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 资源ID:44355469       资源大小:12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3.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4. 本次考题主要范围:选修1等第I卷(选择题 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6分。)1.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2.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其作用不包括A.增加了财政收入 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C.抵御了少数民族的进攻 D.减少了军费开支3.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 )A.贫苦农民 B.鲜卑贵族 C.汉族地主 D.封建国家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B. C. D.5.20世纪初,日本完成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它充分利用的国际条件是( )A.清政府在战争中战败 B.朝鲜逐渐被日本吞并C.欧美国家间矛盾重重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6.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 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 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 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D. 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7.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A. B. C. D.8.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以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9.下列关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强鸦片税的征收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10.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11.一位西班牙官员曾这样描述中世纪的教会,“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主教会积聚了大量的财富B.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C.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世纪的人们对教会的统治不满12.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帝和俄国的彼得大帝都善于吸收新鲜知识。与康熙相比,彼得大帝改革的突出特点是()A.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专制统治B.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C.采取重商主义鼓励工商业发展D.发展农业,改革土地政策13.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 )A.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C.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D.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14.梭伦之所以出走他乡,离开雅典,主要原因是( )A.建立僭主政治未获成功B.想去外邦漫游C.未能消除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D.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15.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的态度是( )A.不屑一顾,嗤之以鼻B.持怀疑态度,对于是否学习犹豫不决C.逐渐受其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D.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全面学习16.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重要背景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思想的传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民族危机深重17.“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 D.苏格拉底改革18.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梭伦按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享有相应权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B亚历山大二师签署“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凯末尔下令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标志着土耳其的社会生活走向了世俗化D甘地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来对抗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A.A   B.B   C.C   D.D19.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和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国家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材料显示该使团出访的目的有( )收回主权,实现国家独立自主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学习西方技术,殖兴民族产业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富国强兵A. B. C. D. 20.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大量“书社”组织,“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书社”的大量出现说明齐国( )A. 井田制最早瓦解 B. 管仲改革效果显现C. 建立起郡县制度 D. 率先使用铁犁牛耕21.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设立“四百人会议”22.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同西欧国家相比一直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不彻底 B.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 农奴制未废除 D. 对外扩张影响经济发展23.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 宗教的虚伪 B. 灵魂得救的途径C. 权力的产生 D. 生命的起源24.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25.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最根本的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B.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C.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 D.是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26.宋史·范仲淹传记载:“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增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论者以为不可行。”由上述材料可知,“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中用人不当B.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C.改革涉及面太广D.改革者优柔寡断27.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28.穆罕默德·阿里曾指示埃及国内的技术工匠“要记住从外国技师那里学来的东西,以便将来能取代他们。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这表明阿里( )A. 注重用西方技术来发展工业 B. 重视发挥外国技师的作用C. 同西方列强保持着友好关系 D. 鼓励埃及工人的技术创新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4分。)29. (本小题满分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商君书。去强材料二“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商业思想。(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30. (本小题满分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中期),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俄、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的主要表现,并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俄罗斯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31. (本小题满分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1)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其各自结果如何?32. (本小题满分12分)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联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作用如何?(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参考答案1.B【解析】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削弱各地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B项正确;废藩置县就是调整国家行政建制,这并不是实质,A项排除;C项永废藩置县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日本土地制度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制,这是经济上的措施,而题干是政治措施,D项与题干无关。正确选项为B项。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是实现了军民的二合一,所以有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从而能有效地增强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的力量,但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表述错误,B C D三项都符合史实。