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4487781
资源大小:18.0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19课苏州园林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轩榭( )( )池沼( )回廊( )鉴赏( )丘壑( )嶙峋( )( )镂空( )蔷薇( )( )依傍(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老师根据班内学生的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仿效苏州园林风格,园内高树与低树修剪得俯仰生姿。C.他创作的作品虽然称不上完美,但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韵味,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D.红军走在重峦叠嶂、连绵不断的山上,全然不顾嶙峋的石片把他们的脚趾割破。3.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一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删去“的作者”或“写的”)B.通过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使我更加热爱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删去“通过”或“使”)C.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将“情趣”和“特征”调换位置)D.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云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许多学校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将“展开”改为“开启”)4.阅读下面的新闻,然后拟写标题。(20字以内)苏报讯 (记者张丫)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在马来西亚槟城颁奖,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组织实施并申报的“苏州园林可园修复项目”,荣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奖。这是苏州园林首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类大奖,也是国内古典园林修复项目首次获奖。同时,这是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获得的由政府间国际组织颁发的最高奖项。_【课内精读】阅读课文“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部分,回答问题。5.选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_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能不能调换位置?为什么?_7.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拓展阅读春访苏州桥周成轩柳丝儿拂绿大地的时候,我想起“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诗句,兴致勃勃地来到苏州。苏州河道纵横城内外,大小古桥点缀其间。从唐代到清末,苏州桥始终在300座以上。元初,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苏州时赞誉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苏州成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江南都会”,都是因为有了交通便利的苏州桥。苏州才子佳人如云,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形容苏州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来到苏州东南十几里处,就是名字奇特的玳玳河,有名的宝带桥横卧其上,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向我讲述过去的事情。该桥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但不知在何年桥毁坏了。现在的这座桥重修于明代正统七年。怀着虔诚之心,我走上这座72孔的长桥,仿佛走在遥远而迷茫的唐风明雨里,用手触摸27孔与28孔之间的那座3米高的石塔,一种古朴的气息从无言的塔身上传递出来,走过长长的宝带桥,我频频回首,留恋这条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 在众多的苏州桥中,最富诗情画意的当数枫桥了。枫桥本是苏州常见的一座单孔石桥,可是,桥以诗“贵”,自从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一出,吟咏枫桥的诗歌无数,于是“诗里枫桥独有名”。坐在桥旁的石栏上,我想象着千年前的那位一袭青衣的孤独诗人,他坐在船上独斟独饮,面对美妙的枫桥夜色,满怀羁旅的客愁。半夜时分,从不远处寒山寺传来阵阵的钟声,使他灵感顿生,回到船舱里,急就那首传唱千古的名篇。走过枫桥,我走进心仪已久的寒山寺,站在诗人张继坐像前满怀崇敬。诗人已去一千多年,可我们并不觉得他走得遥远,他分明就活在那首情味隽永的唐诗余韵里。一千多年来,多少桥灰飞烟灭,而这座原本很普通的枫桥,因为这首诗,而终于保留下来。潋滟的春光中,旅人游而忘返,陶醉不已。当我流连其他异彩纷呈的苏州桥时不禁喟叹,苏州何止有园林艺术,而且还是造桥的王国。看那些玉环似的石拱桥,桥身曲线优美柔和,桥下清流可掬。大大小小的单拱桥,大者高耸如驼峰,气势非凡小者玲珑典雅,古朴盈然。平添无限姿趣的多孔桥,倒映在水中如一串珠链般的圆环。还有那曲折回桥,蜿蜒水面,令人回环顾盼,如痴如醉,廊桥带着屋顶,架于两楼之间,朱栏碧槛,宛如仙境最使人惊绝的是拱形石桥“引静桥”,仅容一人通过,造型独特,雕刻精细,可谓鬼斧神工。苏州桥,让我读出来的是美和历史。8.文章开篇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温馨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答题,一是联系文章说明的内容,二是结合文章的文化底蕴。)_9.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温馨提示:先根据画线句的语言特点判断说明方法,然后围绕内容分析作用。)_10.文章写“枫桥”,开始说其“最富诗情画意”,而后又说其“原本很普通”,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1.xun xi zho ln jin h ln xn lu qin wi bn2.A(“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可改成“因材施教”。)3.C(应在句末加上“的体会”。)4.示例:苏州园林首获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大奖5.示例:假山和池沼;栽种和修剪树木;花墙和廊子。6.示例:不能调换。艺术是一种个性创造,它是不可复制的,而技术只是一种加工与复制,艺术的层次高于技术,作者意在强调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而不是机械的堆叠。一旦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不能删去。“大多”指绝大部分,但不代表全部,删去“大多”意思是所有的廊子都是两边无所依傍的,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8.突出苏州的桥很多,引起下文,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9.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宝带桥历史悠久、饱经风霜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明效果。10.不矛盾。因为枫桥在苏州本是一座常见的单孔石桥,只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才使其比其他石桥多拥有了一份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