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44261995
资源大小:46.07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学设计.docx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学设计自由组合规律试验学问梳理(中图版必修2)生物:2.2.1自由组合规律试验学问梳理(中图版必修2)学问梳理一、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机制1.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试验,黄色圆粒在子一代和子二代中都表现出来,绿色皱粒在子二代中也重新出现,同时子二代中还出现了两种性状的新组合: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从中可以得知粒色、粒形这两对性状是分开遗传的。2.在体验自由组合规律发觉的过程中,我们采纳测交方法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时,从理论上得到的后代表现型比值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3.孟德尔当年用黄色圆粒豌豆F1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试验验证假说时实际得到的结果如下表: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测交比F1作母本312726261111F1作父本242225261111二、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孟德尔在说明纯种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时,认为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确定,黄色和绿色由Y和y基因限制,圆粒和皱粒由R和r基因限制。子一代在形成配子时,Y和y分别,R和r分别。两对基因分别的同时相互自由组合,形成的雌雄配子各四种:YR、Yr、yR、yr,比值为: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二代有九种基因型,其比值为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122412121;子二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比值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2.细胞遗传学的探讨结果表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分别和组合时互不干扰。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3.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不仅出现了亲本类型,还出现了双亲性状重新组合的新类型。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每个个体都有许多性状,限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化,使生物界多样性不断丰富,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问导学1.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时,与基因的分别规律作横向比较,建议学习时留意以下几点:(1)通过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明确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比例是如何得出的,以及每种表现型中基因型的类型及所占比例,结合一些例题进行计算运用。(2)两对等位基因常考查的后代比例为9331、1111、3311,把这些比例亲本的基因型搞清晰,当作公式定理来利用即可。2.学习本部分时,要熟识F1杂合体(如AaBb)产生配子的种类、数量与比值,区分一个杂合体与一个精(卵)母细胞在产生配子的种类与数量上的差异,如下表: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一个精原细胞4种2种(AB、ab或Ab、aB)一个雄性个体4种4种(AB、ab、Ab、aB)一个卵原细胞4种1种(AB或ab或Ab或aB)一个雌性细胞4种4种(AB、ab、Ab、aB)肯定要通过驾驭解题方法,结合精选例题来驾驭该部分内容。在实践上应用也结合典型题目来驾驭巩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难突破1.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传递状况F1等位基因对数2对3对n对F1产生配子种数22232nF1配子组合数42434nF2基因型种数32333nF2表现型种数22232nF2基因型之比(121)2(121)3(121)nF2表现型之比(31)2(31)3(31)nF2纯合子之比依据此规律推想个体基因型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如:已知豌豆的黄粒(Y)对绿粒(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A、B两种豌豆,A为黄圆,B为黄皱,两者杂交的后代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4种表现型,请写出A、B的基因型。剖析:先弄清显隐性关系,已知黄、圆为显性性状。然后依据显性性状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隐性性状肯定是一对隐性基因,写出个体已知的基因。A已知是黄圆,至少含有一个Y和一个R,将另一个未知的留下空位,如Y_R_。B是黄皱,至少含一个Y,皱是隐性性状应是rr,故B为Y_rr。最终依据子代每对基因分别来自双亲,亲代每对基因不行能传给一个子代的原则,从后代中的隐性性状入手来分析:后代中有绿粒出现,肯定是2个yy,应来自双亲,故A亲本中含有y,B亲本中也含有y。将A、B的空位处填入y;再分析后代中的粒形,后代中有皱粒出现,说明A、B两亲代中均含有r,将A的另一空位处填上r,最终即成为:A:YyRr,B:Yyrr。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要点(1)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什么限制的?这两对基因又分别位于什么上?(2)两亲本基因型、它们产生的配子、F1的基因型是怎样的?(3)对配子的产生过程、种类、比例和特点怎样理解?(4)四种配子结合机会如何?