3.D【解析】北魏政权的均田制主要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通过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缓和社会矛盾,缓和统治,因此受益者最直接的是国家;故选D。而A、B两项也是受益者,但不是直接受益者;C项和均田制无关。4.D【解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主要是指保甲法的作用,与题干无关;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是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因此选D。5.C6.C【解析】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它给后来的奋斗者留下的惨痛教训是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故选C。7.A【解析】在商鞅变法中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改革内容促进秦国国富兵强,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虽然他的改革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但是最后遭到了车裂,并不是一帆风顺,所以选A。8.A9.C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说明科举制度被废除后用人标准带来的弊端,故本题选择A;B清朝不可能推翻君主专制;C和D不符合题意。11.C【解析】作为中世纪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的天主教会,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C项符合题意;通过西班牙人的叙述,我们看到了中世纪的人们对教会的贪婪和腐化极为不满,A、B、D三项正确。12.C13.D【解析】A选项之提到“令贫者富”,并未提及“富者贫”,让人民都富裕起来并非商鞅本意;材料并未提及商业的发展,故B选项错误;C选项与材料无关;商鞅说:“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意思是国家安定,必须要实现财富的均衡,故正确答案为D。14.C【解析】10.梭伦没有完全迁就贵族也不代表平民利益,改革不可避免的引起贵族的怨恨和平民的不满足,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仍在继续并走向激化。此时有人建议梭伦在雅典建立僭主政治,但梭伦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决定放弃权力,离开雅典出国远游。故选C。15.C【解析】拓跋珪在建立北魏和进取中原过程中,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便适应中原地区的需要,并促进鲜卑的封建化和向农业定居过渡。因此逐渐受汉文化的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故选C。16.D【解析】依据题干“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可知,反映了日本、英国、俄国、法国对中国的侵略,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重要背景是民族危机深重,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你材料均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D17.A【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根据财产的多寡划分等级,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是对梭伦改革的内容的叙述,故选A项。18.B【解析】14.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故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B项正确。凯末尔的改革“标志着土耳其的社会生活走向了世俗化”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甘地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来对抗西方工业文明”显然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背离,故排除D项。故选B。19.C【解析】从材料中可了解到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有: 收回主权, 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 学习西方制度, 实现富国强兵, 故选 C 项。 “学习西方技术,殖兴民族产业” 不是 1871 年使团的任务,排除。20.B【解析】据材料“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一种户籍制度,不能体现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故A项错误;齐桓公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在采取“相地而衰征”的征税制的同时,实行制国、制鄙和“正户籍”等制度,故B项正确;郡县制度是在秦代确立的,故C项错误;“率先”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B。21.B 【解析】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许多贵族因为特殊地位而拥有相当多的财产,其社会政治地位自然比较高,这对贵族有利;同时,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原来的出身等级制度,平民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而积累较多的财产,从而提高自身的地位。虽然财产等级制仍然不平等,但是达到了梭伦的目的:既提高平民地位,又保证贵族利益。颁布“解负令” 是对沦为债务奴隶的平民有利,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是对农工商业者有利,设立“四百人会议”是对前三个等级公民有利,都与“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不符,因此排除ACD。22.C【解析】到19世纪上半期农奴制的存在即农奴制的未废除是导致俄国落后的根本原因,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改革尚未开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外扩张会带来财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3.B【解析】九十五条论纲是在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券”进行搜刮的背景下,由马丁路德写出来的,它主张“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即所谓的“因信称义”,以此来反对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的说教,故选B。24.C【解析】从材料“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中可以看出,北魏政权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凸显自身政权的正统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的恢复,故A项排除;材料“四夷馆”和“四夷里”说明BC项错误。25.B【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A、C、D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而商鞅变法承认了土地私有,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土地私有制进行改革,所以答案选B。26.B【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的“论者”认为范仲淹针对当时的冗官现象进行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是变法失败的原因,故本题选B;改革中用人不当和改革涉及面太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可排除A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并非优柔寡断之人,故可排除D。故答案为B。2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A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因此符合题意。BCD都符合梭伦改革的内容。,28.A【解析】.据材料“以便将来能取代他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阿里鼓励本国的技师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并制定奖励措施,这说明他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注重用西方的技术来发展埃及的民族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视发挥外国技师的作用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埃及同西方列强保持友好关系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是埃及工人的技术创新,故D项错误。故选A。29.(1)商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商业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商业要服从农业的发展。(2)相同观点:商业过度发展导致农业衰退,应以农业为本。实践:实行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官府干预商品交换,直接参与经营商业活动,调控商品价格30.(1)俄国: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农奴起义威胁沙皇统治;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王朝统治;两次鸦片战争失败。 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引发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 (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 认识:俄、中都保留了封建专制政权,继续维护封建统治。相比俄、中改革,日本虽然保留了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存在不彻底性,但日本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31.(1)中外务实的人要求变法;感觉到变法阻力不小;主张在保存传统的同时向西方学习。(2)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中国侧重摆脱民族危机。结果:俄国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失败,但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32.(1)问题:豪强兼并大量土地;贫民无地少地;百姓贫饥流亡,土地荒芜;政府赋税没有保障等。 措施:均田制。作用: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良田,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观点一: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同时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观点二: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汉化政策改革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的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12 -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