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doc
,把握时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被突出地加以强调。2001年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情感、态度目标方面提出的目标是:“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活动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涉及到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对于如此众多的情感、态度目标,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呢?关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从可预见性的角度,将情感、态度目标分为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两类。预设性目标,是指在备课时预先列出的目标。例如,讲授圆周率、数的产生时,教师要考虑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介绍圆周率的用途,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意识。非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新颖的问题,这就出现了引发学生求知欲目标的时机;有的同学出色地回答了问题,这时就出现了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重点强调:“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来完成的,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落实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处理好新课程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关系,还要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一、创设导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要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作为学习的背景”等。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素材感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地学习。情境教学在新课改中备受推崇,几乎所有的课改试验教师都在绞尽脑汁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情境。因为设计一个恰当的情境确实会令我们的课堂更加轻松、更加活泼,会令学生更加快乐,更加兴致勃勃。我在教学中同样十分注意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结合教学中的做法,谈几种导课方法。、故事导入。小学生个个爱听故事,如能把数学知识变成故事,用于导课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整数王国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数点,四位数大哥邀请小数点到他们中间,与他们合影留念。当摄影师准备给他们拍照时却发现四位数大哥变小了,变得比最小的三位数还小。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游戏导入。因为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如果我们创设游戏情境,学生会特别喜欢参与。如教学概率的知识时,我用“宝箱取宝”的游戏导入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获取地知识。、生活问题导入。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也会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生活问题导入新课。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我根据我们班当时的情况(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必须自制一块黑板以便出壁报),提出了一个面临解决的实际问题:计算出我班原来黑板的面积,制一块与它面积相等的黑板,需要多少木板?通过该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意识到学习“面积方面”知识的价值,学生就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导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导入新课,确实能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刘兼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中指出:“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崔允漷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中说:“认识、情感与动作技能,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调查表明:学生从学校毕业后,70的人在工作中基本上不用数学,29的人在工作中用一部分,而真正从事数学研究的只占1。以上内容提示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使其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积极的情感比单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我们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自然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我总是设法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些机会。、教学数学公式时,我通常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可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动手拼一拼,看是由哪几种图形拼出来的?动脑想一想,学过的关于图形的公式;跟同伴说一说,自己打算怎样解决问题;动笔做一做,再通过拼图来验证得出的结论。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会产生满足感,产生积极而愉快的情绪动态,进而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也极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说:“交往是发展的源泉。”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合群性、竞争性、参与性、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得到提高。新教材提供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机会,我们教师也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倡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统计时,我让小组同学合作,共同整理纸牌:摆一摆,看哪种纸牌最多?调查、整理我班不同村里的学生数,并制作统计表。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大家的力量和智慧的重要性,逐步学会与人沟通,尊重他人,与人合作,互相帮助。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适度任务,提供充分时空,适时指导学生合作。、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层次性练习题,力求使每一位同学参与学习活动,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功感,从而强化参与的行为和意识。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节时,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计算右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米 米()计算校园内那块绿色草坪的周长、面积。(自己测量出需要的数据) ()把一张正方形纸板改装成一张长方形纸板,分别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纸板的周长和面积。 米1米、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内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联系。如教学时、分、秒后,我设计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活动。每人设计一个作息时间表,内容包括: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早上洗刷等共用多长时间?从家到学校要用多长时间?这样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要用到看钟表的知识,时间的简单计算知识等等。再如:在学完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题:“18元钱共买到几个本子和几支圆珠笔?”这是一道缺少条件的开放性应用题,但它能促使学生去联系实际,去搜集有关数据,补充所需的条件。三、突出数学学习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对个性的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数标中提出了全面、多元、多样化的要求。解读列出了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开放性任务、调查和实验、数学日记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及评分或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等结果呈现方式。客观地看,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例如,课堂提问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结果只要不是仅仅停留在对错判断上,而是加上一些评价性、鼓励性的语言,就会出现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的确能使孩子树立自尊、自信,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目前有的教师一味地鼓励,课堂上虽充满了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却收不到良好效果。这可能是教师滥用激励性评价,致使评价缺乏针对性、艺术性的缘故。如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促使其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呢?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对情感与态度做了系统的层级分类:“通过记录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的频次、做选做题的数量、自愿参加数学兴趣活动的次数、调查学生在数学中应用数学的情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超前性(先学)、拓展性(多学),来间接地评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至于如何将这些评价方式方法很好的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来,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注释:2001年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庞维国 当代教育科学关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2003.第18期教育部基教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 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J.人民教育,2001, (11).崔允漷.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分析.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 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1964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