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扬州慢》教案.docx

    • 资源ID:44329433       资源大小:46.63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扬州慢》教案.docx

    第 1 1页共 3333页20222022扬州慢教案扬州慢教案扬州慢教案扬州慢教案 1教学要点:1.学习扬州慢,鉴赏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2.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实力。教学重点1.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的基本特点。2.引导学生品尝词的意境和语言。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及采纳的艺术手法。2.领悟每位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前一节课内容二、作者介绍姜夔(约 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第 2 2页共 3333页省波阳)人。少时随父宦游汉阳(今属湖北省武汉市)。父死,流寓湘、鄂间。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当时闻名诗人词客交游,生活闲雅。曾试进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于杭州。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是姜氏的代表作之一。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可是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作者路过扬州,眼见繁华的城市已破败不堪,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黍离之悲。三、新课讲解1、疏通词前之序的意思。2、听录音朗读之然,全体学生齐来一次。3、文章表达了解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问:扬州过去第 3 3页共 3333页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春风十里,竹西佳处,淮左名都,4、哪些可见扬州现在的萧条?废池乔木,冷月无声,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尽荠麦青青。红药无主。5、老师讲解疏理词的意思。板书设计:昔(虚,盛)今(实,衰)春风十里废池乔木,冷月无声竹西佳处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淮左名都尽荠麦青青。红药无主怀古伤今抒“黍离”之悲学生打算几分钟,一男一女同学分别朗读之后,全体学生齐读。6.详细研习(留意在讲解中渗入)(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 15 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斗争的恐第 4 4页共 3333页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旧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 A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斗争的极端痛恨。(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明确:“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原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沉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乐。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醉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明确:红药一到春天就起先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自然物的本性不会变更。往年,它可以供游人欣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欣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状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三、拓展第 5 5页共 3333页赠别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韵译:姿态美妙举止轻快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文说明我漂泊江湖之上,过着困顿失意的生活,为消退内心的郁闷,行装中总是少不了酒。而平日里交往的又都是腰细体轻的歌妓。十年扬州的生活,真如一场大梦,而梦醒之后,才觉察到自己所得到的是青楼妓馆中传遍的薄情郎的名声。词语说明第 6 6页共 3333页落魄:流落不偶。楚腰:楚灵王好细腰青楼:此指妓家。薄幸:轻薄,用情不专。诗文赏析: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四月,杜牧在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手下任职。杜牧才华横溢,但生活小节上不拘小节,于是牛派了三十名兵士每天晚上暗中爱护杜牧,对此杜牧一窍不通。大和九年,杜牧被提升到京都长安任监察御史,在送别宴上杜牧得知牛始终驾驭他的行踪,暗中进行爱护,于是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到京都后,杜牧牢记牛的叮嘱,没有过象扬州那样醉生梦死的生活。为此写下了这首诗遣怀。曾经的繁华如过眼烟云,扬州十年恍若南柯一梦。想当年,落魄江湖之时,秦楼楚馆,放浪情怀。如今醒悟,回思往事,扪心自问:得否?失否?四、课文总结宋词是与唐诗并峙的另一座诗的高峰。通过七首词的学习,我们对词的发展、风格流派、章法句法及表现手法有了更多的了解。词同诗一样,是一种抒情的文学、言志的文学。词人的纯真爱情荡涤我们第 7 7页共 3333页的心灵,词人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激励我们奋勉。愿同学们爱读多读善读优秀的词作,从中吸取民族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养分。扬州慢教案 2教学目的: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2、驾驭虚实结合写作方法3、体会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教学重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会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 486 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起先建城,至今已有 2480 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维扬等名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第 8 8页共 3333页和绚丽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当时扬州盛极一时。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闻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致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多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多数的动人诗篇。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扰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词人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慢: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词。二.作者介绍: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闻名词人,音乐家。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骚雅派)。