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论语,经典诵读小学教案.docx

    • 资源ID:44515063       资源大小:39.96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语,经典诵读小学教案.docx

    论语,经典诵读小学教案牧童 学习目标 1相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精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栖蟾的牧童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学习重点:背诵古诗,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学习过程: 课前观赏笛子独奏小放牛。上课: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1、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悠扬的笛声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指名背牧童诗。清袁枚所见 3、今日,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板书课题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诵读,相机正音。 3、指导书写“蓑”。 4、读诗要一丝不苟,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我们一起再读读。 5、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指名描述读诗时眼前出现的画面。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1、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铺横野六七里 1、指名说能激活想象的词,相机板书。(板书“铺”字) 2、引导理解,体会“铺”的妙用。 3、指导朗读。4、读着这句诗,你还抓住了哪些字词? 5、看着这样的原野,你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 (1)指名说。(2)指导朗读。 6、在这么广袤的草地上,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7、小结。 过渡:一个“铺”字激活了我们想象,让我们再往下读读,我们还看到怎样的画面? B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抓住了哪个词?“弄”:(板书“弄”字) 1、“弄”是什么意思?(玩弄)怎样就叫“逗弄、玩弄”笛子呢? 2、结合 北宋雷震 村晚理解“笛弄”的随意与满意。 3、结合学乐器经验理解牧童吹笛的轻松与自由。 4、小结。 5、写话。 广袤的原野上 牧童悠然地放着牛, 。 6、沟通。 7、拓展阅读其他古诗。 8、带着丰富感受再读吕岩的诗,读出牧童的悠然与自由。 C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学生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 2、引导理解牧童“卧”的悠然。 3、音乐声中读整首诗,再次体会牧童的悠然与自由。 四、合:牧童身影在人间 1、吕岩为什么会写这样的牧童呢?阅读吕岩的资料,了解作者生活背景。 2、读牧童的诗,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 3、假如你以后再听到短笛声,你可能会想起一个人(吕岩);你可能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牧童)。从今,你对牧童不再生疏,尽管你们相隔千年。这就是文化的力气。 4、咱们一齐美美地读一读;尝试着背一背。 五、作业菜单:选做 1课外收集以牧童为主题的诗,与同学共享感受。 2把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默写牧童。 论语学而篇第一1.11.4学习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四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四则 三、学习打算:课件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宏大的老师。这位老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化,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始终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这位宏大的老师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像) 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殊优秀的有72人。孔子用他自己的言行给了他的弟子们深远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示留意“论”的读音),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特别重大的影响。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部分内容。(板书:四则) (二)学习第一则 1、讲解并描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索,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欢乐的心情在自己的心中渐渐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是我的挚友们来看我了吗?”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有挚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知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欢乐的事情吗?”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醉在一片华蜜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孔子叹了叹气,静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愤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2、(出示完整的第一则)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第一则论语。 3、师范读,提示学生留意今日学习的内容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汇报。 5、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语气词多;(4)字数很少,但是意思很丰富。 6、师领读,提示学生留意读音和停顿。(板书:停顿) 7、师再次领读,指导学生在停顿的地方画上“/”,并告知学生:朗读时的停顿不是截然断开,肯定要有气相连。 8、(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齐读,留意停顿。 9、引导学生提问,相机说明“子”、“曰”、“说”、“愠”的意思,说明“说”的读音。(板书:说悦,说:喜悦,愠:愤怒) 10、指导学生留意句子的语气 大家肯定留意到了,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一个“乎”字,这其实是表示一种语气(板书:语气),请大家看看,这里的“乎”是表示一种什么语气?(问的语气)问谁?(问自己)所以朗读的时候还要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来。 11、师范读一遍,然后引读两遍。 12、全班齐读两遍。 13、全班背诵。 (三)学习第四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引导学生留意视察:请大家看看这一则论语,和刚才我们学习的一则论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问句,都有“乎”这个语气词) 2、学生自由读读。 3、指名学生读。 4、师简洁介绍曾子(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一名特别优秀的学生),提示学生留意“省”的读音,并说明意思。(板书:省:反省) 5、师范读,学生在书上标好停顿。 6、(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依据标好的停顿再次齐读。 7、全班齐读两遍。 8、引导学生猜猜这一则的意思。 9、师简洁说说这一则的意思:曾子是一个特别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我帮别人办事有没有不遗余力?我和挚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教过的学问有没有复习?曾子的这种勤于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10、师生齐读一遍。 (四)学习其次则 1、孔子还有一位弟子,叫有子,他对于孝,对于礼,对于学,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他曾经这么说(出示其次则: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学生自由读读。 3、师提示“弟”、“好”、“鲜”的读音,(板书:弟悌)说明“悌”、“好”、“鲜”的意思。(板书:好:爱好,鲜:少) 4、学生再读。 5、师范读,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应当怎样停顿,在书上标出来。 6、学生齐读三遍。 7、老师简洁说说这一则的意思:孝敬父母,听从兄长,而喜爱触犯上级的人很少;不喜爱触犯上级,而喜爱造反的人还没有。君子用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了。