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_幼儿教师自述成长故事.docx
-
资源ID:44555440
资源大小:14.0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试析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_幼儿教师自述成长故事.docx
试析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_幼儿教师自述成长故事试析老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安阳市纱厂路小学,河南安阳455000)摘要: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社会道德的诠释者”的老师的社会角色确定了老师权威存在的应然性,学生的社会地位确定了老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关键词:老师社会角色;老师权威;应然性;必要性中图分类号:C451文献标记码:A文章编号:1002 - 0845( 2012) 07 - 0015 - 02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老师权威受到强力冲击。但是,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社会道德的诠释者”的老师的社会角色确定了老师权威存在的应然性,学生作为教化对象,确定了老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老师权威的存在有助于促进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沟通活动,包括学问内容的深度、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的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青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一、老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1老师是学生走向自我征途中的帮助者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困难的历程,是受到四周环境和与之交往的人的影响的过程,老师的特别身份及其特有的职责使其影响尤为重要。尼勒认为,老师的作用是利用他自己的人格和学问,引导学生相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老师的任务是在学生走向自我实现的征途中帮助每一个学生。一个好的老师作为一个自由的活动者,他的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要延长到成年生活的”。2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负有重要责任老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负有重要责任。“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详细人物”。一方面,社会对于老师角色的期望应然或必定地要求老师在工作中要遵循一系列社会规范,履行一系列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老师与学生之间特别的人际关系,更给予老师对于学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因为“从伦理角度上讲,你若是限制一个人的华蜜、利益或者是命运,那么你就对这个人负有肯定的义务或者责任”。3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重要他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无疑就是其父母。一般来说,在上幼儿园和小学之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可替代。可以说,在这个时候,是做父母最骄傲的时候,自身权威意识膨胀,孩子也无限崇拜。但在这之后,教化就无比重要了。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的早期教化能否使我们坚固地养成这套或那套习惯,的确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法国闻名教化家、思想家卢梭认为,“我们生来是懦弱的,所以我们须要力气;我们生来是一无全部的,所以须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须要推断的实力。我们在诞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须要的东西,全都要教化赐予我们”。就教化过程而言,儿童就是儿童,是一个从不完善、并试图在教化的帮助下逐步走向完善的人。英国的道德哲学家约翰·威尔逊( John Wilson1928)认为,老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并发展道德要素,老师应当而且也必需是道德教化的中心人物,老师在道德教化中的地位与角色应当定位于“理性的权威”。所谓“理性的权威”就是既反对把老师当做某种“美德袋式”的提倡者或是某些详细道德价值的拥护者,又反对完全抹杀老师在道德教化过程中的权威地位。4学生道德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老师的“权威主义角色”老师应当实行一种更宽容、更民主、更自由和更同等的方式来对待学生。一些更为激进的学者甚至提出,在道德问题的探讨中,老师要做“一个自然的主席”,根本不应当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和价值取向。威尔逊对这种观点持指责看法。他认为,“像其他的思维方式一样,老师当然必需教学生思维而不仅仅是遵从,但是他必需使他们按肯定的方式并依据肯定的规则和标准去思维”。威尔逊还认为,在道德教化中,老师“应当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一切取决于被教授的内容及教学和学习所要求的环境”。威尔逊对于任何坚持老师“中立”或自由放任的观点和老师应当扮演一种肯定“权威”的角色以及“民主”的角色都提出了批判。他认为,老师为了向学生教授道德思维,必需要表明他自己的观点。威尔逊强调道德的自主理性,道德首先要求主体对自己负责,随后才是主体对于自身以外的规则和规范负责。他指出,在传统的与现行的教化中普遍流行的迫使学生只遵从某一特别规则的做法是一种他律取向的道德教化,与人类道德的理性原则南辕北辙。“一个人要合乎道德地行动,就必需知道他正在做什么,而且必需是自由地做这件事”。5校内文化德育模式宋晔认为,有道德的教化关键在于一个有道德的校内。当前校内中人的自主性失去了道德的约束和道德考量的标准。面对有人提出对于老师作为“道德代言人”的看法的质疑,宋晔认为,老师的行为具有示范性,老师就应当具有道德上的自觉,应当以自己的道德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心灵,而学生是“主动的道德学习者”。她强调,老师和学生都是道德学习者,人的一生是终身道德学习的过程,因此不存在肯定的道德权威。但是,基于学生的未成熟状态,老师有责任对未成熟的人实施帮助。二、老师是“社会道德的诠释者”伦理学家麦金太尔认为,“德性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就无从获得这些利益”。涂尔干指出,学校是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科学学问、进行道德教化和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必需被当做非道德的行为,那么否定能动者自主的行为也同样是非道德的”。涂尔干认为,“不管是出于遵从规范还是忠于集体志向,我们必需对我们行为的理由有所了解,并尽可能清楚完整地明白这些理由,这种自觉意识为我们的行为给予了自主性,从今时起,公共良知要求全部真正的、完整的道德都具备这种自主性”。老师权威在学校组织的详细运作中,表现为老师对学生的限制和管理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听从。在教化过程中,老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他是依据成人社会的规则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安排地施加符合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