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优质学校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docx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1页 共51页课题一促进优质学校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项 目 简 介一、 项目的设计:(一)项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在教育普及工作取得巨大进展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为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主题。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正在由“量” 的积累向“质”的提高转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十分突出。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和实践,实施教育的增值策略,使学校的“软” 资源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把学校办成人民渴望的学校。为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促进发展”(APEID)联系中心教育实验部,提出以“优质学校教育”项目为主题进行系列研究。经与有关学校协商提出的“促进优质学校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经课题组的申报和有关机构的评审、批准,现已分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 促进发展联系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一五”期间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为0202141A)2006年12月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FFB060290)课题经费自筹。(二)选题(项)意义和研究价值1、选题的意义:提出学校教育增效的概念,探索其与优质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出学校教育增效的基本策略,实现更高水平上的均衡发展,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从教育生态角度探索通过优化学校教育各要素,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教育增效;使学校教育走出仅靠加大投入,追求规模效应的外生发展的误区,提出依靠学校自身智力投入为主的教育内生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使处于不同状况的学校和师生实现优质发展。2、研究价值: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学校教育投入有效性制约因素及其条件的理论,集中体现于学校教育增效概念及学校教育增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和论证,为优质学校教育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塑造具有示范性的、促进教育增效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学校教育的不同类型学校典型,为优质的学校教育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提供有说服力的案例。(三)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以学校教育增效概念为核心,阐述学校教育增值的制约因素及其关系;提出优质学校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创建实现教育增效,实施优质教育的学校。2、研究内容: 学校教育增效与优质学校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的研究 促使学校教育增效的策略研究 优质学校教育的生态研究 优质学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的研究3、主要观点: 依靠学校自身智力投入,加强学校办学“软件”建设,确保学校教育增效,是现代学校走内生发展之路,创办优质学校教育的路径;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学校教育是体现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基本前提;在符合教育生态原理的前提下,降低学校有形教育资源投入,是提高教育效率,创办优质学校教育的关键。4、创新之处:提出学校教育增效的相关概念及学校个性化发展,提供优质教育的现代学校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构建优质学校教育发展有效策略的内容。(四)项目的研究时间和成果形式总项目研究时间初步定为三年(2006.122009.12);子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三年。项目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专(编)著、文集和案例集锦等。二、“项目学校”的征集(一)征集对象:有代表性的有志于研究优质教育的普通中小学、高职、中职学校及幼儿园等合作单位。(二)申报“项目学校”的基本条件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研究子项目内容符合国家教改方向、教育科研发展方向和本“项目”研究方向,在本地区具有示范性或鲜明特色的学校或幼儿园。2、学校(单位)(以下均称“学校”)主要领导和广大干部教师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有相对稳定的科研教改队伍和组织机构,参与人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学校一般应有三年以上承担过省市级以上教育科研项目的实践经验,具备承担项目研究的基本条件。3、接受教育实验部的管理并执行有关规定,能为完成本项目任务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相关保障。申报“项目学校”应征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三)“项目学校”的报批l、申报学校须经教育实验部有关成员或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荐及教育实验部秘书处初步审核,根据总项目(课题)(以下均称“项目”)研究的基本目标和内容,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参照总项目组提出的子项目研究选题建议,自定本学校研究的项目,并做好项目的论证和设计;2、向教育实验部秘书处领取并按要求填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促进发展联系中心教育实验部优质教育项目学校申报·审批表(一式四份),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并经上级主管教育部门同意;3、将申报·审批表(一式四份),连同单位的情况介绍(附相关材料即可)一并寄(送)教育实验部秘书处;4、秘书处委托有关人员对项目申报学校办学条件和项目研究基础,进行考察;5、受理后,教育实验部组织综合评审,一月内发布正式文本通知,反馈评审意见;项目学校应根据其评审意见完善研究方案,办理相关手续,并按规定交纳项目科研协作基金;6、项目学校申报项目一经批准,教育实验部秘书处将正式致函项目学校并将项目立项证书、指导专家聘书、本年度总项目组研究计划及相关参考资料等材料一并寄发学校。三、项目的管理服务(一)总项目组及其指导专家的服务1、本项目研究建立总项目和单位子项目两级专家指导组,指导上各有侧重,互相联系,共同推进项目研究的深入开展。项目指导专家应由具备副研究员(副教授)以上或相应的职称,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和经验、有较强的科研指导能力并热心于指导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担任。2、总项目专家组成员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到部分项目研究单位进行咨询与指导。同时根据项目学校研究的需求,由教育实验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项目学校完成子项目方案设计及终结成果的撰写,以推进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3、与总课题主要成员共同制定、撰写总项目研究设计方案及重要研究指导性材料和成果专著,并对各项目学校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鉴定。根据需要对项目学校相关课题的滚动立项,给予协助和指导。4、定期为项目学校及其指导专家提供总项目组编辑的学校优质教育资讯(刊载各项目单位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推荐国内外优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典型经验、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每年定期为项目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用书和专题情报资料;根据项目学校办学的需要,提供相关专题信息,实施个性化服务。