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学问要点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学问要点梳理 第一单元加与减 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干脆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 根据从左到右的依次,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根据从左到右的依次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其次单元购物 一、相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1角=10分 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一、乘法的意义: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乘b等于c。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四单元图形的改变 一、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三、旋转: 物体或图形围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一、2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 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二、3的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 三、4的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 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4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4。 四、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5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5。 五、用乘法解决问题,在计算时,要精确地运用乘法口诀。 第六单元测量 一、测量长度的单位 1、米和厘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或1m=100cm 二、用尺子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的方法: 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另一端与尺子对齐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两数之间相差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三、学问拓展(选学)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非常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一、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有两种: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二、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除数的运算叫除法。 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除以b等于c 四、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五、倍的意义 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一、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6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6. 二、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7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7. 三、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八九七十二 8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8. 四、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9. 第九单元除法 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二、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被除数不变时,除数越小,商就越大;除数越大,商就越小。有些实际问题不能依据已知条件干脆得出结论,可以分步解决。 三、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要依据详细情境,结合乘、除法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应用乘法口诀求积或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学问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学问要点 其次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依次和连加、连减的口算依次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依次、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其次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先读题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遗忘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作答。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和一共.?比.多多少几?比.少多少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学问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学问要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挚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挚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学问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学问点复习总结 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3)1米=100厘米。(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假如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起先画起,须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干脆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终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遗忘加进位上来的1。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遗忘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三、角的初步相识1、角的初步相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相识(1)直角的推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动身画一条直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点动身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最终标出直角标记。(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全部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四、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初步相识(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2×5=10;乘数乘号乘数积(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根据从左到右的依次读)。2、乘法口诀表(1)口诀略(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五、视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视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态一般是不同的;2、视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推断。3、视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视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4、视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视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六、相识时间1、相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8:05。2、运用学问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依次支配事务,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七、数学广角搭配(一)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洁。3、排列与依次有关,组合与依次无关。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时间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时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p90、91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验视察、操作、思索、探讨、归纳的过程,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3培育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1.能精确数分(5分5分的数)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概括相识时间的方法,正确相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教具、学具打算: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引入。师:“我有一个好挚友,嘀哒嘀哒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它是什么?(钟表)钟表告知我们什么?(时间)我们以前学习过相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你能告知大家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课件出示9时钟表)生:分针指12,时针指9,就是9时。师:你能告知老师,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吗?生:早上9时我在读书。(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师:那这个时刻又该怎样看?(出示7时半)生:分针指6,时针指7和8中间,所以是7时半。师:这个时间你又在做什么?生:晚上7时半我在吃饭。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学问驾驭的挺好的。看看这幅图小挚友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主题图)钟表上现在是什么时间呢?你们会读吗?学生尝试认读。师:同学们对这个时刻有不同的看法,说明关于时间的学问还有许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的相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相识时间)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钟面结构的回顾。请学生视察屏幕上的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指名汇报。(时针、分针、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你能告知大家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什么意思吗?(师在教具上比划1小格)2、相识1分、几分师:对。分针是用来记分的。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老师用教具演示分针走1分的过程。师: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好!现在分针从刻度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师接着拨动钟面,分针1格1格走向刻度2。现在分针指向刻度2,经过了几分?为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看看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学生小组沟通后,汇报。老师课件演示或教具演示分针由刻度12依次指向1、2、3、4等刻度,最终提问: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60)你能很快记住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吗?(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记住。)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课本P90页数一数、填一填其次幅图。老师教具演示分针走到5、8,提问:各是几分?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说嬉戏,一人拨动分针到不同刻度数,同桌回答各是几分。老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分针指向不同刻度表示的时间,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视察(将时针对准刻度1)时针指向刻度1,表示什么?为什么?分针指向刻度1呢?生思索后,指名回答。师:对,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它指向刻度1,表示1时;分针是用来记分的,它指向刻度1,表示5分。3、初步尝试读时间。老师:现在你知道上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情愿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沟通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是8时5分的?