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心理咨询师案例教程.docx

    • 资源ID:44921417       资源大小:112.78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咨询师案例教程.docx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0页 共60页心理咨询师案例教材合理情绪疗法的一个案例莫琳是一位教师,现年3 7岁。与丈夫分手之后她遇到了现年4 1岁的会计师马丁。最初莫琳对马丁并未萌生爱意,倒是认识莫琳已经多年的马丁承认自己对莫琳一直有着一份迷恋之情。有一个周末,马丁在街上闲逛的时候,遇到了莫琳。从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迅速发展起来。此后几个月中,两人的关系一直维持得很好。        然而,有一天,就在他们一道从市中心回家得途中,莫琳在马丁的车里一直保持着乎常少见的沉默。当车子抵达莫琳的家门口时,莫琳告诉马丁,他们的关系到此为止,说完便挥了挥手,掉头而去。马丁一头雾水回到家中,无法相信刚才发生的事是事实。短短的几天之内,他便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中。有数月之久,马丁非常痛苦,虽然反复思量,但总猜不透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的爱侣出其不意地就离开了他。他大声叫道:“她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我不是说她没有权利与我绝交。虽然说在交往了这么久之后,要接受她的离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爱她!令我难过的,是她分手的方式;她这么甩了甩手,就此头也不回地去了,甚至连一句解释地话,一分钟地讨论也没有,这才是真正让我  感觉到难过地!只要她告诉我为什么要离开我,我还是可以接受地。我们可以讨论她要求分手的理由。可是她什么理由也没给我,就此不再见我,就这样!她的这种举动让我太过于难堪。说实在的,我活了这么大,还没有像现在这般痛苦过。我一直不断问自己:到底我做了什么,或说了些什么,竟然使得她对我如此绝情。可是她却从未告诉过我。我写了好几封信给她,要求她给我一个理由,可是都音讯皆无。”      现在,我们就将马丁的经验放进我们的ABC模式中。我们尽力教导他,并不是他在A点爱情受到挫折的这一件事,使得C点的他“悲痛欲绝"真正导致他这么难过的,事他在B点对于发生在A点之事的想法。我们希望,就在我们为你讲述事什么原因造成了马丁的沮丧的同时,读者亦能体会出,我们所进行的心理咨询,其目的在于让马丁了解:爱情受到挫折,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他的“难过”或“沮丧"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他对于受挫于异性一事上,充满着非理性的想法罢了。这种站不住脚的假设在他的脑海中逗留,一直挥之不去。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现在就仔细来看一看,到底马丁在B点时告诉了自己些什么,导致他这般的难过和沮丧。在马丁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并且也了解到为什么他对于爱情受挫的想法是不合理的,也是站不住脚的之后,我们会建议马丁该采取什么样的理性观点,以取代他原本不合乎理性的思想。马丁对于受挫于莫琳,特别是莫琳用来对待他的方式,有着如下几点想法:  1“我不应该被拒绝的,尤其是以这种方式拒绝我,因为这就证明了我有什么地方错得离谱。所以,我一开始就跟本不配跟她谈恋爱。现在,不管我多么努力,我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像她这么好的女孩子了。” 2“如果我真得具有吸引力,又有能力,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了。我这次的受挫,以及我以前得离婚,都证明了我不配赢得,并且维系我真正爱着得异性的爱情。” 3“我无法忍受莫琳对我有恶感!她没有告诉我原因,就断然离开了我。我一定事一个无用的人,不知怎么得罪了她。” 4“我永远也不要冒被人如此拒绝的危险!” 5“我再也不可能遇到一个像莫琳这样的女孩,一开始就愿意接纳我,并且和我维系像我和莫琳这股的关系。并目,如果我失去了快乐,那么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由于马丁死抱着他的这些想法不放,因此也就不易克服白己严重低沉的情绪。他拒绝冉寻找其他的伴侣。因为他的消沉,他的事业和社交生活也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他的朋友看着他陷于痛苦中不能自拔,便逐渐离他远去,而马丁更因为人们对自己失去了兴趣,更加断定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他认为像他这样的白痴,是永远不可能再与任何人享受亲密关系的。     我们使用“理性情绪疗法”时,一贯先以逻辑的方式审视这些站不住脚的推论,并且向它们发出挑战。