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_7.docx

    • 资源ID:44325886       资源大小:52.11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_7.docx

    第 1 1页共 3939页20222022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1我于今日下午完成了对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诞生于维也纳,是个犹太人。他于 1932 年,也就是在他 62 岁时出版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这本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生活的意义;二、心灵与肉体;三、自卑感和优越感;四、早期的记忆;五、梦;六、家庭的影响;七、学校的影响;八、青春期;九、犯罪及其预防;十、职业;十一、人及其同伴;十二、爱情与婚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这本书中主要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第 2 2页共 3939页于自卑的一些描述。当然,在此书中作者也引用了许多实际案例,来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心理逆境,以及产生此类逆境的根源和一些解决的方法。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每天要面对很多孩子,而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经验过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性格。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更好的帮助他们和培育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学问,对于我来说很有必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案例往往会让我想到班上的孩子。假如说之前我对孩子们的欠佳行为的教化是阅历之谈、主观想法,那么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够变得更专业,在教化孩子的方法上更科学。我信任追根溯源,知己知彼,方能取胜。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此书中提到不管一个原生家庭是犯罪之家,还是书香门第,都不能确定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品德的好坏,也就是说环境或遗传不具有强迫的力气。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家庭的胜利与否,母亲的工作和父亲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母亲和父亲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子女职业爱好发展的人,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确定性的影响。母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他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任的人物,第 3 3页共 3939页然后她必需把这种信任感扩大到其他事物上,使孩子信任其他事物,并对他们感爱好。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密切,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产生效果。父亲的活动范围一般比母亲广,他能为孩子供应更多生活经验。父母本身彼此应当是很要好的,和挚友、外界也应当保持良好而密切的友情关系,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会觉得在他们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任的人。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华蜜,他们孩子的华蜜以及社会的华蜜。婚姻和谐的家庭,那么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才会是华蜜的。对孩子而言,父母婚姻不美满的家庭是充溢危急的。光是书中提到的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我们便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我所任教的每个班都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个别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当我了解了其家庭状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后,也就明白缘由了。另外,书中提到一个班的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人数太多,有些孩子的问题会被老师忽视,要适当的培育他们也是很困难的事。班上的老师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假如频繁更换,这样的老师就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并且很难和班上孩子建立联系,培育他们的爱好和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读了这本书,我突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家长第 4 4页共 3939页和学校都不希望老师频换这种事情出现了。其实,家长的顾虑是有肯定的科学性的。当今社会,已经在激励老师们驾驭心理学方面的学问了。作为老师的我,也确定接着加强对心理学方面书籍的阅读,借助这样的书籍了解和帮助学生。