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44304793       资源大小:27.3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 一目标设计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三、教学过程(一)标题解说你从今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安慰的好诗。(二)背景简介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闻名诗人。他特殊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亲密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受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像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三)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四)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闻名诗人。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与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困难,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受坎坷曲折。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宏大浪漫主义诗人。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怜悯。 (五)讲解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描写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泣血悲啼之鸟子规,渲染一种哀愁气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离别之恨。“杨花落尽”正是春天季节,诗人没有选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杨花描写此时景物,可见独具匠心。“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芜,道路之遥远、艰难,诗人虽无哀思之语,哀思之意自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句为抒情:抒发了对好友的不幸遭受担忧与关怀之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好友到龙标。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用原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转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现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时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证的意味,感情真挚,喜闻乐见。 (六)名句观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共有三层意思:一是自己充溢愁思,而相隔两地,只有托之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挚友都能望见;三是只有依靠他才能寄予,别无他法。后人常用来表达对远方挚友的慰问。 (七)板书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诗人我月君(寄)(随)愁心相伴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诗体学问:古体诗和近体诗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4.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特别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颂远大志向,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会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头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事实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年头唐代之前唐代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二、读:语速,语调,节奏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四、释题,背景1.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予,托付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予对挚友的牵挂。五、赏析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季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别的苦痛(3)烘托心情:苦痛,痛惜,哀思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友人遭受的怜悯,对友人离别的苦痛景中含情,融情入景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打算)。5.第一句是写景,其次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案例 一、学前分析 人们把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类最初的文学样式是诗,人间最深情的一刻是诗,人心最漂亮的邂逅是诗。诗歌让我们亲近大地的美和人性的光辉。 初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肯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又要求对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尝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随着教改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正进行着重大变革。为切实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学校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探讨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人设计了以“反思教学”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研讨的教研活动,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本人的教学业务水平,以更好地理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兼顾学问的传授、情感的沟通、才智的培育和特性塑造的过程。 