现住,我们就一个个加以审视。     马丁认为他自己绝对不应该受挫于人的证据何在?如果你被拒绝,或被甩了,你就是被拒绝了。难啊!不是吗?没有任何法律或规条,规定你不可以受到拒绝的。如果有这种法律,那你就不会受到挫折了。一旦你强制事情应该如何如何,或不应该如何如何,你等于是在发出一道命令,规定这个世界必须按照你的命令行事,不得违抗。由于我们当中,任谁也没有这个能力,要这个世界依我们的意旨行事,所以我们就只好实际一些,接受这个限制,并且将我们所谓的“应该”和“不应该”抛诸脑后。     再者,马丁因为莫琳独断专行的作风,居然不给他任何解释,就与他断绝关系的举动感到气愤。现在,这也只是马丁单方面的推测,他认为自己一定有什么地方错得离了谱,也可以说只是他个人的推论而已。他们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以这种方式结束,有可能是莫琳认为不将理由告诉马丁,对他会较好;并且干干脆脆对地一刀两断,必定会强过冗长地解释。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她的举动可能是非常为对方着想地。但就是因为马丁的低挫折容忍度(无法忍受过度的挫折),他没有考虑到她的沉默,可能出自于她已经设身处地为对方地感受做了设想。由于他那妄自菲薄地倾向,很容易就假设出他一定是犯了错,并且他的弱点也被莫琳认出。事实上,莫琳也有可能是因为她自己的理由而决定与他断绝往来的。果真如此,那么事情发生的原因就与马丁自己宣称的弱点毫无关系了。不过,就让我们假设莫琳在此决定之时,的确没有为对方着想吧。我们认为,借着这次事件,可以再一次地让大家看到,就算时间发生的原因是他们最惧怕地那一种,然而爱情受到挫折(或任何让他们觉得怒不可遏地事件),充其量也只是一件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而己,绝不可以视为“糟糕透项”。更何况,如果我们再顺势推移,我们亦可假设莫琳拒绝与马丁继续交往的原因,的确出之于他的缺点;换了别人的女人,亦会有相同的举动。我们也不妨再假设:马丁总是一成不变,坚持他对于事情的看法永远是对的,而其他人,包括莫琳在内,一概全错。如果这点推论成立,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因此得知,为什么莫琳要使用这种方式,来断绝她与马丁的交往了。    首先,请你注意,马丁从未否认,莫琳有断绝他们之间交往的权利。他所坚持的,是莫琳没有权利什么话都不讲,就断然停止与他的交往。而事实上,他的这种坚持,就等于是告诉自己:“一旦我的女朋友离开了我,她一定得给我一个理由才行!”先撇开它得不合逻辑不谈,到底有什么证据显示,莫琳必须要解释她离开他的原因?如果马丁同意莫琳有权终止他们之间的关系,难道他就不能更讲点逻辑,接受她也有在不告知理由的情况下,中止与他交往的权利?莫琳在离开他之前先将理由道出,是否会使他好过一些,已经不是主要的重点。真正的问题在于:莫琳是否真有义务,将离开他的原因和盘托出?或者,我们将讨论的范围再扩大些:我们要求别人就他们所做的某一件事情给我们理由,或向我们道歉,是否真正合乎理性?当然,如果对方就其行为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也为他们独断独行的作风提出合宜的道歉,事情会好许多;可是,究竟有何条规,规定他们非如此作不可?      马丁的生气,是因为他和其他数以百计的人一样,心中存有不合乎理性的想法。他们认为其他人必须以公平兼具体谅的方式对待他。如果不然,事情就糟透了。如果你要求别人以公平和体谅对待你,并且针对他们的行为向你提出合理的解释,那你可就经常要失望!被人加诸困难和不便的时候,要求对方的解释,绝不会对你个人有不利的影响;而经常以平静和坚定的态度,为自身的利益挺身而起,当更能赢得对方的尊敬。可是要求对方将你认为他们欠你的东西还给你,不但对你自己没有好处,而且还很可能带来伤害。    马丁所犯的第二个错误是他假设了莫琳中止与他的继续交往证明了他的这一方一定犯丁什么离谱的错误。可是,我们对这种假设却不以为然。我们的假设是:双方关系中止,是因为莫琳发现马丁无法以客观的态度忍受别人的意见,并且也不能接受她。这难道就证明了他的这一方“错得离谱”了吗?不!它所证明的,也只不过是马丁有一个很特殊的倾向他无法客观地容忍别人的意见这对于莫琳,或任何其他的女性而言,都是可憎而且难以接受的一种性格。不过,难以接受的倾向并不会就使你变成为一个可憎的人。一个人和他的倾向并不是同一件事。你不可能以合理的方式评判一个人的等级,因为凡对人的评等都是不合理的。你充其量只能照着某种价值的系统,对此人的行为、个性加以评等。一个人在别人的眼光中,可能只有一种外在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多与寡,得视他的作为而定。可是一个人的内在的价值,或所谓你在自己眼中的价值,却不视任何外在的标准衡量得了的。于是,如果马丁刚巧具有这种不章的性格,也即他不能客观地接受别人,他仍然可以接受自己,以及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且,一旦他了解了自己的这种倾向,他就可以借着自身地努力将它革除。他的努力有助于日后获得其他女性的青睐。从“理性情绪疗法"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我们并不因为一个人的性格中有某种不为人所喜爱的倾向,便对他加以谴责。相反的,我们会无条件地接受这个人,并且鼓励他以更不具备自我谴责地眼光来看自己。