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docx
-
资源ID:44273442
资源大小:24.3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爱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当珍惜资源,爱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解并描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夫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真诚的酷爱。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这首绝句仿照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安静而美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成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予了他们心底对安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这种浪漫的志向,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奇妙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绘声绘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书湖阴先生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干净清幽,示意主子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子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会到无穷的乐趣。 浪淘沙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概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似一座大厦有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地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按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接着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减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肯定程度上缓和了冲突。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袤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详细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创作背景 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诗题中“湖阴先生”就是杨德逢。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详细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1.借助详细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打算资料:打算多张江南美景图,查找运用对仗手法的诗句;多媒体课件。 3课时 第1课时 1.会写“涯”字。 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我们宏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多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同学们平常积累了很多诗词,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指名背诵) 2.课件出示诗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课件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再学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浪淘沙(其一) 4.学生齐读课题。5.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现存诗800余首。通过老师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酷爱。基于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或积累过关于黄河的诗词,让会背的学生背一背,对古人描写的黄河有初步印象,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板块二 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1.读通诗句。(1)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课件出示: 曲:q q 九曲黄河万里沙(q) 簸:bò b 浪淘风簸自天际(b) (3)指导写“涯”:要留意“厂”的竖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面,“厂”里面是两个“土”,不是“士”。2.读出节奏。(1)老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课件出示: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际。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2)学生练读。(3)指名读,齐读。3.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2)学生汇报、沟通不懂之处。(3)疏通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涯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闻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初读古诗,通过学生练读、指名朗读、老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通古诗、读好停顿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板块三 想象画面,感受气概 1.品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际”。(1)指名朗读,思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指名沟通,老师相机指导。点拨:“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出示“九曲黄河”图,直观感受黄河曲曲折折的形态。提问:“万里沙”是怎样的画面? (3)老师引导:都说诗中有画,诗中还有声呢!再读读这两句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指名沟通。想象说话: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这真是一条气概磅礴的黄河啊! (4)指导朗读。老师范读,点拨:读第一、二句诗,语速要放慢,语调沉稳有力,读出九曲黄河的绵延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宏伟气概。指名读,齐读。(5)小结: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宏伟气概来。(板书:气概宏伟) 2.品读“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过渡: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了哪个民间故事呢?(指名读) (2)引导:五年级我们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谁来简洁地讲一讲? (3)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补充资料: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闻,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传闻,织女在张骞回家时,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4)引发感悟:读了上述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明确: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闻中的古人一起去”。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闻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5)指导朗读。指名读。老师点拨:读第三句,节奏可略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扬,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向往之感。