既然是感悟和鉴赏,在教学中除了老师有自己的感悟外,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感悟和独特想法,让教学也带有特性化色调。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使得诗歌教学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下面是笔者上课的一个实例,从这个实例来谈对诗歌鉴赏课的个人感悟。 本次活动以本人所上的春夜洛城闻笛为对象。本人执教的是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这是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中的一首诗歌。诗歌写的是在一个春夜,身在洛城的诗人听见了折杨柳曲调因而触发了思乡之情,全诗情感真挚,哀而不伤。在学校推行课改的背景下,本人采纳导学案的方式进行教学,用比较法和创设情景法将学生带入特定意象、意境中感受作品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二、课堂结构与构想。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3、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2、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首先,为使学生更好体悟课文中的诗情以降低课文学习的难度,课前先支配学生搜集李白的生平资料和本诗的创作背景。 1、查资料,了解李白生平,诗歌风格和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2、熟读诗歌,结合书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情感。 其二,吟读诗歌,把握情感。初步把握该词的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的涵泳诵读,感知诗歌的情感,渐渐品尝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其营造出的独特的意境。 其三,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在诵读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通过比较法来赏析不同的意象在诗歌中经常承载着不同的情感。 其四,赏读美文,品尝语言。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多角度深化品析。 其五,身临其境,对话诗人。体悟是鉴赏诗词的最高层面。结合背景资料,与诗人绽开对话深化理解作者情感和他的风格。 其六,梳理学问,归纳意象。 1、在古代,诗人一般喜爱选取哪些意象来承载思乡之情? 2、试总结通过意象鉴赏思乡诗的一般方法。 其七,古今共情,赏读乡愁。 结合对意象的分析,赏析席慕容乡愁。 其八,选取意象,书写情感。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选取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诵读品读体悟拓展”构成了春夜洛城闻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品读”阶段的赏析意象和意境为教学重点,以“体悟”阶段的感悟作者情感为教学中心,课外补充内容和“诵读”是基础,“拓展”是向外延长。“诵读”“品读”“体悟”以课文学问为主,“拓展”则以课外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席慕容的乡愁为主。 三、教学案例 以鉴赏的眼光来解读作者的心灵世界。 师:让我们伴随着悠远的笛音走进今日的学习。 请大家闭上眼睛专心去听,说说你在笛音中听到了什么?。 这笛声勾起了李白心中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梦回千年到洛城去感受一番吧。 一、吟读诗歌,把握情感。(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明确:1、从诗歌标题春夜洛城闻笛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诗,前3组派一个代表参与诵读竞赛,后三组点评,选出优胜者。 2、自由读标题,然后抢答。从诗歌标题春夜洛城闻笛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读出了诗歌的时间,地点,事务。 师:读着读着,我们和李白的心越来越近了,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全班齐读,小组沟通探讨。 生:思乡之情,从“故园情”看出来的。 师:假如不看“故园情”你还能从那些词语看出来呢? 生:折柳、闻笛 师:很好,像柳、笛这样承载了诗人情感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特地的称呼,叫做意象。它在诗歌的传情达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象吧。 二、把握意象,再现意境。 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象物象、形象。 意象即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他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师:首先,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生:笛、柳、春风 师:然而,一首好诗,仅仅选取意象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须要诗人,通过意象遣词造句,营造意境来抒发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诗歌意象,充分发挥想象,将诗歌呈现的意境用美丽的语言加以再现。提示:想象,实写加虚写。调动多种感官。 师:春夜洛城闻笛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都抒发了思乡之情,那么两首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如“春风”与“秋风”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马致远 生探讨总结:不能,首先,春风给人暖和,和煦的感觉;秋风给人萧瑟冷寂的感觉,春夜洛城闻笛中德乡愁是淡淡的,哀而不伤的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愁绪不同。其次,秋风和枯藤,老树等景物也更加协调。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好。意象的选取,要以情感为动身点,与诗歌的整体格调相符合。一首好诗,仅仅选取恰当的意象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须要诗人通过意象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营造意境抒发情感。因此,赏读诗歌除了抓住关键意象,还要通过分析字,词,修辞手法,来进一步分析诗歌。 【合作探究】 一、赏读美文,品尝语言。 师:要求: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多角度品析。 