因为我们相信,惟有如此,他那具有瑕疵地性格和行为才有被改变的可能。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马丁的另一些想法。他认为如果自己果真既有吸引力又能干,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了”。这是一种没有事实作依据的假设。难道“既有吸引力又有能力的人”,就永远都不会碰壁了吗?当然不是的!果真你是“既有吸引力又能干”,你碰壁的机会可能会少一些,可是绝小可能从不碰壁的。接着下来,马丁就拿他这次的遭遇与他以前离婚的事件做比较,并且为自己下了一个结论,说他的这两次失败,足以证明自己无法赢得自己所喜爱的异性的欢心。这是一个“过渡归纳”的绝佳范例。他凭什么,单单以约会和婚姻上的两次失败经验,就遮然判断自己在求偶的这件事上完全不行?以前的失败,充其量不过证明了他在以往的经验中,无法维持他与伴侣持续性的关系。他并不因为以往曾经失败过,就一无是处;而以往的失败也并不就意味着他在以后的日子中,永远无法和别人维持和谐长久的关系。帮助他认清自己的态度和价值上,可说是毫无助益。他既无发凭着这种看法改变他那自我挫败的观念,亦不可能以其为基石,发展出更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现在转移到马丁的想法“无法忍受莫琳对我有恶感”一事上。显而易见的,他是在可怜自己,因为他被人以这么“不公平”的方式对待,而且这件事情里面最令他感到难过的,还是她什么理由也没有说,便掉头而去,这就足马丁认为她不应该的地方!“她应该向我解释才对啊!”是此次事件中让他生气的一点。我们在以上已经看过,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或应该不应该等任何东西。换句话讲,它根本没有义务以你所认为的“公平,待你!      马丁决定,“再也不冒被如此对待的险”,说穿了,也是发自于他的无法接受自己,和他的低挫折容忍度。我们指出给马丁看,他经历过这次失败之后,如果从此不愿再冒遭受挫折的危险,那么他日后最可能的处境,至多也就是顾影自怜,不可能再找到一位更适合他的伴侣。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天下本无任何保障而言。马丁终于还是看到,如果他永远克服不了害怕受挫的恐惧心理,他实际上也就断绝了获得异性青睐的希望。      马丁的下一个判断是他永远也不可能被另外一位堪与莫琳相比的女子接受了。这又是一个毫无根据的假设和结论。当然,如果马丁因为惧怕的缘故,便从此断绝了冒险的念头,不再寻找可能代替莫琳的人选,他的机会自然是微乎其微了。而如果马丁也认为自己不配再找着与前女友一样可爱的女孩的青睐,他对自己的这个想法也几乎就保证了他不可能成功,因为即使有异性对他发生好感,也会因为他对自己的这种看法,转而退避三舍。需要谨记一点:你如果被人看出没有勇气接受碰壁的危险,他们就会自动离你远去。    马丁不断克服着对自己的不满,终于领悟到他的举止并不能代表他的人。他了解了他的嘉言美行并不能使他成为一个好人,照样,他的行为举止中若有什么疏漏或不够完美之处,也并不就使他变成一个坏人。他至多也只是一个具有某些良好倾向和某些不良倾向的凡人:并且有时表现得很能干,但有时也不怎么值得恭维。就在马丁开始真正接受自己,并且停止因为过去的失败而谴责自己之后,他逐渐对莫琳与他断交的这件事采取了一个更具理性的看法,目前的他已经相信:“莫琳拒绝了我,真是太不幸了,而我也真希望她没有那么做;可是她已经做了,所以我又能奈她何!也许我可以再下周再试着去找她,反正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她告诉我,说我们之间绝对不可能重归于好,或者她根本就拒绝和我谈话,那么,我也依旧奈何不了她。可是,这也并不就是世界末日呀!我虽然不喜欢这种遭遇,可是我一定受得住的。如果她真不想恢复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就再找别的异性。即使我受拒于九十九个女人,总也还有第一百位。从马丁最后所想的这一段话中,你可以看得出,他的态度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认为自己还有可能找到另一位适合自己的伴侣。他不但在心智的层次上改变了以往不理性的看法,而且也已经彻底地相信了我们所教的,那更合乎理性的真理,并且也已经预备好,要依循这些真理行事:一方面“冒险”与异性发生情感上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接受了“永远有再度受挫的可能”。      马丁这次求教于我们,使他获益匪浅。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素是:他有了无条件接受自己的能力。他有能力回过头去看他与莫琳之间的关系,并且承认她曾经是一位非常好的伴侣。但同时也接受了一种想法:在他的生命中,一定还有可能出现另一位伴侣;并且他与这位伴侣也有可能建立同样良好,甚至更好的关系。现在的他,已经不再责备以前伴侣的行为,转而诚恳地对自己这么说:“不再爱我地那位女子的确对我意义非凡,可是她之所以离开我,或与我和她成为朋友地这段时间中的言行举止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有更大的可能,是她觉得无法接受我的言行举止。我承认我无法忍受我们之间的冲突,并且当我不同意她的看法时,我的态度显得唐突,使她觉得难堪。