剖析:解答这些问题时要驾驭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真正地理解其内在的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分别和组合时互不干扰。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高一生物下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复习 高一生物下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词: 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说明: 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别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限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限制。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F(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别,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3、对自由组合现象说明的验证:F(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练习题: 碧桃花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Y/y限制,基因型YY表现为大花瓣,Yy表现为小花瓣,yy表现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限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黄色,rr的为白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YyRr的亲本自交,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A.F1有9种基因型 B.F1有5种基因型 C.F1的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4 D.F1有花瓣植株中YyRr所占的比例约为1/3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分别规律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分别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发觉基因分别规律的试验过程以及科学探讨的一般过程;了解孟德尔对遗传学所做的贡献和孟德尔取得胜利的缘由;理解与遗传学试验相关的遗传学基本概念;理解对遗传学试验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理解基因分别规律的内容、实质及实践意义;驾驭运用基因分别规律分析遗传现象的方法和表述方式。 2通过介绍孟德尔发觉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讨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介绍测交及其意义,使学生理解对假设作出证明在科学探讨过程中的意义,并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和逻辑思维实力;通过使学生理解基因分别规律的实质和驾驭运用基因分别规律分析遗传现象的方法,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农村地区的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初步驾驭进行植物遗传学试验的基本方法。为实际操作做好学问上和方法上的打算。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和主动性。 3通过介绍孟德尔所进行的植物遗传学试验过程和孟德尔取得胜利的缘由,引导学生努力探究、主动尝试,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看法;通过使学生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以及基因分别规律的实质,对学生进行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教化;通过使学生理解基因分别规律的理论、实践意义,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化和法制教化。 重点、难点分析 1分别规律是遗传的基本规律。 驾驭好分别规律可以为驾驭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等学问打下良好的学问基础。通过学习分别规律还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识。孟德尔发觉遗传规律的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讨方法(这其中包括思想方法和探讨方法)和探讨过程、科学价值观教化的极好素材。因此,在介绍基因的分别规律时重点有三: (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的假设和对假设的验证过程,以及现代遗传学对性状分别现象的说明。 (2)基因分别规律的内容、实质及其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3)科学探讨的一般过程。 2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基本规律,是建立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这个分析、推论(假设)、求证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化的极好素材。为要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化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难点可能会有三: (1)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及其结果的介绍并不难,难在通过介绍这个试验,讲清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过程。 (2)通过介绍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以及孟德尔对性状分别现象的说明,讲清科学探讨过程中的视察、假设、求证的过程,以便对学生进行分析实力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育。 (3)基因分别规律的实质及其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平行关系也可能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要突破难点,老师要树立不仅要传授学问,而且要进行科学教化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留意引导学生依据现象(试验结果)去分析、去推论、去揭示本质;还要了解所讲授内容的相关背景材料,熟识科学探讨的一般过程,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刚好为学生“点题”,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 1首先简洁介绍人类对子代与亲代之间相像现象规律的探究历史以引起学生的留意。子代与亲代之间相像现象的规律是由奥地利神父孟德尔揭示出来的。 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一下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试验有关的背景材料。其次,要对杂交试验的材料豌豆用做遗传学试验材料的优点做一简要介绍。然后就可以绽开关于豌豆杂交试验方法、过程及结果的介绍。 “虽然豌豆有七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在试验中首先把留意力集中在一对相对性状上。他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做杂交。”为了避开给学生造成一种空洞和在时间、空间上距离很远的感觉,对杂交的试验方法老师要做详细而较为具体地介绍。不要用一句“做杂交”一带而过。同时也可以把“用来做杂交的两个植株就称为亲本。”这一点交待给学生。“由哪一个植株供应花粉哪一个植株就是父本,哪一个植株接受花粉哪一个植株就是母本。”“假如以具有某一性状(如:高茎)的个体为父本(在植物试验中取其花粉),给另一具有相对性状(如;矮茎)的植株授粉做杂交叫正交的话,将矮茎为父本、高茎为母本则为反交。杂交试验正交、反交都要做。”这样,关于“亲本、父本、母本”、“杂交、正交、反交”这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就可以以副板书的形式出现在黑板的一侧了。 “经过去雄、授粉的花所结的种子就是杂交种子。杂交种子种下去以后所长成的植株就称为杂种F1代。”此时老师要对F1代的性状加以说明。“F1代自交所得到的种子就是F2代。F2代出现了性状分别的状况。”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边讲边把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杂交试验过程及结果的图解用板书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对杂交试验的结果在F2代出现了性状分别应当如何分析呢?”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从F2代的现象性状分别入手去分析。“F2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并且F1代是自花授粉。那么,F2代的矮茎性状是由谁确定的?”学生会说:“当然是F1代确定了F2代出现了矮茎豌豆。”这时老师再问:“F1代确定了F2代出现了矮茎的性状,而F1代表现为高茎(株高近两米),并未表现为中间性状。这说明什么?”学生此时会意识到:“说明F1代体内可能有矮的,但没有显现出来。”这时老师要再问一句:“为什么没有显现出来?”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F1代仍旧表现为高茎豌豆,并未表现为中间性状。学生会回答说:“可能是高的把矮的盖住了。”在得到学生的答复后,老师要问:“高的把矮的盖住了。那么是高的什么因素把矮的什么因素盖住了呢?”这时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表达,老师可告知学生:“孟德尔当时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也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确定了茎的高和矮。他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假设来表述它。”“依据前面的分析,在杂种F1代植株体内至少有几个与茎的高矮有关的遗传因子呢?”在这种状况下,学生自然会回答:“至少有两个。”“至少有两个什么样的因子?”“至少有一高一矮两个因子”,“这两个因子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两个亲原来的”。“亲本分别来自始终是自花传粉的两个植株。一个是表现出高茎的性状的植株,另一个是表现出矮茎的性状的植株。这样的亲本体内有几个、什么样的因子?”“亲本体内有两个相同的因子。”与此同时,老师可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用大小写字母代表相对应的遗传因子,把它们写在相关性状的下面,并告知学生:“这样的植株在遗传学上称为纯合体。而像上述试验中的F1代体内有两种因子(一显一隐)的植株就称为杂合体。” 经过了上面的分析过程,学生自然能够理解孟德尔对他的试验结果所做的分析和孟德尔提出的假设。“孟德尔依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推想F1代体内有两个限制茎的高矮的遗传因子,它们相互独立、互不混合。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彼此分别,分别进入生殖细胞。因为它们都与茎的高矮有关,孟德尔认为它们有显性的(如:高茎)、有隐性的(如:矮茎),是确定同一性状的两种遗传因子。F1代的这两个遗传因子明显通过传粉、受精来自于两个亲本。” 2对假设进行求证:“依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孟德尔提出了假设,但是假设假如不能被证明,它将恒久是个假设。假设只有被证明是正确的,它才能上升为理论。一种假设不仅要能说明已得到的试验结果,而且还应当能够预期另一些试验的结果。假如你是孟德尔,你将如何证明这个假设呢?”让学生当一回科学家来进行探讨。 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证明假设。一个是F2代接着自交,将会接着有矮茎豌豆植株出现;另一个是进行测交,将能干脆证明F1代产生了什么样的配子。但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一类问题,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也可能会有学生说:“用具有显性性状的F2代的个体再接着自交应当还有矮茎植株出现。”