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学生版).docx
6.1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学生版)1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 第 I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活化创新传播纪念甲骨文发觉 120 周年活动中,设计者将甲骨文变成了手机里的表情包,让甲骨文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文化符号,点击发送中,古老的甲骨文火了。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甲骨文内涵丰富,是汉字的源头,是创新汉字文化的源泉和动力 甲骨文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记 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甲骨文的内涵,激发更多人对汉字探讨的爱好 文化传承既要探讨传统文化,又要采纳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 A B C D 22018 年 10 月时间博物馆在北京正式开馆。时间博物馆把记忆实体化,呈现改革开放 40 年来国民衣食住行的经典场景。来时间杂货铺回味儿时的熟识味道,到岁月流金墙观赏过往的经典影音,去时间留声机说出自己的改变和家的故事人们徜徉于时间博物馆 见证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可以获得和享用文化 能够得到同样的情感体验 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A B C D 3文字和书写的独创,使人类的阅历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编撰和阅读书籍成了人类阅历、学问和才智得以累积、传承增长的重要方式。这说明()A书籍始终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 B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肯定的载体和媒介 C阅历和学问的累积离不开文字和书籍 D书籍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记4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漂亮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必定长在。这说明()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对今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记,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 B C D 5为推动展示古籍修复技艺,激励更多人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护中,在国家古籍爱护中心支持下,成立了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帮助修复了1.7 万余件(册)古籍。国家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古籍是()A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B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标记 C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6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觉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距今至少有 4300 年,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始终被誉为中华第一城,是揭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 7 月 6 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良诸古城申遗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对于探讨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独特作用 有力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揭示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区域特征 A B C D 72019 年 7 月 6 日,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胜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中国在 5000 多年前宏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供应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良渚古城遗址胜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彰显中华文化生命力,维护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佐证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有利于提中学华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沟通 A B C D 8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吸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运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沟通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9在 2022 年杭州第 19 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设计中,作者为了充分展示杭州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特质,将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种元素融为一体,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完备结合起来,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全面继承、推陈出新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包涵性与区域性特征. 民族性与阶级性特点 A B C D 10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异样火爆,全世界学习汉语的老外已超过 3000 万人,大批欧美国家的汉语爱好者来中国求学深造。有 100 多个国家,2500 余所高校开设汉语课,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中文纳入了中小学考试。下列评述正确的是()汉语是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差异的基石 汉语热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语热增加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B C D 11浙江省皤滩古街里的针刺无骨花灯,被民间称为唐灯,其工艺源于唐朝,整灯不用一根骨架,只用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纸片黏贴接合,再覆盖用绣花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经十三道工序精细制作而成。这展示了中国文化的 A源远流长 B革故鼎新 C博采众长 D海纳百川 12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型发展路途。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中华文化从沉沦走向上升使中华文化从今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华传统文化起先全面回来是中华文化由沉沦走向上升的转折点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是中华文化沉沦的重要缘由中华文化走出沉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A B C D 13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国在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领域,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启示我们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加文化自信 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固守传统文化的基因,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文化复兴的养分 A B C D 第 第 I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 年 4 月,习近平在大同考察了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材料一: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 460 年),距今已近 1600 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细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 70 年完成。2001年 12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早期的昙曜五窟(第 16-20 窟)气概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在云冈石窟,习近平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沟通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珍宝,要坚持爱护第一,在爱护的基础上探讨利用好,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材料二:云冈石窟探讨院院长张焯告知时政新闻眼,云冈石窟的病害主要来源于雨水冲刷和山顶渗水,目前主要实行的方式是疏通山顶上的水道,并对岩石裂缝进行环氧树脂粘接,防止渗水。2018年10月,云冈石窟探讨院与浙江高校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第12窟音乐窟。这座高 9 米、宽 11 米的大窟实现了积木式拆装,5 辆标准集装箱车就可拉运,一周即可组装完成布展。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学问,分析对云冈石窟要坚持爱护第一的缘由。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一种暖和叫中国救济,有一种传递叫中国精神。据统计,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扩散,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 82 个国家和世卫组织、非盟供应对外救济。并在救济物资上都印有千里同好,坚于金石,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等美妙寄语,堪称世界诗词大会。文字的背后包含了中国人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深厚情意,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战疫的坚决决心,一句句古诗词,使疫情期间中国的捐赠品更有温度。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跨越了国界,将中华民族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精神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也感动着每一个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学问,分析中国古诗词的运用为何会使世界人民感受到捐赠品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