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世界史梳理.docx

    • 资源ID:4453393       资源大小:54.58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史梳理.docx

    世界史梳理 世界古代史(一)古希腊时代历史特征:(前594-前429)政治:推行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实行直接民主制,体现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权力制衡、集体主义等原则。经济:海贸发达、工商业繁荣、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属于自耕农经济,且能面向市场,因此,商品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文化:公民有强烈地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个性强烈、崇尚民主与科学,有极强的竞争进取意识;人文精神突出对人的关注和重视,质疑神和自然的权威,经历了由本能至上理性至上法律至上的进程。问题研讨1:总结希腊民主制的特点?答:主权在民;轮番而治;与神契合;权力制衡;司法独立、程序性强;公民意识。希腊民主制与现代西方民主制的区别与联系?答:与现代西方民主制的区别:前者为直接民主,后者为代议制间接民主;前者为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后者崇尚个人自由主义;前者为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后者为议会选举制和比例代表制;前者为奴隶主阶级性质,后者为资产阶级性质。联系:都是民主制,精神和理念一脉相承,前者为后者提供借鉴,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综合评析希腊民主制?答:总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宝贵遗产,和罗马法、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一脉相承,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对现代世界各国的民主建设都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直接推动和促成了古希腊哲学、科学、文艺的大辉煌和大繁荣,为人类社会创造出珍贵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但也不可高估其在当时的现实作用,其毕竟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无论如何也是少数人的民主,其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民主方式易于导致政治混乱和决策失误,神性取代了人的理性,苏格拉底、柏拉图都对其进行了批判,这也是希腊民主制最终瓦解的主要原因。问题研讨2:列表分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特点,对其评价?列表:时代背景主要观点特点评价智者学派工商业高度发达;民主制达到巅峰;民族性格和价值观。“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直接民主制。本能至上;主观唯心主义。西方人文精神滥觞,第一次自我意识觉醒,肯定自我,质疑神和自然权威;但陷入极端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泥潭,忽视道德和法律,导致私欲膨胀。苏格拉底伯罗奔尼撒战争;民主制陷入“暴民政治”;雅典由盛转衰。“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肯定自我,但更加重视道德和法律;崇尚理性和知识智慧;主张贵族精英政治。理性至上是对智者运动的反思,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是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斯多亚学派希腊化时代,即希腊被外族所灭,但却被希腊文化所同化的时代。地中海地区分裂、混乱,但罗马正在崛起。万物具有“逻格斯”,即理性,所以人生而具有理性,即人生而平等,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视精神追求,强调奉献和苦干。法律至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理论,是近代天赋人权说的思想源头。为罗马自然法思想提供借鉴,推动罗马成文法的形成。比较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异同 ?都强调对人及社会的关注;都强调理性;都重视道德教化。苏:求真、平等、知识智慧、法制、贵族精英政治等。 孔:求善、等级、伦理规范、德治、开明专制等。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在长达几千年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进程中体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历久弥新,至今依然具有其普世价值。请指出其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本、道德、教化)各自的思想精华?(求善与求真)探讨其能持久传承的原因?(普世价值,极强的各自环境的适应性)古代中国民本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之异同比较?答:相同点:都关注人与人类社会。都具有理性精神。都强调道德修养。不同点:民本:开明专制,一种人治方式,强调人从属于社会,服从社会等级秩序。人文:强调人的中心地位,肯定自我价值,崇尚个体自由、平等,主张法律至上。请揭示儒家大同理想(土地公有,产品平均;禅让制、村社互助;强调氏族血缘,原始崇拜)和柏拉图理想国(精英政治,分工明确,人尽其才)之间的异同?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典人文精神和近代人文精神一脉相承的思想精华是什么?答:崇尚人性、自由、平等、理性、法治结合时代背景总结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体现?答:文艺复兴:强调个人自由,寻求宗教和解;宗教改革:主张与教会决裂,强调宗教自由;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至上,要求建立民主政治。(2) 罗马时代历史特征:(前5C公元5C后期)政治:随着不断地军事征服,其政治体制经历了由王政贵族共和制君主专制的进程,地方推行行省制;创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体现保护私有财产、公正公平法律至上的原则,具有极强的普适性。经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市场统一、海洋资源优越、交通便利、战俘奴隶较多,导致奴隶制商品经济繁荣。文化:传承古希腊公正公平法律至上的自然法观念,体现简洁务实、规范高效的文化特征(法律、建筑、军事)。问题研讨:据相关材料概括罗马法的特点?答:系统完备;与时俱进;保护私有财产;体现法律至上;重视法理、简洁务实;没有神权色彩;属于奴隶主阶级性质。综合评价罗马法?答:短期看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比罗马的军事征服更具持久影响;从长远看开创了世界司法研究的新体系,把罗马法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等为后世资产阶级法理提供理论基础,尤其是立法原则,如保护私有财产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司法不告不理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和罗马法之间的传承和创新关系?