“这种方法虽然能够预期试验结果,但还没有能从F1代产生了什么样的配子方面证明假设。”“怎样才能让F1代体内的两种遗传因子显现出来呢?假如能让F1代体内的两种遗传因子显现出来,就能证明假设是否正确了。”这里的关键是要让F1代体内的隐性遗传因子显现出来,把这一关键给学生点明,学生就会提出:“用隐性纯合体与F1代杂交,后代应当出现两种性状的个体,其比数是1:1。这样就能证明假设了。”这一求证的过程学生假如能说出来,最好让学生说。假如学生说不出来,则须要老师边分析边讲授边板书图解。 “孟德尔正是进行了这样的试验,试验结果完全证明白他提出的杂种F1代体内有两种因子的假设。因为这种杂交试验能够测定F1代体内的遗传因子状况,因此被称为测交试验。”“孟德尔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假设,并证明白假设,使之成为遗传学的基本规律。” 3明确与杂交试验有关的概念。“1909年约翰逊提出把遗传因子改称为基因。那么孟德尔提出的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现在应当叫什么?”学生自然会回答说:“应当称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老师接着再问:“F1代表现出的、由显性基因限制的性状应当叫什么性状?”“在F1代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应当叫什么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答案学生是可以得出来的。“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和“这种在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别。”的概念也应同时交代给学生。因为这些概念并不困难,所以干脆在副板书部分给出相应的词语就可以了。 4最终要用“一个自然规律的揭示,经验了哪些过程?”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并小结孟德尔揭示遗传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会立刻作出回答。老师则应把学生的留意力引导到对“孟德尔是如何揭示基因分别规律的?他发觉遗传规律是从什么活动起先的?”思索上来,从而使学生相识到科学探讨的基本过程。 小结:由此可见科学探讨的过程一般包括:视察(或试验视察。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分析(或统计分析)并提出问题、假设、求证假设四个阶段。求证的方法包括:理论推导、试验验证和实物查证等三种方法。(注;小结内容中的粗题字可以副板书形式出现。) 其次课时 1巩固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原有基础上对有关内容进行总结。 为要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为绽开新的教学内容做好打算,老师可先问一下学生:“上一节课讲的遗传学试验方法是否驾驭了?”得到确定的答复以后,就告知学生今日咱们来进行一次模拟的遗传学试验。在黑板上给出一对相对性状(如:番茄的红果对黄果),问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哪一个是显性性状?学生自然会回答:“做杂交”。老师接着再问:“如何做杂交?”借此机会就可以把“去雄”、“套袋”、“正、反交”等杂交的方法复习、巩固一遍。 “做完杂交后,什么时候能够确定显性性状?如何能确定显性性状?”对于“什么时候能够确定显性性状?”老师要引导学生考虑到两点:“假如是植物个体的性状(如番茄果实的颜色),要到其次年才能确定。假如是种子的性状则在当年就可以确定。”对于“如何确定显性性状?”老师要通过问学生:“怎样确定你所种下去的种子是杂交种子呢?”来引导学生考虑到:“做杂交的花朵及其所结的果实必需作标记。有标记的果实中的种子才是杂交种子。”“杂交种子种下去,要确保自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才是显性性状。” “杂交后的种子种下去,是否确定会自交?如何确保杂种后代自交?”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不是全部的植物都是严格的自花传粉,对有可能异花传粉的植物,为确保杂种后代自交还要实行“授粉、套袋”等相应的措施确保自交。 “杂种F1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什么?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什么?这一对性状叫什么?”通过这些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有关的概念,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打算。 “依据孟德尔的理论,杂交种子种下去,后代将出现什么样的性状分别比?”“后代将出现3:1的性状分别比。”在上述巩固已有学问的过程中,要将番茄红果对黄果的模拟试验的图解书写完整。 2由老师进行遗传学试验特点的小结。 详细小结的要点如下: (1)选定的实经材料要具有较明显的相对性状,以便于视察和分析。如:豌豆和果蝇都是常常运用的遗传学试验材料,豌豆茎的高对矮、圆粒种子对皱缩种子、子叶黄色对绿色等;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果蝇的红眼对白眼、长翅对残翅等都是特别显著的相对性状。 (2)杂交试验要正、反交都做。这是因为要确保所探讨的遗传现象是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确定的。 (3)杂交试验的类型有:杂交、自交、测交等。杂交指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做亲本的交配类型,其后代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指杂合体之间的交配类型,其后代的性状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3:1;测交指隐性纯合体与杂合体之间的交配类型,其后代的性状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1:1。 (4)试验要收集足够多的样本。假如试验材料的量较小,则试验数据很难精确。因此,选定的试验材料要简单大量获得,以便收集足够多的样本进行分析。如:豌豆和果蝇都是常常运用的遗传学试验材料。豌豆可以通过栽培种植大量获得,果蝇则可以在试验室通过在培育瓶中培育大量获得。同时果蝇还具有生命周期短(只有两至三周)的优点。(注:小结内容中的粗题字可以板书形式出现。) (5)通过杂交选育新品种时要留意: 对要选择和保留显性性状的植物杂交试验,要通过反复的自交,淘汰隐性性状的个体,使品种渐渐趋于纯化。 由于杂种F1代体内含有等位基因,因此不要随意丢弃。