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2课时教案.docx
-
资源ID:44640690
资源大小:22.6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2课时教案.docx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2课时教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第1课时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第1课时教案 课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说诞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重点难点重点:概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教法选择探讨法、比较法课型新授课前打算课件是否采纳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29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就一个生物个体(如人)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的?2.假如考虑一个种群,我们如何探讨能量的输入、储存和散失?生态系统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养分结构。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能量从一种生物的流向另一种生物时,是不是100%传递?(图片)答:不是,有一部分散失了单向流淌述:刚才我们还了解到,能量由被取食者流向取食者,能不能倒过来,由取食者流向被取食者呢?不能,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性课堂小结老师讲解 老师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老师小结学生听讲学生回答学生观看课件合作学习作业设置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对这一节的教学,老师往往采纳的是讲授式,即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很难完全达到教学目的。本人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纳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能量”是科学教化中的核心概念,中学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学问绽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干脆从教材中“问题探讨”供应的素材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淌的感性相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淌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绽开能量流淌的过程的学习。在学习能量流淌的特点之前,探讨能量流淌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探讨为资料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思索与探讨”,探讨探讨能量流淌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问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淌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概念,驾驭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探讨人员探讨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意义。 实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详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过程和特点,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实力。 情感目标 通过探讨“探讨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老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出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是什么? 讲评: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养分关系,但是人们也可以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中看出能量转变规律对生态系统的制约。 回答问题。 复习巩固旧学问并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牛吃草的图片。 提出问题: (1)草的能量是怎样得来的? (2)草的能量将何去何从? (3)牛吃草后,草的能量能被牛全部利用了吗? (4)牛是如何利用草的能量? 阅读“能量流淌的过程”,并思索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起先的? (2)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输入的,为什么起点不行以是动物? (3)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如何传递和散失的? (4)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 多媒体播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动态图解,然后师生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以草与兔两者之间能量的关系探讨能量流淌的途径。 阅读课本,思索回答。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使“能量流淌”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详细化,便于深化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生态系统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养分结构。提出问题: (1)能量流淌的渠道是什么? (2)能量流淌的过程是怎样的? 练习用口头语言表达的方式,叙述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全过程,着重阐述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传递、散失几个环节。 达成本节教学目标。 提出问题:从前面关于能量流淌过程的阐述,可以对能量的流淌方向以及能量在数量上的改变有一个感性上的相识,那么能量在流淌的过程中能否进行定量分析呢? 展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淌图解。 提出问题: (1)计算赛达伯格湖的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养分级流入其次养分级占生产者所固定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其次养分级流人第三养分级的能量,占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2)流入某个养分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向后一个养分级? 学生阅读,探讨完成老师提出问题。 总结归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具有的两个明显特点。 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能量流淌的过程与特点。 展示:某一个湖泊的能量金字塔。 指导学生分析并思索课本图8-24中的问题。 提出问题: 用能量流淌的原理,说明谚语”一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 提出问题:能量流淌逐级递减这一特点与能量守恒定律相冲突吗?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形式不断转换,如太阳辐射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于有机物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动物通过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变成爬、跳、飞、游的机械能。在这些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歼灭,只能按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进行沟通探讨。 认同能量守恒定律。 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特点的相识。 讲解并描述:能量流淌是一个客观规律,只有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关系,才能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归纳:人们在利用生态系统资源的过程中,期望的"高效"与"持续"经常会发生冲突。如何依据客观规律来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关系,以满意人类的需求,是一个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提出问题: 1如何确定一个草场的载畜量,以防止由于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 2教材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状况图解应当如何绘制? 检查学生完成状况并讲评。 探讨“怎样调查畜量对草场主要牧草种群数量的影响,怎样推断一个草场上是不是过度放牧。” 绘制教材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状况图解。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 展示课堂练习,并要求学生当场完成。 学生完成练习。 巩固新学问。 总结: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必需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淌维持各个养分级的生命和繁殖后代,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 四、课后反思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这一节主要讲解并描述了能量流淌的过程、能量流淌的特点和探讨能量流淌的意义。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相互探讨,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子。