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题复习:3、咏史怀古诗 (课件24张).ppt
咏史怀古诗,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是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回想历史故事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P20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史怀古诗的阅读方法一、了解基本史实二、把握古迹特点和人物形象三、作者的身世、情感与古人古迹有何共同之处,蜀 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丞相祠堂的环境有何特点?二、诸葛亮在杜甫心中是怎样的形象?三、英雄指谁?为何落泪?,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丞相祠堂的环境有何特点?幽静肃穆、寂寞凄凉为何本应香火旺盛的祠堂却寂寞凄凉?千古谁惜英雄意?,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在杜甫心中是怎样的形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功业未成。英雄指谁?为何落泪?千古的仁人志士。壮志未酬,天下无人能解英雄泪!,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48岁),杜甫避乱成都,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自身又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敬重。,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感伤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屈原忠义的崇敬,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 。,台 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情深、无情,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台 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六朝的繁华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依旧枝繁叶茂,以柳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对比,以它的无情写诗人的伤痛。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诗人春日眺望水泾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如今一片荒凉,怀古伤今,表达了唐朝由盛而衰的感慨。,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都描写了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都描写了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对比。第一首宫内宫外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2.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马嵬、华清宫3.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贾谊宅、 乌江亭、李白坟4.特定的朝代:六朝、隋、安史之乱、南唐后蜀、南宋,咏史怀古诗常见意象,常见情感1.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同病相怜)2.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3.讽喻劝谏(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穷兵黩武)4.历史观点 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咏史怀古,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濬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的这一段历史。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感叹国家兴亡、物是人非。也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赏析最后一联的妙处。,以景衬情。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劝诫朝廷居安思危。同时也警告拥兵自重的藩镇,切莫依据山川形势划地为王,否则,终将像历史上划江而守的小朝廷一样归于覆灭。,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答: 。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