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docx
-
资源ID:44231993
资源大小:21.5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一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docx
初一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初一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2)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3)相识中国原始农耕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具是教学课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历史图册,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以问题引导为主。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课学问的学习,使学生对创建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在生产与劳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高度认同感和光荣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区分两种地区的住房结构和农作物的区分难点:私有制的出现所导致的贫富差距课时1课时教具课本教材、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图文资料、考古发觉图板书设计: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地点:浙江县河姆渡(长江流域)时间:距今约7000年生产生活状况:运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住干栏式房子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黄河流域)时间:距今约5、6000年生产生活状况:广泛运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彩陶,陶器上刻有符号;住半地穴式房子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生产生活状况:过原始农耕生活;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回顾第1课: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捡拾、采集为生,住在洞窟里或树上,生存问题始终是原始社会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授课:从课本与历史图册上找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等遗址的位置,得出氏族村落遍及中华大地的结论。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这两个典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1)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你会考什么维持生存?假如仅靠在野外野果为生,那么到了没有果实的季节或者恶劣天气影响所导致没有果实怎么办?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2)关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讲解并描述基本学问点,并提问: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生活师:为什么会在干栏式房屋中生活呢?(由于南方水分较大,不相宜于在地下生活)河姆渡人运用的工具与器具:石斧、石凿、骨耜、陶缽师:河姆渡人种植的会是什么农作物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3)关于半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讲解并描述基本学问点,结合河姆渡的房屋类型的成因,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视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那么这两种房屋建筑能不能相互混用?导出这两种建筑产生的地理因素所起到的影响。关于半坡人的社会状况,通过地图上显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老师说明这两个氏族村落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虽基本上同属一个时期,但从考古发觉来看,他们的社会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4)老师出示人面鱼纹陶盆、土鱼纹陶盆,说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4)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结合课文的最终一段小字,然后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通过对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两个典型代表的学习,了解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状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有很多共同的特征是种植农作物、运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饲养家畜家禽等。但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也具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创建了华夏文明。 初一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3.分析相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对农耕生活的理解相识。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其次部分为“半坡原始居民”。一、河姆渡原始居民1.阅读教材,讲解并描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包括生活时间、地点、生产生活状况)。 2.第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古代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今日的学习,请思索河姆渡原始居民究竟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二、半坡原始居民1.阅读教材,讲解并描述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包括生活时间、地点、生产生活状况)。 2.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学问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xkb1农作物房屋样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觉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觉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2)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4.视察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复原模型图,看一看它们在房屋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议一议这些差异形成的缘由。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1.(2022山东聊城)下列考古发觉,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打制石器钻孔石斧鱼纹彩陶盆稻谷遗存ABCD2.(2022福建莆田)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3.(2022湖北利川)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4.(2022湖南邵阳)生活在5000多年前,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北京人5(2022湖南怀化市)“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恒久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终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6.(2022福建泉州)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缘由()A火的运用B原始农业的产生C建立房屋D运用陶器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参考答案一、2.河姆渡原始居民已运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便利。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洁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二、2.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房屋样式河姆渡居民七千年长江流域磨制石器水稻干栏式半坡居民五六千年黄河流域磨制石器粟半地穴式3.(1)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半坡原始居民遗址(2)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比较。(3)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运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4.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成因:干栏式房屋,由于浙江地区地势低洼,夏季潮湿温热。架空结构既可通风降温,又可防潮,还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底下还可饲养家畜家禽。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地处北方,风大,夏季燥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此种结构既可防寒又可保暖,具有冬暖夏凉的功效。16CCCCDB 原始的农耕生活2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老师 教授内容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 1.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立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相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相识。 学问结构: 1、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已运用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普遍运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屋,饲养家畜,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3、大汶口原始居民:黄河流域,运用石镰,石锄,制造黑陶、白陶,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出现 展示内容: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学问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氏族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头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巩固达标: 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探讨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家乡”的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D周口店遗址 2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 A种植水稻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D石斧等农具 4许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半坡人 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5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遗址 6“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D水稻和粟 7.确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 8假如时空倒转,阿Q来到某原始居民的住处,当地居民以粟款待他。说明款待阿Q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9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A红山文化遗址、半坡遗址B大汶口遗址、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红山文化遗址D大汶口遗址、河姆渡遗址 10.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 A以原始手工业为主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D以采集、狩猎为主 11.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会种植粮食会饲养家禽会制造陶器会建立房屋 用针缝制衣服运用磨制石器 A.B.C.D. 归纳生成 1、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已运用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屋, 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2、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普遍运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屋, 饲养家畜,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3、大汶口原始居民:黄河流域,运用石镰,石锄,制造黑陶、白陶, 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出现课后反思: 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全体学生万籁俱寂地望着我,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在接受碰撞。尤其当这种挑战来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化。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细心视察并发觉了摇头的同学,使得这一环节更有意义,激活了学生思维。 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会不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总是考虑能否按课前打算顺当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须要、情感没有真正地被重视。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视察、多思索,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究竟须要什么,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到学生身上。 我信任,对学生多一份关注,他会还你一个惊喜。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