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2自卑与超越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探讨个体心理学的专著,其中很多观点,如对梦的解析、对性的相识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差异较大。个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是一个统一、不行分割、有目标导向的完整体,个体的大部分心理问题都可以从其生活方式找到源头,解决之道在于增加个体的社会爱好或社会合作。摘录三段:人生有三大任务:从事对社会有用的职业或工作、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和实现一个人在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即职业、社会关系和两性关系。假如个体不合作,对他人不感爱好,对集体没有贡献,他们的生命就是奢侈,他们从地球上消逝后不能留下丝毫印记。第 5 5页共 3939页我们虽无法保证以正确看法度过一生的人肯定能获得胜利,但能保证他们肯定不会失去志气和自尊。觉得本书的原名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更好,附录的导图是亮点!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3如何超越自我,变更命运?这是本书要讲的核心问题。详细分两个问题来讲。第一个问题,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其次个问题,如何变更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一)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无论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肯定不满意于自己的现状,肯定想超越自我。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想着让自己的境况变得更好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个体心理学的分析,是因为有两种人类最底层的情感在背后推动着我们:一种是自卑感,一种是优越感。我们一般认为,自卑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可能有些人条件不好,或者信念不足,才会感觉自卑。但阿德勒说,不是这样的,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是人类文化第 6 6页共 3939页的基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除了自卑感以外,还有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态,叫优越感。阿德勒说,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弥补这种自卑感,追求优越感。所以这两种感情,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优越感,也就是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跟他个人的自卑感有关。阿德勒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许多医生在小时候都经验过家人或者挚友死亡的场景,所以他们就有一种自卑感,认为人生担心全。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就选择了做医生,去跟死亡对抗,借此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但在绝大部分状况下,优越感并不是一个特别清楚的目标,也不是只有一种实现方法。许多人说不清晰自己究竟想要获得怎样的优越感,只能渐渐摸索,即使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有不同的实现方法。你实行怎样的方法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就体现了你的性格,或者根据作者的说法,就体现你的人生看法。所以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感就像是一个在背后供应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就像是一个在前面牵引着你的火车头,这两种感情,共同供应了超越自我的动力,让你在提升自己的轨道上飞奔。第 7 7页共 3939页我们人人都有自卑感,也都在试图超越自卑,追求优越感。自卑感和优越感这两种感情,就是推动你超越自我的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但千万要留意,不能因为过度焦虑而实行了错误的方法,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导致自闭、犯罪等等问题。(二)如何变更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阿德勒也给了你一个方法,就是去认清自己的目标。在阿德勒看来,确定我们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验,而是将来的目标。为什么这么说?阿德勒又用自己举了个例子。他说,“假如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一下子爬到了黑板上面,坐在上面不下来了,那学生们确定会说,哎呀!阿德勒博士疯了吧!但是假如他们知道,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克服自卑,我只有坐到黑板上,俯视全班,才会觉得自己很高大,有平安感,那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很惊奇,反而会觉得它很合理”。这个例子说明白,真正确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第 8 8页共 3939页要想变更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旦校准目标之后,你就会像弓箭手一样,绷紧身体和精神,让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为你锚定的这个目标来服务。