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更应给学生指出:农村地区开展种养殖业有条件,同学们可以在生产实践中主动参加。经过细心打算后开展杂交试验,培育优良品种。 利用这个机会老师可以刚好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化。“从对遗传学试验特点小结的叙述可以看出:能揭示出一项自然现律的人是宏大的。他的宏大不仅在于他所揭示出的自然规律给人类社会的生活带来便利、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带来推动力,而且在于科学家们为了揭示自然现律所从事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而细致的工作。在于他们不计名利为探求自然界的规律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这一点从孟德尔的豌豆试验过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除了种植豌豆所需的耕作之外,还须要一朵花一朵花地去雄,一朵花一朵花地授粉,一朵花一朵花地套袋、挂牌做标记。在生长期间,对植株表现出的性状要一一地记录。到了收获的季节,要把豌豆收回来,一棵一棵地进行统计计数,并做好记录。这一切繁琐而平凡的工作孟德尔连续进行了八年。经过对八年的试验记录的分析孟德尔才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一切的一切,假如没有淡泊名利的心胸,没有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不行能做到的。从我们对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介绍也可以看出,科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品质应当是:不计名利、孜孜以求的精神,仔细细致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学问基础和清楚灵敏的头脑。” 3使学生理解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与现代遗传学的染色体、基因的关系,理解基因的分别规律。 通过“孟德尔是如何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的?”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从现象深化到本质,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孟德尔认为:“杂种F1代体内有两个限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它们相互独立、互不混合。这两个因子按现代遗传学理论应当叫什么?”“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学生是可以回答的。 “孟德尔还认为这两个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彼此分别,分别进入生殖细胞在生殖细胞中比在体细胞中削减一半。而F1代体细胞中的这两个遗传因子又通过传粉、受精来自于两个亲本复原成双。这事实上说的是基因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的行为改变过程。你认为这两个遗传基因在生物生殖过程中的改变与细胞中什么结构的改变相像?”假如此时学生没有响应,老师要刚好指引:“请同学们联系第三章的内容考虑一下: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什么彼此分别?又是什么在受精过程完成后复原成双?”对此学生经过思索是可以完成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彼此分别,因而染色体数目削减一半,又在受精过程完成后复原成双。”通过这种提问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索,使前后学问连贯起来。 “我们发觉遗传基因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受精过程中的改变存在着平行关系。”老师在此时应着重点明孟德尔发觉的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的关系。“现代遗传学已经证明: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孟德尔提出的杂合体中含有限制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就是在同源染色体上位于同一位点上限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后人把孟德尔提出的理论归纳为基因的分别规律。” 4明确表现型、基因型的概念。指导学生绽开调查: “通过视察和分析杂交试验,我们可以发觉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含有的两个基因不肯定相同。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也称为表现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称为基因型。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基因型不肯定相同,其中有些是杂合体。我们人有46条、23对染色体。据估计,这上面约有基因十万对以上。这当中会不会有等位基因?换句话说,谁敢说自己的全部基因都是纯合的,不是杂合体呢?!”用这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自身的思索。老师也可以借此机会赞扬我们运用的汉字,相同的词义能够表达不同的含义。“假如说某人是杂种,这里就似乎有羞辱人格的意思。但是假如说某人是杂合体,就特别文明地说明白这个人的遗传特点。而绝不会引起误会。”以此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本课结束时,可以供应给学生一些人类的相对性状供学生课下绽开调查。调查的相对性状可选课文中“人类几种具有显隐关系的性状”之一(留意最好选择“舌两侧能否上卷”或“游离耳垂对附着耳垂”这两对相对性状。因为“眼皮的单与双”学生不易驾驭鉴别标准,因此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也可以另外介绍一些相对性状(其他人类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状详见小资料)。调查的方式可以请学生回家调查父母的性状、自己的性状,并分析三人可能的基因型。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年级或班级中绽开调查。