现在,我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并且毫无保留地承认。我会尽一切努力改变我的态度,并且以更具建设性和更积极的态度行事。”于是,马丁开始回想他与莫琳,以及前妻相处时的失败原因,并且将他的未来视为迎接及学习的挑战,而不是一件令他沮丧的可怕景象。在这一类的辅导中,我们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讨论中使他不再那么难过。一但来访者达到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当他在将来遇到任何问题时,情绪上的不适就有可能减到最轻微的程度。告别孤独 一例社会孤立儿童认知疗法案例报告雷蒙德·迪吉斯伯(Raymond DiCiuseppe,生年不详)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国际训,练标准和合理情绪疗法委员会主席,学校心理学研究生培养指导者,合理情绪疗法机构研究和训练的指导者,专业教育和从事合理情绪疗法研究的心理学家的指导者。    1975年他在霍夫斯塔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随艾利斯一起在合理情绪疗法(RET)机构攻读博士后,自此以后和艾利斯合作至今。迄今为止,雷蒙德已经出版了家庭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综合手册、合理情绪疗法入门、走进合理情绪疗法:艾利斯理论和疗法的临床评价、合理情绪疗法实习者指南、对酗酒和挥霍者的合理情绪疗法、夫妻的合理情绪治疗等多本著作并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同时兼任多家专业杂志的主编或编委。在合理情绪疗法的应用领域,他也写了大量的文章并灌录了很多关于该疗法处理家庭教养方面的磁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雷蒙德的治疗工作主要是围绕儿童、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庭。他虽然一直认同合理情绪疗法,并把它作为临床心理治疗的首选,但他也注意到经典合理情绪疗法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治疗,尤其是对儿童的治疗。他支持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多种技术的广义上的合理情绪疗法,他正在尝试把家庭系统理论和合理情绪疗法相结合。实际上,他的治疗也是糅合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以及家庭疗法各家之长的合理情绪疗法。    本案例是雷蒙德合理情绪疗法经典案例之一,不仅体现了合理情绪疗法的特色,情从理生,以理驭情,也体现了它和认知、行为以及家庭系统疗法的结合,不拘泥于某一种单一的技术,经过编译使本案例治疗脉络显得更加清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告别孤独一例社会孤立儿童认知疗法案例报告吉米:其人其事    吉米,10岁,白人男孩,因为不和伙伴们交往而被父母送来进行咨询。父母反映,他在周围的同龄伙伴中没有朋友,甚至在学校的休息和午餐时间也避开其他孩子,自己单独呆在一起。最让父母头疼的是吉米频频与同学打架,他也因此经常受到班里一些同学的嘲弄和讥笑,他已经成了全班同学攻击的靶子,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和吉米一起玩。    父母也报告说,他们也很不喜欢吉米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方式,当他们朋友的孩子来他家玩时,他们就会观察吉米是怎样和这些孩子相处的。他们发现吉米交往木讷,对其他孩子对他表现出来的一些交往信息无动于衷,但有时又对他们表现得很霸道。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只要你一和他讲话,他就转移视线,盯着其他地方看。    除了这些,父母还认为吉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参加任何活动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很长。让父母最为苦恼的是,吉米的行为很幼稚,表现出来的行为与他实际的年龄不符,其行为与同龄伙伴相比更接近他6岁的弟弟。与吉米全接触    吉米一家四口,父母都在教育部门工作,母亲是一名老师,父亲是一所小学学校的校长。对于吉米被同学嘲笑愚弄一事,两人的观点存在分歧。母亲让吉米不要去理睬那些孩子,父亲觉得应该更积极地去面对这件事,他让吉米反唇相讥或者干脆走出去结交一些新朋友。在如何对待吉米一事上,吉米父母和学校意见不和,因此两者之间关系相当紧张。    吉米兄弟两人,他还有一个6岁的弟弟。与吉米交友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弟弟非常喜欢和人交往,别人很容易和他交朋友,所以每个人都很喜欢他。    对吉米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描述。