他主见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不写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第 9 9页共 3333页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遂他托身权贵门下,一生过着清客生活,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曾说“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以自解其清苦。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其作品精工高雅,意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 文 英鼎足而三,成为骚雅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背景介绍:在姜夔生活的年头里,南宋小王朝国力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复原。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状况,反映了肯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殊是晚年时,他那力主复原,怜悯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美丽,一散一韵,值得并读。第 1010页共 3333页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昔盛今衰悲凉痛惜的心情。三、新课讲授四.整体把握1、范读全词,正音正字。2、齐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义,重点点拨。扬州慢教案 3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2、详细领悟宋代几位闻名词人作品的风格。3、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探讨法课时支配第 1111页共 3333页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闻名词人,音乐家。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这对他在诗词艺术的发展上颇有影响。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他主见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不写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正因为他托身权贵门下,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著有白石道第 1212页共 3333页人诗集在姜夔生活的年头里,南宋小王朝国力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复原。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状况,反映了肯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殊是晚年时,他那力主复原,怜悯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的乐谱。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美丽,一散一韵,值得并读。二、背景简介:扬州,自从隋代伊始,开凿运输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缺不堪。绍兴三十一年(公元 1161 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旧“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第 1313页共 3333页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哀思。虽然情调凄怆,但有肯定的现实意义。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心情。三、课文分析鉴赏淳熙丙申至日(2),予过维扬(3),夜雪初霁(4),荠麦弥望(5)。冬至这一天途经扬州下雪刚放晴满眼都是荠菜和麦子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那就四下里看,一片萧条景象独有清冷的河水碧绿慢慢升起自:独、独自。意为天色慢慢晚下来戍角(6)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于)今昔,因自度此曲。戍边的号角悲鸣心里(非常)哀思为今昔的改变而感慨于是创制曲调今昔:指今昔之变。千岩老人(7)以为有黍离(8)之悲也。认为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第 1414页共 3333页淮左(9)名都,竹西隹处(10),解鞍少驻初程(11)。淮水东面的名都亭(所在的)美妙去处解下马鞍稍作停留刚刚踏上征程少同稍,略微。初程:开头的一段路。左:古人在方位上以东为左。分析:起笔写小驻“名都”扬州。原来作品主题的主调是感时伤乱,而起笔不写扬州的荒芜景象,却着笔于忆旧:先点出“名都”,再借用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中的赞语,以“隹处”来点染,只八个字,概写了从前扬州的繁华。接下去,写“解鞍少驻”既突出了对名城风华的仰慕,又表明忆旧是为了伤今。那么,概写从前扬州的繁华又为了什么呢?过春风十里(12),尽荠麦青青。经过(过去的)春风十里的扬州路全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荠麦青青”定语后置句分析:作者只用十个字概括了扬州浩劫之后的荒芜。一方面用“春风十里”和上句“竹西隹处”相互呼应,铺叙从前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第 1515页共 3333页扬州的荒芜;另一方面,用“尽荠麦青青”铺写荒芜景象,一个“尽”字,以夸张手法突出景物全非的思绪,情调低沉。同时“荠麦青青”的情景又和诗经黍离“彼黍离离”相吻合,从而真实地表达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含义是丰富的。然而是谁造成这样的荒芜呢?作者进一步揭示扬州改变的缘由。自胡马窥江去后(1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1)。自从胡人的军队窥伺长江离去之后(只剩下)破坏的城池和几株大树(人们)还是厌恶谈起(那场)斗争乔木:古老的大树。兵:斗争。分析:很明显,“春风十里”只剩“荠麦青青”,一切繁华景象,自是荡然无存;“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人们心情的沉重,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触景伤情,既怨外敌的入侵,又伤国力的衰落,思想感情达到了肯定的高度。也正因为这样的缘由,上阙的结句,感情更见沉郁。渐黄昏清角吹寒(2),都在空城。(天色)慢慢凄清的戍角在寒风中吹着全(塞满)在一座空城第 1616页共 3333页分析:紧承上句,按时间的推移,景物的转换,进而捕获景物特色,借景以抒情。这里用“渐黄昏”渲染了沉郁的气氛,与上文协作,使“黍离之感”更加浓烈;用“清角吹寒”增加了悲凉的色调,同时与“犹厌言兵”相呼应,更见忧心忡忡!“都在空城”一个“都”字,突出了景况荒芜的幅度;“空城”一词不仅写出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而且对国事前途的渺茫,蕴蓄着无限的哀婉。上阙:小驻“名都”,感慨今昔。下阙紧承上阙,运用联想对比,进一步抒发情怀。杜郎俊赏(3),算而今重到须惊(4)。杜牧擅长游赏料想(他)今日重游到(此)(也)肯定(大)惊分析:换个开头,从杜牧身上落笔。为什么这样写?一方面,因为杜牧吟扬州繁华的诗篇为后世所传颂;另一方面,正是扣合上文,以杜诗为背景,使从前的繁华与眼前的衰败作对比。作者的用意是赞杜郎,伤时世。“算而今”是以设想的形式抒发怀古伤今的感慨,又呼应上文的“竹西隹处”、“春风十里”,为盛衰之第 1717页共 3333页变作印证,痛惜“名都”的沉沦。纵(5)豆蔻(6)词工,青楼(7)梦好,难赋深情。即使(他)(写得)精致(作得)(也)难以写出(我此时悲怆的)深情分析:杜牧的赠别诗、遗怀诗是他题咏扬州的名作,这里用“难赋深情”翻进一层,加深了感慨;同时以杜牧自况,纵有满怀风情,也不能不为名都残缺的哀怨所沉没了,“黍离之悲”达到进一步的深化。紧接着,从设想转入现实,推绽开去,情景交融,情调更为凄清。二十四桥(8)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仍旧存在水波荡漾清冷的月亮,悄然无声波心:河心,这里意为水波。分析:这里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特殊是点化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融入新的境界,情意宛转,娓娓动人。