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4.doc
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4 4案例案例3131案例描述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案例案例3232案例描述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 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案例分析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案例案例3333案例描述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案例分析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重教书轻育人。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案例案例3434案例描述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 AC,因为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CDA 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ABC 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A B D C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A B D C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案例分析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案例案例3535案例描述 在课堂组织教学方面,大多数教师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将课堂纪律组织好,让学生进入“听讲”的状态;二是把学生的思维“组织”到教师的思维之下,使每个学生能顺利“接收”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有的教师则努力把思维推向自己的反而,促进学生在听课时对教师保持一种怀疑和警惕的状态。在上述两种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发展会有什么差异?案例分析第一种教学方式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减,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第二种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探究者的位置,不断的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通过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案例案例3636案例描述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思考:阅读案例,请找出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案例分析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问题主要表现在: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案例案例3737案例描述在校长室,记者提出见识下一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单,孙坚力校长满足了记者的要求,拿出了该校学生的“八宝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袋。袋内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简而言之,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它在年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年的有关材料,下学年初交给老师保存。这样,每位学生结业时就有五六袋足以证明自己的素质材料了。请思考:“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在当前你认为是否可行?案例分析优点:“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1、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不足:1、容易走形式、走过场;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3、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5、不适于大班额评价用;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7、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案例案例3838案例描述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案例描述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上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不符合。小王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小王在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味模仿特级教师,因此就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认为,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有了内在的人格魅力,才能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会逐步好转。小王在对待自我上,注重了模仿,但忽视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小王正是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才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了自我成长。案例案例3939案例描述 老师:今天,我拿到了学生评价手册,看到您对我的评价,我觉得非常难过。您是这样写的:原本你可以学得更好,你的好动,使你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老师希望你在暑假中好好反省一下老师,您为什么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呢?虽然我有时上课爱做小动作,作业做得慢,我有许多缺点,但是,我身上还是有些闪光点的,您没有发现吗?我竖笛吹得很好,那是我的一个闪光点,老师您一定不会忘记我的笛声吧!刚开始学吹的一年里,我的水平很糟糕。我每天一有空就练,终于有一天,美妙的音乐从笛孔中飘了出来,我成功啦!我不但会吹老师教过的曲子,也会吹老师没有教过的曲子,同学们都惊讶地问我:“你怎么会吹这么多曲子?”我说:“因为我多练,所以就熟能生巧了。”我现在的水平在班级中是数一数二的,我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一只“小天鹅”。老师,您一定还记得我写的小诗我的妈妈吧!“我的妈妈是老师,学生一批又一批。”那是有一次,您要我们写一篇 龙年畅想 的作文,我写了这首小诗交给您。因为我的妈妈是老师,她常常把没批完的作业和考卷带到家里,批到很晚才睡觉。我觉得妈妈很辛苦,希望她和我们一样“减负”,我就写了这首小诗。您读完后,在班级里表扬了我,还叫全班每人都写一首龙年小诗,班级里涌起写诗的热潮;您把写得好的诗贴在墙上,我的诗被贴在了第一页,您知道,我心里有多么自豪啊!我还会朗诵,您让我主持过主题班会;我的双手也很灵巧,我会剪窗花、折飞机、做“糖纸人”老师,这些好的地方都是我用功练出来的。您能不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了吗?我一定要多加努力,改正缺点,做一个像成人一样的小学生。案例分析该案例中的评价,是传统评价,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功能失调: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这样使学生成了失败者,不能够获得鼓励,不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严重背离了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2、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发展。3、评价方法单一:重量化,轻质性。4、评价对象:地位被动,评价双方关系紧张对立:民主很少,忽视评价主体的多源,多问价值,尤其忽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参与的价值。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鉴于此,我们应引起反思;加强学习,努力吸取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构建能够调动教学双方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促进教学双方发挥自身潜质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其具有人文精神,着眼于终身教育,立足于经济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评价主体与客观的统一。其应体现“多元性、主体性、过程性、激励性”等。案例案例4040案例描述“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最喜欢点我发言了,因为我书读得多,想象力也不错,敢于说与众不同的东西。可一考试,老师就看不上我了。她常常教训我,考试的时候不要自作聪明,要写自己有把握的答案。遇到什么“默写自己喜欢的成语啦、段落啦、古诗啦,选做一个作文题呀”之类可以自由选择的题目,就要写简单的,自己有把握的,才不会出错。有几篇课文,老师还规定我们统一背哪段,都是字少的,说如果要考默写就默它,不会失分。有一次默写成语吧,我默的都是课外书上来的,我读的课外书是我们班上最多的,但多了一些错别字,结果一个错别字扣0.5分,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成语等于白写,结果只考了84.5分。别小看这0.5分,多了它,我的等第就是优了。老师还把我批评了一通,说这又不是上课,要逞什么能,冒什么险,还说我不听话,不懂考试的技巧,考这个分数是对我的惩罚!我真的想不通,净默书上默烂的成语,有什么意思?看到那些考高分的同学,我心里真委屈。”请对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行为予以分析。案例分析该教师评价内容片面,注重书面知识,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传统的不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知识本位使教学评价误入歧途,导致高分低能,呆读死记,而且教师过分注重与分数相关的考试技巧,抹杀了个体潜能,忽视了学生的发展。第二,教师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折射出来的思维,尤其更要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实践、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在多角度中审视关注学生作业与考试中飞扬的个性及成功的体验。因此,新一轮课程所倡导的历年是鼓励个性发展,对学生实施因人而异的多曾评价策略,让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才能够实现评价促发展的根本性目的。案例案例4141案例描述课堂上正在讨论问题,其中一位学生已做了回答,教师也许不满意,又叫另一名学生回答。教师未料到这位学生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马上训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讲了多少遍都记不住,牛!坐下。”学生练习时,笔者身旁的一位学生,拿出一份课外练习题向这位教师请教,得到的答复是:“这种题你不必考虑,这是重点班学生做的题”。案例描述 案例分析本例中的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忽视了发展性评价的三个主要功能:检测诊断功能:“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的系统调查。”全面的评价,不仅能检测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调节反馈功能:“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主要关心的是用评价来改进教与学”。评价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的真实情况,帮助他在未来的教学中调整、补充、反省或改进。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以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并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功或压力的体验,从而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自觉。展示激励功能:良好的行为与成果,一经得到确认,将激发更强大的潜能。在多元评价理念的引导下,评价活动实际上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每一位被评价者的努力和成绩,个性与独特之处,都同样被鼓励与关注。原因是这未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优胜,而大多数学生都属中等。为此评价就把优异的成绩给予极少数学生,其余的只能获得一般或者较低的成绩。这样,无形之中评价就变成了一种甄别的过程。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成了上述假设的殉葬品。案例案例4242案例描述 记述一个引起你思考的发生在你身边的评价案例,说一说你从中获得的启迪(2007年试题)。案例分析一次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正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联系指导,突然班里穿来一声口哨声,我忍不住问:这是谁发出的声音?教师里顿时静得出奇,学生面面相嘘。48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我继而做出这样的评价:“我想发出这种声音的哪个同学肯定是无意的,我相信咱们班没有哪个同学想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来影响大家,希望以后注意一下!”然后继续上课。第二天一早,便有张纸条出现在我的讲台上,我打开一看,原来是昨天吹口哨的那位同学在利用这种形式向老师认错,他对老师的这种宽容表示愧疚,并感谢老师维护了他的自尊。这件事令我感受颇深。我想:如果我昨天在课堂上停下课来调查次事,不仅会浪费时间,也不一定查出结果,更不会产生这样好的教育结果。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过错采用巧妙的评价,既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使他主动承认错误,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