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docx
-
资源ID:44643526
资源大小:13.9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docx
浅谈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浅谈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作者/方顺林细心设计的形象化教学过程,能化抽象为详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学、易学、学得敏捷。特殊是新课改后出版的教材,更是为老师创设形象化的课堂,进行形象教学供应了良好的想象空间。因此,进行形象化教学,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实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值得深化探讨的课题。一、 创设形象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爱好,使学生爱学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创建一个光明和快乐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习主动能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激发学习动机,强化留意的重要因素。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实力差,新奇心强,无意留意占有重要地位,簇新事物简单引起他们的爱好。为了把他们的留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老师应当利用投影、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引入课堂,创设形象化的课堂氛围,上课一起先就把孩子们带进新颖、奇妙的教学情景,激起他们剧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可以设计制作投影片、课件,化静为动,在色调显明的改变中,吸引学生视察、思索,使学生爱好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如教学8的组成时,可以在课件上展示8个同样的物体,但分两种颜色,教学时让不同颜色的物体的个数发生改变,但总数都是8,这样就能渐渐的显示出8的组成序列。学生被色调的改变所吸引,自然学得兴致勃勃。又如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渗透应用题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变静为动,变抽象为详细。1.在森林中的一块空地上绿草如茵,中间夹杂着朵朵盛开的野花,旁边挺立着一棵葱郁的大树,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草地上6只活泼可爱的小猴正在尽情玩耍,让学生观赏并数出是6只。接着,让学生看到又从森林里跑来了3只。引导学生说出图意。最终结合图意提问:一共有几只小猴?引导学生得出: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用加法计算,6+3=9(只)。2.在上面图画中显示“9”只,接着又让学生看到其中的3只跑回了森林。提问:原来一共有9只小猴,现在跑了3只,还剩几只?3.用同样的方法,让其中的6只跑回森林,提问:有9只小猴,其中有3只在草地上,森林中跑去了几只?这样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饶有爱好地获得了“6只小猴和3只小猴合起来是9只,9只小猴跑掉3只剩6只,跑掉6只剩3只”的表象,既练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又为以后学习应用题作好了铺垫。二、呈现思维过程,化抽象为详细,使学生易学现代科学探讨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独创的过程相类似。所以教学时,老师应尽可能把学问发生过程的思路,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例如教学下题: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4 小时两车相遇。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课本介绍了两种解法,其次种解法是先求出两辆车一小时内共行的路程,即“速度和”。4小时相遇就是4个“速度和”,这种解法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个习题作为打算题:小明、小华同时从学校动身,小明向西行,每小时行6千米,小华向东,每小时行5千米。3小时后他们相距多少千米?教学时,用课件显示两人行走时的情景,使学生看到: 经过1小时两人间的距离是1个(6+5)千米,2小时距离2个(6+5)千米。从而形象地理解“速度和”。在这个基础上再教学例题,用课件逐步显示两车同时行走1小时、2小时、3小时,到4小时两车相遇的情景(相遇时就是走完两站间的路程)。引导学生视察。学生从演示中看到两车1小时靠近50+60=110(千米),过2小时它们就靠近2个110千米,因为4小时相遇,所以两站间的路程长就是4个“速度和”,即110×4=440(千米)。这样图形与算式在头脑中交互作用,新学问的获得,思路清楚,学生自然学得扎实,驾驭得坚固,赛过死记结论。三、充分发挥想象,使学生学得敏捷多变想象是在头脑中创建新的形象,或者依据口头语言和文字的描述,从而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的相识活动,它是形象思维中比较高级的一种形式。老师坚持形象化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促进学生想象实力的发展,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敏捷多变,富有创建性。如教学乘法初步学问时,让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2+2”可以改写为“2×3”那么“6+6+6+3”怎么改?学生一般写成“6×3+3”,“6×4-3”。由于形象化教学和熏陶,有的学生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改写成“7×3”,他们把“3”分成3个1,分别移到前面的每个6上,使每个6变成7,奇妙地列出“7×3=21”的最简算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问的积累,到了中高年级形象思维逐步削减,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逐步加大,但即使这样,五、六年级的学生仍旧不能完全脱离形象化思维 。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从数学学科的特征来看,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这些特征一方面形成了数学学问本身最显著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障碍。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详细的事物爱好深厚,对于抽象性的学问,特殊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学问提不起爱好。假如老师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他们只能被动地被这些枯燥的数字和计算捆住而无法调动主动性,甚至被扼杀了天生所具有的创建力和想象力。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敏捷地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详细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运用形象化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凹凸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可见,形象化教学之所以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缘由是它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人的思维的发展总是先有形象思维,然后才有抽象思维。小学生虽然已经产生了抽象思维,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形象化了的数学学问。再者,教学中数形结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实力得到了培育,学生在学习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作用,发挥了全脑的功能,学习效果当然会获得提高。(作者单位:558303贵州省平塘县清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