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
资源ID:44073983
资源大小:2.93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记一记知识图谱判一判1.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3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4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形成四倍体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所形成的四倍体不是新物种。(×)5蛾的口器与兰花的花距之间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6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互为选择因素。()7共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8同一环境自然选择的方向相同,两个种群进化为同一物种。(×)9生物与生物通过种间互助实现共同进化。(×)悟一悟1.形态和结构一致的生物不一定是同一物种,如两个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这两个种群的生物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2能产生后代的两个个体不一定是同一物种,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3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4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所以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5基因频率不论上升还是下降,生物都发生进化。6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7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感悟体会:练一练1.2019·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了定向的变异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A2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突变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殖隔离可形成新物种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的物种,地理隔离形成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隔离在物种中的作用。综上可知,选C。答案:C32019·云南学业水平测试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本质原因可以概括为()A共同进化 B自然选择C突变和基因重组 D地理隔离答案:C42019·云南学业水平测试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是不变的,都是神创造的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答案:C知识点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A B C D解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只要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种群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B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将某桦尺蠖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A、B两个区域,A地是煤炭工业重镇,B地是闭塞的山区,数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区域SS(%)Ss(%)ss(%)A80182B2890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地S基因的频率为6%BA地的大部分s基因突变为S基因,故S基因的频率升高C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B知识点二 隔离与物种形成3.如图表示我国黄河两岸a、b、c、d这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判断d和b是否为不同物种的方法是观察两者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解析: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物种迁到黄河南岸后,与c物种不存在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判断d和b是否属于两个物种的依据。答案:B4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道的改变使同一种群的生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B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CB种群和c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D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隔离解析:河道的改变使一个种群被分割成两部分,从而形成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因河流的阻隔,形成地理隔离,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但是并没有证据说明B、C两种群的生物成为了两个物种,故A错误、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差异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还与基因的突变有关,C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但是生殖隔离未必就一定源自地理隔离,D错误。答案:B知识点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B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C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D由于种群1、2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因此产生生殖隔离解析: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不能与亲代种群相遇,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A正确;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存在地理隔离,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无影响,B正确;种群1、2栖息的环境条件及其食物来源不同,因此承受的选择压力不同,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C正确;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1、2的基因库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而不是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D错误。答案:D6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报告指出,19982008年这10年间,在新几内亚岛上发现了1 060种新物种,其中有12种为哺乳动物,如居住在火山里的羊毛鼠、惹人喜爱的扁鳍海豚等。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D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解析: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也可能是种间互助,如兰花与专门给它传粉的蛾;新物种不断形成只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一个方面,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一个物种的形成与灭绝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若干物种;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C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是()A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答案:A2下列关于基因库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解析: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能够代代相传;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C3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B错误。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图示生殖隔离的产生,是因为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逐代积累,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故D正确。答案:D4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解析:由题目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可知该果蝇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为0.5,若没有特殊原因,其基因频率不变,但由于后代有“隐性基因纯合致死”这种情况,所以会使隐性基因的频率下降,但不会降到0,故选C项。答案:C5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解析: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多倍体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成为新物种,A错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答案:B6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解析:平底金苏雨树引进后,不断发生进化,臭虫喙长变短,因此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发生了共同进化;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竞争阳光和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的时间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的时间,平底金苏雨树只不过起了选择作用;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种群,由于自然选择的差异,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从图中无法判断是否已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答案:D7某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Aa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第36个月时,基因a在种群中的频率为()A0.2 B0.3C0.4 D0.6解析:三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故第36个月时,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0.4,AA0.2,aa0.4,计算得基因a的频率为0.4(1/2)×0.40.6。答案:D8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也有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答案:C9据调查,某校学生中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 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92%、8% B8%、92%C78%、22% D36%、64%解析:依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某基因的频率某基因总数÷全部等位基因的总数。由于B、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而每个女性体内有两条X染色体,每个男性体内只有1条X染色体,因此XB基因频率(42.32%×27.36%×146%)÷(42.32%×27.36%×20.32%×246%×14%×1)92%;又因为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所以Xb基因频率192%8%。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答案:A10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C42% D21%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且大小相等,在理想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根据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知,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所以C正确。答案:C11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则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乙表示隔离;种群是一个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答案:C12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是()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由题意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40%×40%16%,aa:60%×60%36%,Aa:48%,A的基因频率:16%48%×1/240%。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16%48%×1/428%,aa:36%48%×1/448%,Aa:1/2×48%24%,A的基因频率:28%1/2×24%40%。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如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_。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_性。(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多样性。(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 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 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 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_。解析:(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种群。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2)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果蝇之间交配后会发生胚胎早亡,说明甲、乙两地果蝇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作遗传多样性。(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甲地与戊地果蝇的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答案:(1)种群不定向(2)物种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遗传(3)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甲地大能力达标14.如图甲、乙、丙是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请分析回答:(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基因多样性的类型是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地雀C的进化机制是_。(3)若图乙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所示。甲种群基因A的频率为_。已知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解析: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故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基因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即产生了生殖隔离,故属于不同的物种,这能够体现物种多样性。种群A中基因R的频率为×100%×100%70%。种群B出现突变的基因数为2×104×105×40080。答案:(1)A和BA(B)和C(2)地雀种群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形成不同的表现型;由于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两个种群的基因交流;大陆与小岛环境不同,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两个种群进化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3)70%8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