孝敬父母,听从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8、自由朗读,力争背诵下来。 9、全班试背。 (五)学习第三则 1、讲解并描述故事:唐玄宗时期,有一个人名叫李林甫,在朝中担当宰相,皇帝很信任他。这个人嫉妒心很强,对有才能的人或皇帝信任的人恨之入骨,总是想方法除掉他们。他对这些人巧语花言,表面上非常和善,心里却时时在盘算着谋害他们的阴谋,所以有些人即使被他谋害了都不知道。后来人们最终识破了他的假面具,都说他是一个“笑里藏刀”的人。 2、引入第三则:其实像李林甫这样的人,孔子早就告知过我们(出示第三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自由读读。 4、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5、全班齐读三遍。 6、全班一起背诵。 (六)四则合诵 1、学生根据论语依次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四则。 2、分组轮读。 3、全班齐读一遍。 4、(出示四则论语)配乐朗诵一遍。(点击播放音乐) 5、全班齐背。 (七)总结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论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许多学问,而且论语能教给我们的学问还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课后能接着读论语,背论语,学论语,让我们在论语的陪伴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在朗读中结束学习。) 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学习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了解1.51.7三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孔子对学习、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 三、学习打算:课件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的前四则,请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2、谁能说说前面我们学习的四则论语都讲了什么?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前面学习的四则论语的意思,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进行补充、点评。4、导入:今日我们接着学习论语·学而篇中的三则。(板书课题:论语·学而篇1.51.7) 5、学生齐读课题:论语·学而篇第一 (二)学习第一则 1、课件出示这则论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先听老师读一读,留意老师的读音。3、师范读一遍,然后学生一起读一遍。4、提示“乘”的读音:刚才大家留意了吗?老师在读这个字(板书“乘”字)的时候,是怎么读的? 5、学生了解“乘”的意思:为什么在这里读shèng?,说说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6、学生,汇报:乘在这里读shèng,古代的乘是指四匹马拉的一辆车。(老师板书:乘:四马一车) 7、引导学生理解“千乘之国”和“道”的意思:那“千乘之国”又是什么意思?“道”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道千乘之国”又是什么意思? 8、学生回答,老师依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道:治理。9、引导学生推想其他词语的意思:那么,“敬事”是什么意思?“信”呢?“节用”、“爱人”又是什么意思?“使”是什么意思?“时”呢? 10、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点拨。11、引导学生自己说说“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意思。12、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这则论语的意思。13、指名说说意思,大家评议、补充。14、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停顿: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文言文的停顿特别重要,现在请大家依据自己对这则论语的理解画出停顿。15、全班沟通画出的停顿,老师适当点拨。16、自由读这则论语三遍,争取背诵下来。17、全班试背这则论语。(三)学习其次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自己读两遍。3、听老师读一读,看看你读的读音和停顿是否精确。4、老师范读一遍。5、学生齐读,提示学生留意读音和停顿。6、四人小组相互探讨本则论语的意思,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登记来,留待全班沟通。7、各小组将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8、引导理解整则论语的意思:指名说说整则论语的意思,同桌之间相互说说。9、引导学生体会进德的重要性:今日我们都认为学习是特别重要的,可是为什么孔子却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讲解并描述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张师德的人,出身名门,家世不凡,而且特别有才能,他两次去当时的宰相王旦家探望,王旦都没有接见他,他以为可能是有人在背后说了他的坏话,于是托人替自己向王旦说个明白。 后来,朝中大臣协商举荐一个大官的重要人选,王旦叹息说:“唉,张师德惋惜了!”一位官员便问他:“为什么这么说?”王旦说:“原来我已经多次在皇帝面前夸奖他有才有德,想不到他两次到我家要见我,是不是想建立什么密切的关系,以便贪图什么好处呢?这样就不好了。原来他只有恪守自己的本分,静静等待就可以加官进爵,可是他却想要用这种拉关系的方法来竞争,那对那些不懂门路、没有关系的人不是太不公允了吗?”可见古人对品德的重视,也正因为这样,孔子认为一个人应当有好的品德然后才去学习学问。 11、全班齐读这则论语三遍,争取背诵下来。12、全班试背这则论语。(四)学习第三则 1、课件出示: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挚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听老师读一读,留意停顿。3、老师范读一遍。4、学生自由读三遍。5、全班齐读一遍。6、学生自己尝试说说这则论语的意思。7、学生汇报自己对这则论语的理解,老师适当进行点拨: (1)“贤贤易色”中,第一个“贤”是“敬重”的意思,其次个“贤”的意思是“贤德的人”,“易”是“代替、交换”的意思,“色”指美色。(板书:贤:敬重,贤德的人;易:代替。)那么,“贤贤易色”是什么意思呢? (2)“事”是什么意思?那么“事父母”呢?“事君”呢?(板书:事:侍奉) 8、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论语的意思。9、探讨:为什么子夏认为只要能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挚友交,言而有信。”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他也认为他学习过了? 10、自由朗读这则论语,争取背诵下来。11、全班齐背这则论语一遍。(五)总结 1、今日我们学习了三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把这三则论语读一读,读的时候留意读音和停顿。2、今日学习的三则论语,其中有两则讲到了品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今日的学习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请大家仔细读读、背背这两则论语,并深刻领悟它们的内涵,帮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柏林寺南望 一、介绍作者     郎士元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出示诗歌: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2、了解诗歌情感: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恰如刘熙载所说:“画出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此诗题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景只于结处点出。诗中所争在此一笔,余笔无不服务于此。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如同“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奇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异与愉悦。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殊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心情酝酿,这里的发觉才令人尤为开心。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胜利,与“余笔”的协作是分不开的。三、朗读、背诵全文。 论语·为政篇其次2.12.4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为政篇其次2.12.4,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了解2.12.4四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孔子对做人、处事、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为政篇其次2.12.4 三、学习打算:课件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用了好几节课的时间学习了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篇,这节课我们起先学习论语的其次篇为政篇(板书:论语·为政篇其次),今日我们学习前面四则(板书:2.12.4)。