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荆楚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 资源ID:44508849       资源大小:590.37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荆楚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二一五年九月·2·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目 录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1)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情况(4)1 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4)1.1 学校定位(4)1.1.1 学校定位与规划(4)1.2 领导作用(7)1.2.1 领导能力(7)1.2.2 教学中心地位(8)1.3 人才培养模式(9)1.3.1 人才培养思路(10)1.3.2 产学研合作教育(11)2 教师队伍(13)2.1 数量与结构(13)2.1.1 生师比(13)2.1.2 队伍结构(15)2.2 教育教学水平(16)2.2.1 师德水平(16)2.2.2 教学水平(17)2.3 培养培训(17)2.3.1 培养培训(17)3 教学条件与利用(18)3.1 教学基本设施(18)3.1.1 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18)3.1.2 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19)3.1.3 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20)3.2 经费投入(21)3.2.1 教学经费投入(21)4 专业与课程建设(21)4.1 专业建设(21)4.1.1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22)4.1.2 培养方案(24)4.2 课程与教学(25)4.2.1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26)4.2.2 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27)4.3 实践教学(28)4.3.1 实验教学(28)4.3.2 实习实训(29)4.3.3 社会实践(30)4.3.4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31)5 质量管理(31)5.1 管理队伍(31)5.1.1 结构与素质(31)5.2 质量监控(32)5.2.1 规章制度(32)5.2.2 质量控制(33)6 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35)6.1 学风建设(35)6.1.1 政策与措施(35)6.1.2 学习氛围(35)6.1.3 校园文化活动(36)6.2 指导与服务(36)6.2.1 组织保障(37)6.2.2 学生服务(37)7 教学质量(39)7.1 德育(39)7.1.1 思想政治教育(39)7.1.2 思想品德(40)7.2 专业知识和能力(41)7.2.1 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41)7.2.2 专业能力(41)7.3 体育美育(42)7.3.1 体育和美育(42)7.4 校内外评价(42)7.4.1 师生评价(43)7.4.2 社会评价(43)7.5 就业(44)7.5.1 就业率(44)7.5.2 就业质量(44)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46)1 教学中心地位尚未完全凸显,本科教育质量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46)1.1 问题表现(46)1.2 原因分析(47)1.3 改进措施(48)2 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缺乏(48)2.1 问题表现(48)2.2 原因分析(49)2.3 改进措施(50)3 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不够明晰(50)3.1 问题表现(50)3.2 原因分析(51)3.3 改进措施(52)4 新办专业较多,专业特色不突出(53)4.1 问题表现(53)4.2 原因分析(54)4.3 改进措施(54)5 优质课程偏少,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不够丰富(55)5.1 问题表现(55)5.2 原因分析(55)5.3 改进措施(56)6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自我监测评估制度不够健全(57)6.1 问题表现(57)6.2 原因分析(57)6.3 改进措施(58)7 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59)7.1 问题表现(59)7.2 原因分析(60)7.3 改进措施(60)8 学习氛围不浓,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待提高(61)8.1 问题表现(61)8.2 原因分析(61)8.3 改进措施(62)·61·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荆楚理工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有30余年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学校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白龙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一座山水园林式大学。占地面积1439157.17 m2(合2159.47亩),校舍建筑面积301182.43 m2。建有标准运动场、网球中心、篮球场等体育教学运动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51.87万元,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区域及学生宿舍。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2.93万册,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拥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0余个。学校设有14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设33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90个,附属医院1家(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教学医院2家(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荆门市中医医院)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场所。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4078人,其中本科生9689人。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93人,其中专任教师659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25人,博士、硕士425人。有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荆门市把关人才16人。学校现有湖北省“十二五”重点(特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植物科学与技术等5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有“荆楚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有“荆楚理工学院-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基地1个,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个,中印南方印刷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金龙泉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等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校级精品课程50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17项、省级81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2项、校级课题20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学校建有靶向抗肿瘤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药物合成与优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有湖北省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校企共建牛磺酸技术研发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3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有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荆门)基地等3个省级人文社科类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抗肿瘤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化学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等2个省重点科研团队项目,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Mi-2类染色体变构因子CHR729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国家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北传统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等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76项。获省市科技、社科成果奖 37 项,拥有各类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13项,其中,“米糠蛋白饮料项目”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专项。学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32篇,被SCI、EI、ISTP权威检索性期刊收录162篇;教师出版专著17部,主编教材152部,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荆楚理工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优秀栏目策划社科学报、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其“传记文学研究”栏目先后被湖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特色栏目”;荆楚学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西澳理工学院、美国荷晶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合作开设有中澳电子商务、中澳会计,中美护理等专业。学校坚持立足荆楚,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服务定位,始终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初步形成了“面向基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围绕“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一条主线、三大平台、四个对接”的“134”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2014年,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全国30所、湖北省唯一一所“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情况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情况1 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1.1 学校定位学校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和学校发展实际,形成了以教学为主,建设有特色有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1.1.1 学校定位与规划1、学校定位总体目标定位:立足地方,面向基层,建设有特色有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本科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适度保留专科教育,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理工为主,理、工、农、医、文、教、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重点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群。