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4.docx
-
资源ID:44271299
资源大小:23.2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4.docx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4最新国家开放高校电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题库一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 1.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 A 植物人状态 B 濒死状态 C 脑死亡 D 生物学死亡 E 临床死亡 2.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A 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B 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 C 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 D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E 肌成纤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 3. 男,72岁,患高血压病15余年,患者全身血管会出现 A 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B 中动脉硬化 C 大动脉硬化 D 小动脉黏液变性 E 小动脉出现纤维素样坏死 4. 内脏器官的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留下的空腔称为 A 瘘管 B 窦道 C 溃疡 D 空洞 E 糜烂 5. 下述血栓结局中错误的是 A 汲取 B 排出 C 机化 D 再通 E 钙化 6. 男,57岁,右大腿大隐静脉曲张6年,行大隐静脉切除术,术中见静脉腔内多个褐色物堵塞血管,与血管壁紧密相连,该褐色物最可能是 A 静脉内凝血块 B 静脉内血栓栓塞 C 静脉内血栓形成 D 静脉内瘤栓 E 静脉内细菌栓子 7. DIC凝血功能紊乱改变特点为 A 先低凝后高凝 B 先高凝后低凝 C 血液凝固性持续增高 D 血液凝固性降低 E 血浆纤溶活性明显增加 8. 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肾小管泌氢增加 D 心律失常 E 肾小管泌钾增加 9. 推断不同类型脱水的依据是 A 体液丢失的总量 B 细胞外液丢失的总量 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 D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 E 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 10.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因素不包括 A 肾小球滤过压下降 B 肾血流量削减 C 肾小球囊内压降低 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削减 E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11. 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以上都是 12. 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主要缘由是 A 血钠降低 B 血钾降低 C 血镁降低 D 血钙降低 E 血磷降低 13. 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14. 不属于血液性缺氧的缘由是 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 煤气中毒 C 支气管痉挛 D 严峻贫血 E 亚硝酸盐中毒 15. 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A 细菌 B 类固醇 C cAMP D 疟原虫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6. 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 散热削减,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B 产热削减,散热增加,体温上升 C 散热削减,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 产热削减,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17. 男,40岁,左手不慎被沸水烫伤,局部红、肿、热、痛,随之皮肤上起水疱,其最精确的病变是 A 鳞状上皮损伤 B 浆液性炎 C 纤维素性炎 D 出血性炎 E 炎性充血 18. 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 溶血性链球菌 B 绿脓杆菌 C 白色葡萄球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草绿色链球菌 19.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 浆液性炎 B 假膜性炎 C 出血性炎 D 蜂窝织炎 E 脓肿 20. 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 心输出量降低 B 动脉血压降低 C 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 外周阻力上升 E 外周阻力降低 21. 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 A 失多少,补多少 B 需多少,补多少 C 宁多勿少 D 宁少勿多 E 血压改变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 22. 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 少灌少流 B 多灌少流 C 不灌不流 D 少灌多流 E 多灌多流 23. 肿瘤的发生与内分泌因素亲密相关的是 A 肝癌 B 肺癌 C 鼻咽癌 D 乳腺癌 E 子宫颈癌 24. 癌前期病变是指 A 最终发展成癌的良性病变 B 有癌变可能的良性病变 C 原位癌 D 溃疡病 E 早期浸润性癌 25. 女,30岁,心悸、气短2年,1个半月前拔牙后出现发热、乏力。有风湿病史。查体:皮肤有出血点、脾大,心前区可闻及雷鸣样及吹风样杂音,患者最大可能患病是 A 风湿活动 B 肺内感染 C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D 肾盂肾炎 E 流行性出血热 26. 良性高血压最早期影响血压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B 左心室肥大 C 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D 肌型动脉中膜、内膜增厚 E 脑动脉壁的纤维素样坏死 27. 