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
-
资源ID:44292733
资源大小:14.6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
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林大洋(福建师范高校附属小学,福建福州350008)摘要 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精读是打算,略读是应用。略读课文是半独立阅读课文,培育学生独立阅读实力才是它的核心的教学价值。依据略读课文的性质和核心教学价值,略读课文教学应采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树立单元意识,实现实力迁移”、“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等策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关键词 略读课文;教学价值;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2) 06-0113-03现行多个版本的义务教化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都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起先支配略读课文,五六年级,略读课文占据课文总数的一半。然而,十多年来,老师对略读课文应如何教事实上始终处于懵懂的状态,要么弃之不教,要么视同精读课文,迷失其教学价值,从整体上影响了语文教学尤其阅读教学的质量。究其缘由,相当一部分缘由是大多老师对略读课文的性质相识不清,以致教学不得要领。相识略读课文的性质和教学价值,从而实行适当的教学策略,依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1 略读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与任何类型的课文一样,无论在工具还是在人文方面,略读课文都有其多种的教学价值。但它的核心教学价值究竟是什么?即有别于其他类型课文的教学价值是什么?这取决于略读课文的性质。课改之前,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小学语文教材都将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习作例文,也分别称之为一类课文、二类课文和三类课文。二类课文如何定性?86年版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对阅读课文,老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具有“法律”性质的文献,明确规定了二类课文具有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即学生运用从一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阅读。进行课改以来,无论是过渡性的2000年修订版大纲,还是2001年版或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都没有为教材里的课文分类,当然更不行能为课文定性。但这三个文献里都出现了“精读、略读、阅读”等名词。以2011年版课程标准为例,出现这三个名词的地方有:其次学段目标中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目标中的“学习阅读,扩大学问面,依据须要搜集信息”;第四学段目标中的“能较娴熟地运用略读和阅读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还有教学建议中“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阅读”。自不待言,这里的“精读、略读、阅读”指的都是阅读方法,而不是课文类型,也不是为教材给课文命名供应依据。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主体课文和拓展性阅读课文;苏教版教材前十册都只有一类课文,因没有区分的必要也就未加以命名。2000年,有关部门和人员紧锣密鼓地打算进行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颁布了过渡性的义务教化修订版大纲,人教社随之着手修订配套的教材,编者们认为,“讲读”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故用“精读课文”之名取代“讲读课文”,用“略读课文”取代“阅读课文”。后来,多种版本教材课文也参照人教版进行分类和命名。人教版等教材给予略读课文怎样的性质呢?是用略读的方法阅读的课文,还是与过去的二类课文一样是半独立阅读的课文?老师教学用书第八册则写道:“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二是方法上,老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学问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驾驭读书方法,提高阅读实力。”(语文教学论文)学生“从精读课文中获得学问和方法”有多种,其中肯定不会缺少“精读”的阅读方法。以“精读”的方法去阅读“略读课文”,又为什么只是“粗知文章大意”?从这充溢自相冲突的论述中,可以推定,略读课文的性质为何,教材编者非常模糊,换一句话说,现行教材事实上并未明确为略读课文定性。那么,应当如何为它定性呢?笔者认为,必需给予它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其一,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根本无须支配对应类型的课文。假如学习和运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肯定要分别支配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那么,也应当支配阅读课文和扫读课文,因为义务教化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会阅读的方法,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会扫读的方法,但没有见过哪个版本教材这样做。那么,阅读和扫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落空了吗?绝不会。因为,无论教学哪种类型的课文,都要交替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教现行的一类课文为例,初读阶段就主要运用略读,深读阶段较多运用精读。但在课时有限的状况下,精读时绝不能四平八稳,只能有选择的精读。在学生选择精读内容的过程中,必定常常运用到阅读或扫读。这样,即使只有一种类型的课文,多种阅读方法也都会得到学习和运用,根本没有必要为每一种阅读方法支配对应类型的课文。北师大版教材没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分,就是这个道理。此外,阅读教学不仅要学会阅读方法,还有其他众多的教学目标,假如一个目标就支配一种对应类型的课文,那么,课文类型岂不数不胜数?其二,培育独立阅读实力必需有半独立阅读的二类课文。对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第一句话就是:“具有独立阅读的实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见,培育独立阅读实力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学生获得独立阅读实力必需经验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个从老师教得多到老师教得少再到不须要教的过程。老师教得少,就是半扶半放。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学习了一类课文,驾驭了肯定的学问和阅读方法,在老师指导下独立阅读,最终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实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阅读,即半独立阅读,这是培育独立阅读实力的必经之路。“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打算,略读才是应用。”学生从一类课文中获得各种阅读方法,运用各种方法在老师指导下阅读二类课文,从而培育独立阅读的实力。这种以培育独立阅读实力为宗旨、以学生半独立阅读为特征的课文应如何命名?这值得探讨,但命名为略读课文确定不妥。不妥的命名既成事实,就必需抛开“略读”之名,而给予其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半独立阅读的性质,也就确定了略读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培育学生的独立阅读实力。2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运用,必需始终把握其半独立阅读的性质,以培育独立阅读实力为核心取向,这样才能使其核心教学价值得以实现。据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必需做到以下几点。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读课文老师要教得多,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老师应尽量将自己退居于学生的背后,把舞台交给学生自己。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就是过度设计,老师活动过多,挤占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时空。在许多优秀的阅读教学课例中,可以看到老师妙问连珠,丝丝入扣,扶着学生走进文本,这种教法适用于精读课文而不适用于略读课文。在略读课上,必需赐予学生足够的独立读书、思索和练习的时空;全部的教学活动,应力求是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当然,这里的独立学习,指的是老师适度指导下的自我实践,而不是完全、彻底的自学。老师指导,包括下达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组织沟通评价等。评价略读课的优劣,不以老师的表现是否精彩为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是否在驾驭学习方法、学会独立阅读方面获得发展和进步。2)授之以法,循法而学。略读教学可以根据以下基本步骤进行:(1)师生共同回顾从精读课中习得的阅读方法,以备学生独立运用;(2)学生自主阅读,依据学习任务,敏捷运用方法独立学习;(3)学生自我汇报。也可在小组内沟通汇报,即围绕学习任务,人人发表看法,然后由组长汇总进行汇报;(4)老师进行评价。并可适当讲解难点和进行小结。老师可小结完成任务的状况,也要小结学生运用学法方面的状况。但这不是唯一的步骤。在每一篇略读课文前大都有一段阅读提示,这些阅读提示基本是围绕课文内容提出,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教学中可以根据“提示”引路、“默读一思索一沟通一总结”的教学程序推动教学。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