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荆楚,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2、规划学校根据国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荆楚理工学院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暨远景发展纲要及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3个子规划。明确了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规范建设,夯实基础(20072015年)。努力完成新建本科学校的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重点建立起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加快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建设,办学条件基本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合格标准,本科教学水平达到合格要求。第二步,提升质量,培育特色(20162020年)。进一步充实办学内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育办学特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地方的功能体系,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明显突破,实现湖北有影响的特色地方大学的创建目标。第三步,形成特色,打造品牌(20212030年)。继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科专业办学水平,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特色较为鲜明、优势较为明显、部分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较高水平的本科院校。实现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开展专业标准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到2015年,本科专业数达到30个左右,专科专业调整为10个左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确定了“壮大队伍、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提高能力”的队伍建设思路,到2015年,队伍数量与结构基本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学校校园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为,到2015年将学校建设成功能分区明确、环境优雅清新、景观协调得当的生态型、环保型的山水园林式大学校园。学校重视发展规划的落实,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围绕规划部署工作,制定措施,保障规划的落实。规划实施以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专业和课程建设逐步加强,教学管理持续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年增强。目前正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积极谋划“十三五”发展规划。3、办学特色学校总结和传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办学经验,立足学校位于荆门市的实际,初步形成了“面向基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办学特色。立足地方,服务基层。学校将植根荆门,服务荆门视为学校的使命,紧贴荆门经济社会发展,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为荆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培养了象荆门洋丰集团(上市公司)董事长杨才学等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培养了象全国模范教师、省劳动模范、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方莉等一批优秀教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校与湖北金龙泉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等实质性合作。学校与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原文字六三厂)的合作从1995年起持续至今,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与中兴通讯共建中兴学院,共办专业,共享师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协同构建集行业、岗位技能实践、工程项目演练为一体的实训环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工信部“蓝桥计划”平台,校企深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模式改革,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2.5+0.5+1”的方式,前2.5学年在校内由学校教师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课的教学,0.5学年的教学活动主要由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校,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引入企业技术标准,组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最后1学年学生在平台聚合的软件企业实习实训,毕业后在商用外包软件项目程序员岗位上就业。传承荆楚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有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发展史的“郭店楚简”。在中国历史文化长廊中,荆门活跃过许多前贤先哲和名家大儒,有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楚辞赋家宋玉、唐诗人陈子昂、宋文学家欧阳修、宋理学家陆九渊、明嘉靖皇帝朱厚璁等,他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学校将研究和继承历史文明视为己任,广泛吸取荆楚文化的养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并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荆楚文化新的内涵,养育了“崇学尚德,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育人氛围。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了文艺下乡进社区等活动,成为本地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力量。1.2 领导作用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办学规律,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1 领导能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科学谋划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领导班子围绕学校的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立足历史看发展,立足现实看优势,立足发展看不足,认真分析和研判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势,准确把握学校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学校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主题。2008年2009年“保稳定、强规范”,2010年2012年“入主流、谋发展”,2013年2015年“强内涵、育特色”。成功化解了学校升本扩建产生的6.5亿元债务,积极盘活校园资产,完成了校区置换与资产处置,增强了发展活力。积极推进教育教学观念从专科向本科的转变,树立本科意识和质量意识。积极推进学校人才培养从传统专科教育向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转型,办学内涵不断丰富。抢抓机遇,务实奋进,改革创新增强学校活力 学校领导班子紧紧抓住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机遇,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决定学校转型发展。2014年,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从2015年起,学校管理体制调整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办学经费得到基本保障。遵循规律,积极探索,建章立制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组织开展了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明晰了按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的思路。积极开展特色办学的探索与实践,理论研究成果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被评为湖北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创新育人机制,取得了全员育人要突出“全”字的实践成果。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从事一线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的实践经历和经验,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近3年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1.2.2 教学中心地位学校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各种优质资源率先配置,基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投入优先教学、政策倾斜教学、教师倾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舆论聚焦教学的良好氛围。党委重视教学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明确规定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党委会明确教学工作方向,提出要求;校长办公会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学校成立了校长顾问学生小组,利于校领导深入了解教学一线情况。制定了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学时,教学工作分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学时。各学院(部)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查课、查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了解教师教学态度和学生学习状况,定期组织师生评课,坚持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大检查,坚持教学常规督导和专题督导。