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 资源ID:44252384       资源大小:33.5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苏武传学问点梳理 苏武传学问点梳理 一、通假字1.畔主背亲2.与旃毛并咽之3.空自苦亡人之地4.法令亡常5.毕今日之驩6.因泣下霑衿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8.信义安所见乎9.前以降及物故二、词1.(1)皆为陛下所成就(2)且陛下春秋高(3)我丈人行也。(4)兄弟亲近2.(1).单于壮其节(2)诚甘乐之3.(1)欲因此时降武(2)空以身膏草野(3)反欲斗两主(4)单于愈益欲降之(5)何久自苦如此(6)王必欲降武3.(1)天雨雪(2)羝乳乃得归(3)杖汉节牧羊(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4(1)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2)稍迁至栘中厩监(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4)虞常果引张胜(5)私候胜曰(6)以货物与常(7)收系张胜(8)会论虞常(9)当死/当相坐(10)君因我降(11)白单于(12)武复穷厄(13)扶辇下除(1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15)匈奴诡言武死(16)具自陈道(17)如惠语以让单于(18)凡随武还者九人三、句(一)特别句式(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送匈奴使留在汉者。(5)为降虏于蛮夷。(6)何以汝为见。(7)子卿尚复谁为乎。(8)何以复加。(9)信义安所见乎?(10)见犯乃死,重负国(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2)皆为陛下所成就(13)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14)何以过陵(15)为降虏于蛮夷(16)言天子射上林中 (二)翻译1.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4.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张衡传学问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学问点归纳整理 1.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2.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镇静镇静。(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行以。(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记(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6)衡下车,治威历。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3.词类活用(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别出心裁)(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5.一词多义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蒙故业,因遗策(沿袭)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因来宾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乃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遂乃研核阴阳(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属zh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衡少善属文(连缀)属予作文以记之(叮嘱)举酒属客(劝人喝酒)属sh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吾属今为之虏矣(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苏武传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苏武传班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了解班固的生平和汉书的撰写体例。 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学问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分析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探讨苏武的抗拒方式的改变。 情感看法 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的真正内涵。 教学 重点 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学问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 难点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编选了四篇古代人物传记,苏武传是这个单元的其次篇,属精读课文。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是汉书中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它记叙了苏武出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猛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可以说,从汉书问世后,苏武的英名和他的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始终为人所称道。苏武传也是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文言文教材,课文的书下注释几乎是逐字逐句详解,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注释疏通全文大意,老师只需对极个别的难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文言学问点。班固采纳写人物传记常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楚,故事完整,作者没有机械地铺叙历史事务,而是细心地取舍剪裁,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集中笔墨刻画人物,生动地再现了人物。本课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上,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人物语言描写和细微环节描写的句子,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课文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主要人物的特点。苏武两次自杀以死报国的行动,匈奴两次派人劝降,单于两次考验苏武的意志,这些都要引导学生体会它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学情分析 苏武传节选近2000字,对高一的学生来说,要阅读学习这么长的文言文,的确头疼,他们虽然学过肯定数量的文言文,但是阅读实力远未过关,学问的积累和实力的培育都还未到位。好在教材虽然篇幅较长,但人物形象饱满,情节生动,文学性、欣赏性较强,此前,他们已学习过篇幅更长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对苏武传的学习,有了肯定的心理打算。另外,苏武的故事,学生并不生疏,这在肯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畏难心情,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得当,学生还是会产生深厚的学习爱好的。 教法设计 与内容或结构同步。体现为引导学生简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每个学生奠定深化学习的基础。 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发挥个体差异的主动作用,成就不同的胜利感。 适量提问,激励敬重。对同一个学生,最多连续提问三次,之后询问其是否情愿接着,敬重学生的选择,并赐予确定和激励。 学法 1、朗读课文,培育文言文阅读的语感。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学问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精确翻译文句。4、思索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媒体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老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动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第一课时:简介班固和汉书;学生自读书下注释疏通文字;引导学生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学问;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用诵读法和点拨法贯穿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灵魂是卑微还是高尚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日,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温庭筠曾写过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现在,就让我们学习这篇苏武传,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溢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走近作者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陕西咸阳市东)人。