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诗歌形象鉴赏复习教案.doc

    • 资源ID:44089419       资源大小:77.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歌形象鉴赏复习教案.doc

    1诗歌鉴赏复习之一诗歌形象专题诗歌鉴赏复习之一诗歌形象专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形象。2、能规范作答古诗形象的题型考查。【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景物形象(意象)意境、人物形象、物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教学课时】4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节第一节【教学要点教学要点】熟悉广东高考考纲和有关诗歌形象鉴赏的高考试题。一、考纲解读(见课堂新座标 P121)1、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高考诗歌鉴赏题型、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析意象与意境;分析表达技巧;分析语言炼字炼句;分析情感主旨;分析前人的评价;比较评价题型;综合表述型。3、诗歌的形象类型:、诗歌的形象类型: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二、诗歌形象概念解析。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2004、2006、2007、2013)3、事物形象。、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2008 年高年高考)考)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三、广东高考真题(重在让学生熟悉诗歌形象考查题型而不在于答案的组织)1、(2008 年广东高考)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分)咏物诗咏物诗木芙蓉吕本中窗前木芙蓉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形象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5 分)分)景物形象景物形象-人格精神。人格精神。【参考答案】(2)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22、(、(2007 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分)写景诗写景诗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问: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分分)【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3、(、(2006 年广东高考)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分)写景诗写景诗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艘:小船。海幢,即海幢寺问问:诗中哪些诗中哪些意象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晚望”?请分别从?请分别从“晚晚”“望望”两个方面回答两个方面回答。【参考答案】表现“晚”的意象有:“归艘”、“钟声”;表现“望”的意象有:“江”、“青山”、“远帆”、“老鹤”。4、(、(2004 年广东高考)年广东高考)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分)咏怀诗咏怀诗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片云”、“孤月孤月”、“落日落日”、“秋风秋风”几个几个意象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5、(2013年广东高考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然后回答问题。(7分分)写景诗写景诗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问: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的的?(4?(4分分)【参考答案一】诗人借助忧伤的玉笛声,辽阔的山水,低垂的暝云,觅食安家的燕子,雨打梨花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暮春图描绘了一幅暮春图,营造了凄清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冷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愁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二】上片,楼上的玉笛声引起了诗人的故乡之思,奠定了惆怅的感情基调;诗人不禁向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更渲染更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了凄清的氛围;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他乡,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诗人漂泊的孤独;最后再以“雨”来加深诗人思乡的愁绪。四、课堂小结:熟悉高考试题是我们高考最好的复习方式,本节课要求各同学在课后再四、课堂小结:熟悉高考试题是我们高考最好的复习方式,本节课要求各同学在课后再次回放我们的高考试题,并结合近来的段考、周六考的诗歌做题情况,明确我们诗次回放我们的高考试题,并结合近来的段考、周六考的诗歌做题情况,明确我们诗歌复习之重点,做到复习有的放矢。歌复习之重点,做到复习有的放矢。五、完成课堂新座标五、完成课堂新座标P120 广东广东 2010、2011、2012 年高考试题。年高考试题。3第二节第二节【教学要点教学要点】掌握古典诗词对于诗歌人物形象考查的主要题型,学会规范答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鉴赏指导(一、鉴赏指导(课堂新座标课堂新座标P121)【题【题型】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答案构成】【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身份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方法点拨】【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4、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二、古典诗歌的人物形象举隅二、古典诗歌的人物形象举隅不慕权贵不慕权贵、豪放洒脱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心忧天下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爱恨情长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孤寂、落寞(惆怅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爱民惜才的形象。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归纳起来主要形象为:爱国者归纳起来主要形象为:爱国者贬谪者(失意者)贬谪者(失意者)漂泊者(游子、漂泊者(游子、行人)行人)怨(思)妇怨(思)妇乐观者乐观者边塞将士(征人)边塞将士(征人)归隐者。归隐者。4三、人物形象分析示范三、人物形象分析示范示范示范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参考参考答案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逸士形象。(身份身份)前四句通过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表现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叙述,侧面烘托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性格具体分析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意义)示范示范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玉阶怨谢眺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问: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问: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思妇形象。(身份身份)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表现对爱人的思念。(性格(性格具体分析)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意义)【牛刀小试】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牛刀小试】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问: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问: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山野孩子的形象。(总说)(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具体说明)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四、知识强化(课后作业四、知识强化(课后作业)。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问: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总说(总说)第五句既申述了自己的多病羸弱,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具体说明)(具体说明)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两难、有志无奈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表达效果)(表达效果)五、课堂小结: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因为它常涉及诗歌的主旨情感,五、课堂小结: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因为它常涉及诗歌的主旨情感,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诗歌的主要信息点准确判断人物形象,并由此切入诗歌的主旨情感。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诗歌的主要信息点准确判断人物形象,并由此切入诗歌的主旨情感。5第三节第三节【教学要点教学要点】掌握古典诗词对于诗歌景物形象考查的主要题型,学会规范答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诗歌景物形象:诗歌景物形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1、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2、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3、其主要题型有:概括景象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二、分析景物特征或意境二、分析景物特征或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鉴赏示范】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步骤三)三、分析景物形象通用的答题思路(三、分析景物形象通用的答题思路(课堂新座标课堂新座标P123)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四、用于景物形象分析的主要词汇积累(要求学生务必积累)四、用于景物形象分析的主要词汇积累(要求学生务必积累)1、景物特征:、景物特征: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凄寒萧条、恬静安谧、雄奇优美、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生机勃勃、瑰丽雄壮、虚幻飘渺、繁华热闹等。2、思想感情:悲凄孤苦、思想感情:悲凄孤苦、离愁思念,失意惆怅、愤闷无奈、报国豪情、忧国忧民、闲适恬淡之情等五、鉴赏诗歌的物象五、鉴赏诗歌的物象1、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2、分析思路:、分析思路:概括所写物象的特征(景外)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景内)6深入剖析景与人相同的志趣品格(人格)。例 1:早 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分析: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例 2:白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3、古典诗词的主要意象见课堂新座标、古典诗词的主要意象见课堂新座标P136P141。六、即时对点练习六、即时对点练习训练训练 1(09 全国全国 I 卷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分)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训练训练 2(09 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 分)【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训练训练 3(2007 年陕西卷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7【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问:(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参考答案】(步骤步骤)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景的角度)(步骤步骤)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步骤步骤)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情的角度)七、注意问题:七、注意问题: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准确规范。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4)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八八、“分析形象意境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复习建议: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8第四节、诗歌形象强化训练第四节、诗歌形象强化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少年游 早行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诗题为)诗题为“早行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诗人是如何表现“早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诗人写的?请作具体说明。诗人写“啼鸟两三声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分)(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 分)分)3、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问问“白鸟飘飘白鸟飘飘,绿水滔滔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9诗歌形象专题强化训练参考诗歌形象专题强化训练参考答案答案1、【参考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参考答案】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前几句的意思为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这都说明了早。“啼鸟两三声”营造了山径中幽静清雅的气氛,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幽静。2、描写了词人的心境上轻松愉悦的,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词人的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3、【参考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4、【参考答案】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5、【参考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诗歌形象鉴赏复习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