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docx
-
资源ID:44549734
资源大小:13.9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docx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2 摘 要 “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教化理念和策略,己经得到很多教化管理者和教学实际工作者的认可。本文主要针对“以人为本”教化理念的内涵和把“以人为本”教化理念作为导一直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探寻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力争为从事高校体育教化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搞好体育教学供应理论参考。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化理念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敬重人、理解人、关切人,就是要把不断满意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动身点。高校是国家培育人才的主阵地,作为高等教化一线工作者,贯彻执行党的确定是应履行的基本职责,同时主动探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是每一位教化管理工作者的基本任务。笔者主要从“以人为本”教化理念的内涵和把“以人为本”教化理念作为导一直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两个方面入手,探寻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以人为本”教化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起源于管理活动,它指的是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动身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简洁地说,指的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是一种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思想体系,它敬重人的主体地位;满意人的需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敬重人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种先进的价值原则和思维方式,充分确定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强调人的核心地位,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激发人与生俱来潜在的内在实力。 (二)满意人的须要 敬重人的特性发展和独立人格,了解人、理解人、关切人,爱惜人,不断满意人的生存、情感、受敬重的须要。实行各种措施开发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主动性、主动性,使外部诱因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石。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为了发展人的一切,每个人都必需不断学习和完善,使每个人自身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以人为本”教化理念,就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用于教化活动中,单方面对于受教化者而言,就是敬重受教化者的主体地位;满意受教化者的个人需求;强调受教化者的全面发展。 二、把“以人为本”教化理念贯彻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始终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发展与培育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培育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采纳、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动身点和归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应留意到这几个方面。 (一)培育目标突出“以人为本” 学校体育的培育目标的核心价值在于发展人体健康。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人生华蜜的源泉。健康不能代替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加人民体质”的发展体育运动口号到“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阳光体育目标无疑是在强调体育教学的“人体健康”目标。高校体育教化要回来“人本位”精神,着眼于人的体质健康和终身体育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化应根据教化部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和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确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因地制宜,对高校生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化和科学的体育熬炼过程,达到增加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标,切实把发展人体健康的体育教化核心价值凸现出来。 (二)课程设置贯穿“以人为本”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要重视“人”的核心地位,要紧紧围绕培育学生的体质健康、爱好爱好和特性发展来构建体育课程体系。 1.建立层级体育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层级体育课程体系是依据学生的年级性别差异、身体健康水平、爱好爱好以及技能水同等来设定的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例如:依据性别差异采纳男女生分班教学;依据身体素养水平划分层次教学;依据爱好爱好采纳选项教学等等。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趣味性和自觉性,给学生供应适合自己特性特征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好的实现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完成全国一般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教学任务和阳光体育运动给予学校的教学任务。 2.课程设置关注特性化差异,开设特性化课程,发展特色体育课程 高校体育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特性差异,尤其是体育专项特长生,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留意促进学生特性化发展,一方面满意学生的特性化差异,让不同特性化差异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体育特长生可以引领学生体育的开展,发展学校体育的特色课程。另外还可以为国家竞技体育发觉人才。因此,学校课程在设置上肯定要关注学生的特性化差异,开设特性化课程,同时发展学校的体育特色。 (三)教学过程凸显“以人为本” 教学过程是老师依据肯定的学校体育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肯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发展身心健康和培育学生适应社会实力的过程,是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要凸显“教书育人、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安排,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规划好蓝本;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体质和运动实力的学生,要区分对待,因材施教,敏捷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各有所得,各有所获;另外,在教学中敬重学生体育项目学习的选择权和追求运动目标、提高健康水平的学习权,张扬学生的特性发展,开发学生潜在的运动实力,增加体质,提高体育素养。只有这样才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以人为本”的宗旨。 (四)教学评价注意“以人为本”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推断的活动,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老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老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一套好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真实的反应出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精确的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摒弃传统的统一指标的评价模式,注意“以人为本”,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定量指标客观的呈现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习状况,另一方面要定性的对学生参入体育活动的学习看法、自我表现、展示实力等状况做出评价,培育学生参加体育的爱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增加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宁生.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及课程体系构建A.见:王德炜.中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化探讨高校校长论体育教化暨网球文化C.北京:北京体育高校出版社.2011:50-51. 2 郑宏.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探讨D.山东高校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https:/baike.省略/view/93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