吉米存在严重的社会交往困难,被他的伙伴们排斥,他的父母试图帮助他摆脱困境,于是充当他的玩伴,替他完成作业。学校则否认吉米被捉弄这个问题,有时还责备吉米。吉米和他父亲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去改变这种局面,但学校的表现使他们很失望,他们逐渐对学校失去信心,而且当吉米用行为来反抗捉弄他的孩子时,学校却认为是吉米的错,惩罚吉米。看上去,吉米已经成了全班同学的替罪羊。    吉米几乎没有什么社会技巧去结交朋友并维持他们的友谊。他只是通过一些幼稚的、没有实际用处的行为来博得伙伴的关注,但是他的这些行为往往适得其反,反而招致别人的嘲弄。吉米的焦虑、气质和注意缺陷问题使他的交往技巧越发变得缺乏,削弱了他的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和技巧的获得,这使他的社会交往雪上加霜。对他人嘲弄的恐惧感使吉米变得很麻木,他也因此常常陷入抑郁之中。他清楚地觉察到在他的交往圈中,他处在交往等级的最底层。不过,他过分夸大他周围“敌人”的数量,他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糟糕。    除了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吉米在学校中的表现也没有达到要求。尽管他一直顺利地升级,但吉米几乎没有哪次能够很好地完成交给他的任务,而且还经常忘记写作业,甚至从来没有把课本带回家过。虽然他的父母并不担心吉米在学校的表现,但他们担心吉米这种普遍存在的幼稚行为、健忘和不良的习惯可能会妨碍他达到他以后所能达到的真正水平。他们也怀疑这些问题是由某个根本问题造成的,正是这个根本问题导致吉米的社会交往障碍。解剖行为,寻根究底    行为分析表明,对吉米的问题,实际上暗中存在一种强化。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吉米对其他孩子表现出哀怨、幼稚的行为,就会受到父母很大的关注。当他在外面受到伙伴们的嘲弄,回家后父母就会安慰他;当他没有伙伴和他一起玩而感到无聊时,父母就会做他的玩伴;当他忘记写家庭作业或忘记带课本时,父母就会想办法帮助他免受责罚;甚至当他走神了,坐在课桌前几个小时也没完成家庭作业时,父母也会帮他做完。    吉米报告说他没有什么朋友。咨询师开始认为这可能只是他的冲动、幼稚所致,然而进一步剖析他的行为不难发现,当他受到别的孩子的嘲弄,自己也会感到忧虑不安。他非常害怕去学校,害怕和他周围的孩子交往。他经常为他在孩子中的地位感到沮丧。吉米不能很好地把这些感受告诉父母,他说他知道父母担心他受愚弄,也想去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他掩饰他的感受不让父母知道。在多数情况下,即使受到别的孩子愚弄也不告诉父母。    吉米的父母曾经要求吉米学校的心理医生对吉米的问题做出一个评价。这个学校的工作人员没有发现吉米的行为存在什么问题。在他们眼里,吉米是一个安静、木讷的孩子,没有外显的行为问题,也没有外在的情感障碍。实际上,吉米的表现正在使他越来越被他人遗忘。学校好像也“串通一气”把吉米压到社会交往的最底层。    吉米的父亲对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非常恼火,因为他们对孩子们嘲弄吉米一事置之不理。他认为吉米在这件事上是没错的,校长对此却很不以为然。校长说如果别的孩子喊他的名字,他也跟着喊别人的名字,别的孩子就会很不高兴,他们就可能为此大打出手,而吉米经常这么干。学校唯一的忠告就是,吉米最好不要去理睬其他孩子的嘲弄,其他孩子也就不会再去招惹他了。但是这个方法并没有效果,因为每次嘲弄吉米都会引起周围孩子的哄笑,这些孩子的反应强化了这些孩子的嘲弄行为,使他们乐于去嘲弄吉米。在班里,吉米一直坚持不去理睬他们,但是毫无用处。吉米的父亲认为学校只是在担心问题不要升级而没有考虑怎样帮助吉米摆脱这种处境。也正是因为这样,吉米父母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张。    在吉米9至10周岁,也就是在他五年级的时候,对他进行了心理测试。吉米做了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雷诺兹的儿童抑郁量表和修订过的儿童外显焦虑量表:吉米的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成绩言语量表(IQ)             120操作量表(IQ)             98基本知识                    13图片完成                   98词汇                        13图片排列                   11算术作业                    14积木设计                   6相似                        14物体装配                   3理解                        13编码                       6    吉米父母也做了康纳行为等级评定量表和儿童人格调查表,并要求吉米老师也一起做了康纳行为等级评定量表:康纳行为等级评定量表吉米父母的93项陈述吉米老师的28项陈述行为障碍               93焦虑/害羞               73不静/混乱               71学习问题               67心身性障碍             57强迫/强制              79反社会性               43多动/不成熟            71行为障碍              65多动                  69注意不集中/被动        73多动指数               75    测验指出,吉米存在的明显问题是没有多动倾向的注意力缺陷障碍,它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吉米对它的情感反应值得我们注意。