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docx

    • 资源ID:44248776       资源大小:17.8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docx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 摘要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哲学思维的两种方法,而二与三更多的是抽象的象数模型,中医学理论中既有二分法的应用,又有三分法的应用,但应当说三分法比二分法更有优越性。 关键词 阴阳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象数 三阴三阳 中医学术发展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其实是哲学思维的两种方法,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分。三分法是在二分法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且相比较而言,又比二分法更进一步,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 1 一分为二思维的形成及其应用 哲学的最初来源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长期视察与思索。周易•系辞下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古人最早相识的是昼夜的更替,日光的向背,所以阴阳的最初含义很朴实,就是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安静等等1。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说明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如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进行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所以类经•阴阳类有“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一与二”或“一与三”并不仅仅是详细数字的概念,更多的是象数模型,“象”是一种直观的、感性的、阅历的综合体。从现象动身,探讨事物规律,重视现象也是中国文化及科技的特色之一。关于“象”的含义,周易•系辞上中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行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说明古人看到世界万物的微妙改变,感到难以言传或无从言说,故立象以达意,这乃是“象”产生的缘由。中国古人对事物的视察,不在于对个体的形态结构的描画及分析,而注意于对事物整体动态及功能的把握。而“数”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来把握客观世界,更值一提的是“数”实质上也是“象”,它并不偏向于定量,而是偏向于定性。 “有象斯有对。”事物诸多联系中,最主要最本质的联系,便是此事物与其正相对的彼一事物间的联系,那是一种既相反又相对的联系。白天不是黑夜,但是没有黑夜就无所谓白天。“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恶固非恶,但天下皆必藉恶而知美,无恶也无所谓美2。所以老子说:“一黑一白天下式”。关于阴阳学说,比较成熟的说法是完成于周易。周易是古人将天文历法和卜筮相结合的产物。周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典型的阴阳二分法。而医易同源,中医学中同样以“象”建构了天人相合相应及人的各部分相合相应的理论体系,大量汲取了天文、历法、卦爻的学问和框架,扩大取象范围,以阴阳二分为思维方式,创立适合于中医学应用的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改变着的,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的对立统一冲突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改变是阴阳对立统一冲突运动的结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改变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学中二分阴阳的应用详细地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如“人身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如就功能与物质相对而言,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人体生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生存代谢。说明人体的病理改变。“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用于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用于疾病的治疗。“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 2 一分为三思维的形成及其应用 “有对斯有中。”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深化及对自然界相识的不断加强,感到除了对立面的双方外,两极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状态。所谓事物的对立,通常是质的对立,像一与多,冷与热这样的对立,也不是说这个比那个多几个,多几度的意思,而是说二者存在着质的不同,但质的不同是由量的积累促成,量的增减达到肯定的界限,便引起质的改变,构成事物质的对立,因而还存在着量的可比性,存在着一条由此达彼的逐步递增或递减的某种量的连线,很自然便有一个由此及彼的中间或中间阶段,便有一个相对于两端而言的中,哲学家们把它抽象地归结为“三”,这就是我们说的“一分为三”。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逸周书•武顺有“人有中曰参,无中曰两。两争曰弱,参和曰强。”管子•枢言也说“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出所入。”在中庸里说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又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诚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存在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万物必需有“冲气以为和”的“三”,有三而生万物。同样地,太平经在方法论上也突破传统“太极生两仪”的二分法,它虽也运用阴阳概念认为“一阴一阳,各出半力,合为一,乃后共成一”,但又认为“凡事悉皆三相通,乃道可成也”,“无阳不生,无和不成,无阴不杀,此三者相须为一家,共成万二千物。”在它看来,阴阳相“好”,意味着它们之间有一个“中和之气”存在,“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各有自始祖”3,这样,一分为二就发展成了一分为三,一分为三比一分为二能更清晰地表达事物两两之间的统一、和谐4。 中国古有“数始于一,最终十,成于三”之说。庞朴在“中庸与三分”里面也谈到无论是客观世界的事物本身,还是主观世界对事物的相识,起先都是从一起先或者叫混沌起先,然后显露出对立两端或者是相识上首先留意到两端,斯为二。