假如在几个平行班开展调查,还可以计算出某种基因型在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这种调查活动不受任何设备条件的限制,它可以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学问在实际生活中有用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和驾驭学问。注:另外介绍的相对性状可依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来确定多少;学生分组调查以及计算某种基因型在群体中的基因频率,也可以依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学生的实力来敏捷支配,或支配在课外小组活动中进行。 第三课时 1首先,由老师组织学生汇报上一节课布置的调查活动的结果,学生的汇报活动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单个学生汇报自己家庭成员的表现型状况和对基因型的分析状况。其次部分由分组进行调查的学生汇报本组的调查结果(这一步假如在前一课没有布置也可不做)。在汇报起先之前,老师要明确要求,让学生说出:“你所调查的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什么?隐性性状是什么?你是如何进行遗传学分析的?结果或结论是什么?”在汇报过程中,老师肯定要引导学生说出分析过程中的因果关系,使第一步为其次步以及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并选典型家庭状况写在副板书的位置上。如:父母分别一个是显性性状、一个是隐性性状,子女是隐性性状;父母都是显性性状,子女是隐性性状。在学生单个汇报的过程中,确定会发觉依据家庭成员的性状不能确定某一成员基因型的家庭。如:父母分别一个是显性性状,一个是隐性性状,子女是显性性状。这时便不能确定具有显性性状的父(或母)的基因型。对于这种状况,老师要进一步追问一下“为什么不能确定基因型?”最好能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确定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而现在子女没有隐性性状,所以不能确定父(或母)是否是杂合体。” 2由师生共同总结如何解遗传题。这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有两项:第一项,要让学生驾驭分析遗传现象的关键点对遗传现象的分析要从隐性性状入手。其次项,要让学生驾驭分析遗传现象的基本点,同时还要为分析配子、合子的类型做好铺垫。 (1)老师可以依据在前面的汇报中出现的一些家庭的成员不能确定基因型的状况给学生提出“若要在一个家系中确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必需具备什么条件?”的问题,使学生经过思索能够得出:“对遗传现象的分析必需具备的条件是:在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中出现了隐性性状”这样的结论。家族中没有隐性性状就不能确定其他具有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这是因为: “性状是由基因确定的,基因是由配子送来的。我们在生活中或习题中见到的大多是性状,而性状又是由见不到的基因确定的。” “隐性基因的纯合体才能表现隐性性状,隐性基因是由配子送来的。抓住隐性性状,依据其基因的来源,就可以结合亲本性状去分析亲本基因型。” (2)分析遗传现象的基本方法是: 反推法:如从子代的隐性性状结合亲代的性状分析亲代的基因型。 正推法:从亲代的基因型分析配子基因型的种类,进而分析合子的基因型种类以及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总结对遗传现象进行分析时要把握的基本点了。 在分析遗传现象时首先要把握的第一点是:成体中含有限制同一性状的一对基因,或限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 其次点是:由于合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配子中就只含有限制某一性状的单个基因。而且不同基因型的两性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分析合子基因型的棋盘格法介绍给学生。 第三点:由合子发育而成的纯合体的配子只有一种,杂合体的配子有两种。两种基因型的两性配子结合,其后代的基因型将有三种,比例为1:2:1;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3:1。 通过探讨、总结这三点达到使学生加深对基因分别规律的相识和理解。 3至此,老师就可以对配子的性质和作用做一总结了:“从上面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配子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作用特别重要。它首先是有性生殖方式的生殖细胞,同时既是亲体的产物,又是子体的根源;它把基因从亲代传给子体,是遗传物质传递的媒体,两代之间的桥梁。由于带有不同基因的两性配子随机结合,使得在合子中出现了新的基因组合(杂合体),从而在杂合体的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别。” 在解遗传题的过程中,与杂合体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别有关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一次繁殖过程中全部合子的总体表现型比例(如豌豆的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别);另一类是一次繁殖过程中单个合子的表现型可能性。事实上后者是从前者计算出来的。后者多见于人类或动物中的遗传现象分析。 4通过对白化病的遗传实例探讨,让学生练习分析配子类型和合子类型,从而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很明显,白化病对肤色正常是什么性状?”“从这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可以推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什么?”当“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杂合体”的结论得出来以后,“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多少?”的问题就不难回答了。这里第一问是先确定隐性性状从隐性性状入手确定隐性纯合体。其次问是从患儿的基因型(隐性纯合体)分析其亲代的配子基因,同时结合亲代的性状分析亲代的基因型,并得出结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杂合体。