投入优先教学 学校在办学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仍努力保证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近3年投入教学基本建设及维修费13388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设施投入4471余万元,图书资料购置费948余万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转型提升,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争取中央和地方共建项目专项资金2800万元,保证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政策保障教学 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件中对教学人员编制、师资队伍引进与培养、教师奖励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意见,教学一线教师人均奖励绩效高出行政管理部门20%。教师全心教学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职称、高水平教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专任教师岗位上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达到100%,全校教师的学生评教得分优良率在89%以上。广大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书育人,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改革。管理服务教学 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自觉转变工作作风,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实行机关、后勤服务工作“首接负责制”等制度。不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方法,确保服务质量,形成了各级领导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员支持的服务教学的有效机制。舆论聚焦教学 学校重视教学中心地位的舆论导向和氛围营造。校报、广播、校园网等校内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宣传了教师教书育人典型事迹,如王平老师。形成了以关心学生、关心教师、关心教学为荣的良好氛围。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坚持不间断的督教、督学、督管,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2015年4月随机抽取了200名本科四年级学生,使用教育部评估中心“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满意调查”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总体评价“满意”和“基本满意”达到82.07%;学生为学校感到骄傲,并会把本校推荐给他人报考,“十分推荐”、“一般推荐”达到87%。1.3 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尊重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探索“一条主线、三大平台、四个对接”的“134”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1.3.1 人才培养思路1、协同育人,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一条主线” 突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主线,积极探索学院理事会制度,注重引进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地、校企和校校合作,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三大平台” 设计完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积极构建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等三大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工程实践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实施弹性学制,为学生初创企业提供服务,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有效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实施“四个对接” 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执)业资格证书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互贯通,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有机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目标。经过几年实践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了“校企混合制”、“寒桦双元制”、“蓝桥嵌入式”、“三宁多段式”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专业教育模式。2、立德树人,努力促进人才培养好品德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基地建设,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创业教育计划,寓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体育活动。3、因材施教,努力突出人才培养个性化学校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努力挖掘学生潜能。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主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必修、选修两类课程,通过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课程、专业素质拓展课程、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选修课程模块,以及社会大讲堂、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课程,扩大选修课覆盖面,努力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二是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主流化。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改革,自主组建社团,参加学科知识竞赛、课外创新创业实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特殊群体人文化。关心少数民族及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关爱贫困生,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状况,树立自信心;关注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培养他们阳光心态、健康心理。四是网络教学资源利用自主化。创建在线教学课程资源库,开展在线教学、批改作业、讨论交流等个性化服务;引入学生互评机制,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1.3.2 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校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渠道,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合作开展专业建设 学校为了使专业设置更符合区域经济需要,适时调整了专业设置委员会,积极吸纳荆门、襄阳、宜昌、荆州等周边地区的政府部门、用人单位、校企合作单位负责人、行业代表、企业技术骨干,48名成员中校外人士有30名,占62.5%。学校与中兴通讯以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为依托,联合开办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合作培养人才。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课程设置与职(执)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合作开展基地建设 校内各类实验室、实训场所294个,校外实训基地90个。其中,与荆门星凯光电科技、荆门琅晶电子在校内共建的实训基地和学校自建的印刷工程训练中心是校内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实训场所,而且它们本身就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学校与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共建中印南方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湖北省金龙泉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3个省级校外实训基地,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省级示范基地1个。学校还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有靶向抗肿瘤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药物合成与优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北省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校企共建牛磺酸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和基地。合作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人员、技术、设备、场地、信息等资源共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宜昌综艺包装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印刷企业管理课程,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湖北群艺数码合作开发积分制管理课程,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机械工程学院等学院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程实践问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实行毕业设计指导“双导师制”,校企专家全程参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教学环节。同时,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培养“双师型”队伍。合作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与华中师范大学等部属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设“彩虹学者”岗,合作院校选派专家学者对我校教学管理、质量评价、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我校选派管理骨干、优秀教师到合作院校研修。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聘请我校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增进了学校之间的互通与合作。合作共建就业基地 学校与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金龙泉集团、湖北兴农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北控三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00多个企业共建实践教学与就业基地。学校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前往基地完成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企业每年定向接收毕业生,校企建立了长期有效合作用人机制。