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说明,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和帝永元初年,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八表和天文志未成,和帝命班昭补作,马续帮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历史上常把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史记和汉书对举。包括本纪12,表8,志10,传70,共100篇,后人划分为120卷。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最终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动身,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第一课时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组成主动的学习活动,转变老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2.接着培育学生的探究质疑实力;3.学生小组合作,深化文本,对文本进行质疑,激发学习的爱好;4.老师对质疑辅导,课堂上师生互动,让课堂绽放出活力和生命力。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闻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每日伏案挥毫,常辍业投笔而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汉书·班超列传)?旁人皆笑之。班超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列传)! 班昭(约49约120年),一名姬,字惠班,扶风人,班昭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杰出的女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g)。有女诫七篇,集三卷。 三、背景学问 苏武其人 汉书·苏武传: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命出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逼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故事背景 匈奴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气,不断扩大限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实行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渐渐增加,多次与匈奴作战,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确定意义的成功,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减弱之后,转而重视结盟,希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逼。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访与匈奴修好。 四、文本探究 师:苏武是汉朝史臣,怎么会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呢?苏武究竟经验了哪些我们常人不可思议的苦难?苏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为打快乐中的这些疑团,请先阅读课文书下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问处做好记号。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读懂文章,积累和驾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学问,培育文言文语感。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说明:文言文诵读是关键,特殊是精彩文段学生最好还能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学生能更快理解和把握全文。 疏通文意,读懂原文,积累文言学问,是阅读文本鉴赏文本深化探讨文本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必需。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边疏通文意,边自行整理,归纳通假字、句式等文言现象,然后相互沟通、补充、订正。对疑难问题、学生共同探讨,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进行点拨、指导,最终将归纳补充订正后的文言文学问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质疑问难。 师:大家对课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有什么问题么?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汉制,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其子弟可任郎(皇帝侍从)。其父苏建为代郡太守,故其子苏嘉、苏武、苏贤皆得循例为郎。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且鞮侯)单于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汉书匈奴传) 持节:节,使者所持信物,持节,持代皇帝的旄节出访。旄节“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后汉书光武纪李贤注)。 见犯乃死,重负国:“言被匈奴侵扰然后乃死,是为更负汉国,故欲先自杀也。”(汉书颜师古注) 蹈其背以出血:颜师古汉书注:“煴,谓聚火无焰者也。”煴火,指初燃未旺有烟无焰之火。覆武其上,指苏武面朝下,覆其身于坑之横木上。杨树达汉书窥管:“背不行蹈,况在刺伤时耶!蹈当读为搯搯背者,轻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滞体中为害也。”蹈其背,指搯其背,即轻轻敲打其背。杨说是。 何以汝为见:王念孙读书杂志称原句作“何以见汝为”。王说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颜师古汉书注:“苏林曰取鼠所去草实而食之。张晏曰取鼠及草实并而食之。师古曰:苏说是也去,谓藏之也。”汉书补注引刘攽说:“今北方野鼠之类甚多,皆可食也。武掘野鼠,即得食之。乃颇弆藏耳。”两说皆通。 归纳梳理 师:解决了“疑难杂症”后,现在分几块“自留地”给大家包干: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请大家分门别类进行归纳。 1.字音 2.多音字 3.字形 素养教化的目的是要增加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巴浦洛夫说过:“猜疑,是发觉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思维潜能,培育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因此,要让学生“敢问”“好问”“会问”。 4.通假字 (1)畔主背亲(“畔”同“叛”,叛离) (2)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无”,没有) (3)信义安所见乎(“见”同“现”,显现) (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同“沾”,沾湿;“衿”同“襟”,衣襟;“决”同“诀”,辞别) (5)与旃毛并咽之(“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6)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同“弆”,保藏) 5.一词多义 6.词类活用 (1)宜皆降之/欲因此时降武/单于愈益欲降之/王必欲降武(降:使倒戈,使动用法) (2)屈节辱命(屈:使屈辱,使动。辱:使受辱,使动) (3)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意动用法) (4)空以身膏草野(膏:给野草施肥,名词用作动词) (5)反欲斗两主(斗:使相斗,使动用法) (6)天雨雪,武卧啮雪(雨雪:下雪,名词用作动词) (7)杖汉节牧羊(杖:执,拄,名词用作动词) (8)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结网,名词用作动词。檠:本是矫正弓弩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的意思) (7)请毕今日之驩(“驩”同“欢”,团聚) (9)扶辇下除(下:走下,名词用作动词) (10)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11)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 (12)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作动词,祭祀) (13)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作动词,抬) (1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7.古今异义词 8.文言句式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推断句) (3)后随浞野侯没胡中(省略句,在“没”“胡”之间省略“于”) (4)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省略句,在“与”“战”之间省略代词“之”) (5)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宾语前置句) (6)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是“何以见汝为”的倒装) (7)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谁为乎”是“为谁乎”的倒装) (8)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蛮夷为降虏”) (9)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何复加”) (10)非汉所望也(推断句) (1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推断句) (12)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1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 (14)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内容梳理 师:文字疏通完毕,请同学们思索: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决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猛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 9.