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编】《管理学基础》往届试卷一.docx
-
资源ID:44920879
资源大小:77.95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精编】《管理学基础》往届试卷一.docx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1页 共71页管理学基础往届试卷一2003年1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制职能,(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5.(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A. 5 -10 B. 10 1 5 C. 15一20 8.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A.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B.因人设职,视能授权 C.任人唯贤 9.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 A.管理方格理论 B.权变理论 C.管理系统理论 10.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 A. 6 0一70 % B. 70一80% C. 80一90% 11.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 )中的观点。 A.劳克林在189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B.塞缪尔·纽曼在193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C.弗雷德·马歇尔在1892年出版的工业经济原理 12.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A.对人的合理使用 B.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 C.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13.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1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15.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 )。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自标 C.分工合作关系 16.( )提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式、标准化方式三个阶段。 A.亨利·明茨伯 B.马克斯·韦伯 C.威廉·詹姆斯 17.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20年的危机中,发明并最早采用( )组织结构。 A. M型 B. U型 C. H型 18.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模拟情景训练法?( ) A.角色扮演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19.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性格理论阶段 B.行为理论阶段 C.权变理论阶段 20.某企业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估计这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有四种情况:需求量较高、需求量一般、需求量较低、需求量很低,对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无法预测。为了生产这种产品,企业考虑了三种方案。该产品准备生产5年,据测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5年内的损益值如下表: 各方案损益值表单位:万元自 然 状 态 损 益 值 方 案 需求量较高 需求量一般 需求量较低 需求量很低 甲方案 95 60 一12 一15 乙方案 70 45 10 一5 丙方案 80 40 15 5 那么,用折衷法所选择最佳方案是( )。(假设给定最大值系数为0. 7 )A,甲方案 B.乙方案 C.丙方案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指出错误所在并改正。每题2分.共20分) 1.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3.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 4.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由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5.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6.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7.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职权等级。8.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9.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10.对于规模较小或者必须时刻保持上下一致的组织来说,一般适合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2.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什么?3.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4.构成管理外部环境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10分)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10分) 优秀企业家马恩华是河北省保定棉纺厂厂长,在他上任之初,由于企业经营困难,有2000多名职工要求调走,另谋出路,即使来上班的职工也心不在厂里。马恩华没有怨职工。他说:“职工涣散,关键是领导没有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企业越是困难的时候,领导越要关心群众的疾苦,职工才能和企业共度难关。”他任厂长的第二天,就到职工反映较大的食堂去和食堂管理人员研究如何提高饭菜质量。他让厂工会建立职工家庭经济、住房条件、健康状况等小档案,他定期调阅,实实在在地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排除后顾之忧。他赢得了职工的信任,也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10年努力,不仅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恢复了勃勃生机,而且使企业进人全国同行业一流水平,1994年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固定资产净值相当于1984年的10倍。 马恩华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财富,而他当厂长十几年间,始终房子面前不伸手,票子面前不动心,生活待遇不特殊,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这位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的前河北保定一棉纺织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被誉为“社会主义企业家”。 问题: 1.马恩华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他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带动职工,那么领导的影响力都包括哪些方面呢?(5分) 2.案例中提到了马恩华以情动人,激励职工的事例,主要是运用了精神激励方法,请问,目前企业经常采用的精神激励方法主要有哪几种?(5分) 2003年1月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简答与论述题需要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l. C 2. B 3. A 4. A 5. B 6.C 7.B 8.A 9.C 10.C 11.B 12.C 13.C 14.A 15.B 16.A 17.A 18.C 19.A 20.A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指出错误所在并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20分) 1.计划改为决策 2.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改为感情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3.智慧改为心智模式 4.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改为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 5.销售预测改为市场预测 6.正比例改为反比例 7.对 8.成正比改为成反比 9.对10.分层控制的方式改为集中控制的方式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自我控制”。(3)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2.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什么? <1)决策的数量。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数目越多,则分权的程度越高;反之,则集权程度越高。 (2)决策的范围。组织中较低层次决策的范围越广,涉及的职能越多,则分权程度越高。 <3)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越重要,影响面越大,则分权程度越高;反之,则集权程度越高。 <4)决策的审核。组织中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上级要求审核的程度越低,分权程度越高;如果作出的决策,上级要求审核的程度越高,分权程度越低。 3.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1)知人善用的艺术。也就是用人用其德才,不受名望、年龄、资历、关系亲疏所干扰。 (2)量才适用的艺术。帮助职工找到自己最佳的工作位置。 (3)用人不疑的艺术。对委以重任的员工,应当放手使用,合理授权,使他们能够对所承担的任务全权负责。 4.构成管理外部环境的内容有哪些? (1)社会环境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 (2)政治环境 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 (3)经济环境 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 (4)科学技术环境 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等等。 (5)文化教育环境 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 <6)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五、论述题(10分) 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为什么? 