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课稿.docx
-
资源ID:44246608
资源大小:18.0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课稿.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课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把指定的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精确地表达数学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它在小学数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渗透,比如数概念中的一一对应;数运算中并集和差集;概念之间的关系等。学生在三年级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分类的思想方法特别熟识,但对于用集合思想和维恩图的应用是生疏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材编排聚焦于学生经验探究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识维恩图表示集合、交集、并集的方法,感悟集合思想;并供应丰富的练习内容,有层次渗透集合学问。教学目标 1.经验维恩图的形成过程,了解简洁的集合学问并感受意义;驾驭“重叠问题”的简洁列式解答方法。2.借助维恩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培育数学信息表征实力、多角度思索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数学工具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便利性;培育同伴之间合作互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维恩图中的各部分,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含义。教学过程 一、理中获知 趣味前聊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去剪头发,理发师照常收费,却只收了三个人的钱。你知道为什么吗? 有一个人既是小女孩的妈妈,又是小女孩外婆的女儿。你真会思索和表达,看看这节课能不能带着这样的数学眼光和语言去视察解决问题。设计意图 前聊关于“重叠问题”的脑筋急转弯,既在课前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又引发孩子对于“重复”的初步感受,为例题情境做好思索和行动打算。探究维恩图 1.充分猜“总人数” 学校举办趣味运动会,三(1)班选派5人参与跳绳竞赛 ,6人参与跑步竞赛,参与这两项竞赛的一共几人? 5+6=11(人) 都确定是11人吗? 不同意,假如有人既参与了跑步又参与了跳绳呢? 我猜10人,有一个人重复参与了,要减去 我猜8人,重复了3人 我听明白了,原来现在你们现在纠结探讨的是“是不是有人重复了” 板书:重复 2.自主表征信息 定睛一看,你猜到了吗? 哈哈果真重复了3人。一共几人也都立刻发觉了? 我眼睛有点花了,还没找到这三人诶 拼视力真的有点费劲!这张表格不能让人一眼看清总人数,能不能有一幅图让我们既能清楚地看出重复的人数,又能看出参与的总人数。请你在作业纸第一题重新整理信息,尝试画一画。3.反馈多样图表 老师收集了以上这三种整理图表,请各自的作者来解说。下面的同学假如能理解并赞同,请掌声赞许;听完有问题和建议,也请提出。:我是重新将表格人名的依次进行了调换,重复的3人都放在前面,这样一目了然。(如下表) :重复的3人表格前置很清晰,但是总人数还是简单重复算进去 :我是文字表达列出 只参与跳绳的:2人 只参与跑步的:3人 既参与跳绳又参与跑步的:3人 :语言表达分类很清晰 :我是画这样的圆圈图的,重复的放在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所以很清晰一共8人参与这两项竞赛。 你们真会整理创建,这三个作品都有意识地将这些人员进行分类,并且呈现出了重复的3人。 板书 :分类 4.揭题并介绍维恩图 那哪一幅图更清楚地让大家既看出重复的人数,也看出总人数。圆圈图,分类的同时呈现重复,人名的个数就是参与两项竞赛的总人数 对呀,看这幅图多清楚啊!你们跟英国数学家维恩想到一块儿去了,像这样的图也因维恩而命名,叫做维恩图。维恩图中,跳绳的和跑步的学生都可以各自看成一个集合,两个集合重复的人就是两个维恩图相交重叠的部分。 理解算法 1.自主列式 现在请你们依据这张维恩图,列式解决“一共有几人参与这两项竞赛” 2.图文结合说明算式 假如我收集的三个算式和你的有相同的,请你结合图替它代言解说。 :53+6=8(人)先求出只参与跳绳不参与跑步的53=2(人),再加上跑步的6人。:5+(63)=8(人)先求出只参与跑步不参与跳绳的63=3(人),再加上跳绳的5人。:5+63=8(人)先求出参与跑步和参与跳绳的人数 之和,再减去既参与跳绳又参与跑步的3人。板书:只不 既又 3.比较总结 以上三种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都减去重复的3人,这3人 既然这3人这么阻碍,干脆拿掉可以吗?(拿掉3人板贴) 不行以,这3人也参与了竞赛,只是算总人数的时候只能算一次,所以要减掉一个3。设计意图 学生因解决问题的需求,触发画图表征、抽象、列式解答的经验过程,有助于真正内化感受维恩图的妙用和集合思想。生生互动解说的过程,以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思索实践,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二、问中巩技 巩固图与式 三(2)班也选派5人参与跳绳竞赛 ,6人参与跑步竞赛(如下表),参与这两项竞赛的一共几人? 