作者说,始终以来,矫正人的行为,或者治,都是从行为本身来入手,单纯地想消退病症,但是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不能这么干,要变更行为,先变更目标。书中有个例子。他说有个男人,常常头疼,但始终都治不好。作者说,是因为这个人把头疼当成了躲避问题的方法,他头疼的目的是摆脱眼前的问题。比如一头疼,他就不用出去见生疏人了,还可以借机对妻子或者同事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我头都这么疼了,你们要帮帮我”之类的。所以对这个男人来说,头疼简直就是一笔财宝,能满意他的好多需求,他怎么舍得放弃这个毛病呢?所以,假如不让这个男人意识到这一点,不让他变更自己的目的,那么头疼是治不好的。就算治好了,他也会再得其他病,比如失眠、抑郁,接着用这些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觉得喜爱,点个关注呗。你的确定才是我最大的动力。特别感谢。第 9 9页共 3939页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4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他的这本自卑与超越从找寻人生的意义动身,帮助我们去了解和深化思索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知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一个人的现在是基于过去阅历的相识和理解。自卑并不行怕,关键在于怎样相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针对教化、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他理论的最终实践点是认为要想变得更好,须要的是人的优越和完善,通过合作让个人为完善的社会而奋力,在合作中提升健康的优越感。整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合作的重视。无论是解决个体的问题,还是解决社会性的问题,包括犯罪、吸毒等等,他提出合作和奉献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几乎在每个章节,作者都寄希望于合作的良好互动能够帮助人从自卑走向超越,从自私步入到奉献,进而完善人的实力和品行。第 1010页共 3939页他提出孩子要从小培育合作实力,首先是从和母亲的合作起先的。当母亲和孩子合作开心,关系变得良好而稳定的时候,孩子会再把这种关系延长到父亲身上,之后再将这种关系延长扩大到四周环境中。这个合作的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们始终以为我们都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特殊是在我们的教化以及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我们看中的总是比较、竞争以及比别人好,我们极少会观赏合作和培育合作的精神,甚至我们也厌倦了奉献,认为奉献对个人毫无帮助,是个人道德走入到一个极高境界之后的锦上添花,却没有意识到奉献和合作如何对我们的生命产生意义感,产生主动的影响。殊不知,奉献和合作带来的个人价值感对于我们完善自我、认同自我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是我们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让我们在这个社会性的关系中彼此和平相处的重要缘由。或许现在看来,阿德勒的部分观点并不那么完备,也没有深化探讨,特殊是为什么单一的指出合作的解决方式,却极少谈论别的解决方式一样。同时,他对于人的信念,没有考虑到人性的丑恶,预料也受到了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的超人哲学影响。第 1111页共 3939页但,作为一个 20 世纪早期的学者,在当年孩子不肯定是值得关注的年头,他的观念是超前的,即使放在今日也不过时,值得学习和反省。看完这本书,最值得我们思索的是,我们如何培育我们的合作动力与合作实力,并且如何不让竞争性不断左右我们的眼光,如何学习观赏他人的合作。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5阿德勒的这本自卑与超越着力描写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其本人性格、心理所产生的影响。阿德勒认为,在每个人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个人生活的典型样式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孩子在最起先的几年时间与父母接触最多,故其对孩子的影响极其重要,许多人成年后表现出来的诸多心理问题,寻本溯源,都能在原生家庭中找到缘由。阿德勒认为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对的问题时,他表示他肯定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心情便是自卑心情。而自卑感总会造成惊慌,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定会同时出现,那么拥有自卑心情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获得优越感。包括问题少年、罪第 1212页共 3939页犯者、酗酒者等都是如此。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1.原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照旧没有引起现在社会的重视,许多孩子都是家庭冲突的牺牲者,单亲、被虐待、被遗弃等儿童不得不为大人们为所欲为的行为而买单。中国人讲风水、讲因果,我觉得一个和谐的家庭就是好风水,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心理健康,能够较快融入社会,相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家庭中出身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他的行为怪异,性格偏执,对生活丢失爱好,很难融进社会。2.大部分孩子智力差距不明显,但成年之后出现越来越大的实力差距,根本缘由是在儿童时期的教化引导上。