相关成语 肝脑涂地:本形容死亡之惨,这里喻以身许国。 寄雁传书:谓传递书信。 师:课文可分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明确:划分依据:时间依次。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介绍苏武的身世、出访的背景及缘由;其次部分(38段)写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910段)简介苏武被放回汉朝的经过。 师: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中。 学生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 全班进行探讨筛选,评比出最佳的小标题。 初使匈奴,单于受礼。缑王谋反,祸及汉使。杀身成仁,以死明志。卫律劝降,威猛不屈。饮雪吞毡,此志不渝。李陵劝降,忠贞如一。武帝驾崩,恸哭数月。汉匈和亲,请还苏武。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五、课堂小结 师:本文作者采纳写人物传记常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楚,故事完整。 六、布置作业 整理本课的文言学问。 苏武的故事的确悲壮崇高,令人感动,回去后请大家用现代汉语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复述文段。 八个字以内,老师择优板书。要求:标题要精确概括情节改变,并尽量呈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留意语言通顺凝练。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问题集锦 解决问题措施及实践结果 问题缘由分析 苏武传一、教学目标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2、疏通文言学问,驾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二、教学重点:目标1三、教学难点:目标2四、教学方法:点拨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观赏歌曲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瞬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颂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溢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二)简介班固及汉书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闻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说明,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仿照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动身,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三)疏通文言学问【通假字】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保藏。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位列将古义:位;官位。今义:位置、地位。列:一般的,一般的。今义:排列。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武等实在古义:的确存在。今义:诚恳、醇厚。【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倒戈。(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倒戈。(5)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倒戈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特别句式】1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2推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3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难句补注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汉制,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其子弟可任为郎(皇帝侍从)。苏武父苏建为代郡太守,故其子苏嘉、苏武、苏贤皆得循例为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且鞮侯)单于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汉书匈奴传)持节:节,使者所持信物,持节,指持代表皇帝的旄节出访。旄节,“以竹为之,柄长8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后汉书光武纪李贤注)。见犯乃死,重负国:“言被匈奴侵扰然后乃死,是为更负汉国,故欲先自杀也。”(汉书颜师古注)蹈其背以出血:颜师古汉书注:“煴,谓聚火无焰者也。”煴火,指初燃未旺有烟无焰之火。覆武其上,指苏武面朝下,覆其身于坑之横木上。杨树达汉书窥管:“背不行蹈,况在刺伤时耶!蹈当读为搯搯背者,轻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滞体中为害也。”蹈其背,指搯其背,即轻轻敲打其背。杨说是。何以汝为见:王念孙读书杂志称原句本作“何以见汝为”。王说是。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颜师古汉书注:“苏林曰取鼠所去草实而食之。张晏曰取鼠及草实并而食之。师古曰:苏说是也去,谓藏之也。”汉书补注引刘攽说:“今北方野鼠之类甚多,皆可食也。武掘野鼠,即得食之。乃颇弆藏耳。”两说皆通。(四)安小标题,理清脉络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中。1、学生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2、全班进行探讨筛选,评比出最佳的小标题。要求:小标题要精确概括情节改变,并尽量呈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留意语言的通顺凝练。小标题(仅供参考,答案不限):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3、杀身成仁,以死明志。4、卫律劝降,威猛不屈。5、饮雪吞毡,此志不渝。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9、历尽艰难,发白归汉。(五)作业试分析传记中主要的人物性格。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二、教学重点:目标1三、教学难点:目标2四、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总结手法1、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忠君爱国、威猛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2、老师引导学生从细微环节描写入手,深化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3、学生探讨:文章并不详细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殊具体,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逼,多少所谓的英雄英雄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倒戈,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决,至死不屈,忠贞不渝。4、学生细致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1)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特性化的语言。(2)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探讨、探究、总结)卫律:高傲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惭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决,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懊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软弱和意志的不坚决。(二)学生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1、详略得当的情节支配。2、用特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前面的总结中巳经谈及)3、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文章里特性显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衬托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衬托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3、学生探讨、分析、总结(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倒戈。苏武:醒悟地相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珍贵的民族气节。