请你整理画出维恩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解决问题 完成之后和同桌共享你的图和算式,说一说各部分含义,看看你俩是不是心有灵犀。设计意图 该基础题面对全体学生,巩固画简图与算式,并且突出用规范语言说一说各部分含义。开放思索 三(3)班也选派5人参与跳绳竞赛 ,6人参与跑步竞赛,但总人数和前面两班都不同,你有序想出全部的可能吗? 你的脑海中有相应的图和算式了吗?假如用左右手各自比划出的圆圈表示跳绳和跑步的两个集合,又会是怎样呢?会和黑板上的图一样吗?有困难的可以动手画一画。可能重复1人,图和黑板上的相像,只是换一下数字。只参与跳绳的:4人;既参与跳绳又参与跑步的:1人;只参与跑步的:5人。总人数是10人。可能重复2人,也是相像,总人数是9人。老师更换重叠部分的板贴 可能重复5人,但跑步的这个集合应当包含了跳绳整个集合,总人数是5+65=6(人)。请你们用左右手的圈圈比划一下跳绳和跑步两个集合图的关系。板书:包含的维恩图 也有可能没有重复呀!0人,那总人数就是5+6=11(人),两个集合没有重叠部分,是分别的。板书:分别的维恩图 设计意图 两个集合具有分别、相交、包含三种关系,该环节以例题为素材接着开发深挖分别和包含,不仅再次巩固图、式,更促进学生系统性感受三种关系、多角度思索问题。利用手指模拟维恩图,给予课堂更多的活动组织方式,削减后场疲惫。总结算法 对呀,这不就回到你们最初揣测的起点,但回顾这一路我们从最起先分类中发觉了重复,想到画图重新表征信息,相识维恩图,最终解决了问题。这样解决问题的思索方法,能让我们带着它接着动身! 板书:画图解决问题 现场统计 假如统计你们班爸爸抽烟喝酒状况,你爸爸会在图上哪个位置呢? :我们来统计一下人数 ,只抽烟只喝酒既抽烟又喝酒,人数 怎么相加不是总人数? 有些同学的爸爸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呀。:那既不又不的好爸爸应当在哪个位置呢? :维恩图在统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能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整理信息,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它还有更多的隐私功能等着你开启呢! 设计意图 维恩图源于统计中整理信息、呈现集合之间关系的须要,新知后带领学生亲身经验统计,活用素材;并拓展性思索表达“既不又不”,引发学生更多的探究欲。 板书设计 总设计意图 1.以问题开启新知探究 激发学生内心的疑问是开启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源泉。本设计以趣味小问题+情境主问题“一共几人”,简洁入手,诱发揣测和认知冲突。找寻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从自主表征信息到“创建”维恩图,一切水到渠成。 2.活用生成素材 课堂探究中,让素材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是最有感染力的新知催化剂。本设计以放手让学生画图到汇报沟通作品,取代个别板演生成维恩图。不仅落实全体学生思索实践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引领集体的才智碰撞沟通,并且机动比较素材,沟通感悟 “分类、重复”的本质,凸显维恩图“不仅能呈现重复部分,而且能清楚看出总数”。3.系统相识集合关系 集合有相交、包含、相离三种关系,本节重点在例题中相识有重叠部分的相交关系,但在此基础可以利用同类素材,“总人数还可能是几人”引领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不同角度有序思索问题。如此对集合的不怜悯况不仅有了直观了解,并且实现了数学思维的拓展,拓宽学生学问面。4.提炼学法 本节课时以解决问题为任务驱动探究,在习得新知驾驭技能的同时,重视学法的感悟和总结。学生在课尾高潮解决问题的同时,回顾总结解决问题的阅历,感悟分类的重要数学思想,深化画图的便利性,培育符号化思想和解决问题实力。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反思 今日上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数学广角集合属于数学课程标准的综合与实践这一 学问模块。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方法解 决简洁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阅历。因此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学生经验维恩图的产生过程,了解简洁的集合学问,初步 感受它的意义。 2.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3.培育擅长视察、 思索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事先打算好竞赛邀请卡、学生姓名卡片 和绳子围成的圈(黄色的圈和绿色的圈),创设了圣诞老人派发跳绳和踢毽竞赛邀请卡的情境,带领学 生在站一站、贴一贴、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感悟维恩图的产生和维恩图各部分表示什么。第一次上数 学广角的学问,整节课在活动体验中感悟维恩图的产生,学生爱好深厚。在玩中学,既解决了数学问 题,又知道了数学学问源于生活;既学会了数学方法,又能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反思整节课,我觉得自己须要关注以下几点: 1.