(传承公正公平,法律至上的自然法精神,抛弃其直接民主制的管理方式,创新运用法律治理大国的新模式)并分析其不变和变化的深刻原因?(疆域的扩展、民族的多元化、简洁、务实的民族性格)(3) 西欧中世纪时代历史特征:(公元5001500年)政治:长期分裂、割据、动荡,神权统治、王权专制与封建世袭领主制、骑士制度相结合,体现神权至上;沿海地区城市国家相对独立并推行民主自治制度,同时,出现大批商人市民阶层。经济:封建庄园制与农奴制结合,具有极强的封闭性和脆弱性;城市国家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且逐渐形成统一市场;西欧延续重商主义政策。文化:天主教神权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宣扬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基督教经院哲学传承古希腊科学理性精神。世界近现代史(一)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的西方世界(1500-1771)横向基本史实梳理:(1500-1771)第一阶段: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城市国家独立自治发展、民族国家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兴起(14、15C)第二阶段: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王权专制的加强;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发展(15、16C)第三阶段:早期殖民扩张;王权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早期资产阶革命;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的高潮(17、18C)纵向史实勾勒及历史特征总结:(1500-1771)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萌生-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商业资本主导;手工工场;重商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并拓展。政治:城市国家独立自治-宗教改革-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荷、英是典型,开始打破神权统治,初步推翻王权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强调个性自由,与教会和解;主张政教分离,宗教自由;倡导理性至上,要求建立民主政治科学:第一次科学革命:物理:日心说-自由落体定律-经典力学;生物:观察分类法和解剖实验法绝对时空观;宏观低速运动物体;实验与数学计算相结合。文艺:古典主义:(前期宣扬本能、情感,后期体现理性)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的历史特征(经济主导)(1500-1771)商业资本广泛参与生产;重商主义经济运行模式;手工技术高度发达;以手工工场为生产组织形式;以资本原始积累为目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并有所拓展;早期殖民扩张时代基本史实及历史特征总结(1500-1771)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萌生,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间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并为早期殖民扩张开辟道路。在剧烈的殖民扩张中,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大,世界市场有所拓展。正是在这一时段世界由相对孤立、封闭逐渐走向整体、开放。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世界市场的拓展,更加充足的资源,推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高度发达,加快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注:1763年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资本、市场、资源等条件。政治:在早期殖民扩张中,王权专制得以强化,民族国家渐趋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宗教改革全面展开,神权统治日益瓦解;但王权势力与资产阶级矛盾不断加剧,最终演变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初步确立。如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581年荷兰共和国建立;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确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基本实现议会至上;18C中期责任内阁制完全确立,议会取得行政监督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内阁实际掌控最高行政权,但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主张个性解放、人性自由,鼓励冒险、创新,追求现世的幸福和快乐,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冲击了天主教神权思想体系,极大的解放了思想,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并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但受时代因素的影响,主张与教皇教会和解、妥协,寻求其谅解,而且仅局限于知识精英阶层和思想文艺领域,缺乏群众基础,也没有付诸政治实践。随之而来的宗教改革运动主张因信称义、圣经至上、政教分离、教随国定。推动宗教世俗化、自由化,结束神权时代,开启理性时代。而启蒙运动则把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主张理性至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出各种民主制度的设计方案,倡导理性、科学、自由、平等以及信仰自由,要求与宗教神权、世俗封建专制势力彻底决裂。从而把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推向高峰。科学: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并达到高潮-从哥白尼“日心学说”(开启: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到伽利略自由落体理论(近代实验科学的开端),再到牛顿经典力学(把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数学计算-微积分相结合,探索宏观运动物体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客观规律,提出绝对时空观,是人类科学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生物学领域出现林耐的生物群体观察分类法以及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解剖实验法)的提出,开创了两条不同的研究路线。