高血压病时心脏的向心性肥大是指 A 左室心肌肥厚而心腔不扩张 B 左室心肌肥厚而心腔扩张 C 左室壁厚正常而心腔明显扩张 D 左室、左房心肌明显肥厚 E 左室及右室心肌均肥厚 28. 心力衰竭的定义正确的是: A 心输出量抵于正常 B 每博心输出量低于正常 C 心脏指数低与于正常 D 由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泵衰竭 E 心输出量肯定或相对削减,不足以满意全身组织代谢须要 29. 不会导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的因素是 A 二尖瓣关闭不全 B 主动脉关闭不全 C 室间隔缺损 D 肺动脉高压 E 动-静脉瘘 30. 男性,65岁,因骨折卧床数月。近来常咳嗽,并咳黄色脓痰。查体:听诊双肺下叶可闻及湿性啰音;X线光显示双肺下叶不规则散在小片状模糊阴影。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 大叶性肺炎 B 小叶性肺炎 C 慢性支气管炎 D 支气管扩张 E 支气管哮喘 31. 关于小叶性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多种致病菌可引起小叶性肺炎 B 病变多为浆液纤维素性炎 C 病变呈灶状、小叶状分布 D 常在患传染病后发病 E 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32. 能够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疾病是 A 肺脓肿 B 肺癌 C 慢性支气管炎 D 大叶性肺炎 E 浸润性肺结核 33. 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 A 功能性分流 B 死腔样通气 C 弥散障碍 D 通气功能障碍 E 肺内真性分流增加 34. 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II型呼吸衰竭的依据是 A PaO2小于60mmHg B PAO2小于60mmH C PaCO2大于60mmHg D PaCO2大于50mmHg E PaO2小于60mmHg及PaCO2大于50mmHg 35. 肝硬化引起脾肿大的缘由是 A 慢性脾淤血 B 脾功能亢进 C 纤维组织增生 D 淋巴组织增生 E 含铁结节形成 36. 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 消化道内转移 B 腹腔内种植 C 淋巴道转移 D 血道转移 E 干脆扩散 37. 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 A 消化道出血 B 利尿剂运用不当 C 便秘 D 感染 E 尿毒症 38.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不包括 A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 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削减 C 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 D 使脑的敏感性增高 E 抑制脑细胞的功能 39. 膀胱尿路上皮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 移行细胞癌 B 鳞状细胞癌 C 腺癌 D 基底细胞癌 E 混合型癌 40. 不属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的是 A 急性肾炎综合征 B 肾病综合征 C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D 血尿、蛋白尿 E 脓尿、蛋白尿、管型尿、菌尿 41. 早期肾细胞癌的临床主要表现为 A 脓尿 B 尿急、尿频、尿痛 C 肾病综合征 D 无痛性血尿 E 多尿、夜尿、低密度尿 42. 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汞中毒 C 急性间质性肾炎 D 输尿管结石 E 肾结核 43.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A 高钠血症 B 高钾血症 C 低钾血症 D 高钙血症 E 低镁血症 44. 对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为原始细胞 B 巨核细胞增多 C 红细胞系生成受抑制 D 成熟的白细胞数量不多 E 骨髓增生活跃 45. 不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是 A 单纯癌 B 粉刺癌 C 硬癌 D 髓样癌 E 黏液癌 46. 绒毛膜癌血道转移首先到: A 骨 B 肺 C 肝 D 肠 E 脑 47. 最常出现砂粒体的甲状腺癌是 A 滤泡性癌 B 乳头状癌 C 髓样癌 D 未分化癌 E 鳞状细胞癌 48. 性传播疾病不包括 A 淋病 B 梅毒 C 艾滋病 D 麻风 E 尖锐湿疣 49. 细菌性痢疾的炎症性质是 A 浆液性炎 B 化脓性炎 C 卡他性炎 D 纤维素性炎 E 增生性性炎 50. 艾滋病简单并发的恶性肿瘤是 A 纤维肉瘤 B 恶性黑色素瘤 C 肝癌 D Kaposi肉瘤 E 骨肉瘤 题库二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 1. 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是 A 病毒 B 细菌 C 四氯化碳 D 立克次体 E 疟原虫 2. 细胞水肿属于 A 代偿性肥大 B 轻度变性 C 渐进性坏死 D 细胞内物质沉积 E 液化性坏死 3.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A 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B 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 C 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 D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E 肌成纤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 4. 一期愈合应具备的条件是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 B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无感染 C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有感染 D 创缘整齐、无感染、组织缺损大 E 创缘整齐、组织缺损大、有感染 5. 梗死最常见的缘由是 A 血栓形成 B 血栓栓塞 C 血管受压 D 动脉痉挛 E 动脉壁肿瘤 6. 肺淤血时,痰中出现含有棕褐色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 脂褐素细胞 B 含铁血黄素细胞 C 心力衰竭细胞 D 异物巨噬细胞 E 尘细胞 7. 