请大家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四则论语读两遍,老师读的时候请留意听清每一个字的字音以及停顿。 (师朗读这四则论语两遍,速度比较慢,学生听得很仔细。) 生齐读第四则,但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朗读时在“吾十”后停顿。) 师:请大家留意,这里的“十有五”是指十五岁,所以应当怎么停顿? 生:(齐)在“五”后面停顿! (师领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两遍。) 师:接着 (生接着朗读第四则。) 师:好!你们感觉哪些地方读起来还有困难? 好,接下来我们看看其次则。谁能说说对其次则的理解? 生: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师:太棒了!诗,我们前面已经知道了,“诗云 生:(齐)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师:诗经这本书一共有三百零五篇,这里说的“诗三百”,是一个也许的数字。“思无邪”是诗经里的一句话,孔子用这一句话来概括诗经的特点。诗经是孔子整理、编纂的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孔子是为我国的文化做出了特别大的贡献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则,(面对一生)请你来说说自己的理解。生:孔子说:“我十五岁起先立志做学问,三十岁的时候能够独立,四十岁的时候没有什么迷惑的,五十岁的时候明白了天命,六十岁的时候能够听进别人说的话,分清是非了,七十岁的时候能够为所欲为,而不跨越规则。” 师:是逾越规则。这一则其实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概括。(一生举手,得到师的示意后站起来。) 生:孔子说:“我十五岁起先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四十岁不会被迷惑,五十岁知道了人应尽的道义和职责,六十岁能听到别人的话而且分辩好坏、是非,七十岁能够为所欲为而不超越法度。” 师:说得真好!孔子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做学问,立下志向之后,他就起先勤奋学习,始终到去世,他都能够坚持不断学习,他的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孔子说,到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他是真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吗? 生:不是!不能违反道德、规则。师: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但又不违反道德、规则、法律了。这是孔子一辈子的写照,孔子为什么要告知大家他的一辈子呢? 生:他想要我们学习他! 师:大家领悟得真好!假如我们都能像孔子一样,那么到了七十岁的时候,我们也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了。现在,四则的意思我们都弄明白了,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争取能够背诵下来。(生自由朗读这四则论语,读得兴致勃勃。) 师:(估计学生差不多能背了)来,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子曰,背 (生齐背。) 师:其实,今日我们常常讲的一些关于年龄的说法,跟第四则有很大关系。我们今日说“而立之年”你们知道是多少岁吗? 生:三十岁! 师:“不惑之年”呢?“知天命之年”呢? 生:四十!五十! 师:孩子们,孔子一生主见为政应以“德”为本,从今日这四则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能够了解一二,今后的学习我们还会对孔子的这一思想有更充分的了解,通过不断的了解,我们肯定能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光线,体会到孔子的思想赐予我们的深远影响。 论语·八佾篇第三3.63.9学习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论语·八佾篇第三3.63.9,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2、通过自学,了解上述四则论语的意思。 二、学习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这四则论语,了解意思。三、学习时间: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背诵前一节课学习的五则论语。2、导入课题。(二)朗读今日学习的四则论语 1、自由朗读这四则论语两遍,做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老师范读,学生比照老师的范读修正自己的读音。3、学生连续齐读以下几个字三遍:女 弗 揖 绚 杞 4、老师再次范读,学生依据老师的范读给这四则论语画好停顿。5、学生依据自己画好的停顿自由朗读这四则论语,争取读准停顿。6、全班齐读这四则论语,做到读音精确,停顿精确。7、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简洁的评价,订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停顿不正确的领读两遍。(三)理解这四则论语的意思 1、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汇报自己不理解的词语。3、老师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解决上述词语的理解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旅: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救:解救、劝阻。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子。绘画完成以后才显出白底子的珍贵。征:证明、考证。4、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则的意思。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需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5、指名学生说说每一则的意思,老师适当点拨。 3.6: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原文】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2)揖:拱手行礼,表示敬重。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假如有的话,那就是射箭竞赛了。竞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落落大方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值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主动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3.7: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落落大方的争。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 à,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漂亮的眼睛真光明啊,用素粉来装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探讨诗经了。”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赞扬。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犹如绘画一样,质地不雪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3.8: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赞扬。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犹如绘画一样,质地不雪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3.9: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特别熟识,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惋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学问的求实看法。 320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关睢:睢,音。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快乐。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欢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孔子对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睢是写男女爱情、庆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相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行过分,有其珍贵的价值。 