5、每年召开一次项目工作会议,总结和指导项目研究,确定年度项目工作任务;每年组织项目单位参加教育学术交流和优质教育展示活动;另外,组织国外优质教育考察活动。6、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开展总项目组的科研培训活动。7、负责将各项目学校的成果向国内外有关媒体推介和协助出版,扩大项目研究及项目学校的社会影响。8、组织项目学校的相关优秀成果及项目优秀科研工作者评选奖励活动。9、项目学校指导专家应为项目学校重点提供研究过程的服务,特别是研究过程选题、研究方案设计、相关人员培训及终结成果形成等关键环节的指导。(二)其他管理1、 项目学校在其实验周期内允许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促进发展(APEID)联系中心教育实验部项目学校”的名称和统一的规格制作和悬挂一块匾牌。匾牌由教育实验部秘书处提供相应纸样,不得私自改动纸样或扩大挂牌范围。2、本项目实行项目组负责制。教育实验部(总项目组)负责项目研究的宏观决策并对各子项目单位研究进行综合指导。总项目组下设秘书处,负责课题的日常组织协调与管理;项目专家指导组,负责项目研究的指导、咨询工作。为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项目学校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地区,建立项目区域协作组;同一专题的项目学校建立专题协作组。各类协作组配合总项目组在各自的地区或专题项目研究进行组织和协调,在协作区内单位间开展交流和研讨,根据条件推介新项目组成员等。各协作组负责人由总项目组协商确定。3、专家指导组隶属于总项目组管理,日常工作由秘书处协调。总项目指导专家,由教育实验部及总项目组协商聘请;项目学校指导专家或专家组的设立及其聘请人员的确定,主要根据项目学校的实际需要提名,由总项目组和地区协作组商议确定,并由总项目组和项目学校共同为其颁发聘书。4、项目指导专家的工作,属于公益性工作,没有固定的劳务报酬。但是对指导专家下学校集体培训教师,项目学校应付讲课费;为项目学校指导起草、修改稿件付出较大的劳动量,可适当付给劳务补贴,具体标准参照当地水平确定。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促进发展(APEID)联系中心教育实验部秘书处联系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5号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邮政编码:300191 联系人:余强基 联系电话:02223369966 02223716771(兼传真)手 机:13920518775 促进优质学校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课题组2007年度研究活动计划要点:各课题学校:促进优质学校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于2006年12月26日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准立项(课题批准号为:FFBO602290)课题经费自筹。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要求,课题应在今春开题,2009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该课题研究先前已分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促进发展联系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一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参加课题研究的课题单位和学校涉及七个省市、地区近20多个单位。根据课题组及子课题学校组成的情况以及课题研究进度,拟安排2007年度主要工作如下:一、做好课题研究的开题组织关于课题开题研究主要是指总课题以及新参加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校或单位。先前参加子课题校也应根据新立项的课题要求,进一步完善原研究计划,优化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的总的要求应具备“四性”即针对性、科学性、服务性和有效性。所谓针性就是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所谓科学性就是学校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明确,界定科学,研究过程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符合科学的逻辑;所谓服务性即课题的研究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与学校的工作紧密结合,不是离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孤立地去搞研究;所谓有效性即是课题的研究要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各课题校应根据此意见和课题“简介”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总课题开题会议计划在四月中旬举行(地点待定)。二、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与交流1.计划七八月间配合课题研究举办一期学校优质教育研究的培训班(地点待定)2.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国内或国外(北欧)进行一次优质教育的学习与考察。3.十月中旬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优质教育建设国际论坛”学习与交流学校优质教育的研究成果。三、推动各课题校研究的深入根据各课题校研究情况和实际需要,总课题组有计划地深入课题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为了更好的组织和推动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立课题研究的专家指导小组以及天津、郑州和广州三个地区的协作组分别负责组织与指导学校的课题研究。四、努力办好优质教育资讯为组织与推动课题研究与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合作,努力办好课题研究的指导刊物优质教育资讯通过该刊物分享交流、优质教育研究的经验与成果。以上是总课题组对2007年度课题研究活动的初步计划与安排。要求各课题校根据此计划与安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作出学校2007度对课题研究安排的意见以及对总课题组研究活动安排的意见或建议、务于3月底前寄到课题组秘书处。课题组秘书处地址:邮编: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5号 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电话(022)23369966 23712515(兼传真)联系人:孙学英 张春茹课题组负责人:余强基 2007年3月13日 课题二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实施方案课 题 类 别 H教育部规划课题 课 题 名 称 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 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 学 科 分 类 H. 基础教育 课 题 负 责 人 孟 万 金 负责人所在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简介孟万金,心理学博士,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负责人,中国特殊教育杂志社社长,美国佛州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课题“中国教育创新案例研究”、教育部课题“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评价研究”及世界银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十余项。研究领域: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外语教学,校长/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出版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务培训丛书(5册并获奖)、英语新课程多元智能教学系列丛书(10册并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及其它心理与教育著作合计30余部,在“教育研究”、“心理科学”、“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等杂志发表“教育心理学的新使命:提高新一代国民心理素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探析”等中、英文论文近100篇。