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 凝血因子的激活 B 凝血因子大量入血 C 凝血酶大量生成 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 凝血因子的激活 8. 早期易发生休克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是 A 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水中毒 D 低钾血症 E 高钾血症 9. 最易引起高钾血症的是 A 急性肾衰多尿期 B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 大量应用速尿 D 急性肾衰少尿期 E 大量应用胰岛素 10. 推断是否出现水肿较敏感的方法是 A 检查是否出现凹陷性水肿 B 检查皮肤弹性 C 每日测体重 D 检查血Na+ 浓度 E 视察尿量 11. 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上升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2. 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 磷酸盐缓冲系统 C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D 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 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13. 不属于血液性缺氧的缘由是 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 煤气中毒 C 支气管痉挛 D 严峻贫血 E 亚硝酸盐中毒 14.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A 心脏 B 大脑 C 肺 D 肾 E 胃肠道 15. 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 散热削减,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B 产热削减,散热增加,体温上升 C 散热削减,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 产热削减,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16. 高热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 散热削减,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B 产热削减,散热增加,体温上升 C 散热削减,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 产热削减,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17. 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 溶血性链球菌 B 绿脓杆菌 C 白色葡萄球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草绿色链球菌 18. 男、40岁,肛门区皮下软组织中有一脓肿,形成一个向体表排脓的管道,这个管道最可能称为 A 空洞 B 瘘管 C 溃疡 D 窦道 E 化脓性炎症 19.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 浆液性炎 B 假膜性炎 C 出血性炎 D 蜂窝织炎 E 脓肿 20. “自身输血”作用主要是指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汲取增加 C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汲取增加 D 组织液回流增多 E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21. 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 多灌少流 B 不灌不流 C 少灌少流 D 少灌多流 E 多灌多流 22. 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 少灌多流 B 多灌少流 C 少灌少流 D 多灌多流 E 不灌不流 23. 胃肠道的恶性肿瘤易经血道转移至 A 肺 B 淋巴结 C 肝 D 骨 E 脑 24. 女,38岁,乳腺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物为球形,直径2cm,有包膜。镜下见乳腺腺上皮增生形成腺体,腺腔四周有大量纤维组织。此瘤最可能的诊断是 A 乳腺腺瘤 B 乳腺纤维腺瘤 C 乳腺病 D 乳腺肉瘤 E 乳腺纤维瘤 25. 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心瓣膜是 A 二尖瓣 B 三尖瓣 C 主动脉瓣 D 肺动脉瓣 E 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受累 26. 良性高血压最早期影响血压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B 左心室肥大 C 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D 肌型动脉中膜、内膜增厚 E 脑动脉壁的纤维素样坏死 27. 致动脉粥样硬化危急因素不包括 A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上升 B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上升 C 大量吸烟 D 高血压病 E 糖尿病 28. 关于心力衰竭时心率加快的叙述,不正确是: A 无论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心率都加快 B 心率加快最简单被快速动员起来的一种代偿活动 C 心率越快其代偿效果越好 D 心率加快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E 代偿作用有限,不太经济 29. 心功能降低时最早出现的改变是 A 心输出量降低 B 心力贮备降低 C 心脏指数降低 D 射血分数降低 E 动脉血压降低 30. 能够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疾病是 A 肺脓肿 B 肺癌 C 慢性支气管炎 D 大叶性肺炎 E 浸润性肺结核 31. 男性,65岁,因骨折卧床数月。近来常咳嗽,并咳黄色脓痰。查体:听诊双肺下叶可闻及湿性啰音;X线光显示双肺下叶不规则散在小片状模糊阴影。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 大叶性肺炎 B 小叶性肺炎 C 慢性支气管炎 D 支气管扩张 E 支气管哮喘 32. 硅肺常见的合并症为 A 肺肉质变 B 肺气肿 C 支气管扩张 D 胸膜间皮瘤 E 食管癌 3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 A 肺内DIC形成 B 急性肺淤血水肿 C 急性肺不张 D 充满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E 肺泡内透亮膜形成 34. 