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刻,维恩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是本节课的重点,虽然在课中我也反复带领学生去 说,最终学生也能自己知道维恩图各部分的含义,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课后经过师傅的指引,我知道 了在拿到邀请卡的学生上台站在相对应的.圈里时,我就可以用邀请卡在黑板上贴一贴,学生就可以先 初步感知到拿到跳绳邀请卡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就是是一个集合,然后在画出图后,再进行移 动把竞赛邀请卡换成姓名卡片,再次感知集合(维恩图)。 2.在时间安排上欠合理,在用绳子围成的圈里感知集合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整体,也知道了两 个圈有重复的部分,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干脆用邀请卡、姓名卡片在黑板上贴一贴、移一移,师生 互动一起整理姓名卡片用维恩图来表示。这样学生自己在下面画的时间就可以节约下来,足以完成后面 的巩固部分。 3.在经验维恩图产生的过程中,用绳子围成的圈感知韦恩图的产生即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就是比较直 观学生知道把同类的放在一个集合里,属于两个共同区域的放在中间;缺点就是目的性太强,扼杀了学 生其他的表示方法,到学生自己画的时候就只有一种 只是用点子、文字、数字等来表示名单。 一次上课就是一种经验,通过今日学校独特的众筹研讨,以研促评的教学研讨,带给我们雏雁的不仅仅 这节课的收获,更多的是一种学术思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想,多学,多思,多实践,在实践中进 步 数学广角集合评课稿) 昨天,我听了骨干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集合这节课。这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 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 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老师主要采纳故事法、嬉戏法、直观 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化探究,进而 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嬉戏、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小组 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依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有以下的优点值得我学习: 1#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和的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首先 用故事“理发师的困惑”来引入“身份的重复”引入课题,接着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嬉戏,来激发 学生的学习爱好,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嬉戏中引起冲突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 花,从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挚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学问,然后把呼啦圈印在黑板上,敏捷地 处理教材,动态生成了集合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 义,而且使学生对自己创建的集合图很有胜利感。 4 .在巩固练习、解决问题的同时,老师创设了情境“花名册里的故事”,已经“社会调查”, 注意联系生活进行数学学问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 值。 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心情饱满,语言有起有伏,富有感染力,像一个讲故事的大 姐姐一样带领着学生学习数学。课堂上,学生也被老师的语言感染,主动地、主动地参与到 数学活动中,思维活跃,阳光自信,对数学学习很有爱好。 6.老师 “以学定教”,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刚好的评价与确定,都是把学生作 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自主探究、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欢乐与胜利。 建议: 教学例题时,学生的列式来表达式,老师的强调不够,只是问“为什么减1?”“减的1是谁?”, 尤其在后面的练习中根本没有让学生列式。我认为不仅应让学生 知道问题的答案,还要知道 怎样列式解决问题,以及算式中各个数字与符号代表的含义,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要教给学 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和建模的思想,这样才更加具有深厚的数学味,也是我们数学要达成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