(孟万金博士在美国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一、学术顾问组田慧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沈德立 天津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忠良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教授万明钢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如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博士申继亮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华山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教授白学军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时进 上海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博士包 燕 北京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王健敏 浙江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博士、教授Alysia D. Roehrig 美国佛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Jhon Keller美国佛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Tim Everton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John Furlong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二、咨询专家组庞红卫 浙江省教科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博士丁锦辉 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特级教师张朝辉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刘国胜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局长、博士曲连坤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冉乃彦 北京市教科院董国谦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三、研究专家组总课题组组长: 孟万金总课题组副组长:张 冲 单志艳 刘玉娟 王 鹏 王树洪总课题组秘书长:刘英敏幼儿学段负责人:刘玉娟 张彩云 张海凤小学学段负责人:单志艳 刘玉娟 于 辉 路文举 张兰芝 张建青中学学段负责人:张 冲 雷颖善 朱风海 丁小辉高中学段负责人:李树珍 胡广华 幺 青 王红 云中职学段负责人:刘在花 陆 宁 田 方 王 健高职、大学学段负责人:孟万金 郭文富成 员:孟万金 张 冲 刘英敏 单志艳 刘玉娟 刘在花 王 鹏 王树洪张彩云 张海凤 于 辉 张兰芝 张建青 雷颖善 朱风海 丁 小辉胡广华 幺 青 王红云 陆 宁 田 方 王 健 郭文富 张志强周保英 樊 波 路文举 徐向东 张 捷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著名道德情感专家、中央教科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朱小蔓教授号召:“用情感教育激活学生心理”随着社会的转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心 理问题越来越多,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500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对5810例城乡中小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不良检出率为3.80%;有27.8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实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指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且发展不均衡,教师本身素质堪忧等问题。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预防性、发展性和促进性功能。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精神,急需构建一种合理有效的“以开发心理潜能”为发展方向、以“提高学习效能”为诉求、以“多元智能活动”为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最优化教学体系。一、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以“开发心理潜能”为发展方向?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田慧生教授在本课题举办的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指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育智慧和智慧型教师”21世纪之所以可以称为“心理学的世纪”,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将是人类真正探索和发现自己心理潜能的积极心理学的世纪。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顾名思义是教人怎么积极面对人生,从而得到快乐。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将矛头对准人们所承受的心理痛苦,但忽略了人们内心具有的积极预防和化解心理痛苦的潜能和力量,“积极心理学正是基于一种理念,即人们所需求的不仅是终结痛苦,人们还期待充实的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有发展自我的潜能。可见,开发心理潜能是积极心理学赋予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使命,只有通过开发心理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走出传统的被动困境,真正找到新的生长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和教师的心理问题,才能切实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开发心理潜能既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也是是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方向。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误区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不清楚,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是什么?各家教材各种观点混乱,造成一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迷失。新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就是倡导人们依靠人自身的内在力量,来预防、克服和排解心理问题,这种内在力量的源泉就是心理潜能,只有通过心理潜能开发,开启心灵智慧,才能超越现时不健康的心理层面,摆脱眼前的困惑,确立心理旅程的新航向,看到生活学习的新希望,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潜能就是人脑潜能。现代人已经明确认识到人脑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物质,是真正的奇珍异宝,其特点之一就是潜能很大。根据当代生理学、心理学等的研究,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的星数大致相等,可以贮存1015比特的信息量。人的大脑皮层所包含的思维能量,可与原子核的物理能量相比。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年度报告中曾说:“ 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伟大的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越超,因为从理论上讲,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脑的爱迪博士及其同事们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的功能非常奇妙、复杂,几乎无所不能。他们认为:“ 就实用目的而言,脑的创造力几乎是无限的。”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可见,学会科学用脑,开发心理潜能,是预防和战胜心理问题的内在动力的源泉,也是提高学习效能的根本途径。二、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以“提高学习效能”为诉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给实验学校授牌时指出:“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元智能化”孟万金教授(右)在给实验学校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学校牌匾受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摆设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浅层次水平。