我惋惜的是许多孩子明明可以成为国家栋梁,却因为孩提时父母或者任何人一句随意说出的话而彻底变更了命运。3.解决心理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与他人合作获得认同感,但前提是有正确的引导。4.孩子是敏感的,是脆弱的,是希望得到更多关注的,所以愿天下的父母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一句激励的话远远赛过零食和第 1313页共 3939页玩具。5.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建立心理顾问或者心理课堂,青少年的心理教化比任何文化课都重要,希望全部老师都能得到正规的心理培训,懂得如何查找问题,对症下药,这样问题少年就不会再出现,少年的你的故事也不会再次上演。6.建议正在为人父母、做人师长的人读一读这本书,受益良多。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6一年以前遇到过这本书,当时读了几页便放弃了。一年以后再重新拿起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可见,读书也是要靠缘分的,然书可再读,人难再遇。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读之甚少,也知之甚少。很早以前,通过某本书了解过弗洛伊德,究竟也没有专心记过相关理论。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主要阐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关于自卑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第 1414页共 3939页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记得之前在某篇文章里就看过类似“我们之所以自卑,是因为我们想要变得更好”。假如我们勇往直前,便能通过干脆、实际的方法变更我们的生活,渐渐摆脱自卑感。没有人能一生被自卑感熬煎,人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我最喜爱他关于婚姻的看法,对于婚姻,阿德勒也持有一种同等合作的看法,他反对传统要求的妻子对丈夫的听从,认为婚姻的和谐以夫妻双方的同等互惠为基础,夫妻二人都应当关切对方赛过关切自己,从而建立一种友好的伙伴关系。虽然这个“伙伴关系”听起来好像有点不近人情。但其实婚姻真的是一种长达一生的合作,是两个同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并没有凹凸之分。“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突然想起,“奇葩说”关于 social 的一个辩题,人怎么可以不 social 呢?即使名声地位到达肯定高度的人,在未成名时也是须要 social 的,否则哪能存活于世。终归我们存在于与他人的联系的社会中,假如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着我们的阅历第 1515页共 3939页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世界即如此。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说明后的世界。”这个观点好像和马原中,“唯物”“唯心”还是“存在”的关系时相像的。每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解读在其生活行为上都或多或少有所映射,一个人的精神思想是与其人生看法相一样的。里面有个没有注明出处的调查说,老师的孩子往往学习并不优秀,医生的孩子经常产生精神问题。后者不知道,前者依据我的阅历倒是有肯定的事实依据似的。至少我是这样,在脱离父母监督的中学,便走向了不归路,高校简直放飞了自我。虽然没有太差的结果,但是明显自己应当可以做的更好。三水同学应当也算吧,只是他比我幸运一点,中学还是有监督的,到了高校也是浑浑噩噩。关于梦境,人的人格在梦中和醒悟时都是一样的。只是梦境中,人比醒悟时更为放松,人格受到的障碍和防卫减=少,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来。一个人在梦中的表现也是他人生看法的体现。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实中,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一样的,但是梦对我们的生活模式供应了支持和维护。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第 1616页共 3939页关于教化,阿德勒也着重强调一种“合作”的教化观,主见教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合作。还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从环境和基因方面,从心理和生理方面来讲解并描述的;还有工作方面,任何工作都是有价值的,还有犯罪问题等等。我感觉这本书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看,少年可以从中改善自己的心情;青年人可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中年人可以在有适合自己的育儿观。最终以这句结尾,“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人生,我须要过好自己的人生,这是我的责任。我应当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7自卑的表现多种多样阿德勒观点“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觉。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哭鼻子和埋怨的懦弱其实暗藏超越他人、好高骛远的目标,而自吹自擂也是有自卑情结的作祟。以我自身为例,我是个比较自卑的人,自卑的缘由随着年龄的增第 1717页共 3939页长会有不同小时候因为幼年时几次受外伤后脑、脑门上都留下伤疤,觉得自己不完备,感到自卑;初中前后,因为哥哥姐姐都比我长相好看,他们总是被夸,而我却总是被忽视的那个,因而感到自卑;因为早恋中学复读,所以高校全班我年纪最大,感到自卑;工作后,因为自己情商较低、不屑逢迎而受到搁置、排挤,感到自卑。可是,我的自卑表现出来的是傲慢。