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并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
资源ID:4453676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琵琶行 并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琵琶行简案一曲琵琶弹惆怅,温情脉脉与君知 走进失意宦游人的精神世界1、 教材分析琵琶行属于古诗词单元,该单元导语提示,“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该课文学习提示中说:“这几首诗抒发的情感各不相同”、“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学生在之前刚刚接触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杜甫的登高,笔者拟基于琵琶行的作者情感,以“失意宦游人”这一共性身份为联结点,分析他们精神世界的异与同,并以“知识分子”这一身份为古人与学生的联结点,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与人文情怀。2、 教学目标1.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中作者将自已的身世与他人联结起来的悲悯情怀。2. 感知白居易与李白杜甫同为“失意宦游人”的情感上的异与同。3. 增强同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意识与人文情怀。3、 课时为1课时4、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是琵琶行中“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典范例。“同是”一词不仅能融化诗人内心的坚冰,亦能穿越时空,引发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的沉吟思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其背后的深情回响。第一环节:感受体会诗人的精神世界1.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序言与琵琶女自诉中体现出惆怅失意的语句。明确:从诗人和琵琶女两方面来收集。2. 请同学们归纳诗人与琵琶女境遇的相通之处。明确:主要从境遇入手,适当补充诗人的仕途经历等背景资料。3. 分析诗人感同身受背后的悲悯情怀。明确:作为士大夫,能够将目光观照到底层琵琶女的命运,表达深切的同情,这份悲悯情怀难得可贵。第二环节:回顾比较诗人的精神世界1. 请同学们回顾李白杜甫在诗歌中所流露出来的失意情感。明确:李白的失意多在于自我的不得志。杜甫的失意多在于家国命运的艰难。2. 请同学们鉴赏三位诗人同为“失意宦游人”的情感上的相通之处。明确:李白是极冷,在关照自我的同时,也在冷眼观照现世;杜甫是极热,他的自我与家国休戚相关,融为一体;白居易是极柔,他在自我与普通底层人民的身世映衬中表现中一颗柔软的心。三者都是有温度的人,保持着对现世的关照之情。第三环节:共情诗人的精神世界做一个有温度的人1现代启示录明确:以三位诗人情感之同知识分子的现世关照与人文情怀为切入点,分析当下知识分子(高中生)应有的责任担当。5、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从景物要素入手来分析这些特选之景表情达意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