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x

    • 资源ID:4453668       资源大小:4.33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x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目 录CONTENT,课程标准,1.选官之法: 平民or贵族的博弈,2.中枢之制: 皇权vs相权的较量,3.赋税之变: 人丁财产,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材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问题1:贵族的话反映西周时期是怎样官员选拔制度?问题2:刘邦及其汉朝的继任者们采取了怎样的选官制度?这一选官制度的标准是什么?,材料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从世官制到察举制,一、选官制度平民与贵族的博弈,贵族,平民,商周,秦,汉,世卿世禄(依据:血缘),军功爵,察举制(依据:孝廉),贵族政治,平民政治,一、选官制度平民与贵族的博弈,材料3: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一、选官制度平民与贵族的博弈,如此制度,真得能够为国选才吗?,材料4: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势族 。 晋书刘毅传,商周,秦,汉,世卿世禄(依据:血缘),军功爵,察举制(依据:孝廉),贵族政治,平民政治,一、选官制度平民与贵族的博弈,九品中正制( 依据:门第),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宋代完善:扩招、弥封、锁院、 别头试等1905年废除,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标准:才学,一、选官制度平民与贵族的博弈,商周,秦,汉,世卿世禄(依据:血缘),军功爵,察举制(依据:孝廉),贵族政治,平民政治,一、选官制度平民与贵族的博弈,九品中正制( 依据:门第),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隋唐,科举制 (依据:才学),周生,出身名门王族,父亲在朝中担任大官。,杜生,出身寒微,高大俊朗,才学渊博,能言善辩,高中榜眼。,陈生,儒生,为人正直,是当地有名的孝子。,汉朝,魏晋南北朝,唐宋,标准:选官权:选择方式:,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向严密、科学,比较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有何特点?,商周,秦,汉,世卿世禄(依据:血缘),军功爵,察举制(依据:孝廉),贵族政治,平民政治,一、选官制度平民与贵族的博弈,九品中正制( 依据:门第),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隋唐,科举制 (依据:才学),走向平民政治,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对王朝统治的作用。,材料5:晚唐由名族公卿贡举进者占76.4%,至宋代跌至13%;寒族则晚唐仅占9.3%,北宋时增至58.4%。此现象不仅可以表示社会之转变,同时可以表示科举制度汲引寒士之效用,愈久而愈见。孙国栋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材料6:其明经各试所习业,文注精熟,辨明义理,然后为通。正经有九,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谷梁为小经。 唐六典材料7: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庶族上升,促进阶层流动;士族没落,加强中央集权,以文取士,提高官员素质,功名诱人,利于皇权统治,温故知新:梳理秦汉以来中枢之制的变迁过程。,秦朝至汉初: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中朝,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东汉:增强尚书台作用,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魏晋南北朝: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以三省之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新唐书百官志,隋唐:三省六部制,二、中央官制皇帝和宰相的较量,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示意图,钱穆的国史新论里描述唐代中央决策制度,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_属官各拟意见,再由该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_画敕后,再须送由_属官一番复审,若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横线上应填写的分别( )A.中书省 皇帝 门下省B.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C.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D.门下省 皇帝 尚书省,A,二、中央官制皇帝和宰相的较量,政事堂,中书门下,节制君权,中书门下,思考:唐朝宰相与秦朝相比,权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二、中央官制皇帝和宰相的较量,材料8: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新唐书百官志一,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材料10: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百官志一,材料9:其后又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文献通考职官考,以他官加宰相衔,扩大宰相任用范围,政事堂集体议事,提高宰相工作效率,改称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后世,三省制因皇权的不断强化而屡有损益变更,但作为具体行政部门的六部制则十分稳定,沿袭千余年而未变。大学中国史,国家,人民,财政支出:养兵、赈灾、工程、官吏工资,财政收入:赋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即田税,以成年男子为基础的徭役和兵役,以户为基础的财产税,即户税(调),三、赋税制度人丁和财产的流变,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创立租调制,三、赋税制度人丁和财产的流变,1、租调制(魏晋),材料11:(武德二年)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绢布)。旧唐书食货志,2、租庸调制(北魏至唐初),租庸调制:田租粟户调帛或布身庸绢或布,为何田租是以人丁为依据固定收取?,租庸调制是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人丁和财产的流变,3、两税法(唐朝后期),73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杨炎(727-781),“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三、赋税制度人丁和财产的流变,为什么在唐代后期,租庸调制会被两税制所取代?,材料12:武德七年丁男(21-59)、中男(16-20)给一顷,所受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受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旧唐书,材料13:至唐朝承平日久,人口渐增,贵族官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多占土地,口分田实际还官者又很少,政府所掌握土地已不敷授受。由于均田制的破坏,按丁缴纳的租庸调制也无法保证,两种附加税按户等每户征收的户税和按地亩征收的地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压倒租庸调。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人多地少,均田制逐渐瓦解,租庸调制亦无法维持。,以土地、财产为主,征收钱币为主,不分主户和客户,一律就地落籍纳税,扩大了收税对象增加了财政收入,放松了人身控制,体现了公平公正,简化了税收名目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结合教材探究与拓展,讨论两税法的利弊?,户税(财产)、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没有规定全国统一税额,各州之间税赋轻重不均;各类加征及苛敛杂税没有真正减税;土地兼并严重;没有灾害减免的规定等,征税标准,人身控制,税收种类,征税内容,(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均田制)成年男子承担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制)“以庸代役”,(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两税法)每户缴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租庸调制)纳粮为租;纳布为调;纳布代役为庸,(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地税按亩缴纳谷物。,延伸思考:魏晋至隋唐时期赋税制度演变趋势,征税标准,人身控制,税收种类,征税内容,(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均田制)成年男子承担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制)“以庸代役”,(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两税法)每户缴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租庸调制)纳粮为租;纳布为调;纳布代役为庸,(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地税按亩缴纳谷物。,延伸思考:魏晋至隋唐时期赋税制度演变趋势,历史的经验,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中央政府,选官制度,赋税制度,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租庸调制(唐朝初期),两税法(唐朝中后期),开放公平,规范科学,务实便民,本课小结,1、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2、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 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A,3、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 ) 以人丁计税为主实行纳绢代役制度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严格按田亩多少收税 A. B. C. D.,A,课堂检测,

    注意事项

    本文(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x)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