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4分)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 <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3分) 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因为: (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人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具有同等能力的同事提升而自己未果时,就可能产生不满情绪,懈怠工作,不服管理,甚至拆台。从外部选聘可能使这些竞争者得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有利于缓和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3分) 六、案例分析(10分。答案仅供参考,案例分析只要紧密结合案例和相应的管理原则即可得分)1.有法定权力,即权利性影响力(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等)和自身影响力(品德、学识、能力、情感)两方面组成。(5分)2.目前企业经常采用的精神激励方法主要有:(1)目标激励法。目标是企业及其成员一切活动的总方向。企业目标有物质性目标,如产量、品种、质量、利润等,也有精神性的目标,如企业信誉、形象、文化,职工个人心理方面的满足。(2)环境激励法。据调查发现,一个人人相互尊重、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励职工安心工作,积极进取。(3)领导行为激励法。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的工作表现,仅能发挥个人工作能力的60%,其余的40%有赖于领导者去激发。 (4)榜样典型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有了榜样,职工就会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从榜样成功的事业中得到激励。(5)奖励惩罚激励法。奖励和惩罚得当,有利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批评或惩罚是一种负强化的激励。(5分) 2003年7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选项中,( )属于管理的对象。A.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组织中的人2.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 )就是其中之一。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 D.行政组织理论3.狭义的计划指的是( )。 A.计划准备 B.制定计划 C.执行计划 D.检查计划4.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 )。 A.泰罗 B.梅奥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5.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 )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程序化决策6.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这是( )A.组织的静态含义 B.组织的动态含义 C.组织的一般含义 D.组织的管理学含义7.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体现较强的( )。 A.弹性 B.刚性 C.不确定性 D.柔性8.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 )。 A.财力资源 B.文化资源. C.物力资源 D.人力资源9.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10.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 )开始,到( )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A.需要 动机 B.动机 需要 C.需要 需要 D.动机 动机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丫;错的划X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 2.决策工作是进行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工作的基础。( ) 3.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 ) 4.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 5.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4万元,单位售价2200元,单位可变成本100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10万元,则企业应完成的经销量为100万件。( ) 6.组织作为人的集合,就是简单的个人的加总。( ) 7.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对领导意图能很好领会,则适合采取集权管理。( ) 8.管理人员选聘的内部来源存在着“近亲繁殖”、易形成关系网、备选对象范围窄等缺点。( )9.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管理常常被视为其多项基本职能的结合体,管理过程被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过程;控制仅仅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 )10.企业单位的质量控制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非盈利单位的质量控制主要是产品质量控制。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管理的性质有哪些?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3.决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4.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有哪些?5,组织赋予领导者哪些法定的权力? 四、论述题(15分)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五、案例分析(15分)(情形1)我国的永久、飞鸽自行车都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优质产品,但在卢旺达却十分滞销,因为卢旺达是一个山地国家,骑自行车的人经常要扛车步行,我国的永久、飞鸽车重量大,令当地人感到十分不便。日本人瞅准这一空子,在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后,专门生产一种用铝合金材料作车身的轻型山地车,抢夺了市场。我国的企业由于只知己不知彼,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占领市场的机会。 (情形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向某阿拉伯国家出口塑料底鞋,由于忽视了研究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字,设计的鞋底的花纹酷似当地文字中“真主”一词,结果被当地政府出动大批军警查禁销毁,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损失。 问题: 1。案例反映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组织外部环境主要有哪几类?(6分) 2.案例中涉及的是哪种环境?(4分) 3.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有哪些?(5分) 参考答案(2003年7月)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 A 3. B 4. D 5. A 6. C 7. B 8. D 9. A 10. C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了;错的划X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 X 泰罗的科学管理只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2. X 计划工作是进行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工作的基础 3. X 也是衡量企业实际绩效的标准 4.对 5. X 企业应完成的经销量为200件 6. X 组织作为人的集合,不是简单的毫无关联的个人的加总,而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协同劳动而产生的群体。 7. X 则适合采取分权管理 8.对 9. X 控制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坏活动的起点。 10. X 非盈利单位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工作质量控制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管理的性质有哪些?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分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决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1)超前性。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要求决策者具有超前意识,思想敏锐,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适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2)目标性。决策目标就是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无目标的决策或目标性不明确的决策,往往会导致决策无效甚至失误。 <3)选择性。决策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通过比较评定来进行选择。 <4)可行性。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 (5)过程性。决策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分析判断过程。 <6)科学性。要求决策者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做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决策。 4,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有哪些? (1)决策的数量。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数目越多,则分权的程度越高;反之,则集权程度越高。 <2)决策的范围。组织中较低层次决策的范围越广,涉及的职能越多,则分权程度越高。 <3)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越重要,影响面越大,则分权程度越高;反之,则集权程度越高。 (4)决策的审核。