对有通气障碍致使血中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治疗可 A 持续给高浓度氧 B 间断性给高浓度氧 C 给纯氧 D 给高压氧 E 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给氧 35.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峻的并发症是 A 脾肿大 B 腹水 C 肝性脑病 D 睾丸萎缩 E 痔静脉曲张 36. 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类型是 A 急性一般型肝炎 B 轻度慢性肝炎 C 重度慢性肝炎 D 亚急性重型肝炎 E 急性重型肝炎 37. 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 A 消化道出血 B 利尿剂运用不当 C 便秘 D 感染 E 尿毒症 38. 核黄疸是指 A 脑细胞核黄染变性 B 细胞核黄染变性 C 大脑胶质细胞核黄染变性 D 大脑基底核黄染变性 E 大脑网状结构细胞核黄染变性 39. 男,29岁,眼睑部明显水肿,尿蛋白(+),血压150100mmHg,肾穿刺组织活检,光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电镜视察脏层上皮细胞与基底膜间见大量小丘状致密沉积物。此例肾炎最大可能是: A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 膜性肾小球肾炎 C 稍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D 急性充满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40. 不属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的是 A 急性肾炎综合征 B 肾病综合征 C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D 血尿、蛋白尿 E 脓尿、蛋白尿、管型尿、菌尿 41.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出现多尿,夜尿,表明肾的主要损害部位是 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基底膜 D 肾间质 E 以上都不是 42.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A 急性肾炎 B 前列腺肥大 C 休克 D 汞中毒 E 尿路结石 43.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 A 血磷上升,血钙上升 B 血磷上升,血钙降低 C 血磷降低,血钙上升 D 血磷降低,血钙降低 E 血磷正常,血钙上升 44. 对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为原始细胞 B 巨核细胞增多 C 红细胞系生成受抑制 D 成熟的白细胞数量不多 E 骨髓增生活跃 45. 前列腺增生症对人体最大的影响是 A 易引起癌变 B 常引起性功能障碍 C 常引起排尿障碍 D 常引起内分泌紊乱 E 以上都不是 46. 绒毛膜癌常继发于 A 正常妊娠 B 早产 C 异位妊娠 D 葡萄胎 E 自然流产 47. 某患者,29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易感染,血糖上升多年,近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失明。可能的诊断是 A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B 甲状腺机能亢进 C 甲状腺功能低下 D 髓样癌 E 糖尿病 48. 患者,男,35岁,持续高热,相对缓脉,查体发觉脾肿大、白细胞削减、皮肤出现玫瑰疹。该患者可能患有 A 流行性出血热 B 肝硬化 C 伤寒 D 梅毒 E 脑膜炎 49. 肠血吸虫病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A 盲肠和升结肠 B 降结肠和横结肠 C 升结肠和横结肠 D 阑尾 E 直肠和乙状结肠 50. 易查到大量结核杆菌的结核病灶是 A 渗出性病变 B 结核球 C 干酪样坏死物液化 D 钙化灶 E 结核结节 题库三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 1. 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 存在的诱因 C 机体的反抗力 D 损伤与抗损伤力气的对比 E 机体自稳调整的实力 2. 男,68岁,临床体检:患高血压病20年,现叩诊心界大,心肌最可能出现的病变是 A 心肌萎缩 B 心肌肥大 C 心肌纤维化 D 心肌钙化 E 心肌梗死 3. 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是 A 淋巴细胞 B 肝细胞 C 心肌细胞 D 骨髓细胞 E 皮肤表皮细胞 4. 男,72岁,患高血压病15余年,患者全身血管会出现 A 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B 中动脉硬化 C 大动脉硬化 D 小动脉黏液变性 E 小动脉出现纤维素样坏死 5. 心力衰竭细胞是指肺淤血时 A 肺泡内吞噬粉尘的巨噬细胞 B 肺泡内含有多量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C 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 D 血管内皮细胞 E 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 6. 脂肪栓塞患者死亡的常见缘由是 A 急性右心衰竭 B 急性左心衰竭 C 脑出血坏死 D 肾功能衰竭 E 心源性休克 7. 不属于DIC缘由的是 A 细菌感染 B 恶性肿瘤转移 C 严峻挤压伤 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 E 白血病 8. 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肾小管泌氢增加 D 心律失常 E 肾小管泌钾增加 9. 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A 碱中毒 B 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 C 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 D 血管内溶血 E 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 10. 水肿时全身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 毛细血管血压上升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D 肾小球滤过增加 E 静脉回流受阻 11. 血液pH的凹凸取决于血浆中 A NaHCO3浓度 B PaCO3 C 阴离子间隙 D HCO3-/H2CO3的比值 E 有机酸含量 12. 