像吉米这样的孩子,除了没有多动倾向的注意缺陷障碍外,还极有可能患有内心情感障碍。我们知道,吉米在家里和学校里表现出很短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策略技能也因此逐渐减少到只剩下一部分,而且当接近他的同龄伙伴们,被他们嘲弄时,又会表现出相当强的焦虑。对吉米来说,注意缺陷会使他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策略技能水平更加恶化。    通过与吉米的多次交谈,咨询师对吉米现在的各种认知结构做了评价。吉米报告说,当他在学校时,会自动冒出一些想法。例如,“没有人喜欢我”、“他们都很讨厌我”、“没有人会成为我的朋友”、“除了我,他们都有朋友”等等。在接下来的几次对话中,咨询师又发现吉米头脑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信念。例如,“我必须被所有的孩子喜欢”、“我不能忍受被别人嘲弄”、“不被其他孩子喜欢太可怕了”等等。    对改变这种处境,吉米有两种方法可选择,或者想办法阻止其他孩子的嘲弄,或者交一些新朋友,可他都无功而返。吉米确实存在问题解决能力的缺陷。吉米从来不会使用言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他头脑里没有内部言语对话,从不考虑行为的后果。    对于吉米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气质方面。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对别人刺激的反应速度。吉米对所有刺激都要很长的反应时间,但是一旦吉米开始说话,他就会使用一种一成不变的说话风格,语音单调、语调低沉近乎男中音,而且没有感情。这些行为,尤其是说话的嗓音没有变化,与他的伙伴们相比显得非常怪异,这也让父母很恼火,尤其让易激动、善交谈、交际的父亲难以忍受!   通过这个心理评价,问题变得很清楚了:吉米父母不但没有教会吉米面对外界各种刺激如何去反应,反而正在强化吉米的不良行为;吉米的首要问题是社会焦虑和非常差的社会交往技能,他没有学会怎样去面对别的孩子的嘲弄,也缺乏结交朋友的一些社会技巧。 对症下药,治疗介入    对于吉米的一系列问题,不可能一次完全治愈。在同他父母交谈过后,他们达成共识,认为治疗的顺序应该是:    1帮助父母改善行为方式,使其不再强化吉米的不良行为;    2帮助吉米学习怎样去处理被嘲弄的尴尬处境并降低他的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    3教会吉米怎样去结交朋友并维持他们的友谊;    4帮助吉米克服学习和注意力集中困难;    根据案例的陈述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咨询师针对每个问题制定了一个治疗方案:    1教会父母一些行为处理技巧;    2帮助父母学会在面对吉米的不良行为时怎样保持良好的情绪;    3通过反驳吉米的一些潜意识想法,如没有人喜欢他,来降低他的社会恐惧;    4通过反驳吉米的不合理信念,如必须被所有的人喜欢,来帮助他克服这个不利的局面确实存在一些孩子和他作对;    5教会吉米一些结交朋友的社交技巧;    6训练吉米不要害怕,去勇敢地面对学校里恃强凌弱的现象;7提高吉米的学习技能和注意集中能力。方案中的每个治疗方面都要在下面一一介绍。 父母是“帮凶”?    咨询师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让吉米的父母搞清楚治疗的目标。咨询师还把吉米父母对吉米的一些抱怨概念化,以便使他们更好地搞清楚,作为气质的一部分,吉米不可能改变,尤其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他迟缓的反应方式。我们可以去改变吉米做什么,但我们不能改变他做事的行为方式。咨询师向吉米父母解释了什么是气质以及气质的先天性,强调吉米的气质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如果他们为此而感到苦闷,那倒是他们自己有问题了。    咨询师和吉米父母一起学习了柴斯和托马斯的研究成果:气质并不能导致心理疾病,但是如果对孩子的气质不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那就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事实上,每种气质都有其优缺点,吉米的气质也有它的优势。咨询师让吉米父母去看看柴斯和托马斯写的临床实践中的气质,书中讨论了不同的专业人士是怎样用气质概念来解释孩子的。    