生:时针走过数字8,分针指着1是5分,所以是8时5分。师:嗯不错。虽然大家有的先看分针,有的先看时针,但是都是依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这个时间的。4、相识“1时=60分”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拿钟面“拨一拨”。老师:我们首先拨到12:00,视察一下这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然后接着顺时针方向拨到分针走一大格(让学生边拨边读:12点零1分、零2分。)在加速拨到数字“6”(边拨边数)。学生拨出12:30后,老师讲解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并让学生学习读出时间。最终让学生接着加速拨回到12,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师:请大家细致视察现在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谁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与12:00时的时针、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老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老师: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引导学生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板书:1时=605、自主学习例2.老师出示3个钟面图(课本P91页例2),要留意学生学习的难点是第三幅4:45的相识。让学生先独立读出时间,再尝试写出来。(学生可以视察图,也可以在学具上边拨边数,相识时间。认读4:05时,强调几时零几分的写法,相识4:45时要引导学生视察:时针在4和5之间,看起来指向5,但还不到5时,还差15分才到5时,也就是4时45分。)全班集体汇报结果,尝试归纳后,课件出示或小黑板出示: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4时多少分。肯定要让生理解“时针走过数字4”,而不是“指着数字4”。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又学习了许多关于时间的学问,那现在咱们就来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究竟学的怎么样!1、完成课本P9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第一排后,在全班沟通认读的方法。学生自主练习其次排,小组探讨,在全班沟通。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老师也学会了认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要读出一个时间,要依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可以先看时针,也可以先看分针。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也可以看大格,分针走了一大格就是5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呢?请你依据老师说的时间,在你的学具上拨出这个时间。师:上午8时30分上第一节课,11:20下班。下午1:20上课,3时50分下班。同桌合作,两人轮番,一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人拨出来。拨完一个同桌相互检查。2、如有多余时间可以做课本P93页,1、2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老师:今日你最兴奋的是学到了什么?(生谈收获)。师:同学们学到的可真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出示P91页生活中的数学。只要你留心视察,肯定能学到许多学问。师:回家后,把你上午和下午放学到家的时间登记来好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学问要点(7-8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学问要点(7-8单元) 第七单元相识时间1、相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学问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依次支配事务,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洁。3、排列与依次有关,组合与依次无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学问要点(4-6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学问要点(4-6单元) 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终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终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3=12或3×4=1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根据算式依次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洁。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分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第五单元 视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视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态一般是不同的;2、视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推断。3、视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视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视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视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整理和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教学目标:学问点: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晰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学问,更坚固的理解和驾驭这些学问。实力点:1、培育学生简洁的整理、归纳的实力。2、培育学生依据供应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实力。德育点:体验与同伴相互沟通学习的乐趣,培育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和估算实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理学问:小组沟通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把自己找到的学问点进行分类整理。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笔算加法应留意什么?减法呢?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做笔算时应留意什么?2、18+2370-4158+2989-346+4868-6546+2391-8343+1917+7992-5690-5490-60+2443-8-3050+27-917+26+183、数学医院。8239952717+4816+7379777990说说错在哪里?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答。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让学生多探讨,说一说解题思路。三、拓展运用: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当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伞14元钟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课后小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二 执教:赖雪春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学问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育学生的思想情感,酷爱生活酷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本阶段所学的基本学问和技能,会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一、教学过程: 1、让学生回顾本阶段所学的学问和技能 2、学生分析回顾 3、学生自由发言(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 谁能具体地说说 二、拓展延长 1、老师今日带来了一些数学卡片,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算得又快又对的同学奖他一个桔子。 出示卡片: 2你们知道吗,这些桔子是农场王叔叔送给我们的。王叔叔还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场参观,你们想去吗。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线路图,你们能看懂吗,谁来说说是怎么走的。 3学生说: 4现在几点了,我们动身吧。(请一名学生说出时间) 5让全体学生张开翱翔的翅膀,闭上眼睛一起飞。 6出示农场图 7请学生仔细视察,找寻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和大家沟通,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摘了几千克桔子?河里有几条鱼?有几朵花?30只小鸟住得下吗?一个星期须要几千克饮料等。 8王叔叔还知道我们二(5)班的同学爱看书,买了许多书送我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书吗?(出示书图:) 但是叔叔要考我们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念解决它吗。 问题一:王叔叔买了一种书,正好用了54元,他可能买了什么书?买了几本? 问题二:王叔叔还用了20元买了三套书,他买的是什么书呢?每个小组最少说出两种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找寻答案。 三说说这节课你对老师的教学满足吗?对老师有什么要求。 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四嬉戏(玩扑克牌) 嬉戏规则:同桌一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算出两个数的积,扑克牌就归谁。 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学问点要点 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学问点要点 其次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依次和连加、连减的口算依次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依次、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其次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先读题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遗忘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和一共.? 比.多多少几? 比.少多少几? 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 教学目标: 学问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娴熟地进行计算。 实力点: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和应用实力。 德育点: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娴熟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娴熟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打算: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的初步相识、26的乘法口诀: 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共有几颗星? 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6+6+6+624 6×424或4×624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因数因数积 2、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 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学生细致视察。 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 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觉了什么? 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 拐弯看,乘法口诀表又有什么规律? 读口诀,背口诀,打乱依次对口令。 完成66页第1题。说出你用的口诀。 二、整理用乘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1、教材65页第2题。 学生先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须要的信息数据。学生独立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沟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66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沟通多种解法。 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2+13+3+3+3+36+6+66+6+6 三、开放题: 1、人民公园一张成人票6元,一张学生票4元。 (1)买4张成人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卖5张学生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课后小结: 五、视察物体 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视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教学目标: 学问点:1、使学生能分辨从不同位置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 2、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初步相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视察、操作,初步相识镜面对称现象。 实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观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