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脂肪液化处理_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docx
切口脂肪液化处理_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摘 要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缘由和防治。方法:回顾分析315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结果:发生脂肪液化12例。结论: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降低。腹壁切开时少用电刀、全层缝合线不要过密、不留死腔、打结松紧以切口对拢为原则,能够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75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1月收治腹部手术患者315例。2004年1月2005年12月的患者160例腹部切口采纳传统的腹壁缝合法(简称前组),2006年1月2008年1月患者155例采纳了缝合腹部切口时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合法(简称后组)。前组160例中,男73例,女87例,年龄1880岁。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6例,坏疽性阑尾炎10例,腹股沟疝23例,外伤性肠裂开8例,外伤性脾裂开4例,急性或慢性结石性胆囊炎44例,结肠癌5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后组155例中,男71例,女81例,年龄1782岁。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2例,坏疽性阑尾炎15例,腹股沟疝32例,外伤性肠裂开13例,外伤性脾裂开6例,急性或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4例,结肠癌3例,合并糖尿病23例。 方法:二组均缝合腹膜后用盐水或稀释碘伏液冲洗切口,将已坏死游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削减术后切口脂肪组织的坏死量;前组用传统缝合方法逐层缝合,后组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合,而且打结较松弛,以切缘对合为宜;部分皮下剥离范围较大的腹壁疝患者局部置入引流管并切口加压包扎;对肥胖及合并糖尿病患者赐予术后腹部切口理疗。 结 果 前组患者152例切口一期愈合,8例发生脂肪液化,经局部微波理疗,4例治疗后痊愈出院,4例患者由于肥胖合并糖尿病,切口脂肪液化较重,渗出较多,皮下组织游离,故拆除全部缝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胰岛素、庆大霉素混合液换药,待簇新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后组患者151例切口一期愈合,4例发生轻度脂肪液化,经局部微波理疗、换药疗治愈出院。 讨 论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缘由:分析二组资料,我们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腹壁脂肪层较厚,术中运用高频电刀,切口缝合技术有肯定的关系: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影响切口愈合。另外手术操作粗暴、拉钩压榨、止血不彻底、结扎大块组织、干脆用电刀止血、切口长时间暴露使组织脱水等,均可加重脂肪组织的血运障碍和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传统缝合方法是为了避开不留死腔,将皮下脂肪和皮肤分层缝合,脂肪层的缝合较紧密、打结紧,再加上切口发生水肿,使血运原来较差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更进一步的削减,结果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本身末梢循环差、组织反抗力和愈合实力差,也是切口脂肪液化的缘由之一。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贫血、低蛋白血症也是发生脂肪液化的前提。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术前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患者限制血糖至10mmol/L以下,最好能达到8mmol/L以下。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在限制血压、订正心肌缺血时有必要家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增加组织的反抗力。术前限制感染,限制血糖,订正贫血,订正低蛋白血症。在进腹过程中少用电刀或正确运用电刀,尽量缩短电刀与组织接触的时间,避开反复持续切割组织和长时间的接触。缝合腹直肌前鞘后,用纱布擦拭伤口并用大量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液冲洗,尽可能清除坏死脂肪,缝合时应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对高危患者进行腹部切口理疗亲密视察刚好处理,以免延误切口愈合,给患者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