一旦吉米父母理解了气质的涵义,他们开始给吉米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再去注意他迟缓的反应方式,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吉米做什么上。他们的这些变化开始不再强化吉米的不适宜行为,使他的正常行为越来越多。父母和吉米之间开始形成一种牢固的默契。    下一步就是指出吉米父母的某些不适当行为,是它们在强化吉米的不良行为。咨询师和他们达成共识,当吉米对其他孩子表现出与年龄不相适宜的行为时,父母不要马上进行干涉;当其他孩子都离开,他们再用平静和平和的口气,简短地指出吉米的不适宜行为。    吉米父母也同意,当吉米有机会和他的伙伴在一起玩时,他们尽量少在他的身边。虽然吉米父母能理解为什么不要进行干涉,也愿意去付诸实施,但要顺利完成这种转变,从他们情感上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吉米父母开始实施新的行为时,母亲报告说,当她看到吉米在与他的新朋友交往时受苦的样子,她就感到很难过。父亲则对吉米的幼稚行为很恼火,他报告说“他怎么能这样做?”“他怎么就学不会这么简单的动作呢?”“他必须这样做!”等等。    接下来的两次咨询就要对他们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并提出合理的信念来取代它们,让他们能正确地去看待吉米的行为。咨询师想办法让吉米的母亲认识到,如果吉米想要熟练地、成功地进行交往,他就必须一个人大胆地走出去,独自进行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吉米母亲逐渐地认识到,作为吉米的一个成长过程,一个学会怎样处理逆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坎坷不平的;她还认识到,吉米面对别的孩子的嘲弄是可以坚持下来的,吉米不像她想象得那么脆弱。    对于吉米父亲,咨询师向他指出,如果他想帮助吉米,首先就要敢于承认和接受吉米的困难。咨询师对他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如他认为吉米这样的行为不应该出现在他这样正常的家庭里。咨询师还纠正他的某些想法,如他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作为一个好父亲,不应该让自己的儿子变成这个样子,尤其自己还是一所学校的一校之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吉米的父亲也开始学会抛弃旧有的观念,接受新的、合理的观念,慢慢接受吉米以及他幼稚的行为。他现在慢慢认识到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产生问题,不管他的父亲是谁,也不管他的父母多么优秀,还认识到问题的产生有时是不可预测的,与其事后追究责任,不如多想想问题解决的方法。    一旦吉米父母能认识到并抛弃原有的不恰当行为,接下来就要把注意力放在怎样强化吉米的亲社会行为上。咨询师安排了一系列非常明确的奖励,当吉米走近其他孩子和他们一起玩,并没有表现出幼稚的行为时,就会得到奖励和父母的鼓励。这样把吉米的正常行为与他的物质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来增加正常行为出现的频率。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同吉米父母进行咨询的过程当中,吉米一直是在场的。当看到他的父亲因对他感到恼火而受到咨询师的批评时,他看上去很高兴,以此来减轻吉米在交往中害怕被父亲批评的压力。对吉米母亲为他交往困难感到难过时,咨询师告诉她,吉米可以独自完成同其他孩子的交往,让她不要担心,借此来鼓励和提高在场的吉米的自信心。避重就轻,答非所问    大多数咨询师习惯单独对孩子进行咨询,然而咨询师发现孩子对自己行为的监控非常差。这个发现对吉米来说也是适应的,他根本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当被问及关于他的生活问题时,吉米不能把回答集中在他的感受上或已经发生的事情上,而是用他那单调的、男中音式的嗓音,喋喋不休地述说那些与问题回答毫不相关的细节问题。    为了更好地弄清吉米的一些事情,每次咨询的开始,咨询师都让吉米父亲一起参加,吉米通常非常简短地汇报一周以来发生的事情,吉米父亲却要补充叙述本周来发生的重大事情以及吉米是怎样对此做出反应的。通常情况下,即使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吉米也不会叙述完整,也需要他父亲的补充。每次咨询开始时,咨询师和吉米父亲一起了解那些主要的事件,引导吉米完成对他来说非常艰苦的任务,即回忆和汇报出那些本周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吉米对它们的感受。当吉米在和咨询师讨论的过程中,能澄清父亲所说的某些事情时,他会为他的观点被人接受而感到自豪,逐渐树立了自信心。    当吉米父亲把吉米的一些情况叙述结束,而且咨询师对吉米父母的行为评价也结束以后,就让他离开咨询室,然后咨询师和吉米一起来讨论这些事情的细节。