多年前,一个闺蜜曾当面跟我说:“起先相识你的时候,感觉你特殊高冷,傲慢得不正眼看任何人。”另一个妹妹也很坦诚:“姐,你的气场太强大,有时甚至会压过你的某些上级。上级被下级比下去了,你想他们心里能舒适吗?”其实,我始终是在用自信掩盖自卑,用表面的强大来遮掩内心的脆弱。自卑是进步的动力阿德勒观点自卑本身无可厚非,它是进步的动力,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或许对于外星人来说,人类一切的文明科技是出于人类觉得自己第 1818页共 3939页是最为弱小的缘由。从某些角度来说,也的确如此。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几次工业革命为例第一次工业革命:xx 世纪 60 年头19 世纪 40 年头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其次次工业革命:19 世纪 60 年头后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20 世纪四五十年头起先,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独创和应用为主要标记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第四次工业革命:20 世纪后期,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记,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正是因为人类在面对浩瀚的宇宙、强大的自然面前极度弱小、常感无能为力,才激发了文明科技的进步。追求优越感是进步的源泉阿德勒观点第 1919页共 3939页人生命的意义不同,追求优越感也便是自己独有的。生命的意义像一首诗,超出了表面的文字意义,是一种追求,一种动力。面对误入歧途的人,我们应当引导他们:追求优越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是,只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才能够超越生活,顺当获得优越感。我的“空虚”与“充溢”四十六岁之前的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片迷茫:除了像驴子拉磨一样的工作之外,我的精神贫瘠、内心空虚,完全不知道我的眼睛该看向哪里、我的留意力该往哪儿放、我的大脑该思索些什么.空虚与迷茫打垮了我的精神和身体,我如行尸走肉般,活动在这世上。直到 2107 年初突然觉醒。从那时起先整整两年的时间,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坚持熬炼身体、坚持读书、写公众号,不断充溢自己。累,并欢乐着。20 xx 年底,我加入十点成长安排、邂逅写作训练营,经过 21 天的摸爬滚打,不仅学到了“万能写作法”,还深受训练营优秀同学们的影响,他们聪慧且勤奋,活泼又热心,相互激励着一起前行。我情愿同他们有更多的沟通,因为我深知: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自然而然第 2020页共 3939页就向优秀靠拢。这两天,为了参与 1 月 7 日起先的阅读训练营,我又在舍命看书、储备学问。记事本圆梦安排、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番茄工作法图解,让我很懵很累的同时,受益匪浅:我建立了自己的幻想人生金字塔,列出想做的事清单,把三年的长安排分解年安排、月安排,并立下“终生学习”的宏愿。我曾极度自卑,也因此空虚、迷茫、苦痛不堪过。但现在,我没有时间苦恼,被那么多未知的领域吸引着,如一块海绵,我贪欲地吸吮着其中的养分。我能想象有一天,我微笑地回头看向自己走过的路,一步一个脚印,深厚又笃定。正如记事本圆梦安排的作者熊谷正寿所说:“我仍旧大胆地描绘着远大的幻想,或许会有人笑我太不懂得虚心,光会画大饼,但对于我而言,这肯定不是一场白日梦,我深切信任美梦将会成真。”或许,追求卓越感正是我自卑的外在表现吧。第 2121页共 3939页自卑与优越,是相辅相成的一对。自卑并非难以启齿的弱点。在面对更加优秀、美妙的事物,自惭形秽并不丢人。自卑是固有的,是须要去超越的。而寻求优越感是全部人的目标!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8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lfredAlder(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晚年时期写的,出版至今估计快100 年了,英文书名叫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个人感觉英文书名更合适点,书中 Alder 就像一个长者一样,他用通俗易懂,简明生动的语言从生活的意义,心理与身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爱情与婚姻这十二个主题来阐述了生活的意义。书中第一章就指出人类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产生爱好和学会合作。这也是我始终都有跟孩子提到的一点,从她听得懂道理后就不断地跟她说,你不是单独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人不行能有完全的自由,我们要学会第 2222页共 3939页相互合作,你敬重别人,别人也会敬重你。比如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敬重老师的教学成果,这样我们既学了学问又不用在课外花更多时间去补习;在家庭里,学会按自己的每天的工作量按部就班完成。好处就是我们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学习任务,也为自己赢得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面也因为自己的合作而跟父母和学校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Alder 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程,即使是那些罪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上发生了错误。