321 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3)战栗:恐惊,颤抖。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当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古时立国都要建立祭土神的庙,选用宜于当地生长的树木做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回答鲁哀公说,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为了“使民战栗”,孔子就不兴奋了,因为宰我在这里讥讽了周天子,所以说了这一段话。 (四) 再次朗读,加深理解 (五) 1、自由朗读这四则,加深对意思的理解。2、全班再次齐读一遍。论语里仁篇 学习目标: 一、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酷爱之情。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特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生活的目的。三、吸取“君子”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四、背诵4.5、4.10、4.11、4.16、4.17、4.24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孔子主动提倡的君子自我修养的要求。学生课前打算:(学案) 正音: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疏通文意,说明句义。学以致用:搜集资料,了解与君子相关的故事等。提出问题:针对预习中的疑问写。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留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幽雅,能给人留下落落大方和富有教养的印象。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君子之风”。君子之风无论是穷是达,人人适用。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德修养,才算有“君子”?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论语里仁篇。(板书:君子) (从“绅士风度”引出“君子之风”,简洁比较,激起学生了解其内容和要求的爱好。) 二、检查预习,组内探讨。每个组选择最感爱好的一章研讨。1、组内先正音,然后然后检查朗读。组内齐读课文,人人过关。2、组内比照注释和译文初步说明句子含义,并谈谈自己的相识。3、针对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组内探讨解答。三、小组汇报,合作探究 各小组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沟通补充。1、每个小组先范读,正音,再带领大家齐读。2、说明本章的含义。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ì,同智。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假如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定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挚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意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闻目睹,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412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1)放:音,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 (2)怨:别人的怨恨。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本章也谈义与利的问题。他认为,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更不会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否则,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这里仍谈先义后利的观点。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闻。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听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听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424 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1)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2)敏:灵敏、快速的意思。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灵敏。” 师结合板书(仁德、道义、见利思义、见贤思齐、讷言敏行)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其他同学沟通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四、老师精讲,点拨提升 (一)总结君子的特点。 其一,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仁德。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需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其三,君子必需言行一样,讷言敏行,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一部论语关于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共有80多处。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接着了解君子的特征。 君子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君子是一种勤勉自律的人,君子是具有综合素养的人。信任同学们肯定能成为君子。(二)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论语,做到了学以致用!论语不是教人读的,是要让人行的。程子说:“假如读了后自己的言行和品德没有什么变更,相当于没有读。”所以,同学们每读一章,应当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如何学以致用。 五、巩固检测,拓展升华 1、出示小黑板,按原句填空。学生在课堂本上填空,指一生上黑板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创设详细情境,学以致用 现在的家长教化孩子,“你出去肯定要会说话,这样别人才会喜爱你,你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反对他? 3、拓展升华: 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88年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需要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去找寻才智。”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做得更好,肯定要去学习论语,进一步相识孔子。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从经典中吸取养分,做有根的中国人。课后,请各小组接着探讨“君子和小人”的区分。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公冶长篇 一、学习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相识;驾驭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 3诵读、熟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二、学习时间:2课时 三、学习过程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行得而闻也。”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2)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 (3)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学问,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详细学问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邃神奇,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需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灵敏、勤勉。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爱好深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育,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

    注意事项

    本文(论语,经典诵读小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ylj18****7094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