这种做法似乎会妨碍他们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咨询师,在咨询开始,让父母在场,可以使一些重要的事件不被遗漏,那些吉米因为提取困难而不被提及的事件可以从他父亲处获得。除此以外,咨询师还可以观察吉米父母的行为,看他们是否像我们以前达成的共识那样去运用那些合理的行为技巧。对于吉米,他也并不介意被别人提示,他反而会很纳闷,为什么父亲能记住那么多他说过的话。奇怪的念头    在这些治疗的开始阶段,吉米对学校生活表现出很明显的不适应,在交往过程中也感到不舒服,对这种尴尬处境,他束手无策。他为自己的表现感到羞愧。他一直搞不清楚,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了他同伴们的愤怒,到底怎样做才能不被他们嘲弄?吉米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感到很茫然。    咨询师问吉米,当他在交往中感到不舒服时,头脑中有什么样的念头?他报告说会自动冒出一些奇怪的念头(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这些念头是由“每个人都讨厌我”、“没有一个人喜欢我”等想法为核心衍生出来的,不时地出现在吉米脑海里,阻碍他正常的交往活动。咨询师决定来反驳这些自动的念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咨询师凭借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能确定并不是每个人都讨厌吉米,他可能会有一两个朋友。    吉米对所有孩子都不喜欢他感到非常可怕,那么仅仅来对他感到可怕这种念头进行质疑,或者仅仅试图减轻他对此的恐惧程度,就不如直接来质疑他的不合理信念(如“没有人喜欢他”),让他认识到事实上是有人喜欢他的,这样他也就失去了害怕的理由,从根本上来消除他对“没有人喜欢他”这一想法的恐惧。咨询师问吉米有谁经常嘲弄他,并让他写出他们的名字,吉米说出五个人的名字,并补充说他们还很讨厌他。    “但是你们班有多少孩子呢?”咨询师问。    “二十二个”,吉米回答说。“那么,剩下的孩子在做什么?”“没做什么。”“他们对你感觉怎么样?”“不知道。”    再继续问下去,咨询师得知只有五个孩子很讨厌他,嘲弄他,其余十六个孩子看上去并不在意吉米在做什么,而且还有一个孩子似乎很喜欢吉米,经常和吉米打招呼。在咨询师的指引下,吉米开始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讨厌他。直到现在,吉米才开始长吁一口气。吉米很纳闷,为什么面对一个整天摆在他面前的明确数据,他却做出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咨询师向吉米解释,因为他一直在忽视这个数据,没有认真去观察过全部的数据就盲目地下结论。当吉米经历了这个歪曲事实和得出错误结论的过程后,吉米愿意承认,与他的感觉相联系的一些想法可能是错的。    刚才的咨询成了咨询师和吉米之间治疗关系的一个分界线。经过这次咨询,咨询师和吉米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他也更加信任咨询师了。他更加乐意和咨询师一起讨论他的一些消极念头以及对这些念头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吉米树立了一种信念他可以做得使自己感觉更好一些。    随后的一个治疗阶段,咨询师给吉米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吉米每天记录哪些孩子嘲弄他,哪些孩子对他表示友善,并要求他把这些记录在每天放学回家后交给父亲或母亲。这样一个作业的实施,把吉米的社会问题赤裸裸地暴露给他的父母,也暴露了吉米的羞耻感和害怕父母知道事实真相的恐惧感。这样做减弱了吉米的羞愧感和恐惧感,也把一直希望能为吉米的治疗做点事情的父母包括在内,既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保证咨询师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咨询师鼓励吉米勇敢地去做这个练习,并向他保证,如果他向他父母报告结果,父母不会为他感到羞耻,也不会冲他发火。事实上,咨询师和他的父母私下谈过这个问题,他们以后不再引以为耻了,所以咨询师向吉米打赌说,他父母不但不会发火,反而会更加愿意帮助他。这样,吉米父母为能参与其中而感到很高兴,吉米也由于每天向父母汇报,不再羞于向父母分担他的“忧愁”了。这项作业促使吉米和父母之间形成更好的默契,让他们一起协力合作。既然吉米被社会孤立,这种和谐的关系对他寻求心理支持是很关键的。挑战吉米:治疗的关键    实际上,只有五个孩子在嘲弄吉米,当吉米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认识到自己的那些奇怪念头全是无稽之谈时,我们就不再质疑吉米那些消极的念头了,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吉米那些潜在的、导致行为和情绪障碍的不合理信念上。    咨询师帮助吉米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咨询师案例教程.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