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教案.docx
-
资源ID:44620610
资源大小:16.6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教案.docx
2022年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教案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驾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2背诵两篇短文。实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尝,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德育目标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育人们做人要方正,诚恳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究竟有何评价?2元方指责父友失信、无礼,最终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肯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2探讨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争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探讨,沟通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方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3延长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打算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比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探讨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沟通中,训练他们的思维实力,调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慈爱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净、轻快,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很多聪慧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老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日,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老师补充。多媒体显示: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比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探讨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根据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老师可适当赐予提示。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老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2)老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究竟认为谁回答得最好?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究竟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方吗?(3)学生绽开探讨,各抒己见,老师酌情指导。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务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务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务。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行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说明: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足;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示意读者谢太傅更赞许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的确耐人寻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需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老师在充分确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默写课文。 四、课堂练习老师分发打印好的阅读材料,人手一份。材料内容如下: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án,安稳、坦然)若不见。1对下列加粗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窃入学舍(偷窃) B冕因去(离家)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 D琅琅达旦(天亮)2简答。(1)“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 。(2)“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 。(3)“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4)“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白什么?学生完成这个练习,老师选五位同学回答。明确:1A(窃:偷偷地、静静地)2(1)王冕(2)听完以后,就静默记住(3)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4)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入迷。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2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两个小片断,并思索两文的深刻含义。附原文:徐孺子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子,无此必不明。”木如同此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如同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à,泪水流下的样子)然流泪。 其次课时教学要点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今日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其次则陈太丘与友期。设计(二)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和善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胜利的人”)假如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静默地告知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二、学生朗读课文,比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探讨、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老师在巡察中酌情赐予指导三、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留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1各小组提问。2老师归纳所提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推断迟到?(2)友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3学生绽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