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诫子书 》课件(共32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猜猜他是谁?要求:当你猜出时不能说出来,而是写下来,记住你是在第几步猜出来的。,一、相传,馒头是他发明的。,二、相传,木牛流马是他发明的。,三、陆游曾给他这样的评价:,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四、杜甫曾这样深情地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五、在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奸绝、忠绝、智绝。他被称为“智绝”。,他七擒孟获 草船借箭 挥泪斩马谡 他三气周瑜 巧借东风 独唱空城计他为酬三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还发明了孔明灯、孔明棋,诸葛亮,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任蜀国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走近诸葛亮,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54岁的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写作背景,诸葛亮,诫子书,听诵读体会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殷殷期望。,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n b)/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读得字正腔圆读得琅琅上口读得节奏分明 读出文言韵味,夫(f) 淫(yn)慢遂(su),朗读提示:,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n b)/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你准备好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读出文言韵味,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对偶骈俪,此时诸葛亮54岁,此时诸葛瞻8岁,86个字,结合课下注释,组内互译课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行:操守、品德,三人行:行走,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宁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今义:环境、心情安静。,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极速逝去,意志随着岁月而消失,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人年老志衰)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惜时,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合作解疑,成才,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志:以志成学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合作解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赏读千古名句,赏读提示:1、从句式角度。2、“淡泊”与“宁静”,是消极颓废的 无奈感伤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赏读千古名句,“双重否定”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诸葛亮一生写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贯穿诸葛亮一生,成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他用他一生的经验来告诫儿子。,诸葛亮用86个字给儿子上了六堂课。,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第三课:志向的力量。第四课:学习的力量。第五课:性格的力量。 第六课:时间的力量。,你能找出来吗?,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n b)/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你记住了几句?,推荐音乐:,诫子书,作业:,1、搜集整理有关诸葛亮的诗词、故事、歇后语,做成手抄报。2、背诵诫子书,整理其中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语。3、诫子书对于现在的我们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