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一类是受宠的儿童,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假如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简单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比如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假如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他们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他们更简单关注自己的感觉,胆怯被嘲弄。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爱好了,自然也就学不会合作。受宠的儿童,因为他始终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出出类拔萃。一旦当他进入不是以自己为留意中心的环境时,第 2323页共 3939页他就会特别失落,会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他受过的训练是期盼而不是赐予。他习惯了别人奉承,后果就是他失去了独立性,也失去了学习面对问题的其他处理方法。他的爱好只在于全身心关注自己,从不学习合作的运用和必要性。当他不再简单找到往昔的暖和和听从及被奉承时,他们就会觉得被出卖了,就会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溢了敌意,认为“别人和他对着干”,一旦他给予生活这样的意义,那么他们往后努力的方向都将是错误的。受忽视的儿童,这个很好理解。这类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友好力气的生活说明。当他面对困难时,他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可以得到别人帮助的实力。他认为社会对他很冷酷,他怀疑别人,无法信任自己可以通过对别人的有益行为来获得感情和敬重。他也就无法对别人产生爱好和学会合作了,从而也就给予了错误的生活意义,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远。因此 Alder 指出人的早期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它会持续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的家庭,学校都要训练儿童对他人产生爱好并学会合作。我们要允许儿童在共同任务和共同嬉戏中,在他们自己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方式。母亲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并让第 2424页共 3939页孩子信任,这样她就获得了孩子的爱好,感情和合作,之后她必需扩大并提高这种信任感到孩子所处的各个环境中,孩子就会对他人渐渐产生爱好并学会合作。学校也是一样,当孩子第一次上学,他会面对社会生活的新考验。老师就要吸引孩子并让孩子对她产生信任,孩子受到激励,就会更有信念和爱好从而学会合作。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我先是看了一遍,又在喜马拉雅上完整地听了一遍,然后又看了一遍。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帮助我们避开哺育孩子过程中可能会犯的种种错误。他所提倡的生活意义现今仍有特别主动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意义都是为人类的进步奉献,合作是必需的。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9我们所说真正的“生活意义”是有标准的:它们肯定是全部人都能够共同享有的,是共同的意义,是可以被许多人确定为有效的意义。假如一个好方法能够解决某个个体所遇到的困难,那么,它肯定也可以为其他人解决相像的问题,这样的科学方法对于整个人类都是第 2525页共 3939页有相同意义的。天才的定义是他人公认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是建立在其至高无上的效用之上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称为天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的意义在于个人为团体所贡献的力气。在这里,我们指的并不是一个人的职业动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只关注他所作出的成就。那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够应付自如的人,是在以他们的行为告知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引发别人的关注和爱好,并与他人进行互惠合作。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行为会被同伴的爱好所影响,每当他遇到挫折时,都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那就是避开和他人发生利益上的正面冲突。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10青春期存在很多危急,但它并不能变更一个人的性格。青春期让成长中的孩子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令他们感觉自己走到了生活的最前沿。以前生活方式中未能发觉的错误可能也在这一时期露头,但阅历老到的人总能洞察出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些错误越来越大,无法再被忽视了。第 2626页共 3939页青春首先意味着一件事:他们必需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我们或许可以尽量让他们知道,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假如这样,处于这一境遇中的孩子所面对的压力可能就会减轻很多。假如他们觉得必需要证明自己的成熟时,不行避开地会过度反应。很多青春期行为都出自对呈现独立性、与成人的同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气质的渴望。这一行为的走向取决于孩子们对“长大”的理解。