殊不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提高学习效能”的航线,否则,就会被当标签应付检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心理潜能开发无疑会促进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学习效能提高需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向各学科渗透。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传统的以培养知识技能的一维目标,变为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也使得学科渗透成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还要向学生阐明知识获得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老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自觉地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而能够很快地适应新课改“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对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来说,能提高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遗憾的是,目前流行的一种提高学习效能的简易办法就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应急效果,但是却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由主动变成了被动,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创造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越来越低,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作业负荷越来越重,导致额外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历史证明,不论进行何种教学改革,不论换上什么样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论在重点学校和是非重点学校,不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不论是优秀班级还是普通班级,不论是优秀教师还是一般教师,不论富裕家庭还是贫穷家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未来,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尖子生永远是少数,而非尖子生永远是绝大多数!为什么?是教师不愿意或没有努力去教育他们?是家长没有努力去引导他们?是学生自己压根就不想学习好?都不是!不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不想尽力或没有尽力!但为什么还是改变不了这种普遍的怪异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弄清每个学生学习不良的根本原因!因而,任何努力都是盲目的、不科学的、低效的,有时甚至是徒劳的和有副作用的!正如治病一样,不对准病根乱吃药,药不对症,不但治不好病,还会带来副作用。弄不清每个学生学习不良的根本原因,盲目批评责怪、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不仅加重学业负担,还会加重心理负担,导致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习低效,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彻底解决学习低效的根本出路是:激发动机,提高兴趣,学会学习,减轻压力。三、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以“多元智能活动”为途径?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主要误区就是教学模式落后,过多的说教,缺乏活动性、体验性、参与性,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下列种种误区:1医学化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把大多数学生成长发展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称为心理疾病,采用心理治疗的方式予以转变。结果出现了学校医务室改牌为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诊治,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2课程化的模式。这种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纳入了课程学习过程中或者误解为心理学的科普教育,让学生背讲义、选教材、考原理、记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单纯学科知识化教育的轨道。3德育化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用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人员大都由德育教师、政教主任担任,心理咨询模式采用德育的模式。4测量化模式。心理建档与心理测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手段。用单纯的心理测验的手段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甚至以测量为依据,简单地给学生下诊断,既不符合心理科学的原则,也有悖于学校教育的目标。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活动是人的心理的生成机制,人的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离开了活动,人的心理就成无源之水。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主张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校本性和个性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如下8项天赋智能:语言智能(1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 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每个人在这八项智能中都有自己的强项,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强项入手开展学习和活动,其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其兴趣和自信心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呵护,其学习效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时,通过多元智能,可以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因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符合世界潮流,也迎合了我国新课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第二章 主要研究内容及难点:研究什么一、主要研究内容 孟万金教授与英国剑桥大学 教育学院院长Tim Everton教授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Tim Everton教授十分赞同孟万金教授提出的观点 :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培养多元智能,是世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具有时代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围绕下列三大专题展开:专题之一:倡导积极心理学,开发心理潜能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专题之二:提高学习效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效果。专题之三:通过多元智能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学科渗透模式。二、难点本课题拟突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认识上:普及积极心理学理念,提高对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多元智能化的认识。操作上:如何通过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模式和促进学科渗透。专题之一:倡导积极心理学,开发心理潜能,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孟万金教授与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John Furlong教授孟万金教授与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John Furlong教授学术交流时提出“倡导积极心理学,开发心理潜能,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并逐渐形成完善的思想体系。