西方近代科学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间接指导了新技术的革新,同时也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新的科学理论创新奠定基础。文艺:古典主义文艺有很大发展。(宣扬人文精神,具有宗教色彩,前期赞扬人的本能和情感,个性化、世俗化、市民化倾向鲜明,其作品风格质朴、粗狂,如神曲和十日谈;后期则规范、理性、充满革命激情、富于战斗精神,作品风格高雅、精致,如哈姆雷特)。古典文艺是欧洲逐渐摆脱中世纪神权社会走向近代世俗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神性与人性同在,从肯定本能趋向于强调理性。(2) 工业革命时代之西方世界 (18C70-19C70)阶段性历史特征:(1771-1870)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工业资本的积累 ; 经济危机发生;大工厂制;自由主义模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关联:殖民扩张保护下的商品倾销加强,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些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这些地区传统的经济结构遭到冲击,开始逐步解体,产生新的经济因素,并逐渐走向近代化。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持续发展:美国革命:1775-1783年独立战争;法国革命:1789-1794年大革命;1795-1815拿破仑内外战争; 1815滑铁卢之战。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扩展和完善:英国1832、1867年议会改革和同期的法制改革;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帝国宪法;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1791年修宪,1861年废除奴隶制;俄国1861年农奴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1889年才颁布大日本帝国日本宪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工人运动逐渐由自发到自觉,并走向国际联合:西欧三大工人运动;第一国际建立(1864年建立,组织严密,是各国工人党的总部。亚非拉地区民族自救和独立运动运动:阿里改革、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印度人民大起义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思想:民族主义思潮:欧美近代民族主权意识的加强和亚非拉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自由主义思潮: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劳动价值论”,主张自由贸易和竞争,反对国家干预;大卫.李嘉图进一步提出通过积累资本、更新技术和机器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最早由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主义思潮: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思潮:卢梭批判工具理性主义(极端理性),强调回归自然、本能、感情至上,质疑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现代科技,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并非彻底否定。科学:第二次科学革命兴起:物理学领域的光、电学、声学、热学、电磁学等迅速发展;生物学领域产生“二施”的细胞学说,巴斯德的微生物学和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理论,达尔文在以上理论基础上提出进化论。摩尔根的基因遗传学和赫胥黎对比较遗传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进化论的科学性。科学开始直接指导技术创新,实现了科与技的紧密结合。文艺:浪漫主义文学(工革初期) :夸张想象手法,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化。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C中期):反映现实的真实性;批判时弊;人物典型,战斗性强;以长篇为主。 浪漫主义音乐: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深入心灵,具自传性;民族乐派音乐:旋律感强,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极具战斗性,激情高扬;(柴可夫斯基)浪漫主义美术:重视整体构图,自由奔放,色彩丰富,富于想象;现实主义画派:运用写实手法,追求形象逼真,反映社会现实;印象主义画派:早期:重视户外写生,原色作画,光色结合,捕捉瞬间印象;后期:色彩强烈,强调个性抒发和主观感觉,融合东方艺术特点,开始向现代画派转变。问题研讨: (18C70-19C70)依据史实总结英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并分析其走向衰落的历史原因?答:崛起经验:政治制度优势: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议会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经济模式优势:重商主义模式到自由主义模式,手工工场到大工厂制、工业立国;科技优势:经典力学、高超的手工技术到蒸汽革命;文化优势:文艺复兴高潮、启蒙运动开启、清教运动彻底;军事优势:强大的海军、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殖民霸主;理念优势:抱持中庸妥协的原则,传统与现实有机结合,减少内耗。衰落原因:过分依赖庞大殖民地;持续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迷信其海军,卷入世界大战;本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思想日趋保守。(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1870-1914)基本线索:经济线索: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钢铁时代 -垄断资本-殖民瓜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欧美主导)政治线索:国际关系:资世界殖民体系和制度体系形成 - 一战的爆发(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结果)民主制的完善:议会改革 - 政党制- 文官制度- 中央集权的强化 (垄断的时代需要)国际共运:巴黎公社革命-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二国际) 思想线索:修正主义-霸权主义(新旧殖民主义)文艺线索:现代主义文学(欧美现实、民族、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后印象画派、立体画派;现代主义音乐: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 科技线索:第二次技术革命-量子论和相对论阶段性历史特征:欧美社会(1870-1914)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科与技的紧密结合;重工业先导;开创电气、钢铁时代,开辟农业现代化;垄断资本和垄断组织形成;殖民瓜分保护下的海外资本扩张充分展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政治:封建政治体制基本瓦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完善;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民主制前提下强化中央集权成为政治上的主要趋势;国际工人运动陷入低潮,以经济斗争和法律手段为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但列强间的殖民争夺和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一战爆发。