这里以“仍在”点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第 1818页共 3333页心荡,冷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一个“荡”字勾联名桥、冷月、,静中有动,含情脉脉,好像是在默无声息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从而形象地衬写了盛衰兴亡的巨变,勾画出一片凄清的景象。这景象和上阙的“黄昏”、“空城”互为呼应,融为一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象愈写愈凄凉,情感也越来越沉重了。这种层层深化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深厚的忧国心情,结句也富于余味。念桥边红药(9),年年知为谁生!想(那)的红色芍药不知年年为谁而生知:犹不知,确定用为否定。年年:一年一年,年复一年。分析:结句仍以委婉的手法抒情,妙在联想名都名花,化景物为情思,托名卉寄哀怨。从浅处看,空城寥落,红色芍药年年开放,竟无人欣赏,有“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诗句)的感慨,以点染当时扬州的荒寒。叹名花“知为谁生”,进一步抒发了花开花落“人不知”的感慨。结句仍以黍离之悲收束。下阙:设想杜牧重来,难赋深情。四、小结:第 1919页共 3333页(一)、对本词的评价:对“黍离之悲”的理解: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中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缺之痛。词的上、下阙各有侧重,通篇与词前小序结合,紧扣驻、看、闻、想以抒发“黍离之悲”并运用联想把从前的盛况反映今日的荒芜,构想奇妙,对比剧烈,情景相生,色调显明,加上作者又精通音律,注意词法,写来音调和谐,辞句精炼,委婉含蓄,结构严密,体现了婉约派的词风。由于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局限,情调过于低沉(可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二)、两首词的比较:1、寓情于景,景中见情,余味无穷。(同)柳词放笔直书,姜词含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第 2020页共 3333页2、姜词:抚今思昔,虚实相生,意境深融。借词造境(借杜牧诗句),对比反衬。柳词:虚实相生,远近相连,想象丰富,前后呼应。3、姜词:随意抒写,音节谐婉,词句精妙。自制曲柳词:用前人词调(词牌)填词,线索贯穿,自然流畅。(三)、作业:1、思索和练习:其次题、第三题2、背诵这首词。3、自学虞美人(教唱西安事变插曲)、鹊桥仙、一剪梅扬州慢教案 4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驾驭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3、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德育目标: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第 2121页共 3333页教学重难点: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比较法一、导入新课:师生一起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指出词分婉约、豪放。重点复习婉约派词的特点,指出本词的作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二、解题: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姜夔,老师稍作补充。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以他的词牌往往和词题是一样的。扬州慢可以看出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老师放录音,学生跟读,进一步体会本词传达的情感,探讨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诗人为国家的残缺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四、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探讨,把握本词的文意及结构问: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第 2222页共 3333页引导学生探讨明确: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词句)追问: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的?(即本词的文意及结构如何)探讨明确:(结构示意)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空城二十四桥明月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黍离之悲”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老师在和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字词:霁,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五、引导学生探讨探讨本词和前面的几首婉约词的不同第 2323页共 3333页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婉约派词来感受(文学史指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婉约派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明确:语言由“俗”变雅,内容有开拓(如本词跳出了以往的词为表现个人的狭隘情感的范围,把国家 和个人联系在一起),详细分析略。六、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本词独特的写作技巧明确:本词着重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技巧详细分析:词的一开头,运用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作者想象中的从前扬州繁华的景象。接着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实写,这对比显明的图景,自然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由此词人直抒胸臆,最终从听觉处渲染。扬州慢.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中学语文教案,扬州慢.,词的下片分两层,第一 层虚写,以杜牧的难赋深情杜郎须惊反衬出今日扬州的凄凉,后一层实写,写二十四桥明月,发出年年知为谁第 2424页共 3333页生的感慨。综观全词,有实有虚,有情有景跌宕生姿,情景交融。引用前人诗句(杜牧)是本词的另一特色(引导学生和辛弃疾词作比)明确: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意境,使人联想而寻于言外。(举例略)拓展延长:词中引用杜牧词的用处?通过对比,抚今追昔,有力地 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昔胜今衰的感伤。七、课堂小结并完成课后练习附:板书设计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空城二十四桥明月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黍离之悲”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扬州慢教案 5第 2525页共 3333页课前预习一、相关成语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二、精彩句段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3.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三、文学常识姜夔(约 1155约 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四、问题导读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提示:扬州自古繁华,特殊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人有许多咏扬州的诗作,犹第 2626页共 3333页以杜牧的几首最为闻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很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妙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课堂互动师:唐诗过后是宋词。词同诗一样,是一种抒情的文学言志的文学。