组织中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上级要求审核的程度越低,分权程度越高;反之,分权程度越低。 5.组织赋予领导者哪些法定的权力? 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们包括: (1)决策权: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过程就是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决策正确与否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组织权:主要包括: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规定必要的组织纪律,确定适宜的人员编制和配备恰当的人员等。这是领导意图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 (3)指挥权:指挥权是领导者实施领导决策或规划、计划等的必要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保障,领导者便无法完成其使命。 (4)人事权:人事权是指领导者对工作人员的挑选录用、培养、调配、任免等权力。大量事实说明,如果人事问题不与主管领导发生直接联系,必然要削弱领导者的权力基础。 (5)奖惩权:领导者根据下属的功过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的权力。 四、论述题(15分) 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3分)控制是一种管理实践活动过程。要控制就要有标准,离开可比较的标准,就无法实施控制。因此,控制过程的首要步骤就是拟定控制标准。通常,选择对整个计划意义重大的关健指标,对其制定适宜的评价数值作为控制标准。 (6分)制定合理可行的控制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目的性。控制工作必须以实现组织计划为目的。制定控制标准必须体现组织的目标,反映计划所规定的目的要求。 (2)多元性。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因此控制标准也应是多元的 (3)可检验性。标准不是虚无飘渺的幻象,而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能够确实作为行动比照物的对象。使标准具有可检验性,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把日标定量化。例如,制定企业中研究开发部门的工作控制标准,要具体量化为每年提供多少个产品开发创意、进行多少个产品开发项目等指标,这样,控制标准就具备了可检验性的特征。 (4)可行性。标准的制定要切实可行,即标准水平的高低要适当。控制标准必须明确清晰,便于理解,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实践性。 (5)利益目标一致性。组织目标是多元的,组织的多元目标是通过内部各子系统子目标体现出来的。为了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控制标准就必须体现部门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的要求。这种一致要依靠利益的引导和驱动。因此,目标一致性的核心,必然是利益目标的一致 (6分)常用的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统计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统计标准。它是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的标准。最常用的有:统计平均值、极大或极小值等。这种方法常用于拟定与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有关的标准。 (2)工业工程法,相应的标准称为工程标准。它是以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实测的数据为基础制定标准的方法。例如:根据一个熟练工人正常条件下一天完成的工作量确定工人的生产定额标准。 <3)经验估计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经验标准。它是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凭个人主观经验确定的标准,一般是作为统计法和工业工程法的补充。 五、案例分析(15分) 问题: 1.案例反映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组织外部环境主要有哪几类?<6分) 2.案例中涉及的是哪种环境?(4分) 3.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有哪些?(5分) 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案例分析只要紧密结合案例和相应的管理原则,即可得分。可以有不同见解,但要自圆其说) 1.组织外部环境主要包括: (1)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职业结构、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国家历史和文化传统。 (2)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甲规定等。 (3)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生活消费结构阳消费水平,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 (4)科学技术环境。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园家的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等。 <5)文化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民规模和水平等。 (6)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2.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 3.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外部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具体的要素环境直接地决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2)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社会外部环境作为外在条件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曹限制和约束作用。 <3)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如习俗观念或民族文化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2004年1月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1. 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 )A.企业战略转换 B.企业技术创新 C.企业流程再造 D.企业管理创新2,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A.利润目标 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长期目标3.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要预测的变量和因果变量都不止一个,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这种预测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法 B.回归分析法 C计量经济学法 D.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4.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8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12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则该企业至少应完成( )万件的产销量。A. 2 B. 12 C. 20 D. 305.提出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社会学家是( )。A.巴纳德 B.韦伯 C.孔茨 D.厄威克 6。通过职工联谊制度、上下级定期交流等制度实现协调的方式是( )。 A.相互调整方式 B.结构协调方式 C.制度协调方式 D.人际关系协调方式7.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由考评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 )。 A.专家评估法 B.问卷法 C.目标考评法 D.排队法8.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A.决策权 B.组织权 C指挥权 D.人事权9.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 )。 A.专断型领导 B.民主型领导 C.自由型领导 D.放任型领导 10、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A.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 B.高层管理人员 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 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认;错的划X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1.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产生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2.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任务和目标,拟定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 )3.德鲁克认为科学管理理论偏重于对职工思想与行为的研究,行为科学重视工作的效率,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4.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原因自发产生的,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团体。( )5、管理人员选聘的内部来源渠道存在着“近亲繁殖”、易形成关系网、备选对象范围窄等缺点。( )6.根据菲德勒的随机制宜领导理论,如果实行目标管理,下级参与程度较高,对下级的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则领导者的影响力就越小。( )7.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 8.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9.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理想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 )10.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是重要的外部关系,良好的股东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