思想:在极端民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推动下,新旧霸权主义思潮盛行;马克思主义受到主张阶级调和、妥协的修正主义的挑战。文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瓜分、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间文艺交流、碰撞不断加强;文艺领域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向。科技:以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以电磁学、量子论、相对论为代表的新科学革命相互促进和推动,实现科与技的紧密结合。(四)“一战”影响下的西方世界(1914-1929)史实梳理:(1914-1929)经济线索:私人垄断资本膨胀 -贸易保护 -关税壁垒 -正常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中断 - 军火贸易盛行 -世界市场受到冲击 美国:“柯立芝繁荣”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政治线索: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对抗-欧洲封建体制彻底瓦解 -民族民主革命 (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国际联盟建立 -法德矛盾依然突出 - 美日亚太争霸局面渐成 十月革命 苏联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思想线索:极端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 列宁主义(一国革命胜利说 政党理论 革命两段论 国家资本主义 ) 文艺线索: 亚非拉民族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立体画派 表现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音乐科技线索:第二次科学革命高潮量子论与相对论欧美社会历史特征:(1914-1929)经济:“一战”使世界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战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膨胀,供需趋于失衡,出现经济虚假繁荣。政治:战争导致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欧洲封建秩序彻底瓦解,掀起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思想:民族优越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文艺:现代主义文艺,重视表现人们复杂多变的心理变化,风格更加细腻、自我、深刻。科技:第二次科学革命达到高潮,科与技的结合更加密切。其特点是:以相对时空观为指导、重视高速运动物体研究、运用抽象思辨的方法。沙俄、苏俄社会历史特征: (1914-1929)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下政局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统治基础薄弱;革命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推翻沙皇专制,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推翻临时政府统治,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挫败外部干预,平定内部叛乱,巩固苏维埃政权。经济: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链条,农业为主,依赖外国资本,战争消耗巨大,出现财政危机;经济高度计划、指令,军事供应优先,平均分配。思想:(列宁主义)政治上主张在最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首先取得一国革命胜利,且革命具有阶段性,即由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其主要经验是:建立强有力、纪律严明的党和军队;以城市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速战速决取得暴力革命的胜利。经济上主张国家资本主义,即在国家掌控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局部私有和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渐进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文学:充满真实性、战斗性、革命性的社会主义现实文学。(五)世界性经济危机与世界(1929-1939)宏观感知:欧美社会史实梳理: (1929-1939) 经济线索:世界性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世界经济秩序混乱、衰退、失衡- 私人垄断资本的极端化发展 、无序竞争 、盲目生产等。 法西斯主义扩张与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线索:法西斯势力滋长、工人运动-民主制度受到挑战两种不同的制度选择:美国式和德日式德意日轴心同盟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 思想线索: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文艺线索:现代主义文艺(文学、音乐 、美术)苏联社会: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26-1936)经济:通过工业国有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日趋集权化、任职终身制、政治大清洗运动。文化:文化专制主义、个人崇拜。问题研讨: 1929-1933年 联系相关史实,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答:根本原因:资基本矛盾(私有制的根源)。具体原因:柯立芝虚假繁荣:银行信贷、分期付款、股票投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盲目生产,产销失衡);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贫富分化加重,平民消费下降)。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答:表现:股票市场崩溃;通货紧缩,美元升值(物物交换);金银外流;产销矛盾激化;供求失衡;工人失业;阶级矛盾尖锐(暴动)政局动荡。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并总结其对美国和世界造成的影响?对世界:破坏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严重的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民主危机、殖民矛盾);法西斯势力蔓延。