例:谁家玉笛暗飞声。“暗”字用的好。它不仅写出了笛声的隐隐隐约,也表现出了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打算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很多多的听众。 生:六个小组都选一点来展示,先读句子再赏析词。后一个小组先点评前一个小组的展示,然后再展示自己的。 师:在同学们生动的描绘中,我仿佛听到了幽幽的笛音,下面让同学们用表演,将我们带到春夜的洛城,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吧。 二、调动情感,深情演读。 结合以上的学习,和着音乐,分角色饱含深情的演绎春夜洛城闻笛。 师:其他同学为表演做点评(可从表演的语言,神态,是否再现了诗人性格,诗歌中的。情形等方面做点评) 三、身临其境,对话诗人。 (诗人在20多岁时辞别家乡,起先遍游名山大川,也渴望在外寻到施展理想的机会,此时的诗人虽思乡情重,却并不觉得凄苦。)可和天净沙秋思对比。 要求:依据诗歌内容,想象合理的细微环节,深化理解诗人情感。用其次人称“你”与诗人对话。 师:通过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我们春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境遇让李白写下了这首诗,面对这时的李白,你又想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每个小组提一到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说一段话。同学发言,提问。 师:在同学们与李白的对话中,我听到了李白的心声,我也听到了大家对李白的理解,劝勉和祝愿。我们刚刚访问的李白仅仅是当晚听到笛声的人之一,试想一下,这样的笛声在洛城的夜晚响起,勾起的仅仅是李白的思乡情吗?。生回答:不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何人。是啊,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信任,全部当时听到笛音的游子,和千百年来读过春夜洛城闻笛的人都会油然而生和李白相同的情愫吧,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和着音乐,深情诵读春夜。 其实,在古代有很多的人,他们为了生计,志向,不得不远离家乡亲人,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敏感的诗人们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全部思乡的诗歌也特殊的多。 那么就请同学们结合已知的诗歌,特殊是我们七年级上下册书中出现过的,来梳理归纳一下。 四、梳理学问,归纳意象。 师:1、在古代,诗人一般喜爱选取哪些意象来承载思乡之情?(结合已知的详细诗句加以说明,先从七年级上下册已经学习过的诗歌中找寻)。 生:小组成员几人上展台展示 1、指出“我们认为。这个意象,简单引发思乡之情,因为。 2、有诗歌为证。诵读出你找的谁的诗,(课内诗歌找整首,课外的可以两句就行)一句话总结,他选取了什么意象来抒发什么感情。 生总结出:月、雁、柳。 师:补充, 夕阳:傍晚时分简单产生愁绪。 崔颢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扁舟 “扁舟”表现了漂泊之苦,思乡之愁。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师:2、试总结通过意象鉴赏思乡诗的一般方法。 生:1、找准详细意象2、把握意象的特点3、分析意象的意义 师:对故土的思念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它超越个体,穿越古今,纵使时间荏苒,带走许很多多,但人们思乡的情感从古至今,从未磨灭。 【课外拓展】 一、古今共情,赏读乡愁。 师:请同学们结合对意象的分析,赏析席慕容乡愁。 乡愁席慕蓉 家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家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生:先有感情诵读要赏析的诗句,再探讨明确选取了什么为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 师:席慕容的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同学们心中,肯定也有很多想要抒发的情愫吧,学习了春夜后,大家是不是跃跃欲试,想动手写一写呢?那就拿起你的笔吧。 二、选取意象,书写情感。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选取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老师范例: 我心中的乡愁 乡愁是 儿时门前的那条小河, 凉爽地流过脚背, 流向心田。 乡愁是 通向家门的那条土路, 纵隔万水千山, 总能指引归途。 乡愁是 一轮皎洁的明月, 清辉洒下的地方: 是他乡, 也是家乡。 师:在这首诗歌中,老师选取了“小河”、“土路”和“明月”作为意象,通过三幅画面的描绘来营造三个意境,抒发对儿时美妙时间的无限眷恋和而今对家乡的思念。 生:写好后1、2组间;3、4组间;5、6组间交换看一下。 每组选出两首展示(要求深情诵读),交换看过的小组来做评价(先评价他选取了。意象来作为他。情感的载体,再可以说说语言和构思的妙处)。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愿我们都能酷爱自己的家乡,都能试着去选取恰当意象,用文字来抒写心中的情感。 四、教学实践课的反思 诗歌鉴赏是每年中考题的必考点,也是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人通过对七年级其他诗歌的分点鉴赏学习,希望在本篇课文中能得以归纳和实践。鉴于此,我把本文的讲授目标定位在:从学的角度来说,让学生通过对鉴赏意象来体会和把握诗情,以达到培育和提高文学鉴赏的实力;从教的角度来说,探究诗词的教学方法,达到美文美教并有效加强平常读与写相联系的目的。 本节课的亮点: 1、作为一位教学的引导者,自己在吃透了教材后,执教过程中感到能高屋建瓴地进行按部就班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楚较流畅,让学生有了肯定的学问贮备; 2、在学校课改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导学案的运用,实现学生更充分的学前预习和课中参加; 3、选取赏析意象和描绘诗歌呈现的意境来作为诗歌赏析的突破口; 4、运用比较法来解决意象这个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学生更简单感知、理解。 5、同类型诗歌的拓展阅读和选取意象现场创作,拓宽了学习的外延,加深了学生对学问的驾驭。 自己感到不足的是: 1、由于容量太大,学生学习每个环节的时间过短,体悟不够; 2、课堂上的引导、点拨还应做到更有针对性; 留下的思索: 1、语文课上的语言是否过于散文话,学生是否能接受; 2、如何让中考的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好地结合初一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学问系统得以实行并按部就班地提高,从而有效地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诗歌赏析学习任务。 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1398****507)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