(6)方法小结:古诗中隐藏着许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奇妙的故事传闻,有悠久的历史事务,还出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本教学环节抓住“九曲黄河”“万里沙”想象画面,抓住“浪淘风簸”想象声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宏伟气概;同时适时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中的传闻故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板块四 总结方法,积累古诗 1.齐读古诗。思索:作者是怎么写出黄河的宏伟气概的? 预设:干脆描写,写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2.指名背诵,全班齐诵。3.学生默写。4.拓展阅读。(1)出示李商隐的嫦娥,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2)提问:诗人联想到了哪个传闻故事?(嫦娥奔月) 点拨: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孤独,更简单理解诗的意思。引导学生梳理古诗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古诗,让教学目标精准落地。拓展阅读古诗,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学习迁移阅读方法,为沟通平台的教学做好铺垫。 17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第2课时 1.会写“莺”字。 2.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背诵江南春。 板块一 赏景读诗,导入诗题 1.赏图入境:课件出示伴有奇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 2.联想诗句:我们在奇妙的音乐声中观赏着这些江南美景时,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诗词呢? 3.学生背诵诗词。课件出示诗词,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4.导入诗题: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真是了不得!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再一次领会江南的春天美景。(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理解诗题:“江南春”中“江”特指长江。“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6.了解诗人。课件出示: 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世称他为“杜紫微”。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在好听的音乐声中,与学生一起观赏景色绮丽的江南春景图,并让学生试着背诵描写春天的诗词,从听觉和视觉入手,唤起学生对江南春天美景的遐想,初步把握古诗描述的江南春色的特点,为学习古诗作感情铺垫。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练读,自由读。老师指名读。2.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节奏。课件出示: ·边读边思索: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_”把这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3.学生沟通。预设: (1)景物: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相机指导写“莺”: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鸟”,使整个字看起来平衡、稳定。(2)诗的大意:广袤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漫的烟雨之中。由读通诗句到读出节奏,再到读懂诗意,体现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在理解诗意的时候,注意培育学生提取信息的实力和学法迁移实力。板块三 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1.听老师范读,想象画面: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老师读诗歌,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沟通反馈。(1)预设: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声色美。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引导质疑:诗人能望见“千里”之外的景物吗?能听见“千里”之外的鸟鸣吗? 明确:“千里”是虚指,它是一个虚数,表示看上去很远。引导理解:莺在哪儿啼?“绿映红”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景明朗绚丽、铺展千里的声色之美。“千里”略微读得长一些,“绿映红”则可以读得稍短一些。(指名读,齐读) (2)预设:读“水村山郭酒旗风”,想象其动态美。(指名读诗句) 引导想象:“酒旗风”是怎样的画面?(风吹来,“酒旗”随“风”飘动,整个画面都在动) 指导朗读: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飘飘,好一幅绘声绘色、有动有静的江南春景图!请读出欢快、明朗之感!(指名读,齐读) (3)预设:读“多少楼台烟雨中”,想象朦胧美。指名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引导想象:在江南的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引发思索:是四百八十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 明确:这也是一个虚数,它告知我们,在江南有许多座寺庙,并且各种各样。补充资料。(指名读) 课件出示: 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四朝的皇帝和官员多尊崇佛教,在江南各地大兴土木,建立了许多寺庙,据南史记载,当时在都城建康(即今南京)旁边,就建有寺庙500余座,香火很盛。指导朗读:“烟雨中”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春天的朦胧之美。所以在读这句诗时声音可以舒缓些,温柔些。(指名读,齐读) 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画面中的声与色、动与静、虚与实,培育学生鉴赏美的实力。适时补充南朝的相关资料,增加课堂的厚重之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板块四 回来整体,感悟诗情 1.小组探讨:江南春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 预设:江南大地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不相同;诗人把江南春景的不同特色浓缩在一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神往。2.熟读古诗,背诵古诗。(1)指导朗读:读出地域的宽阔,读出景色的明丽,读精彩彩的斑斓,读出烟雨迷漫的美感。(2)老师引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诵。3.布置作业:课后查找有关春天的诗句,背一背。本教学环节抓住古诗表达特点,设置疑问,让学生通过小组探讨,揣摩诗人写诗的意图,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感。最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直至熟读成诵,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育和语言的积累。 17 古诗三首 江南春 第3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借助详细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之美。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板块一 读诗导入,理解诗题 1.(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古诗。引导:同学们,你们发觉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课件出示: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谈话: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叫“题壁诗”。今日,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提示学生读准节奏:书/湖阴先生壁) 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湖阴先生是谁?(他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 5.了解诗人。 课件出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元日梅花泊船瓜洲等。