对美国:股市崩盘,银行破产;工农业生产下降;阶级矛盾激化;民主制危机。依据胡佛新政的内容,指出其特点和实质?答:内容:前期(1932前):拒绝干预、稳定股市、否决救济方案;要求劳资自愿联合,维持平衡;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提高关税(贸易保护)。后期(1932后):复兴金融公司借贷救济(间接干预);出台法律有限度的救济;通货紧缩,削减开支;反对联邦救济(直接救济)。特点:自由放任,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实质: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结果:加剧政治经济危机。结合史实,综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答:背景:私人垄断资本膨胀,产销矛盾激化;经济危机;胡佛政策的失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凯恩斯主义理论。依据新政内容,深入分析其各项举措的具体作用?答:列表分类立法措施作用特点复兴Recover紧急银行法停业整顿、严禁黄金出口、增发纸币、美元贬值。刺激消费和出口,稳定和恢复金融秩序和信心。国家干预(立法):强化联邦政府的权力、增税、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福利制度、赤字财政、平衡劳资矛盾;增加救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减耕减产、农业补贴、提高价格;蓝鹰标志、立法限产、工人权利。平衡产销矛盾和供求关系;维护工农利益,缓解阶级矛盾。救济Relife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失业压力,增加收入,增强信心,扩大消费;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改革Reform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保障工人权利;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缓解劳资矛盾,保障劳工权利。累进所得税法提高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平衡贫富分化,限制盲目投资。结果:到1939年经济水平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综合评析新政的历史影响?答:国内:摆脱了经济危机,提高了生产力水平;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保护了民主政治;建立了福利保障制度,改善了民生,平衡了社会矛盾。国际: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为二战反法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局限: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不能改变垄断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本质;贫富分化依然存在。并对罗斯福个人进行评价?答:新政、二战、四届连任;意志坚强、信念坚定、直面困难、拥有智慧。分析新政成功的原因?答:顺应时代潮流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强大的综合实力的支持;推行适度的国家干预政策(立法);美利坚民族精神(自信、勇敢、创新、追求自由);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指导;借鉴苏联计划体制的优点;罗斯福个人的才干和品质。结合史实,分析德日走上法西斯军国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答:其所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具有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极端民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具有殖民扩张本性。结合当时国际关系,分析德日法西斯势力迅速蔓延的原因?答:1929-33年是系欸选哪个经济危机加剧两国的加剧危机。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苏联社会:(1926-1936) 问题研讨:依据史实,分析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答:小农经济的主导、战争的威胁、传统思想的干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惯性、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及斯大林个人的专断等。并概括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特征?答: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集权体制(专断、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文化专制和个人崇拜。综合评价斯大林模式?答:这一体制是战时政策的继承和强化,使苏联在短期内成为强大的重工业军事强国,为战胜反法西斯战争和长期保障国家安全奠定物质基础;但由于违背经济规律,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工农利益,无法保障民生;易于滋生官僚腐败和造成权力滥用;造成思想僵化,文化凋敝的局面。总体看背逆现代化的潮流,是苏联最终解体的根源所在。(六)二战时期的世界1939-1945世界视角的史实梳理: 1939-1945经济线索:欧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掌控-刺激战时经济的繁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暂时摆脱经济危机;苏联强化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战时军工经济。国际关系线索: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美苏中英法等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创建联合国。军事线索:欧洲战场-苏德主导;北非战场-英美与德意主导;中国战场-中日主导;太平洋战场-美日主导。问题研讨:1939-1945据史实,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答:世界性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的蔓延;极端民族主义盛行;大国利益冲突和矛盾的加剧;苏联的崛起和强大;殖民斗争、民族矛盾等。二战主要有那些战场?各战场之间是如何配合的?转折性的战役有哪些?答:欧洲战场(主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远东战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各战场相互配合、支援;1943年是转折性一年,国际反法战争走向胜利。综析二战反法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答:胜利原因:战争具有正义性,人心所向;国际反法同盟的形成和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美国最早研制出核武器。