假如“长大”意味着摆脱束缚,孩子就会抗拒一切限制,这在该阶段的孩子身上很常见。青春期的孩子常常被给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父母觉得不再有权时时刻刻监督他们。父母越是想证明他们还是小孩,孩子就会越激烈地抗拒以证明恰恰相反。这样的争斗会成长出敌对心情,于是我们面对的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场景。对成年生活打算不足的孩子在面对职业、友情、爱情和婚姻时会惊惶失措,他们对以后是否能应付这一切没有任何信念。假如孩子对将来感到担忧和悲观,自然想要寻求最不费劲的方法应对,但这些捷径根本没有用。这样的孩子越是被吩咐、被劝诫、被指责,就越是觉得如临深渊。我们越是推动他们,他们就越是想后退。假如不能给他第 2727页共 3939页们激励,全部试图帮助他们的努力都会成为错误,并更进一步摧毁他们。他们是如此悲观与恐惊,我们不能希望他们会自觉自愿地奋勉图强。很多青春期“失败”的者在童年时都是被溺爱的孩子,自不待言,对那些已经习惯由父母为他们做好一切的孩子来说,面对成年的责任会尤其艰难。他们仍旧想要被宠着,但长大后却发觉自己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于是感觉生活欺瞒了自己,对不起自己。他们在温室中长大成人,外面的气候对他们来说太过苦寒。我们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获得平安感。它意味着我们已经克服了生命中全部的困难,最终生活在平安与成功之中。假如一个孩子只想着摆脱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他就会始终落在后面。只有当他发自内心地找到了一个能够激励自己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比阻挡他的障碍更大时,这个孩子才有可能打起精神来。人们的爱好和留意力指向何方,这是一个问题。假如朝着自我之外的目标而努力,那么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很好地训练自己,做好打算,以求达成目标。任何困难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胜利路上须要跨越的障碍而已。反过来,假如他们的爱好点只在于强调自身的不足,第 2828页共 3939页或是虽然对抗这种不足,但只是为了使自己从中脱身,他们就很难取得真正的进步。一只笨拙的右手不会因为人心里想着要变得灵活,盼望着少些笨拙,甚至避开那些显示出其笨拙的场面,就变成了灵活的右手。只有通过实打实的练习,笨拙的手才有可能灵活起来,并且对于“将来能够做好”的渴望,要远远超过当下的笨拙所带来的挫败感。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11作者阿德勒开创了个体心理学,本书重在强调社会感在人格塑造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近百年前的著作,今日读来或许感觉不算完备,其实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后人是在其基础之上逐步趋向完善。一共十二章,特地谈论自卑感的只有一章。每个人不同程度都有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现状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改善。既然自卑感普遍存在,必定要想方法寻求改变与超越。这时就看他是把自己的缺陷不足转化为动力、把留意力集中到奋斗目标上、精力用到详细事情上还是盯着自己的缺陷不放,后者无形中会导致缺陷被无限放大,最终真正变成了自己无法跨越的障碍。自卑感的存在是正常的,关键是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确立目标,把留意力向外扩展,将不足化为第 2929页共 3939页动力,自卑就可以转化为变更和提升自己的有效助力器。开篇即说明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我理解为通过奉献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所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必先融入社会,对社会和他人发生爱好,并且具有与他人合作的实力。书中说到,全部的失败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合作实力极低,这里我不大清晰有没有道理。事实上,任何人先天都具有对社会对他人产生爱好的潜质,但这种潜质必需得到后天的启发和培育,否则将来智力和理解力的发展会遇到巨大阻碍,这让我想起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的狼孩。早期记忆是比较重要的一章,以前看过武志红两本书,听过他一些音频,对早期记忆相关学问了解过一点。一个人从诞生到六岁,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情感特征,以及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与诠释,摸索出了一套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六岁时人格结构基本已经形成,并成为日后相应行为的重要缘由,对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假如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先了解他的成长史,尤其是早年经验。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包括了解我们自己,都须要追溯早期记忆。第 3030页共 3939页人的一生会经验很多事情,选择记住哪些经验,与他的生活风格亲密相关。或许一些早年记忆不完全是真实发生过的,有可能经过记忆加工,但却是一个人潜意识的表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以什么做为自己的起点。所以说早期记忆特别重要,它显示了一个人生活风格的根源和特性形成缘由,之后这些特点再想变更,很难。那么对家长来说早早培育孩子对他人的爱好以及合作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好老师书中阿德勒的建议今日读来并不觉得新颖,那些内容是现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家长老师能够做到的。