进而两端而有中间,而知中间,事物演化完成或被完全相识,此之谓成于三。抽象为数便是一而二而三,到了三,告一段落。所以“三”是一个包罗性很强的相识论概念。 事实上,世界原来便是三分的。中间和两端本是相比较而存在。试想一下,在现 实世界中,一分为三无处不在:时间上的相识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分;空间上的相识有“上、中、下”,“左、中、右”;立体三维的“长、宽、高”;物质存在状态的“气态、液态、固态”;色调学上的三原色“红、绿、蓝”,由这个“三”就可以得到任何一种颜色等等;全部这些,在现实世界中都直观地体现了一分为三的客观性。道教有三清,佛教有三宝。佛教尊奉佛、法、僧“三宝”。佛指释迦牟尼,也泛指一切佛;法指佛陀教义,事实上包括一切佛典;僧指佛教徒。“三宝”是佛教的核心。佛教是由佛、法、僧三者构成的宗教实体。现传的佛典由经(名义上为佛说)、律(戒律)、论(教徒对经的阐释)三部分构成,统称为“三藏”。另佛有三生即“过去佛、今生佛、后世佛”。 比较系统地体现与总结一分为三的思维模式还是要数周易的八卦理论。八卦是阴阳二爻的三维组合体,而六十四卦可以看作是阴阳二爻的六维组合,六个爻位分上中下,上二爻为天道,中二爻为人道,下二爻为地道,天地人三才融为一体。周易则明确提出“三才”及“三男三女”概念,周易•说卦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周易•系辞下也有“易之为书也,广阔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同时在周易•说卦第十章提出“三男三女”六子卦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比较形象地我们拿形态学来说,形态的基本问题是线、面、体的问题,点不属于形,它不过是连接人类思维形态之间的桥梁,两个点就组成了联系的线,三条边就组成最基本的面,四个面组成最基本的体。相识整体包括两部分,正面和反面,正面可以构成三维,反面也可以构成三维,三阴三阳由此产生。 二分法之有别于三分法的关键,在于二分法见异望同即只见对立,不见同一。而三分法则兼及规定着相对者的那个肯定。孔子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道教钟吕学派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二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5。 在中医学理论中,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同样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三焦理论的形成。在灵枢•邪客中就有这样的论述,“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三隧:水谷入胃后代谢转归的三条道路,即出于下焦的糟粕之道,出于中焦的津液之道和出于上焦的宗气之道。把脏腑三分为脏、腑、奇恒之俯;诊法分三部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有“天地之至数,始于一最终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在脉象上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分常人之平脉,及病脉之太过与不及。在病因分类上将病因三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病机有寒证、热证、寒热错杂证;病位上三分为在表、在里及在半表半里;药物分上、中、下三品,“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使,主病以应地也。”在治则上寻求阴阳的第三态动态平衡为目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不仅是讲阴阳,而且还讲阴阳的同一,中医正是围绕“阴平阳秘”的阴阳同一状态来绽开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治疗上有治本、治表、表本同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里,把医者也分为三,“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表现在制剂上,还有大、中、小之分,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而经络理论的创建及三阴三阳的开合枢理论更象是二分法与三分法的相结合应用。十二经脉分阴阳两类,阴经、阳经各分为三。即素问•阴阳离合论在二阴二阳的基础上引进阳明、厥阴,形成完整的三阴三阳理论。同篇大论中还详细论述阴阳的离合,“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阴三阳在时空合一上表现为疾病的传变或开合枢学说。张景岳认为“太阳为开,谓阳气发于外,为三阳之表也;阳明为合,谓阳气蓄于内;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太阴为开,居阴分之表;厥阴为合,居阴分之里也;少阴为枢,居阴分之中也;开者丛,合者主入,枢者主出充”。 3 探讨 31 阴阳的二分法与三分法属于象数思维模型,而不是物质模型:数理属于形而上的理论,“形”包括基本形态、基本色调等。形而上包括两重意思:一是将世界几何化,这是“形”的重要内涵,由“形”产生普遍的规律,规律就进入了“上”;二是思维规律是抽象规律,它不是人类特有的产物,而是存在的自然属性。 32 一分为三较之一分为二,其优点在于把阴阳消长转化的阶段更精确化,更具有好用价值:因为阴阳的第三状态体现了物质相对数量和质量及其运动过程中的相对静止状态,故可以作为阴阳两部分失调的标准。假如没有中间状态的相识,就无从精确驾驭静止状态,故可以作为阴阳两部分失调的标准。假如没有中间状态的相识,就无从精确驾驭改变,也就无从把握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的鉴别。中医学中平治于权衡及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就无从言及。所以阴阳一分为三的哲学思维是中医药保健与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33 假如说以二为基数的阴阳范畴更适于表现天道的话,那么,以三为基数的阴阳范畴更适用于表现人道,表现人的生命规律6:素问•至真要大论:“阴阳之三也,何谓?曰:气有多少,异同也。”气的多少,盛衰的不同,对生命的作用也不同,故而用三阴三阳来表示。气是生命的根本,因而可以说三阴三阳在某种意义上是生命的符号。 34 阴阳的二分与三分在中医学理论与临床中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二分为基础,三分是深化,在阴阳二分的前提下看到三分的存在,以此领悟理论,指导实践。 4 参考文献1印会河主编.中医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2庞朴.中庸与三分J.文史哲,2000,259(4):21-27.3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176,236.4李振纲主编,孔令宏著.中国道教史话M.石家庄:河北高校出版社,1999:81.5唐•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0.6张其成著.易学与中医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3-194. 收稿日期 2008-11-21

    注意事项

    本文(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docx)为本站会员(1398****507)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