影响:对世界:维护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并巩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争在一定程度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战争摧毁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催生了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战时的军备竞赛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战争造就了两个超级强国美苏,战时同盟很快转变成战后对抗,形成“冷战”两极格局。对中国: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中国取得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百年反帝维权斗争的完全胜利;同时,也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激发了强烈民族意识,最终推动中国结束百年耻辱,实现民族独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比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和斯大林模式,分析其各自特点?指出其实质区别?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国家立法干预。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计划、绝对公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模式。(七)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以后)二战后的世界(50、60S)基本史实梳理:经济形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半球化)包括金融和贸易两大体系;三大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世界银行1945、关贸总协定1947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凯恩斯主义模式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局部变革-赫鲁晓夫改革;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形成1947-55基本史实:序幕:1946年“铁幕”演说 ;美苏三步走:美国:1947杜鲁门主义;1947马歇尔计划;1949北约建立苏联:1947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1949经互会;1955华约组织;特征:国际关系相对紧张,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思想领域:凯恩斯主义、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科学:量子论和相对论;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核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艺领域:后现代主义文学;行动画派;电影艺术;问题研讨:20C50、60S的西方世界 依据史实,简述美国主导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过程?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金融秩序混乱,英镑国际货币地位下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关税壁垒严重,市场分割,客观上要求形成统一、规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各国经济实力对比也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强国英、法、德、意、日衰落或解体,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经过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较量,进一步展现了美国强大的金融实力,并试图凭借其实力构建由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贸易体系,以适应其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黄金时代),并进而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再加之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巨大危害,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互相合作与协调,更加谨慎理性的发展经济;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各国政府加强对话合作,干预经济提供条件。因此,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以及向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而且是由美国主导和控制的。1944年美、苏、中等国在美国召开布雷顿森林国际会议,实现了美元与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70C初因美国经济的衰退而取消),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并于1945年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统一的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但也助长了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础上,1947年在美国主导下关贸总协定签订,取消关税壁垒,统一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随着三大世界性贸易组织的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金融和贸易体系),可称其为“半金球化”。推动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问题研讨1: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分析其历史作用?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答:内容:两个挂钩:美元和黄金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使美元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到20世纪70年代,因为美国经济的衰退而取消。作用:确立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国际市场的统一。职能:IFM:为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及经济援助。WB: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指出资世界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关系?答: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为国际市场的统一奠定基础。依据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概括其作用?