第三问则是要从亲代的基因型分析后代基因型的可能性,得出的答案只能是个比例数。这时老师心中要明确:做练习不是目的,要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真正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 通过上面的探讨使学生对常染色体上隐性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可能性有了明确的相识。这时老师再问:“在社会人群当中,具有什么样关系的人会带有相同的基因呢?”这个问题学生经过思索是可以回答出来的。假如学生不能作出回答,老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个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家族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通婚的例子,带领学生探讨:“假如正常的双亲中有一人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子女有多大可能性仍旧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答案当然是二分之一。“那么,假如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表兄妹)之间通婚,其子女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四分之一”这个答案是不难得出的。当“具有亲戚关系的人”这个答案一经得出,老师立刻接着问:“法律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这个问题就成为不言自明的了。 最终,老师可以用“假如某种遗传病是由显性基因限制的,那么它在患者后代中的发病率又将如何呢?”“后代的患病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结论学生是可以得出来的。 本课题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 1本课题实行了把学问还原到科学发觉的历史过程中去的教学思路,意在给学生供应一个关于科学学问的、新的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特殊留意,不要在讲授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中顾此失彼,忽视科学学问的教学忽视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学。为要避开出现这一问题,在三个课时的内容当中都有意识地支配了方法和概念的重复:在前一课时的内容中介绍了方法和概念,在后一课时中就支配了学生复习方法和运用概念的活动,以帮助学生熟识方法和驾驭概念。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殊留意:在复习方法、巩固概念时要尽量让学生来说、来表达。不要由老师急着把方法、概念讲一遍又讲一遍。 2这样支配教学过程是要通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的教化,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获得关于遗传学试验的比较完整的整体概念,还要使学生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驾驭有关学问和原理。这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留意把握的。 3在学生驾驭了基因的分别规律之后,老师要通过支配的活动刚好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实际生活中去,尽量不要让课本学问与实际生活脱节。要让学生切实感到所学的学问有用、所学的学问能用。 4在学生汇报自己家庭成员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状况时,由于老师事前并不知道学生要汇报的内容,可能会有个别马虎的学生报告他自己的双亲为隐性性状,而自己是显性性状。老师在此时肯定要留意,不要让学生把留意力集中在这上面。而要轻描淡写地告知学生:“有可能你的父母并没有仔细考虑就回答了你关于性状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有可能不精确,你可以回家再细致调查一下。”接着立刻转入下一个学生的汇报。即使真有学生经过调查发觉自己可能是领养的,老师也要在课下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 小资料 一、19世纪前人类对遗传现象的一些看法 直到19世纪以前人们对子代与亲代之间相像现象的缘由还存在着很多错误的相识。如: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亲代双方通过血液贡献出他们的胚芽,然后通过有性繁殖传给后代。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雄性为胚胎供应了“蓝图”,母体为胚胎供应了物质。柏拉图认为,有关孩子生下来更像父亲还是更像母亲,取决于受孕时父亲的感情更浓烈些,还是母亲的感情更浓烈些。 二、关于孟德尔的家庭背景、学问背景和时代背景 孟德尔出身于一个农夫家庭。他经过艰苦的求学过程后,在布尔诺城修道院当了一名修士。后来经修道院院长的举荐,他进入维也纳高校受教于当时闻名的物理学家多普勒、数学家艾丁豪逊和植物学家翁格尔等人。为他日后的科学探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到布尔诺以后,他一方面在国立高级中学教授自然科学课程,一方面在修道院的植物园中进行了很多杂交试验。经过对很多种植物的反复比较,孟德尔发觉,豌豆正是他想找寻的志向试验材料。他从商人那里买回34种豌豆品种,经过几代自花授粉,筛选出22特性状稳定的纯系,并留意到豌豆的7对明显的相对性状。 在十九世纪,人们起先利用植物杂交试验探讨遗传现象。例如:德国的植物学家科尔罗伊德曾进行了500个以上的杂交试验,并发觉了杂交种第一代性质比较均一,其次代、第三代性状起先分别。科尔罗伊德的挚友格纳特则用700多种植物进行了10 000多项杂交试验,产生了250多个杂交种,他甚至也统计出了玉米杂种其次代按3:1的比例分别。法国植物学家诺丁也留意到了这种现象。但是他们或是不解其意,或是被大量纷繁困难的遗传现象所迷惑,都未能发觉遗传的规律。格纳特本人就说过,产生杂种的方法是没有法则的,假如有,那也是特别困难的。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也曾想建立一个把遗传、变异、进化都包括在内的理论。他提出,亲代的遗传“胚芽”或单位,在生殖器官中被武装起来,进入到精子和卵细胞中,受精时,从双亲带来的遗传胚芽相互结合起来,从而使新个体与父母双方都相像。达尔文还提出,遗传胚芽有的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