1、心理潜能开发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学生的心理潜能开发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学生的非智力潜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用研究开发学生的全脑潜能,实现学习方式的最优化研究开发学生的考试潜能,大面积提高升学率的实践研究(2)教师的心理潜能开发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促进智慧型教师的成长研究开发教师非智力潜能,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实践研究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成长研究开发教师全脑潜能,丰富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开发教师教学潜能,提高教师教学效能的行动研究开发班主任潜能,促进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最优化研究2、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1)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创新研究以课题为龙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校本模式的创新研究参与·反思·体验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模式创新研究反思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研究(2)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研究活动-体验-分享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及应用研究新课程下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团体心理辅导及辅导策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下个体心理辅导及辅导策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下班级建设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新课程下同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新课程下学生心理自助辅导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游戏心理辅导在新课程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咨询室的评价标准与效能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实践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咨询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应用研究新课程下教师必备的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及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团体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心理咨询技能在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心理咨询技能对促进新课程下德育工作发展的应用研究通过总结新课程下学生心理咨询个案,揭示现阶段学生心理现状及特点研究心理咨询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下网络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研究(3)心理咨询技巧与心理健康教育理性情绪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心理日记:研究性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形式“元认知技术”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冲突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5)德育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从中国传统德育看当代德育创新从美国德育演进看中国德育创新的出路新课程下如何实施情感式德育新课程下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优化组合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的实践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双向结合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下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下班主任网络德育工作模式及有效性研究新课程下建设学习型班主任队伍,推动德育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新课程下开展班主任行动研究,促进德育工作的新发展新课程下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实现德育创新的实践研究新课程下提高班主任德育素养,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新课程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有效性的应用研究(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研究新课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标准及专业化发展研究新课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新课程下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研究3、管理心理(校长)研究新课程下如何实现德性化管理,提升教师主人公意识新课程下如何设计与管理学校品牌增强教师的认同感新课程下如何开展师德建设提升敬岗爱业意识新课程下如何成长为专业化/科研型校长新课程下如何开展学校效能评价提升教师效能感新课程下如何处理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减轻教师职业困惑新课程下如何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克服教师职业倦怠4、教师心理健康研究(1)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新课程下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新课程下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新课程下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及维护的有效性策略及调适研究新课程下教师心理健康的自助能力的培养研究新课程下教师亚心理健康的成因分析及调节对策新课程下各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的对比及干预研究 (2)教师与教学心理研究新课程下课程教学与师生心理发展新课程下如何实现教师间的协作互动新课程下如何实现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协作互动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下如何提高课堂管理效能新课程下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新课程下如何开发脑潜能实现多元智能教学新课程下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学习理论优化教学新课程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下如何优化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新课程下如何开发情景教学的潜能新课程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新课程下如何开展形成性评价新课程下各学科如何应用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校本科研行动研究实务如何整理和发表新课程研究成果如何调整学生应试心态,提高考试成绩如何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教师行动研究道德高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教师行为规范标准与师德建设研究学校的组织文化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健康人格与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养成的实验研究新课程下教师积极情感式教学与学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