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 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 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D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 蛋白质缓冲系统 13. 缺氧是由于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削减 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14. 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 乳酸 15. 高热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 散热削减,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B 产热削减,散热增加,体温上升 C 散热削减,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 产热削减,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16. 属于发热的是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应激 C 猛烈运动后 D 中暑 E 伤寒 17. 炎性水肿渗出液位于 A 关节腔 B 胸膜腔 C 腹膜腔 D 组织间隙 E 心包腔 18. 炎症灶中巨噬细胞的最主要作用是 A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 B 形成浆细胞 C 释放血管活性胺 D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E 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和组织碎片 19. 假膜性炎发展可引起 A 假膜坏死发生穿孔 B 假膜溶解液化形成脓肿 C 假膜脱落形成溃疡 D 细胞增生形成肉芽肿 E 假膜机化发生黏连 20. 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 少灌多流 B 多灌少流 C 少灌少流 D 多灌多流 E 不灌不流 21. 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 多灌少流 B 不灌不流 C 少灌少流 D 少灌多流 E 多灌多流 22. MODS是指 A 多发创伤同时损伤了多个器官而引起的综合征 B 急性危重病中短时间内不止一个系统或器官发生衰竭 C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D 发生于大手术和严峻创伤的综合征 E 一个器官衰竭导致另一些器官相继衰竭 23.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A 肿瘤生长的时间 B 肿瘤体积的大小 C 肿瘤的组织来源 D 肿瘤发生的部位 E 肿瘤的质地 24. 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是 A 淋巴管瘤 B 血管瘤 C 乳头状瘤 D 神经细胞瘤 E 黑色素瘤 25. 致动脉粥样硬化危急因素不包括 A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上升 B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上升 C 大量吸烟 D 高血压病 E 糖尿病 26. 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大肠杆菌 C 感冒杆菌 D 溶血性链球菌 E 草绿色链球菌 27.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继发变更是 A 斑块内出血 B 斑块裂开 C 血栓形成 D 钙化 E 动脉瘤形成 28. 心力衰竭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29. 不会导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的因素是 A 二尖瓣关闭不全 B 主动脉关闭不全 C 室间隔缺损 D 肺动脉高压 E 动-静脉瘘 30.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为 A 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化脓性炎 B 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炎症 C 肺泡的纤维素性炎 D 肺泡的出血性炎 E 肺泡的急性卡他性炎 31. 肺气肿的病变发生在 A 支气管 B 管径2mm的小支气管 C 终末细支气管 D 肺泡 E 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端肺组织 32. 男,36岁,X线显示两肺密布灰白色的小结节,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直径>2cm的团块,伴有小空洞形成;四周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矽肺 B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 肺癌 D 肺硬变 E 铍镇静症 33. 单纯弥散功能障碍时血气改变的特征是 A PaO2降低 B PaO2增高 C PaCO2降低 D PaCO2增高 E PaO2降低伴PaCO2增高 3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 A 肺内DIC形成 B 急性肺淤血水肿 C 急性肺不张 D 充满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E 肺泡内透亮膜形成 35. 关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 B 比胃溃疡小 C 比胃溃疡易穿孔 D 比胃溃疡易癌变 E 可有出血的临床表现 36. 肝硬化时可造成严峻上消化道出血的是 A 脐旁静脉丛曲张 B 直肠静脉丛曲张 C 食管上段静脉丛曲张 D 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 E 以上均不是 37. 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 A 对抗乙酰胆碱 B 阻碍三羧酸循环 C 抑制糖酵解 D 降低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 E 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38. 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 A 消化道出血 B 利尿剂运用不当 C 便秘 D 感染 E 尿毒症 39. 肾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是: A 肾的任何部位 B 肾下极 C 肾中部 D 肾门 E 肾上极 40. 