词人纯真的爱情荡涤着我们的心胸,像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鹊桥仙;词人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激励我们奋勉,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痛“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易安居士李清照的国破家亡之感、天际沦落之悲,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么,词人姜夔的扬州慢又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呢?师:首先请问大家: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生:扬州慢。师: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生:扬州慢。师: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第 2727页共 3333页的。词的题目还告知我们什么?生:这首词写的是扬州的景象,还是一首慢词。师:把握得很好。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 58 字以内为小令,59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 98 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师: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给同学们总结了诗歌鉴赏的几个步骤:其一,知人论世;其二,诵读涵泳;其三,整体把握;其四,理解想象;其五,迁移创建。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这样五步来学习这首词。师:既然题为“扬州慢”,“知人论世”的第一步应当了解什么?生:了解扬州。师:还有什么?生:作者姜夔。师:姜夔工诗能词,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创作这首词时年仅二十一岁。他笔下的扬州处于什么时代?第 2828页共 3333页生:南宋。师:了解了词人及扬州历史,接着进行其次步:诵读涵泳。我们该怎么朗读这首词?请一位同学结合慢词的特点和小序的内容来谈一谈。生:读这首词时,语速要慢一点,句后的停顿要稍长一些。师:小序中有一句话告知了我们此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生: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师:详细一点,是哪一个字?生:“悲”字。师: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请大家结合诵读提示,自我诵读涵泳这首词。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家观赏。哪一位同学主动读一读?(生读)师:就让我们随着这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南宋初期屡遭金兵浩劫的扬州吧!师:请看四个思索题,请大家分组探讨,整体把握词的内容。第 2929页共 3333页师:第一个问题,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详细谈谈扬州城空在何处。生:空城。从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桥边的红药可以看出。师:说得很好。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孤独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关眼。其次个问题,下片中那一个字给你的印象最深?生:一个“冷”字,很真实地写出了扬州的凄清、冷落和萧条。生:一个“惊”字,表现出词人心中的悲凉之感。师:两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大家认可哪一个字呢?生:我认为“惊”字概括性更强。师:的确如此。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骇人动目、心惊伤心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第 3030页共 3333页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从前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从前扬州的特点。生:佳处生:名都。师:两个词究竟选用哪一个呢?生:名都好,因为与“空城”相对师:有道理。还有哪些词句写到从前的扬州?生:还有“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师:这些词句写出了从前扬州怎样的特点?生:繁华喧闹。师:这些景象词人和我们并没有看到,而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引用前人诗句是本词一大特点,请阅读相关的四首诗。(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师:一边是繁华喧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显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第 3131页共 3333页(昔盛今衰)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缘由是什么呢?生:“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缘由是斗争。师:特别好。斗争正是摧毁人类文明、摧残人类生命的黑手。古代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君不闻曹操的悲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君不闻杜甫的哀叹“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廷流血成海水”。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多媒体投影相关史实。)姜夔选取此题材正是为了极表他的“粟离之悲”,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裂、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师:第四个问题,本词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请第四组的同学回答。生:对比、虚实结合、用典、情景交融。师: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的第四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须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意修辞效果,擅长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生:我鉴赏的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第 3232页共 3333页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师:大家的领悟相当深刻。但理解鉴赏还不是终级目的,我们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迁移创建。真正的文艺作品就是使人从世俗的感觉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的升华。现在就让我们从悲切伤感中解脱出来,随着另一位南宋词人辛弃疾一起登上京口北固亭吧!师:这两首词都是吊古伤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生:这两首词风格不同,境界大迥。一个慷慨激扬栏杆拍遍,一个伤感低吟瞻顾徘徊,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复原繁华,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这就是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带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师:子曰: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爱读多读善读优秀的词作,才能从古代文化传统中吸取丰厚的养分。第 3333页共 3333页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2022《扬州慢》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