(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目空一切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正大(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软弱,意志不坚,冲突,苦痛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4、老师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衬托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醒悟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5、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殊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着。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特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三)课后思索:试评论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对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探讨、评价。二、教学重点:对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探讨、评价。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苏武的人格魅力,但人无完人,苏武的行为也未必完全是对的,下面我们就围绕几个问题对这个人物的功过和价值进行探讨。探讨方法:分小组探讨,小组长负责组织探讨并记录小组探讨观点,最终全班汇总,将每个小组探讨的观点进行对比、评价,以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二)老师用幻灯片展示探讨问题问题一:先看一段文字:“齐庄公到大臣崔抒的家里,竟跟崔杼的太太通奸,崔杼不甘戴绿帽子,当场把齐庄公杀了。晏子是齐国大臣,皇帝被杀,别人不敢去看,但他要去吊,他到了崔家,他的左右问他:你为君死么?晏子答得好,他说皇帝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为什么我要一个人为他死?左右又问他:那么,你离开齐国逃走吗?晏子答得好:皇帝的死又不是我的罪,我为什么要逃?我为什么要出国?左右又问他:那么你就回家吗?晏子答得好:皇帝死了,回到哪儿去呢?晏子真是中国第一流的大政治家,看他这三段答话,不死、不逃、也不想回家,说得又识大体、又有感情、又义正词严。当时他去吊皇帝,大家以为崔杼必定杀他,但是他仍旧去吊、去哭,并且枕尸股而哭,一点也不怕刺激手里拿刀的崔杼。晏子识大体,是大智;有感情,是大仁;不怕死去哭,是大勇。晏子为什么有这种大智大仁大勇,我认为他是真正深刻洞悟死事和死君理论的人。他的理论是:做人君的,岂是高高在百姓之上的?而是主持社稷;做臣子的,岂是为领俸禄混饭吃的?而是维护社稷。所以人君死是为了社稷而死,做臣子的,就该和他一道死,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假如做人君的,死的缘由不是为了社稷而是为了他自己,那么陪他死的,只合该是那些在他身边,跟他一起混一起谋私利、谋小集团利益的宠幸和亲信,才有份儿,堂堂大臣是不干的。齐庄公被杀以后,崔杼确定立齐灵公的儿子做皇帝,就是齐景公。那时景公年纪小,崔杼独立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他们把全部大臣都找来,在太庙里歃血发誓,说:诸君有不与崔庆同心者,有如日!大家一一发誓,可是轮到晏子,晏子却要变更誓词,只发誓:诸君能忠于君、利于社稷,而婴不与同心者,有如上帝!当时崔杼他们要翻脸,高国连忙打圆场,说:二相今日之举,正忠君利社稷之事也!高帽子一戴,弄得崔杼他们也只好接受晏子的大条件”(选自北京法源寺作者李敖)这段文字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听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问题二:前段时间,国家教化部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如下一段文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斗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确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根据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三)学生分组探讨、探究。(四)各组组长向老师递交各组的总结。(五)老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各组的探讨成果。(六)全班同学相互沟通(七)老师供应参考观点参考观点一: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情愿以性命来平静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事实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擅长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但是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情愿为皇帝肝脑涂地。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当然应当感谢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当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损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终归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假如他能生活在今日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参考观点二:反对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人,一般是从民族英雄的定义动身,然后导出结论的。至于民族英雄的详细定义是什么,人民群众不关切,但好像专家的定义和广阔群众的不一样。是让专家修改定义,还是人民变更相识向专家看齐,值得探讨。但是一般来讲,在诸多英雄称号中,诸如打虎英雄、抗洪英雄,民族英雄的称号是最高的,我想凡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具有巨大人格力气的人,都应当称作民族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和献身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民族英雄的英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甚至敌我双方。所以康熙给袁崇焕平反,乾隆给史可法立祠,日本人给抗日英雄送葬。因此,有人所说的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纯属无稽之谈、庸人自扰。事实上,好象也没有哪个少数民族对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提出过异议,或觉得损害了谁的民族感情,金人的后代乾隆还拜谒过岳王庙呢。参考观点三:如何描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化,看起来简单、做好却很难。既要反映当时历史状况,又要反映中国地域和民族合并、共处、融合的演化,也要照看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感情,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更微妙的是,太多去谈各民族间纷争的苦痛和少数民族被兼并的详情,恰好启蒙了少数民族和族群(甚至包括中国南方和边远地区)被兼并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属于历史上外来民族(特殊是汉族或北方民族)的怨恨,导引少数民族和地方的分别倾向。从历史的处理来看,一个带主动性的做法,是承认民族之间曾经出现过压迫或掠夺与反压迫或反掠夺的历史,承认各民族有一些特有文化。指出特有文化的有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民族。但是,更加强调民族合并、融合、共处、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历史,更多去挖掘民族融合历史主动的方面和必要性。老去挖历史伤疤,只能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间善意和兄弟情感淡漠,相互指责,相互的怨恨加深,引起民族大家庭的分裂。假如说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们首先是汉族英雄,在当时抗拒外族压迫和掠夺时,其事迹志气令人钦佩。在当今各民族共处和形成的中华民族,在抗拒外敌人入侵时,可以发挥他们的精神。但是,在描述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历史时,有必要了解少数民族的感受,方法应讲究,须要微妙和成熟。中华民族须要有理性包涵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须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八)课后作业:(任选一项)一、搜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资料,为他们写一篇传记,要求兼顾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可适当运用苏武传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字数在800字以上。二、假如我是苏武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加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困难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才智,结合你平常知道的历史和外交学问,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精彩的使节。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

    注意事项

    本文(《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ylj18****7094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