:军功爵制(军功授爵制度)。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宗室地主势力日益衰落,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秦国统治阶级的主要支柱。(2)原因: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经济实力,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秦国的政治威望,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使秦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优势。措施: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