答:宗旨:削减关税,取消关税壁垒和歧视性待遇,以促进贸易自由。作用:标志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建立结合史实,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特点?意义?答:历史条件: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急剧膨胀以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削弱(英国凯恩斯计划和美国怀特计划的较量);战后美苏“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政治格局的逐步形成;战后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和世界市场四分五裂的局面不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直接因素是马歇尔援助计划的实施。特点:美国控制和主导;体系制度化、组织化和系统化;半全球化。意义:形成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金融体系,一定程度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世界贸易,顺应全球化的趋势;但在冷战格局下,只能称其为“半球化”,加之美国的特权支配,很难建立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指出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目的?并指出二者斗争的最终结果?答:目的:凯恩斯计划:维护英镑的金融霸主地位。怀特计划:试图确立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霸主地位。结果:美元取代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纽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问题研讨2:战后初期的美苏经济依据史实,分析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特点?实质?作用?答:原因:战争的推动;私人垄断资本实力强大;科技革命的促进;全球称霸战略实施的需要。特点:加强政府的财政和金融手段干预;补贴出口;科教投资扩大;福利制度的完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作用:推动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利于美国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推动其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同时,也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过渡和发展。依据史实,分析美国“黄金时代”的经济发展特点?答:经济迅速发展,但伴随间歇性危机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总结政府主要采取的经济干预举措?分析其产生的作用?答:举措: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新边疆”;“伟大社会”以加强干预。作用: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推行霸权战略,形成两极格局;凯恩斯模式的扩展。深入解读“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内涵?并指出其实质?答:内涵:“新边疆”:强化国家干预,对内推行经济改革,对外争夺世界经济霸权。“伟大社会”:建立高福利国家和推进自由主义改革,平衡贫富差距。依据史实,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实施的背景?主要举措?并对其进行评价?答:背景:1953年斯大林去世,但“模式”的弊端已经凸显:体制僵化、农业滞后、民生凋敝、官僚腐败、思想禁锢等。举措:以农业为突破口:下放农庄自主权、减税、允许有限度的交易存在、鼓励开垦荒地等,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政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其改革失败;工业改革成效更小;政治思想方面以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为开端,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和平反冤假错案,但很快陷入新的个人崇拜。评价:其改革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初见成效,但缺乏正确理论指导和总体科学规划,保守与冒进并存,只是“模式”的修补而并非系统改造。问题研讨3: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依据史实分析两极格局形成历史条件?指出战后国际关系特点?答:历史条件: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美苏势均力敌,且都推行霸权战略。特点: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的“热战”相交织,国际关系趋于紧张,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但却很难爆发世界大战。概括美苏冷战对抗的举措?举措:以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序幕;以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为开始标志(援助希腊,遏制苏联的扩张);随后又在经济上推出马歇尔计划,以援助欧洲战后经济重建为借口,意在控制欧洲经济以遏制苏联;1949年建立“北约”军事组织,进一步加强冷战强度。而苏联也不敢示弱,于1947年建立“共产党工人情报局”,1949年成立“经互会”,1955年建立“华约”军事组织,最终形成冷战局面。评析战后两极格局?答:积极影响:避免大战;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制度创新;第三世界崛起。消极影响:霸权主义盛行;局部冲突、分裂、动荡;国际关系紧张,面临核战争威胁;弱国无外交,经济更落后。 问题研讨4: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依据史实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发起的历史条件?主要技术成果?并对其评价?答:历史条件:二战需要及战后的冷战对抗推动以军事高科技为核心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黄金时代)为技术创新提供物质保障;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危机的频发促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技术创新适应时代潮流;全球化、市场化趋势的加强也为科技交流的加强提供机会;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政府加大科技投资和政策扶植提供便利;以量子论、相对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革命奠定理论基础。主要技术成果: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管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史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