临床诊断急性肾盂肾炎最牢靠依据是 A 尿培育找到致病菌 B 尿频、尿急、尿痛 C 蛋白尿和菌尿 D 白细胞管型尿 E 脓尿和菌尿 41. 肾盂肾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A 上行性感染 B 血源性感染 C 多种途径感染 D 医源性感染 E 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多 42. 严峻肾功能衰竭时,易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 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 B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 43.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水代谢紊乱的主要表现是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水肿 E 水中毒 44. 关于霍奇金淋巴瘤,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 类上皮细胞 B 陷窝细胞 C RS细胞 D 异物巨细胞 E 异型性组织细胞 45. 绒毛膜癌血道转移首先到: A 骨 B 肺 C 肝 D 肠 E 脑 46. 与卵巢巧克力囊肿有关的疾病是 A 子宫内膜异位症 B 腺肌病 C 急性输卵管炎 D 畸胎瘤 E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47. 最常出现砂粒体的甲状腺癌是 A 滤泡性癌 B 乳头状癌 C 髓样癌 D 未分化癌 E 鳞状细胞癌 48. 易查到大量结核杆菌的结核病灶是 A 渗出性病变 B 结核球 C 干酪样坏死物液化 D 钙化灶 E 结核结节 49. 患者,24岁,低热、盗汗、咳嗽,X线见右肺尖直径25cm,边缘模糊的云雾状阴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结核球 B 干酪样肺炎 C 浸润型肺结核 D 局灶性肺结核 E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50. 细菌性痢疾的炎症性质是 A 浆液性炎 B 化脓性炎 C 卡他性炎 D 纤维素性炎 E 增生性性炎 题库四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 1. 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是 A 病毒 B 细菌 C 四氯化碳 D 立克次体 E 疟原虫 2. 内脏器官的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留下的空腔称为 A 瘘管 B 窦道 C 溃疡 D 空洞 E 糜烂 3. 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A 肠、肝、脾 B 肝、肾、心 C 心、脑、肺 D 脾、心、肝 E 肠、脾、脑 4. 患者,男性,73岁,20年前发觉患糖尿病,10年前又发觉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3年来病情渐渐加重,常有胸前区不适等心肌缺血症状,1月前起先有右下肢拇趾末端麻木,以后发展为局部脱水皱缩和色泽变黑褐,其病变应为 A 局部感染 B 湿性坏疽 C 干性坏疽 D 气性坏疽 E 以上均不是 5. “槟榔肝”是指 A 肝脂肪变 B 肝慢性淤血 C 肝混浊肿胀 D 肝硬化 E 肝慢性炎症 6. 女,23岁,其次产程过长,在分娩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口鼻黏膜大量出血而死。尸检镜下可见肺小血管内有胎脂及角化上皮。最可能的死因是 A 血栓栓塞 B 气体栓塞 C 羊水栓塞 D 脂肪栓塞 E 瘤细胞栓塞 7. 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 A 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 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 激活补体系统 D 激活激肽系统 E 激活纤溶系统 8. 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A 碱中毒 B 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 C 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 D 血管内溶血 E 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 9. 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一周,从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此患者最简单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 低血钠 B 低血钙 C 低血镁 D 低血磷 E 低血钾 10. 患者口渴,尿少,尿钠高,血清钠 >150mmo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 等渗性脱水 B 水中毒 C 高渗性脱水 D 水肿 E 低渗性脱水 11. 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上升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2. 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以上都是 13.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A 心脏 B 大脑 C 肺 D 肾 E 胃肠道 14. 不属于血液性缺氧的缘由是 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 煤气中毒 C 支气管痉挛 D 严峻贫血 E 亚硝酸盐中毒 15. 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产EP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 C 骨骼肌 D 皮肤血管 E 汗腺 16. 不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 A 干扰素 B PGE C cAmp D 脂皮质蛋白-1 E 精氨酸加压素 17.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 浆液性炎 B 假膜性炎 C 出血性炎 D 蜂窝织炎 E 脓肿 18. 男,40岁,左手不慎被沸水烫伤,局部红、肿、热、痛,随之皮肤上起水疱,其最精确的病变是 A 鳞状上皮损伤 B 浆液性炎 C 纤维素性炎 D 出血性炎 E 炎性充血 19. 男、40岁,肛门区皮下软组织中有一脓肿,形成一个向体表排脓的管道,这个管道最可能称为 A 空洞 B 瘘管 C 溃疡 D 窦道 E 化脓性炎症 20. “自身输血”作用主要是指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汲取增加 C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汲取增加 D 组织液回流增多 E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21. 