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
关于XX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关于XX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政协统一要求,市政协抓早动快、细心支配,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市县两级联动监督性调研。调研人员深化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X多户企业,收集X份调查问卷,召开X次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会、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与X多户企业进行座谈沟通,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状况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实行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主动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细心支配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看法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安排”、各专项行动实施看法,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绽开。二是强化舆论宣扬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足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深厚的氛围;根据“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当,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 再造流程,扎实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别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允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运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化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方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刚好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问题 依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不畅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看法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须要多次供应资料,反复跑腿。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亮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旧存在。特殊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动或配套政策,指导性看法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绽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楚,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干脆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动混合全部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干脆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意须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意“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实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托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旧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肯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平安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实行“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实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惩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相互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殊是随着机构改革,很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探讨。特殊是税务部门,大家看法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气薄弱。(四)融资难融资贵严峻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峻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方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供应足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气,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实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将来收益权贷款,学问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削减,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峻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运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安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冲突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须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动缓慢,一般须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担当违法用地的风险。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值手段,谋求变更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奢侈。(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峻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动,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削减,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二是水资源严峻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非常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动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非常惊慌,预料到2021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实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三、优化营商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接着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坚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需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需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加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化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常常深化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义正词严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挚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二)建设透亮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亲密相关的教化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主动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二是接着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仔细谛视研判基层承接实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刚好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亮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动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特地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安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供应特别服务。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分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方法。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实行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看法开展督查督导,刚好发觉订正问题;要仔细跟踪探讨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扬,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二是降低制度性成本。以推动“十大行动”落地落实和打造“四低园区”为抓手,建立完善各项降税清费清单制度,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削减通关环节费用。下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制度性成本,切实将X打造成陕甘宁蒙晋区域最具价格竞争优势的城市;要坚决根除垄断行业乱收费现象,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营造稳定公允透亮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殊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供应融资担保。要防止和订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短暂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赐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方法,扩大企业干脆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应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刚好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主动借鉴浙江等地阅历,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依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状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干脆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根据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削减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动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主动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探讨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动电力干脆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相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阻碍市场公允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同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确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同等进入。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阅历做法,深化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主动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允竞争,良性健康发展。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五)建设公允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惩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惩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稍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惩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允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平安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休戚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当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值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运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爱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扰学问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遵守法律合法经营。四是加大法治宣扬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化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化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扬,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遵守法律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刚好供应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化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干脆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加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开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赐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到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三是深化开展诚信文化宣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恳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指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恳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仔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环境爱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动特色显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漂亮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主动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便利快捷的宜业环境。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主动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意本地人才的发觉挖掘和培育运用,注意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独创创建嘉奖力度,提高学问和脑力等要素参加收入安排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意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主动性,又注意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化挖掘X文化,着力培育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恳、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涵,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化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化,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化,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肃穆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特地的督查考核问责方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显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切、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嘉奖,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分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究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刚好予以撤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