从而使困难性的内容演化成简洁易懂的内容。并加以多媒体课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使学生的思维实力,阅读理解实力和视察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老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学问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相识。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相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的特点。3、使学生理解驾驭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4、通过设计“草场放牧方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二)实力目标1通过电脑课件和课本的图(图解)的视察,培育提高学生的识图实力、视察和分析实力。2通过师生探讨沟通、学生小组探讨与老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将学问化难为易,培育学生口头表达实力、相互合作实力以及培育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3通过实例和结合课本上例子的分析总结,培育学生运用科学学问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实力,从而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三)情感目标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酷爱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酷爱祖国的美妙山河,培育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二、教材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过程及特点2、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缘由三、教学过程:1、“能量流淌的过程”:问题情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流淌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探究:阅读教材“能量流淌的过程”部分,并思索探讨问题。播放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图解探讨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引导启发:不是全部的太阳能都参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必需是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养分级的能量才能起先在生态系统中流淌。师生谈话:怎样输入?依靠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淌的主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分组探讨: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淌的?或者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向什么方向?播放课件: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能量流向示意图(举荐一个同学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引导启发:能量流淌的过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和生命活动利用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养分级,没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枯枝落叶和初级消费者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养分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非常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养分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养分级的状况有所不同。2、“能量流淌的特点”:问题引入: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总比蔬菜价格高?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引导探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有什么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缘由是什么?相邻两个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播放课件: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淌图解”学生分析:阅读教材,依据课本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索。分组计算:流入每个养分级的能量占上一个养分级所同化的能量的百分率是多少?一个养分级所同化的能量,是怎样安排的?(每组举荐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引导分析:对能量流淌过程的定量分析,是探讨能量流淌规律的关键。在赛达伯格湖,其次养分级只获得第一养分级同化能量的135,第三养分级只获得其次养分级同化能量的20。引导探究:能量在相邻两个养分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那么,其余8090能量哪里去了?共同分析:一个养分级同化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流向下一个养分级。这是因为自身要呼吸消耗、生物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释放等,这就确定了能量越流越少,即传递率为1020。一条食物链的养分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养分级,因养分级上升一级,可利用的能量相应要削减8090,能量到了第五个养分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师生谈话:学生思索、回答前面引入的问题。引导探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特点除了逐级递减还有什么特点?引导启发:对于单向流淌来讲,是指能量只能从前一养分级流向后一养分级,而不能反向流淌,即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食物链各个养分级的依次是不行逆的,而各个养分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能量必需源源不断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课堂延长:“设计草场放牧方案”,怎样推断一个草场上是不是过度放牧?(课后质疑探讨、学生相互启迪、探究学习)3、碳的循环过程:概念突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中的物质是指什么、循环是指什么?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什么?引导启发:概念中的物质不是指由C、H、O、N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来回运动,正因为物质可以重复利用,所以物质是永恒的(物质不灭定律)。播放课件:碳的循环图解学问迁移:学生回答有关生理过程引导探究: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什么?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碳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传递形式是什么?碳进入无机环境的方式是什么?3、碳循环的范围怎样?播放课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学生探讨: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碳的传递过程(每组举荐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师生归纳: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靠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无机“C”变为有机“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另外,生物群落中的有机“C”,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变成无机“C”回到大气中;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短暂脱离循环,但一经开采燃烧,便可产生CO2返回碳循环。引导探究:在碳循环中,森林生态系统是碳的主要汲取者。但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地采伐森林,再加上燃烧化石燃料以及环境污染,因而使大气中CO2的浓度明显增加,这种趋势假如接着发展下去世界的气候就可能发生猛烈改变,后果令人担忧。课堂延长:“温室效应”是怎样引起的?有什么危害?怎样解决?(小组探讨,举荐同学回答)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师生谈话:完成缺项的内容沟通总结: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举荐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引导启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淌,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行分。但是,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分: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养分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淌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逝。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逝。总之,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分,是相辅相承、密不行分的统一整体。课堂延长:写小论文浅谈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与生物生存发展的关系。(学生探究性学习,课外完成)四、总结及反思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