但在近百年前能提出这些观点还是很超前很有开创性的,后人是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其他章节讲到了梦、犯罪心理学、职业、爱情婚姻等等,贯穿整部书的主题是社会爱好与合作精神对一个人至关重要,是生命意义的来源,是将来发展的关键。而儿童时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所以从小注意培育孩子的社会意识与合作实力是家长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12今日阅读家庭的影响章节中关于父亲和母亲作用的陈述。虽然前述章节对于心理的分析,作为一个读书不多的人看来足够振聋发聩了,第 3131页共 3939页但是这一章节就完全暴露了他的逻辑不严密以及偏见,特别缺憾。作者对于母亲职能的理解和武志红老师观点中常用的“承接”“望见“有一些相像,不过他过分夸大了母亲对于孩子心理的作用,其他因素也是通过影响母亲来影响孩子。这里还有一些明显有偏颇的预设观点和无法成立的推论。预设哺育以及一切附带条件都是女性的责任,预设女性就应当做家务,并且通过“潜能是通过社会责任感得到发挥的”来美化之。“母亲经常将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有了孩子,她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整体,才会感受到主宰生命的力气。”诸如此类。我没有孩子,和父母谈过,将来生育也不是必选项,对这个发表观点未免有些外行指挥内行,但是仍旧要说一句,母亲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须要孩子才能够完整人生?为什么须要家务才能够体现“社会责任”?假如是一个经济基础与社会职能都健全的女性,作者的观点根本立不住脚。他的确强调了女性地位同等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但是这个目的是为了让女性更好地心平气和地履行职责,做家务抚养孩子,而没有提到二人的分担。实际职务的不同等,那么口头同等就是空谈,不过是第 3232页共 3939页哄骗罢了。倘如我这样说是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同等,那么从作者当时社会环境来考虑,几十年前女性的社会地位尚不如现在,将女主内男主外作为一种同等,那他是否像认为女性应当担当家务一样,认为父亲应当负起家庭的经济责任呢?不,他是这样说的:“妻子没有理由强迫丈夫担当家庭中的全部开支。”可见一斑。作者将男女不同等的社会现象误认为本质,在根本性的概念错误上,是无法建立真正同等的观点的,顶多供应表面上的同等名头罢了。我建议这一章应当把对父亲的期盼作为对家庭双方的期盼,作者认为父亲应当“走出家庭过自己的生活“,应当“将人生的三大问题事业、友情、爱情处理得当”,事实上这才是对一个完整的人应有的期盼,他对母亲的期盼不过是如何更好地成为家庭附属物,一个“其次性”。不得不说这一章让我对作者相当悲观。又及:另外,作者这里有一个用词,“遗传性格”。遗传对基因与解剖结构的影响明显存在,基因与解剖结构与人的性格乃至病理征第 3333页共 3939页的相关性也是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的,那么遗传和性格就可以放在一起了吗?“遗传性格”这个词儿就可以成立吗?而且相关性的证明方法也存疑。这是我的学问盲区,无法探讨了。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13作者是现代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物,核心理论是“万事赖童年”。个体在童年时期形成的生活模式,对其一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干脆影响了他对职业、友情和爱情的看法,这种看法确定了他与社会的合作实力。因此,为了提高个体与社会的合作实力,就要重视从婴幼儿时期起先的家庭教化、学校教化,了解母亲、父亲、兄弟姐妹、老师在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儿童教化中习惯的误区和盲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假如一个个体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我们须要从他儿童时期形成的生活模式上去进行根本性的了解和订正,早期记忆和梦是我们了解一个人早期生活模式的重要途经。作为一本经典理论,全书并没有对该理论进行具体的论证,对于第 3434页共 3939页每一个论点,论述过程中也比较散乱、不完整,举的案例比较随意,因此只能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来了解一下。个体在与社会合作中不顺当时,简单产生自卑感,为了获得优越感也是个体与社会进行合作的动机和目的。自卑与超越只是全书的一个环节,甚至还不是最重要的环节,以自卑与超越作为书名相当糟糕,完全不能概括全书的意义;原著的标题是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用弗洛姆对这本书的一个点评来评价这本书,很不错:一个人的历史最终将证明他是否走过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在很多风光 的葬礼上,死者的功绩被人一一历数,但并不能使我们躲避一个冷酷的问题:我们曾经活过吗?我们现在活着吗?我们是根据自己的方式,还是根据什么人给我们规定的方式生活?弗洛姆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14阿德勒认为,人这一生必需面临的三大制约(也可以称之为人的局限性):一、我们都必需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目前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人类与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必需共存,所以我们必需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第 3535页共 3939页关系,善待这个地球。二、这个星球上,除了我们自己,还有其他人,一切组成这个星球的人类体系。

    注意事项

    本文(2022《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_7.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