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设计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精品教案 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见,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争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学问,驾驭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悟内容大意。 二、采纳“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其次部分可以采纳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四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支配: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才智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喜闻乐见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真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老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足,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状况下确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老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详细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支配;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晰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楚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动身劝告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其次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验,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 五、讲读第1段。 1学生比照注释,自读第1段。老师补充注释。 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的确。 紧急存亡:形势危机,确定存亡。宜:应当。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说明缘由。追:追念。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自暴自弃: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看法。 2学生讲解并描述大意。 3探讨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紧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紧急存亡之秋”,是因为:先帝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坚固地限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限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气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激昂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开堵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层次。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第1段。 2预习25段。 其次课时 一、检查第1段背诵状况。 二、讲读第2段。 1指定学生讲解并描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处;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样”。 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三、讲读第35段。 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解并描述大意。 2老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和善;实,诚恳。这里指和善、诚恳的人。形容词作动词。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盛发达的缘由啊!所以,的缘由。倾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缺憾。这里包含着必需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四、探讨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支配上,为刘禅创建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 2、预习其次部分和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状况,指名背诵第5段。 二、自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选择题。 (1)“卑鄙”的意思是() A(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见识浅陋。 C地位低下。 D低微而鄙俗。 (2)“尔来”的意思是() A从那时以来B你来C算来D从来 (3)下列句中“顾”的说明相同的两句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C将军宜往驾顾之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说明相同的两句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今以蒋氏观之 E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F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 A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 B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C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 D不想与诸侯商议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 A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缘由 C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 D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指责后主不器重自己 2“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3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 合成词:成语: 4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参考答案: 1(1)D(2)A(3)A、C(4)A、F(5)B(6)B2又3询问三顾茅庐4(略) 三、指名学生说说第7段的大意。老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完自己平凡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 四、探讨问题。 1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受命以来深化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日应当怎样相识? 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打算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其次部分,预习第三、四部分。 第四课时 一、检查背诵状况。 二、讲读8、9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解并描述大意。 2老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分析结构层次。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刘禅相识必需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以争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其次部分寓情于事,第三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详细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到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验、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到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接受。 2语言朴实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缘由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确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吩咐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别关系,确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行删。” 五、布置作业。 1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参考答案: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谢、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紧急、平明、广益、淑均、和谐、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 3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其次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第四部分(9)结束语 教后反思:本文内容比较艰深,因此学习中要留意引导学生化繁为简,逐字逐句逐段去疏通、理解、记忆。切不行整个吞枣,吃夹生饭。 出师表教案设计 出师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 3、感受诸葛亮忠诚尽责的珍贵精神。 教学重点 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 2、感受诸葛亮忠诚尽责的珍贵精神。 课前打算 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文; 多媒体、展示台 环节 内容 导入 方案一;诸葛亮是怎样的人?他做过那些事?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恒久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退敌、一生辛苦,万古流芳。他是中华人民心中才智的化身,诸葛亮不仅才智超群,他的文采韬略也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真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方案二:诗句组合导入。(将打乱的诗句重新排列) 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古今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学习 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文言词语,理清课文思路。 2.领悟诸葛亮忠诚尽责的珍贵精神。 自主 构建 1.读了课文,你有何感受?(用一句简洁语言表达出来) 2.你积累那些文言词,请写出与大家共享。 3.疏通文意,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沟通 展示 4.自我尝试:下列文言词能否说明出来? (1)开张: (2)痛恨:。 (3)卑鄙: (4)感谢: (5)谨慎: 5.思索下列问题,列出课文结构图,尝试背诵课文。 (1)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了那几条建议?在课文中哪些段落可以找到。(2)诸葛亮除提建议之外,还追述以往的经验,详细说说诸葛亮回顾了过去的哪些事情。(3)作者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验,里面蕴含着诸葛亮怎样的情感?(4)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是哪6个字呢? 资料协助: A明确一下诸葛亮回顾了过去的哪些事情。 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化不毛”。 B结构图 生态课堂下出师表教学设计(旬阳教化现场会) C白帝城托孤: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重点探究 6、请根据“读,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情怀”这种句式”品读句段。 例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我读出了诸葛亮示意刘禅发愤图强的良苦专心。 7、全文以争论为主,辅之以叙事、争论,叙事中带有深厚的抒情色调。这种文体在古代叫什么文体?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拓展提升 下面这副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详细的事务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东和:东和东吴北拒:北拒曹魏 9、今当远离,诸葛亮写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假如你是刘禅,看了此表后,思绪翻滚,不由自主请你们以刘禅的身份写报诸葛相父书吧。 学后 反思 学生自由沟通。 老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 设计 出师表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课例名称出师表 二、执教老师 三、指导老师 四、课型精品课 五、学段(年级)九年级 六、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七、教学流程图 说明: 图形意义说明 开始、结束、一般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老师活动 推断 重要内容 流程线 教学构思 一、教学分析 出师表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懂文言词语的含义,积累文言字词学问,疏通文意。同时留意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致的语言。本文作者诸葛亮的事迹广为流传,学生对他也是有肯定的了解,很简单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而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积累了肯定数量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方言常识等都有肯定的基础,虽然此文篇幅较长,又有较多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现象,但文意疏理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一般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就能解决,所以这方面无需讲太多,而应把自学的能动性还给学生。另一方面,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时代意义,引导他们去传承和发扬是本文的一个拓展。 二、教学目标设计 学问目标: 1、能分析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能分析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3、了解本文争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实力目标:能够自读本文,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和以直译的方式翻译全文,会背诵全文。 情感目标:相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课文,驾驭重点词句。 2、能分析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难点:了解本文争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法:通过自行解决字词、句子的翻译,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研讨点拨法: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探究,解惑。指导学生在学习思索,在思索中发觉, 3、拓展观赏法: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探究赏析。 四、课前打算 学生学习打算: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能在课堂上简洁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表”这种文体的基本学问.2、完成“学生学案”。 老师教学打算: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打算:多媒体、袖珍话筒。 五、教学过程构思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诸葛亮家喻户晓,学生对他的生平事迹较为了解,并且爱好浓郁,不需花费多在力气即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朗读,反复朗读,熟读课文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朗读,力争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并借助参考资料,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字词的说明和句子的翻译。从课堂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到。淡化老师的讲解,削减老师的参加,突出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3、借助工具书,学生理解翻译 学生怕学文言文,主要怕文言文的字词说明,句子的翻译。而且长期养成了依靠老师的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淡化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参考书,例如文言文全解古诗文阅读等,学会运用,充分运用,达到自学的目的。 4、思索释疑,理解主题 在梳理文意时学生反应灵敏,对课文的理解很精确到位,可见充分的朗读,以及借助工具书,学生完全可以自学。 5、赏写训练,于想象中感受作者品行,提高写作实力. 课外拓展的内容是仿照不朽的失眠,通过想象诸葛亮写作此表时的当情当景,体会作者良苦专心,体会作者的忠心,同时提高写作实力。这个内容极其新颖,学生爱好深厚,他们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心中的诸葛亮表现出来,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的理解。这一环节成为整节课的亮点和兴奋点。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