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4课时)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doc--初中数学 .doc
-
资源ID:44323346
资源大小:53.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4课时)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doc--初中数学 .doc
http:/http:/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永久免费在线组卷课件教案下载课件教案下载无需注册和点数无需注册和点数http:/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课题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44授课时间班级课型新授授课人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2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3通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难点:探索有理数的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具投影片,小黑板预习要求1.阅读课本 P39402.完成课本 P40 的练一练.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内内 容、方容、方 式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旁注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先看一个例子:(-8)-(-10)+(-6)-(+4),这是一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二、探究归纳探究归纳:1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指导、边讨论边总结如下:(1)上题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2)上题通常也可以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8)+(+10)+(-6)+(-4),统一为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把加减法统一写成加法的式子,有时也叫做代数和学生列出算式后,提出问题: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http:/http:/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永久免费在线组卷课件教案下载课件教案下载无需注册和点数无需注册和点数http:/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教 师 活 动 内 容、方 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3)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如上式可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8+10-6-4.象这样的式子仍看作和式,读作“负 8、正 10、负 6、负 4 的和”,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 8 加10 减 6 减 4”,在这里把除第一个数外的数字前面的符号都可看作为运算符号,又可看作性质符号,这样,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可以互相转化.三、实践应用三、实践应用3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说明说明 和式中第一个加数若是正数,正号也可省略不写练习1 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1)(-12)-(+8)+(-6)-(-5);(2)(+3.7)-(-2.1)-1.8+(-2.6).例例 2 把 6-(-9)+(-15)-(-3)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http:/http:/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永久免费在线组卷课件教案下载课件教案下载无需注册和点数无需注册和点数http:/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教 师 活 动 内 容、方 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解解 6-(-9)+(-15)-(-3)=6+(+9)+(-15)+(+3)=6+9-15+3=3.说明说明 计算时,把式子按“和”的意义来求结果四、交流反思四、交流反思1小组交流上面练习完成情况,评判正误;2通过上面探索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及应用过程的数学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吗?请哪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一个含有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通常先把加减运算统一成加法,然后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可以按“和”的意义或“运算”的意义来读,并且能按“和”的意义来求出结果.五、巩固练习五、巩固练习课本 P40 练一练.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课本 P41 习题 2.4 T45让学生独立先算,然后选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同学板书.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