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阅历,导入诗题,温故知新;引导学生依据题壁诗的特点,读准停顿,借助注释,理解诗题,为读懂诗意作铺垫。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1)提示字音:“畦”读qí,“闼”读tà。(2)理解字义。提问:“畦”“排闼”各是什么意思? 指名读注释。出示插图,指名学生指出“畦”“排闼”在图中的位置。3.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茅檐、花木、水流、稻田、青山) 4.感知诗意: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预设:院内,茅屋常被主子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一排排花木都是主子亲自栽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翠色送到了眼前。让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图片,读准字音。通过前两首古诗的学习,把习得的方法迁移到这首诗中来,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并圈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感知诗的大意。板块三 想象画面,发觉特点 1.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2.引导沟通: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湖阴先生简朴的茅屋常常被打扫,干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他亲自栽种的花草树木都成行成垄,好不整齐。庭院外,一条溪流环绕,像是用手爱护着农田;两座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的秀色送入眼帘。3.品读第一、二句。(1)点拨:“长”是指常常、经常;“手”指的是湖阴先生亲自栽种。(2)提问:湖阴先生的院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从庭院的清洁幽雅,能感受到湖阴先生的勤劳、爱整齐及其富有情趣的生活。4.品读第三、四句。(1)指名读三、四句,提问:你发觉了什么? 课件出示: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2)学生沟通。预设:对仗的运用。a.对对子:“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b.女生读第三句,男生读第四句。明确:上下句一一对应。c.学生说类似诗句。想一想:还有哪些诗词里有这样的手法? 出示诗词,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由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d.小结:在诗歌中,对仗是很常见的修辞手法。预设:拟人化的表达。a.提问:诗句中哪些词语运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护田、排闼、送青来)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既写出了一条小溪的曲折身姿和两座青山相对的态势,又给予溪流、青山以动感和人的情意,仿佛青山绿水对居住在此的人们表现出了亲切友好的看法。) 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体会到诗人对湖阴先生品行、性情的观赏之情,对田园生活的憧憬之情。) b.指导朗读: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 c.简介典故,体悟意蕴。书湖阴先生壁中的这两句诗,在写景中还暗藏了典故。“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说的是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爱护田地、积攒粮食;而“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的“(樊)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汉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愿见人,樊哙推门而入探望。d.小结:我们了解一些文化常识,了解了诗中所运用的典故,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品读、体悟诗歌的意蕴。5.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学法,自读古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风光之美;引导学生发觉诗句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诗中的对仗之美、表达之妙。最终补充典故,让学生感知诗歌背后的文化传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板块四 统整古诗,梳理学法 1.整体阅读: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沟通) (1)三首诗都是写景诗。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三首诗都隐含了古代文化学问。浪淘沙(其一)和书湖阴先生壁都隐含了典故。2.梳理学法:学完这三首诗,我们学到了哪些读诗的好方法? 预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看注释。可以边读诗边想象画面。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诗意。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古诗的意思。3.小结: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课外阅读古诗时,我们要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诗意。借助三首诗歌的特点,通过回顾、整理、发觉,了解更多的读诗方法,感知诗歌背后的文化常识和历史典故,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17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本课三首古诗都是写景诗。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借助夸张和想象描写了黄河宏伟的气概,以豪迈的笔触呈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和独特的地形,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画了江南地区的风貌,描绘了江南明丽而烟雨迷漫的春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院落内外自然环境之美,也赞扬湖阴先生勤劳、爱干净、爱花木和酷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全诗营造了悠闲、奇妙的意境。 1.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如在读中感受黄河汹涌澎湃的气概,在读中体会江南春天的美妙,在读中感受湖阴先生的勤劳和高雅的生活情趣。2.读中想象。通过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文中插图,想象诗歌意境,再用自己的话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能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蕴。3.读中悟法。三首诗歌都是写景诗,并且有两首含有典故。教学中,老师适时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典故,更好地理解古诗。最终,再通过回顾、整理、发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读诗方法,感知诗歌背后的文化常识和历史典故,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1. ,浪淘风簸自天际。2. ,水村山郭酒旗风。3. 茅檐长扫净无苔, 。阅读实力大提升 二、 朗读古诗三首,完成练习。1.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万里黄沙和宏伟气概。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漂亮传闻中的 家做客。2. “ , 。”这两句诗写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漫的烟雨覆盖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加了朦胧迷离的色调,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3.“ , 。”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一溪流水环围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 课外搜集描写山水田园的古诗,打算参与班级实行的“爱我祖国,颂我河山”古诗词朗诵会。 参考答案 一、1.九曲黄河万里沙 2.千里莺啼绿映红 3.花木成畦手自栽 二、1.黄河 牵牛织女 2.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3.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