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 A 失多少,补多少 B 需多少,补多少 C 宁多勿少 D 宁少勿多 E 血压改变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 22. 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 心输出量降低 B 动脉血压降低 C 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 外周阻力上升 E 外周阻力降低 23. 女,38岁,乳腺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物为球形,直径2cm,有包膜。镜下见乳腺腺上皮增生形成腺体,腺腔四周有大量纤维组织。此瘤最可能的诊断是 A 乳腺腺瘤 B 乳腺纤维腺瘤 C 乳腺病 D 乳腺肉瘤 E 乳腺纤维瘤 24.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A 肿瘤生长的时间 B 肿瘤体积的大小 C 肿瘤的组织来源 D 肿瘤发生的部位 E 肿瘤的质地 25.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继发变更是 A 斑块内出血 B 斑块裂开 C 血栓形成 D 钙化 E 动脉瘤形成 26. 心肌梗死最常好发的部位是 A 左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前2/3 B 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 C 左室侧壁 D 左室乳头肌 E 心内膜下心室壁内1/3的心肌 27. 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心瓣膜是 A 二尖瓣 B 三尖瓣 C 主动脉瓣 D 肺动脉瓣 E 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受累 28. 心力衰竭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29. 关于心力衰竭时心率加快的叙述,不正确是: A 无论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心率都加快 B 心率加快最简单被快速动员起来的一种代偿活动 C 心率越快其代偿效果越好 D 心率加快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E 代偿作用有限,不太经济 30. 男,36岁,X线显示两肺密布灰白色的小结节,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直径>2cm的团块,伴有小空洞形成;四周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矽肺 B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 肺癌 D 肺硬变 E 铍镇静症 31. 能够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疾病是 A 肺脓肿 B 肺癌 C 慢性支气管炎 D 大叶性肺炎 E 浸润性肺结核 32.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为 A 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化脓性炎 B 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炎症 C 肺泡的纤维素性炎 D 肺泡的出血性炎 E 肺泡的急性卡他性炎 33. 肺通气障碍所致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 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34. 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 A 功能性分流 B 死腔样通气 C 弥散障碍 D 通气功能障碍 E 肺内真性分流增加 35. 女,60岁,胃窦部有一较浅溃疡,直径3cm,边缘不整齐,溃疡形似火山口状,明显出血坏死。此病人应诊断为: A 胃溃疡病 B 急性应激性溃疡 C 急性胃溃疡 D 早期凹陷型胃癌 E 溃疡型胃癌 36. 胃溃疡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梗阻 B 穿孔 C 出血 D 癌变 E 黏连 37. 正常时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 A 肝细胞微粒体内的细胞色素 B 肌红蛋白 C 苍老的红细胞 D 过氧化物酶 E 过氧化氢酶 38. 核黄疸是指 A 脑细胞核黄染变性 B 细胞核黄染变性 C 大脑胶质细胞核黄染变性 D 大脑基底核黄染变性 E 大脑网状结构细胞核黄染变性 39. 肾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是: A 肾的任何部位 B 肾下极 C 肾中部 D 肾门 E 肾上极 40. 与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关系最亲密的是 A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B T淋巴细胞致敏 C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D 抗体干脆损伤 E B淋巴细胞致敏 41.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出现多尿,夜尿,表明肾的主要损害部位是 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基底膜 D 肾间质 E 以上都不是 42.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水代谢紊乱的主要表现是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水肿 E 水中毒 43. 引起肾性贫血的缘由不包括 A 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削减 B 内源性毒性物质抑制骨髓造血 C 消化道铁汲取增多 D 出血 E 毒性物质使红细胞破坏增加 44. 不符合白血病的描述是 A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 B 急性白血病可转变为慢性白血病 C 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超过30% D 慢性白血病可发生急变 E 急性白血病外周血中白细胞可低于正常 45. 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 A 小叶原位癌 B 浸润性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