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ppt
4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曹操,名人竞猜,观沧海,曹操,1、了解并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在反复朗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2、理解诗的内容,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3、启发学生像作者一样,心存远大志向,将来为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建功立业。,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用一个词介绍作者:,作者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一、初读感悟诗意,1、听课文录音范读。注意字音,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掌握字 音,扫除阅读障碍,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ji,dn,sng zh,zi,2、朗读诗歌要注意正确处理诗歌的节奏、语速。,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言的节奏型是:X XX X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 赏景诗一般语速较慢,诗人往往是边赏景边歌从心来。,3、学生自由朗诵一遍课文。,4、抽学生朗诵。(二至三人, 抽学生点评。),、学生小组内讲述初步理解的内容,并相互评价。,二、悟读领略心情,、展示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2、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知背景,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 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 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了解经历,三、品读探究豪情,1、“临” “观”勾勒诗人怎样的形象?,2、“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作角度有什么不同?,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以沧海自比,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抒发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4、总结赏析诗歌规律。(1)字词(2)写作角度,思想情感。(3)想象、联想。,四、说读展示个性1、回首风云变幻的历史,你是不是有话想说?2、对大海、诗人、自己说出你的心里话。,五、背诵想象画面画面:1、登山望海图 2、水澹山竦图 3、树木峥嵘图 4、风啸浪涌图 5、海纳天宇图伴随雄壮的音乐声集体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