2 教师队伍2.1 数量与结构学校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制定了引进、培养、稳定教师队伍的政策和制度,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队伍数量基本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结构趋近合理。2.1.1 生师比1、学校生师比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14078人,其中本科生9689人,占68.81 %。其他类学生折合878.5人,折合在校生数14956.5人。学生分布见图2.1。图2.1 各类学生分布现有专任教师659人,外聘教师136人,折合教师数727人。生师比为20.57:1。学校另有其他师资371人,师资分布见图2.2。图2.2 师资分布2、专业教师数量学校每个专业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基本能满足本专业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需要,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1。表2.1 专业教师数量分布表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正高人数副高人数专业教师总数教授其他正高副教授其他副高数理学院应用物理学129数学与应用数学1414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3213机械电子工程141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4119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12数字媒体技术22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5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4220物联网工程11119印刷工程12317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1210食品科学与工程1210植物科学与技术127化工与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1717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512制药工程33112医学院口腔医学114226护理学1618康复治疗学111118师范学院小学教育218学前教育127文学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13122汉语言文学61032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1618市场营销1315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138英语1528艺术学院音乐表演116140环境设计1527产品设计125工业设计126视觉传达设计14163、班级授课规模学校规定一般公共课、公共选修课不超过60人,体育课不超过35人,一般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不超过40人,美术专业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不超过25人,音乐类、体育类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不超过15人。专任教师或辅导教师能积极参与学生学习辅导。2.1.2 队伍结构1、专任教师中硕博士比例专任教师中有硕士391人、博士34人,占64.49%,如图2.3所示。图2.3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2、主讲教师任职资格学校制定有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任课准入管理办法,明确了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主讲本科课程教师有588人,符合岗位资格的人数有572人,占97.28%;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207人,占31.41%。3、队伍结构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933人,教师队伍学位、职称、年龄结构见图2.4,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和专业建设需要。图2.4 教师队伍结构2.2 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注重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和教学水平。2.2.1 师德水平学校一直把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术道德规范师德标兵评选表彰办法等制度,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校倡导严谨治学和学术诚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个人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近3年,学校教师没有出现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思想上关注学生,在学业上关心学生,在生活上关怀学生。通过荆楚理工名师、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有“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高才兵,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文凡、陈书百等5人,湖北省高校优秀“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朱德艳,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王一玫等2人,市劳动模范上官政洪,“荆门青年五四奖章”王劲松等2人,市第二届“优秀人才奖”李立威等2人,市“三八红旗手”徐小灵等4人,校级“师德师风标兵”盛集明等15人。2.2.2 教学水平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践教学管理规定等制度,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开展示范课、优质课竞赛,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良率均在95%以上。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平。近3年,教师共承担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18项,其中,省级教研课题8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2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荆楚理工名师” 10名;在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54人次获奖。2.3 培养培训培养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学历提升、课程进修、到企业实践、在岗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015年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了更加规范的道路。近3年,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分别为30万元、75万元、200万元。2.3.1 培养培训1、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学校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要的教学基础建设,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加强了教学团队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培育了印刷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专业、机械制图、工科数学基础课等5个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评选和管理办法规定了本科专业带头人选聘条件和培养计划,目前33个本科专业均有专业带头人。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学校制定有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办法教师短期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开展教师岗前培训、常规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教学督导听课评课、同行评教、学生评教、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老带新、优质课竞赛等措施,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等方面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3、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学校制定了关于实施教师转型提升计划的意见荆楚理工学院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支持教师赴政府部门、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社会实践、双师素质培训。4、青年教师培养培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学校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对象。学校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和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等,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近3年,青年教师通过各种进修培训获得转型或提升826人次,其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分别为18人、26人;出国(境)访学10人,国内访学13人;短期进修培训81人,赴企业挂职锻炼21人,参加岗前培训202人,参加暑期培训455人。各学院(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3 教学条件与利用3.1 教学基本设施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基础建设作为学校最为重要的基础建设,纳入学校的统一规划,不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3.1.1 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51.87万元(单价1000元以上),生均4982.36元。近3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增长率见表3.1。表3.1 近3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增长率年度设备总值(万元)折合在校生数生均值(元)当年新增(万元)年增长率(%)20126267.5018794.83334.70648.1311.5320136406.3718386.63484.26654.6611.3820146980.4817008.24104.191203.2520.832、实验室、实习场所的利用学校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28个,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294个;有校外实训场所90个。2014-2015学年本科生实验开出率平均为98.92%,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为78.16%。3.1.2 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1、图书资料建设学校图书馆总面积32340m2,阅览座位2800个,按照现有学生规模计算,每百人有阅览座位约20个;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129332册,生均纸质图书75.51册;电子图书836678册,纸质期刊1092种,电子期刊 8083种,各类资源数据库1

    注意事项

    本文(荆楚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doc)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